史建军;邵汛帆;莫志文;张书旭;邓敬锋
[目的]观察膀胱肿瘤术后灌注化疗药物的效果.[方法]对53例膀胱肿瘤术后的患者分别以丝裂霉素(MMC)、塞替哌(TSPa)、吡柔比星(THP)等灌注化疗.[结果]53例膀胱肿瘤术后患者,6例复发,复发率为11.3%.其中复发肿瘤中有2例恶性程度增加,占3.8%.[结论]膀胱内药物灌注对于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轻微.
作者:陈捷游;朱军华;钱勇;童建勇;吕海鸥;胡海航;应爱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胃镜特征.[方法]5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观察其临床及内窥镜下表现.[结果]5例患者主要症状为中上腹隐痛或不适、上消化道出血、消瘦等;胃镜下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溃疡,活检标本均为Hp(+);病理类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分型为B细胞型.[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对其有确诊价值.
作者:杨善峰;李祥;李兆梅;王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VEGF-C、微血管密度(MVD)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并对三者之间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不同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中VEGF-B、VEGF-C的表达水平和MVD.[结果]MVD随星形细胞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VEGF-B和VEGF-C的表达与病理级别无相关性.[结论]MVD可作为反映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指标,星形细胞瘤的血管形成,可能除VEGF-B、VEGF-C外受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调控.
作者:李青;谈炎;陈同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型T/NK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CD45RO、CD3、TIA-1、CD20、Ki-B5、CD68和LMP1等抗体;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结果]此例皮肤及鼻部取材组织病理表现为坏死及中等大小的异形性肿瘤细胞增生浸润,CD56+,CD3+,CD8,CD20-,为T/NK细胞淋巴瘤表型.EBV瘤细胞阳性,进一步证实为鼻型T/NK细胞淋巴瘤,EBV相关性.[结论]支持鼻型T/NK细胞淋巴瘤是具有特殊免疫表型,与EB病毒有高度相关性的独立疾病.
作者:蓝海梅;后桂荣;徐兵;朱梅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CT模拟定位中,CT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治疗计划重建的三维假体的几何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在西门子CT模拟机(Somatom plus 4)上扫描自制模体,扫描所得图像登记到ADAC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重建成三维假体,测量假体的相关坐标数据并与模体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对Catphan 412模体扫描并测量各组图像的实际层厚,讨论实际层厚的变化对计划系统中登记影像的几何精度影响.[结果](1)CT扫描所采用的不同扫描/重建参数对三维计划系统中重建的三维假体的左右及上下方向的几何精度影响不大,但对重建假体的前后方向(即模体扫描的步进方向)的几何精度有一定的影响.(2)CT扫描所采用的螺距及重建模式会对层厚敏感度曲线(SSP)半高宽值产生影响,该变化对重建假体的前后方向几何精度同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重建CT图像的前后方向的几何误差是随着扫描层厚增加而增加,主要是由于CT扫描的部分容积效应影响.单纯增加螺距或使用360度线性内插(Wide)重建模式,都会引起CT图像实际层厚的增加,引起更大的容积效应影响.同时部分容积效应也会导致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中数字重建影像(DRR)分辨率的降低.
作者:李文杰;林承光;陈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2岁,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包块而入院.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4cm包块,质中,不规则,活动可,无压痛.B超示:左侧卵巢实性包块(性质待查).行左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囊性包块,约4cm3,输卵管及子宫、右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检查:卵巢囊性包块,约4cm×3cm×3cm,包膜完整,切面单房囊性,充盈大量灰白色豆渣样物,囊内壁稍粗糙,未见乳头及头结样突起.镜下见:囊内壁衬覆厚薄不均的成熟鳞状上皮,伴显著增厚的角质层,囊外壁为致密纤维组织(见图1).病理诊断:左侧卵巢表皮样囊肿.
作者:江萍;危群;袁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1资料患者女性,26岁,未婚,发病前从事装璜职业1年.因发现血象异常2周,乏力、低热1周于2003年8月11日入院.入院前2周因停经42d就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检查血常规发现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达87.6%,当时无自觉症状.1周前出现乏力及低热,体温高为37.5℃,无其他伴随症状,再次在该院复查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仍明显高于正常,达82.4%,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见骨髓细胞增生极度活跃,原始淋巴细胞占78%,幼淋巴细胞占17%,粒红二系均受抑制,巨核细胞偶见.POX(-),PAS细颗粒状(+),氮醋ASD(-),α-NAE(-)、少数局灶性(+).提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型)骨髓像.入院时查体:周身皮肤、黏膜无淤点、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作者:孙雪飞;王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介绍诊治的1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作者:唐元艳;陈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TACE合并射频容性加热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分为TACE合并射频容性加热组(治疗组,25例)和常规灌注化疗栓塞(TACE)组(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后肿瘤生长率治疗组为-0.41±0.25,对照组为-0.18±0.28;AFP下降治疗组为15例(88.0%),对照组为11例(5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近期有效率治疗组为68.0%;对照组为53.3%.治疗组中热疗3例局部出现皮下脂肪结节,1例出现约0.5cm大小的水泡.毒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ACE合并射频容性加热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提高临床疗效,不增加毒副反应.
作者:陈前丽;郑家平;仇涛;顾伟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乳腺癌局部复发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原发肿瘤越大、腋淋巴结转移数越多复发率越高;激素受体阴性、脉管癌栓或分期晚者,复发率高且复发时间缩短;术式不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辅助放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积极再治疗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并减少远处转移的发生.
作者:卢崇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在肝癌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中的重要性.[方法]对45例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的肝癌患者行TACE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理应用降压药、硝酸酯类药物及化疗药的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有2例因处理不当死亡.[结论]加强TACE围手术期处理是确保肝癌并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王咏梅;程永德;姜程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观察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天地欣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变化.
作者:李保庆;马玉泉;李勇;张月峰;李作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文章主要分析消化道支架的种类、特征和内支架在消化道狭窄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支架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
作者:伍超贤;王丽芬;贡桔;郑云峰;王忠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探讨胃癌术后复发所致梗阻性黄疸的早期诊断和再治疗.
作者:许学杰;林元美;刘国泉;林庆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文章针对放疗技术摆位的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其主、客观原因,在借鉴现有质量控制措施和总结作者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放疗技术质量控制思路.
作者:刘秉梯;林承光;徐俊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对患者进行照射现场中的剂量监测是放射治疗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有效的措施之一,文章结合工作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X射线全身照射过程中的半导体剂量监测.
作者:卢杰;陈立新;梁健;管迅行;何振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儿童染色体的稳定性研究,探讨儿童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技术检测23例恶性肿瘤患儿的染色体稳定性.[结果]患儿外周血SCE率(10.40±2.78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47±0.771),经统计学分析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儿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增加,表明DNA受损,修复能力减低,为基因突变和癌基因激活引起细胞癌变提供了条件.
作者:丁秀原;赵小元;陈静;师晓东;李君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腔吸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部症状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生理盐水鼻腔吸洗法,对44例鼻咽癌放疗后有鼻臭、鼻塞、多涕等鼻部症状的患者进行超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通过临床症状分级评分的办法,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及鼻窦CT的改变进行分析评估.[结果]44例鼻臭患者治疗后有36例症状消失,8例明显减轻,有效率达100%(44/44).41例鼻塞患者治疗后29例症状消失,9例减轻,3例无变化,有效率93%(38/41);35例流涕患者治疗后6例治愈,12例好转,17例无变化,有效率51%(18/35).治疗前后统计学比较具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CT显示仅有18%(8/44)的鼻窦炎好转,36例无效,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理盐水鼻腔吸洗虽然对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猫的治疗作用不明显,但治疗鼻臭、鼻塞、鼻涕等症状效果良好,方法简单实用,值得推广.
作者:周永;唐安洲;谭颂华;李杰恩;蓝新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肿瘤放疗的模拟定位和治疗摆位过程中,有时需要将射野参数在不同机器之间进行转换,因不同厂家的设备对射野参数的表述不一,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为此,我们编写计算机程序供临床使用,以便准确、快捷地实现将射野的参数值从一部机器转换到另一部机器.
作者:林刘文;林承光;伍建华;黄峻;张华满;林览峰;苏建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奥沙利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CF)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8例晚期大肠癌,国产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1;亚叶酸钙200 mg/d,静脉滴注2h,d1~5;氟尿嘧啶500mg/m2,静脉滴注4h,d1~5(CF滴完后);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37例可评定疗效患者中,CR1例,PR11例,SD22例,PD3例,有效率(CR+PR)32.4%.毒副反应以Ⅰ~Ⅱ度消化道症状、骨髓抑制、感觉神经毒性为主,有一定的肝损害.[结论]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亚叶酸钙联合治疗大肠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能耐受.
作者:杨小红;胡旭明;王平辉;刘莉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