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军;胡小电
[目的]观察泰索帝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的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根据各个病例不同既往化疗史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单用:泰索帝120mg,第1天静脉滴注1小时.联合用药:(1)泰索帝100mg,第1天静脉滴注1小时.表阿霉素30mg/d,第1天到第3天静脉推注.(2)泰索帝100mg,第1天静脉滴注1小时.顺铂40mg/d,第1天到第3天静脉滴注.用泰索帝前24小时开始口服地塞米松7.5mg,2次/日,连服3天.化疗前半小时应用枢丹8mg静注或格拉司琼3mg静注.21天为1周期,治疗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泰索帝治疗20例(共62疗程),19例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4例,无变化(NR)13例和进展(PD)2例.总有效率(CR+PR)为21%.骨髓抑制为主要毒性反应,20例中有18例至少发生一次Ⅲ度或Ⅳ度的白细胞减少并伴有发热,2例Ⅲ度血小板减少.未发现对红细胞的影响.非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为19例Ⅲ度脱发.5例Ⅲ度/Ⅳ度口腔炎.2例Ⅱ度腹泻.2例双手指甲变色脱落.1例手足麻木.全部病例于应用泰索帝后有面部潮红,但无1例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大多数病例于应用泰索帝后有肌肉关节疼痛.未发现Ⅱ度以上的恶心呕吐.未发现与治疗有关的肝功能及心电图异常.[结论]泰索帝在治疗晚期乳腺癌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主要的毒性反应是白细胞减少伴发热.
作者:楼谷音;奚文崎;叶正宝;耿梅;蒋劲松;张芬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可手术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前和术中癌细胞血道播散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术前或术中采集外周血或肺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癌细胞定量测定.患者于手术后定期随访,并与检测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对44例NSCLC患者血样进行了检测,共发现16例存在癌细胞,阳性率为36.4%,癌细胞平均含量为0.286×106/L.其中60岁以下年龄组的癌细胞阳性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上年龄组(P<0.05),鳞癌患者的癌细胞含量显著高于腺癌患者(P<0.05).但25%的腺癌患者在术前已出现癌细胞播散,术中阳性率为42.9%,癌细胞阳性率与病期无明显相关性;鳞癌患者术前未发现阳性病例,术中阳性率为57.1%,阳性者以Ⅲ、Ⅳ期为主.随访结果显示,血循环癌细胞阳性和阴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30个月,2年生存率分别为31.3%和71.4%,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手术前或手术过程中可发现血液中存在癌细胞,此类患者的预后差、生存期短.
作者:黄进肃;董强刚;周允中;廖美琳;包国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对近年来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状况、发病机制、诊断与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周永;唐安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氨磷汀的毒副反应.[方法]19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化疗前应用氨磷汀,对照组单用化疗.[结果]现察组出现轻度一过性血压下降,未到低血压程度;恶心、呕吐两组无明显差异;观察组14 7%患者出现低血钙,14天时恢复正常,以上反应均可预防.[结论]氨磷汀有一定副反应,可以预防,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崔慧娟;李佩文;卞美璐;孙晓菲;沈铿;吴明;胡小电;吴世凯;刘淑俊;邸立军;张树才;杨新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乳腺癌的分子预后指标,它们与乳腺癌的恶性转化及预后有关.在实际应用中,将这些指标综合考虑,并结合临床,从而有效地估计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宋大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加或不加三苯氧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变化.[方法]将9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EP方案(顺铂,足叶乙甙)加三苯氧胺或单纯E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EP+TAM)总有效率(CR+PR)为60%( 27/45),对照组(EP regimen),为37.78%(17/45)(P<0.05),中位缓解期分别为5.8个月和3.2个月,除三苯氧胺引起阴道出血或白带增多外,其余毒性与对照组基本相同.[结论]全身化疗同时应用三苯氧胺治疗NSCLC,其疗效有所提高,且毒性未见增加.
作者:季卫军;陆跃美;徐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6例家族性大肠息肉病中全大肠切除3例,2例行回肠肛管吻合术,1例回肠造口;3例行肠段切除加息肉摘除.5例保留肛门者均无大便失禁,肛门功能良好.4例癌变者,2例无瘤生存11年,2例术后死于癌复发.
作者:匡毅;李福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长春花碱(NVB)、异环磷酰胺(IFO)和顺铂(DDP)联合化疔(即NI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NIP组和MvP组.[结果]NIP组有效率54.5%,MVP组有效率38 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903).NIP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而MVP组为7个月,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毒副反应均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脱发,但均可耐受.[结论]异长春花碱、异环磷酰胺和顺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向东华;冉瑞智;谢丛华;张弓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氨基酸与肿瘤生长关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介绍了不平衡氨基酸研究的热点,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高红军;胡小电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TNP-470对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发大鼠肝癌的阻断和抑制作用、副作用及时间依赖性.[方法]Wistar大鼠于DENA诱癌第¨周(TNPa组)、14周(TNPb组)起隔日腹腔注射TNP-470(20mg/kg),并设对照组,每只动物给药10次.于诱癌满16周时处死,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肝脏3mm厚切片上的≥3mm和≥5mm的结节数和所见大肝结节的大小及肝结节内微血管密度.记录和比较给药前、结束时和结束后20天大鼠的体重.[结果]TNPa组肝≥3mm和≥5mm结节数及平均大肿块体积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5).TNPb组除≥5mm结节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2)外,≥3mm结节数及平均大肿块体积均略少/小于对照组.TNPa组肝结节内血管密度显著低于TNPb组和对照组(P值分别<0.05和<0.005);TNPb组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动物在给TNP-470前后体重下降显著(P<0.01);给药结束后20天体重回升,接近给药前水平.[结论]通过抑制血管生成,TNP-470可明显减轻DENA诱发的大鼠肝硬化、肝癌和延缓其发展,但有时间依赖性.TNP-470有体重减轻的副作用.
作者:张闽光;吴孟超;陈汉;钱国军;王一;夏少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妇科肿瘤住院患者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分析1997年~2001年妇科肿瘤住院患者送检杯本中细菌种类和耐药情况.[结果]131例病例中,93例有2~4种易感因素.共获得209个菌株,其中G+菌、G菌各16种,真菌10种.常见的菌有表面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热带念珠球菌.无论阳性球菌还是阴性杆菌.都有较高的耐药率(50%~100%).[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有许多易感因素,菌种多,耐药严重,应合理应用抗菌素,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刘富元;邹劲林;李艳芳;何丽容;黄永文;谭肖鹂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InstitutoSidus S.A.生物公司生产的若美斯(rhG-CSF)对防治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4例患者分为AB组和BA组.AB组第一周期(A周期)化疗48h后加用C-CSF,第二周期为空白对照周期(B周期),仅单独使用化疗;BA组与上相反.rhG-CSF在化疗药物末次给药后48h起,5μ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同时观察患者血中白细胞(WBC)值及中性粒细胞(ANC)值变化.[结果]运用rhG-CSF支持后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化疗后WBC值<1×109/L,2×109/L,3x 109/L,4×109/L的持续平均天数明显减少(P<0.05,P<0.01).ANC值<0.5×109/L,1.0×109/L,1.5x 109/L,2.0×109/L的持续平均天数也明显减少(P<0.05,P<0.01),并能减少感染和运用其他抗生素的几率,用药后白细胞值及中性粒细胞值在d2出现第1个高峰、d8出现第2个高峰.rhG-CSF对血小板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表现为:30%的病人出现轻中度的骨骼肌疼痛,6%出现轻度乏力,6%出现轻度局部注射痛,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易于耐受.[结论]rhG-CSF可以促进化疗病人WBC和ANC的恢复,安全性好,可作为化疗提高剂量的辅助用药.
作者:陈玲;张沂平;徐农;李铁;施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观察Herceptin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我们用Herceptin初始剂量为4mg/kg,以后2mg/kg,每周1次,3~4周为1周期.同时分别配合用泰素加异环磷酰胺;去甲长春花碱或泰索帝,治疗3例转移性乳腺癌,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龙妹;徐兵河;张湘茹;崔成旭;储大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率射线对全身照射(TBI)效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7例恶性淋巴瘤、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自1995年7月~1999年2月采用剂量率3.8cGy/min~6.0cGy/min(低剂量率组)进行TBI 37例.自1999年3月~2001年6月采用剂量率10 cGy/min~11.32 cGy/min29例,22.6 cGy/min 1例共30例(高剂量率组)进行TBI.TBI总量7Gv~8Gy.[结果]骨髓移植均一次性植活.骨髓移植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率组的复发率低于低剂量率组(P<0.05)[结论]采用10 cGv/min剂量率,肺受量控制在7Gy的单次TBI,是安全、有效的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
作者:管迅行;钱剑扬;何振宇;卢杰;陈立新;伍建华;张国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糖链抗原(CA50)、癌胚抗原(CEA)测定和四项联检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生化或放免分析法等检测239例恶性肿瘤病人血清TSCF、CYFRA21-1、CA50、CE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恶性肿瘤组的血清TSGF、CYFRA21-1、CA50、CE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TSF、CYFRA21-l、CA50、CEA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53 6%、29.7%、8.0%、8.0%,除CA50与CEA无差别外,其他各组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四项联检的阳性率明显提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SCF、CYFRA21-1、CA50、CEA含量能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而TSCF和CYFRA21-1测定在肿瘤普查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顾怡生;肖必文;孙永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LFHE方案对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病人采用LFHE方案化疗:醛氢叶酸(LV)100mg/m2静滴第1~5天,5氟尿嘧啶(5-Fu)500mg/m2静滴第1~5天,羟基喜树碱(HCPT)10mg/m2静滴第1~4天,足叶乙甙Vp16 60mg/m2静滴第5~7天,4周为一周期,共2周期.另32例病人采用常用的LF化疗方案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MTT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LFHE方案化疗后CR 2例,PR 16例,SD10例,PD 4例,总有效率56 3%,疗效高于LF化疗组34.4%(P<0.05).LFHE方案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及血液学毒性,患者可耐受,化疗后病人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减少,尤以CD+T淋巴细胞减少明显,T淋巴细胞比例失调,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下降.[结论]LFHE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罗锋;魂于全;彭枫;姜愚;邹立群;刘继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Lactferrin(LF)是一种铁结合性糖蛋白质,初作为抗菌蛋白质被广泛研究.LF在多种哺乳类乳汁中广泛含有,但在人乳中含量高.LF能够争夺微生物生长所需铁离子,并且能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诱导集落刺激活性,刺激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调整肠内环境改善肠蠕动,预防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预防癌发生及癌转移,本文对此作了综述.
作者:王文萍;飯薌正明;津田洋幸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临床诊断的认识.[方法]对有2例以上大肠癌,或1例大肠癌并1例以上HNPCC相关肿瘤以及发病年龄小于40岁患者的家系进行家系调查和诊断分析.[结果]70个家系中有8个家系符合HNPCC诊断标准,8个家系共有24例大肠癌病人,平均年龄44岁.共有大肠癌灶35个,20个分布于脾曲近端的结肠.6例为多原发大肠癌.62个家系符合可疑HNPCC诊断标准,其中2个家系符合可疑HNPCC诊断标准Ⅰ,60个家系符合可疑HNPCC诊断标准Ⅱ.62个家系共有65例大肠癌病人,平均年龄30.5岁.共有大肠癌灶68个,49个癌灶分布于脾曲远端的结肠或直肠.2例为多原发大肠癌.[结论]熟悉HNPCC诊断标准和可疑HNPCC诊断标准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可疑HNPCC诊断标准Ⅱ进行修改.
作者:王石林;顾国利;丁映钦;欧阳莒玺;魏学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01例伴有肝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的肝内转移灶分布情况.16例右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转移灶分布在左、右肝和全肝的分别有1例(6.25%)、10例(62.5%)和5例(31.25%),而在85例左半大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分别为12例(14.11%)、29例(34.11%)和44例(51.76%).认为右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右肝,而左半大肠癌肝转移主要分布在全肝.
作者:陈万源;李德川;陈贤贵;楼荣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手术后患者常见,但由恶性肿瘤诱发较少见.我科1996年12月~2001年4月,共收治8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莹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