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镝;贾志杰;田永利;许志宇
背景:已证实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目的:构建表达bFGF 的荧光真核表达载体,探讨其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亚克隆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利用脂质体介导将bFGF 基因导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通过荧光观察和RT-PCR 检测基因的表达.实验分为3 组,对照组(转染pcDNA3.1)、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H2O2)和bFGF 转染+过氧化氢组(转染pcDNA3.1-bFGF-GFP+H2O2),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caspase-3 P17 活性亚单位和Bax 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荧光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FGF-GFP,该载体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bFGF mRNA 显著增加,并可观察到绿色荧光.与对照组相比,过氧化氢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 活性亚单位、Bax 蛋白的表达量都明显增加(P < 0.01),而bFGF 转染+过氧化氢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 P17 活性亚单位、Bax 蛋白的表达量则比过氧化氢组显著降低(P < 0.01).证实bFGF 基因转染能抑制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Bax 蛋白表达和caspase-3 活性有关.
作者:徐彬;林桂先;武晓英;毛建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要背景:组成型光形态建成1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目的:观察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凋亡和组成型光形态建成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葡萄糖溶液分别加入体外培养的条件永生性小鼠肾小球足细胞株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肾小球足细胞凋亡指数和死亡指数,以筛选佳剂量效应葡萄糖浓度.用30 mmol/L葡萄糖溶液干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高糖组),并设立对照组和采用30 mmol/L甘露醇干预的甘露醇组.结果与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葡萄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肾小球足细胞凋亡和死亡(P < 0.05),随着葡萄糖浓度的yahoo.com.cn 进一步加大,肾小球足细胞死亡指数明显升高,而凋亡指数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 < 0.05),其COP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5).结果证实,高糖可诱导肾小球足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OP1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晓林;甘华;杜晓刚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正畸医生常常通过扩大腭中缝矫正上颌骨横向发育不足.骨形成蛋白2 可以诱导骨和软骨的形成,促进牵张成骨过程中的骨重建.然而关于骨形成蛋白2 在腭中缝牵张成骨中的时间空间表达规律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2 在大鼠腭中缝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实验选用80 只5 周龄雄性Wistar 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包括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将初始力值为50 g 的腭中缝扩大簧黏接到大鼠两侧上颌牙列上建立大鼠腭中缝牵张模型,牵张1,4,7,14 d 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荧光PCR 方法分析骨形成蛋白2 蛋白和mRNA 在各加力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腭中缝扩张后骨形成蛋白2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存在时空表达差异,主要定位于腭中缝纤维组织、软骨细胞层、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胞浆及其细胞外基质.同时,骨形成蛋白2 mRNA 表达也明显上调.提示腭中缝牵张力可刺激骨缝中骨形成蛋白2 蛋白和mRNA 的合成,在骨缝塑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胡海琨;周静;王尧;李婧;何武林;邹淑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自体或异体植皮治疗,往往需要多次植皮.而国内临床上应用人工真皮较少,应用经验亦不足.目的:评价人工真皮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因皮肤软组织缺损,行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创面的22 例患者,其中骨外露6 例,肌腱外露2 例,表皮肿瘤切除3 例,其他11 例.一期清创移植人工真皮,2~4 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取皮部位、损伤部位、操作性能、密封性、不良反应情况,结合评价临床效果及综合评价.结果与结论:20 例患者人工真皮结合二期自体薄皮移植全部存活,至二期植皮所需时间(18.50±4.27) d,其中1 例患者因感染再次手术,2 例患者行人工真皮后未行二期植皮,而自动上皮化;随访至3 个月,21 例损伤部位表皮生长性、外观性均良好、无瘢痕增生,1 例因感染而致瘢痕增生严重、外观不良,但生长性良好;20 例患者取皮部位无明显的色素沉着及色素脱出,无严重增生性瘢痕,上皮形成时间为(15.35±4.67) d.说明人工真皮结合自体薄皮移植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创面愈合质量高,供皮区损伤轻微,至二期植皮时间较长,总体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方洪松;王虎;甘经岳;汪巍;李彬彬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研究提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oybean trypsin inhibitor,SBTI)对治疗糖尿病,调节胰岛素失调可能有一定效果.目的:观察SBTI 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糖耐量及肝糖原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方法制备小鼠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2 只小鼠随机等分为4 组,另取正常8 只小鼠作为对照组.造模后,SBTI-L、SBTI-H 组每日分别灌胃0.27,0.80 mg/kg SBTI 溶液,格列本脲组每日灌胃优降糖0.16 g/kg,模型组和对照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持续给药2 周.给药第0,7,14 天,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小鼠空腹血糖和糖耐量,改良蒽酮法测定小鼠肝糖原含量.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格列本脲组、SBTI-L 组、SBTI-H 组血糖明显下降(P < 0.05),糖耐量升幅明显减小(P < 0.05),肝糖原含量明显增加(P < 0.05),且SBTI-L 组、SBTI-H 组较格列本脲组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以SBTI-H 组效果明显.表明SBTI 有明显的降血糖、改善糖耐量、提高肝糖原含量的作用.
作者:郭瑞华;王慧丽;翟义敏;胡艳;金晓董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补肾中药为骨伤科常用药,但对不同有效成分用于骨愈合的比较研究尚缺乏.目的:观察不同补肾中药有效成分对骨损伤大鼠骨愈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并分别用提取的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菟丝子总黄酮、柚皮甙、槲皮素,以及橙皮甙对造模大鼠进行灌胃治疗.21 d 后取血及骨标本,检测大鼠骨愈合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结论:不同补肾中药有效成分均对骨愈合有益,且骨碎补总黄酮、淫羊藿总黄酮效果优于其他4 种药物.骨碎补总黄酮和淫羊藿总黄酮可有效抑制低剪切速下大鼠的血液黏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小板聚集性和黏附性(P < 0.05),但对红细胞变形性无显著作用.说明补肾中药有效成分可促进骨损伤的愈合,且对血液流变学有一定作用,以骨碎补总黄酮效果佳.
作者:张镝;贾志杰;田永利;许志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1 是一种重要的调节骨构塑的细胞因子,其是否能作为反应骨转换的敏感因子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骨形成、骨吸收指标,以及腰椎正位骨密度间的关系.方法:实验共纳入来自长沙的健康妇女663 名,年龄20~80 岁.采用ELISA 法测定空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的水平,同时应用双能X 射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正位的骨密度.并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其他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检测结果显示30~39 岁,40~49 岁年龄段妇女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平高,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无相关.校正体质量指数后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1 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负相关,校正体质量指数和年龄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平与腰椎正位骨密度正相关.说明转化生长因子β1 能动态地反映骨转换情况.
作者:皮银珍;廖二元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作者既往研究发现海藻酸多糖衍生物有促进骨细胞生长的作用.目的:探索海藻酸多糖衍生物治疗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60 只Wistar 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和模型组,每组20 只.治疗组和模型组大鼠用维甲酸诱导产生骨质疏松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只每公斤每天10 mg 多糖衍生物灌胃,模型组每只每公斤每天10 mg 葡萄糖灌胃,持续2 周.观察大鼠股骨病理形态学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小梁面积、平均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密度显著降低,而髓腔质间隔宽度则明显增加;经过海藻多糖衍生物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股骨平均骨小梁密度,平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面积较模型组均显著上升,同时髓腔质间隔宽度明显下降;说明海藻酸性多糖能有效促进骨细胞生长,可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
作者:司艳莉;李冬霞;刘友才;千智斌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肝储脂细胞产生胶原是导致肝硬化的直接原因,调控肝储脂细胞产生胶原的能力即可以防治肝硬化.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d 对体外培养肝储脂细胞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储脂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用100 mg/L 人参皂苷Rd 进行培养干扰,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技术检测Ⅰ,Ⅲ型胶原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比对照组,Ⅰ,Ⅲ型胶原阳性产物吸光度和面积比值明显降低(P < 0.05),说明人参皂苷Rd 对体外培养肝储脂细胞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肝储脂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作者:谯时文;王继丰;黄勤;朱宗贵;张知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人体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与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体成分各组分比例失调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目的:全面了解目前常用的体成分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体成分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方法:电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 数据库和Elsevier 数据库1961/2010 收录的体成分测量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的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体成分测量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相关文献36 篇.体成分各组分比例失调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源,对体成分进行测量关系到对人体健康的评估.目前国际上有许多体成分测量方法,但是由于不同的测量方法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新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作者:闫丹;阮祥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从不同层面了解灯盏花素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的作用及其机制,从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灯盏花素来阻止/延缓腹膜功能衰竭从而延长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时间、提高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失败率,提高腹膜透析远期疗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腹膜透析液诱导的人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分泌及其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腹膜间皮细胞,分为5 组:分别为对照组、腹膜透析液组、灯盏花素终浓度为5,10,20 μmol/L 组.检测各组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的水平以及间皮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结论:腹膜间皮细胞在腹膜透析液诱导下,转化生长因子β1 分泌显著增加、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灯盏花素5 μmol/L 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分泌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5),细胞增殖活性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5) ;灯盏花素10,20 μmol/L 组转化生长因子β1 分泌显著低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1),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腹膜透析液组(P < 0.01).结果显示灯盏花素可以抑制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分泌,拮抗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
作者:杜飞;张克非;高原;张文辉;袁立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目前,深静脉血栓的分子病因学机制及其形成的核心调控网络仍未完全阐明,对于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预测也无理想的方法.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L/G 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的预测.方法:采用蚊式钳夹闭50 只SD 大鼠双侧股静脉的3 个不同部位3 s 随后予以模具制动制备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模型,根据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不同阶段和生物学特征,将模型大鼠分为血栓形成前组、血栓形成组和无血栓形成组,另取10 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在相应时间点取大鼠创伤静脉,提取总RNA,经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一步应用real-time PCR 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基因芯片杂交结果发现组织蛋白酶L/G 基因在各组间差异表达明显,其中血栓形成组高,无血栓形成组和血栓形成前组次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real-time PCR 分析结果与基因芯片杂交分析结果相一致.说明局部静脉血管壁中组织蛋白酶L/G 表达水平升高与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可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诊断、预测的候选分子标志.
作者:李文;胡继红;李兴国;李宏昆;章玉冰;赵学凌;王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诱骗受体1 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受体,其可能作为诱饵受体生理性阻断细胞凋亡过程.目的:观察诱骗受体1 在突出和正常腰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010-01/09 收集退行性椎间盘患者手术切除的突出椎间盘标本20 个及自愿流产的胎儿的正常腰椎间盘标本8 个,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诱骗受体1 蛋白在不同椎间盘组织中的分布.结果与结论:突出腰椎间盘组织中诱骗受体1 阳性表达的髓核和纤维环细胞明显多于正常椎间盘,说明突出椎间盘组织中诱骗受体的表达提高.
作者:杨吉坤;张国庆;陈伯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吸氧在早产儿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吸氧范围以及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氧环境在新生鼠视网膜病的作用.方法:将新生鼠40 只分为空气组、波动1,2,3 组,各10 只,分别以正常空气、浓度50% 、20% 变化氧气、40% 、10% 变化氧气、50% 、10% 变化氧气环境饲养.饲养14 d 后,视网膜铺片经ADP 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经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视网膜铺片波动2,3 组新生血管钟点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气组和波动1 组,空气组和波动组1 组未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证实了反复血氧浓度波动可导致新生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性病变,吸入氧浓度差的波动与病变程度有关;低氧比高氧对发生视网膜病变可能更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作者:魏二霞;柯晓云;陈慧;刘子彬;吴伟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对力学刺激产生反馈来维持它的形态和结构,进而适应环境.加载装置能提供研究关节软骨力生物学的合适的力学环境.目的:根据组织工程仿生的原理,建立一种用于软骨力学生物学研究的双频加载装置.方法:该力学环境采用双频加载方式实现,通过控制可调凸轮和压电陶瓷振幅和频率来实现低频-高幅载荷耦合高频-低幅载荷,同时使用有限元法对受载体进行力学分析.结果与结论:按照仿真的原理,研制出用于软骨力生物学研究的加载装置.在双频加载的条件下,软骨浅表层受到的力学载荷大,其次是中间层,深层受到的力学应力小;在高频10 Hz 和20 Hz 与低频1 Hz 和2 Hz 叠加时,软骨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响应,但是二者引起的差异很小.该力学环境的构建可能有助于组织工程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的应用,未来将采用生物学实验进行检验.
作者:徐强;张春秋;郭勇;武汉;董心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激素的应用已经成为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的首要原因.目的:拟应用马血清与皮质醇激素联合制备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模型,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 组.激素联合马血清组静脉注射马血清10 mL/kg,3 周后再次注射马血清6 mL/kg,再2 周后注射甲强龙45 mg/kg,1 次/d,连续5 d.激素组注射甲强龙45 mg/kg,1 次/d,连续5 d.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激素给予前及激素注射后1,3,7 和14 d 检测定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于激素注射后第2、4、8 周行股骨头MRI 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和激素组大白兔血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分别于激素注射后1 d 和3 d 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MRI 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股骨头于激素注射后第4 周出现坏死信号;激素组第8 周出现坏死信号.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激素联合马血清组大白兔于激素注射第4 周时股骨头出现骨小梁部分变细、断裂,空骨陷窝增加;第8 周骨小梁稀疏、破碎,脂肪细胞增大,空骨陷窝明显增大.激素组病理坏死程度各时段均较激素联合马血清组轻.结果表明,激素联合马血清方法可成功制备股骨头坏死早期模型.
作者:王远贺;张才龙;田少奇;孙康;王翠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虽然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但开放性损伤导致的伤口感染率仍然较高.目的:对比低强度超声波与传统方法对开放性创伤伤口冲洗的效果.方法:收集84例开放性创伤患者,观察经低强度超声波冲洗的42例患者(观察组)的伤口细菌清除及愈合情况,并与经常规冲洗的42例患者(对照组)细菌清除及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清创2 h后伤口组织中细菌清除率、伤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P < 0.05) ;观察组5 d伤口愈合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其平均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 < 0.01).说明使用低强度超声波创伤冲洗机对伤口进行冲洗,具有清除效果确切和操作简便易行,同时能促进伤口愈合.
作者:张寰波;魏蔚;郑宏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通过杂交瘤细胞株接种小鼠腹腔可获得含大量抗体的腹水,但以往纯化腹水中单克隆抗的方法较复杂,不易操作.目的:制备、纯化和标记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轻链的单克隆抗体,以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的表达.方法:将杂交瘤细胞接种至小鼠腹腔,获得含抗人轻链β2m抗体的腹水,用改良的辛酸-硫酸铵方法纯化腹水,将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标记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后的抗体用于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空载人类白细胞抗原A2分子的T2细胞和白血病K562细胞表面的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并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纯化后的抗人轻链β2m-FITC单克隆抗体纯度为96%.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面高表达,在表达空载人类白细胞抗原A2分子的T2细胞表面低表达,而在白血病K562细胞表面不表达.结果证实,用改良的辛酸-硫酸铵方法纯化腹水以此制备的抗人轻链β2m-FITC能有效区别不同细胞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Ⅰ类分子的强弱,其纯化方法简便易行.
作者:阮光萍;姚翔;庞荣清;汪兴明;戴莹;潘兴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研究表明小檗碱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小檗碱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尤其是肝脏脂诱性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及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的方法建立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建模后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胰岛素抵抗组给予高脂饮食,2型糖尿病组给予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菌素,2型糖尿病小檗碱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小剂量链脲菌素+小檗碱,治疗9周.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组地鼠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α,β/d,酰基辅酶A氧化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和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的表达降低(P < 0.05),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脂蛋白脂酶,脂肪酸转运者(FAT/CD36)和脂肪酸结合蛋白(ap2)的表达增加(P < 0.05).结果证实,小檗碱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并逆转了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的受体及其靶基因表达的改变,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地鼠脂诱性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与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的受体及其靶基因表达的改变相关.
作者:刘栩晗;李国生;黄澜;朱华;刘亚莉;马春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背景: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实验证实,鹿茸多肽其具有显著的促细胞有丝分裂活性,可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实验性骨性关节炎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和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不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左膝关节内侧皮肤切开后缝合,模型组建立左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组建模成功后再将随机分为2 组,鹿茸多肽组给予鹿茸多肽针剂生理盐水稀释液关节腔注射干预,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作为对照,干预后第1,7,15,30 天分别观察鹿茸多肽组和生理盐水组关节软骨形态学变化和软骨细胞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结果与结论:在相同时间段内,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鹿茸多肽组关节软骨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细胞增殖指数及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含量均增高(P < 0.05),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 (P < 0.05).结果证实鹿茸多肽可降低实验性骨性关节炎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提高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平,并可促进关节软骨细胞的增殖.
作者:修忠标;江陟郝;孙磊 刊期: 201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