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整合素α5β1在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黏附过程中的表达

祁洁;张姝江;刘宗智

关键词:生物衍生材料, 成骨细胞, 整合素α5β1, 黏附, 种子细胞
摘要:背景:整合素在细胞与材料的黏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了解整合素a5β1 在成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和组织工程骨膜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在成骨细胞与生物衍生材料黏附过程中整合素a5β1 发挥的作用.方法:选用人胚骨膜来源成骨细胞为种子细胞,接种生物衍生骨及羊膜支架材料上,制备组织工程骨及骨膜,分别培养2,4,6,8,10 d.单纯培养的成骨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实时定量PCR 测定结果,培养早期整合素a5 表达呈阴性,整合素β1 组织工程骨中的表达略高于组织工程骨膜,培养2,6 d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单纯细胞培养的对照组中,整合素β1 稳定,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生物衍生材料有利于成骨细胞黏附,但在黏附过程的初期,成骨细胞可能是通过纤维连接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质完成该过程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脱细胞真皮基质补片治疗小儿肛瘘

    背景: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填塞治疗成人低位肛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补片修补小儿肛瘘的可行性以及方法.方法:将138 例肛瘘患儿随机分为2 组,用可吸收线将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生物补片固定在直肠黏膜下,A 组双层缝合封闭内口,B 组不游离、缝合内口.结果与结论:随访观察6 个月,所有病例肛周无红肿,外观无异常,外口硬结消失,内口愈合良好,无肛门狭窄及肛门外形改变.两组在修复后均有部分患儿出现瘘口出流便,但未经特殊处理,症状均自行消失,痊愈.A 组术后瘘口漏便患儿人数较B 组多(P < 0.01),出现时间较B 组早(P < 0.05),但总体愈合时间无差异.说明手术中仅固定补片于内口,而不游离、缝合内口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王丽亚;董彦清;张鹏举;宫颖新;刘锋;牛会忠;刘春义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表面图案化生物可降解聚膦腈制备及对成骨细胞的黏附

    背景:纳/微米尺度的拓扑结构可影响细胞在基体上的黏附和增殖.目的:改变制备条件,考察表面图案化聚(甘氨酸乙酯-丙氨酸乙酯)膦腈(PGAP)膜的表面性质对成骨细胞黏附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PGAP溶于氯仿配成不同浓度溶液,在25 ℃、20%或80%湿度下浇铸成膜.采用SEM、AFM、XRD 和水接触角进行表征,通过体外培养,采用黏附、增殖和细胞形态等评价膜表面特性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高相对湿度环境有利于形成图案化表面,溶液浓度升高使图案化结构变得更加规整.溶液质量浓度120 g/L时,可得到一种蜂巢结构表面,但当其升至160 g/L 后,反而不利于图案化表面的形成.高湿度环境下得到的膜表现出极性磷和氮原子在表面富集的现象.这些特性使表面图案化的PGAP膜更易于吸附蛋白质,从而使成骨细胞更易在其上黏附,增殖速度更快,细胞铺展状态也更好.说明溶液浓度和环境湿度是一种简便、可用于控制PGAP膜表面性质的方法,可用于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调控.

    作者:蔡晴;齐兵;段顺;毛吉富;沈红;杨飞;杨小平;王身国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HAF/YSZ梯度复合涂层的制备及结构和性能

    背景: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多为等离子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离子束溅射法等,所制备的涂层性能不稳定、成分单一,且涂层物相组成较难控制.目的: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 基体上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方法:在Ti6Al4V 基体上以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对涂层的成分分布、形貌、界面结合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实验分析和评价HAF/YSZ 涂层、HAF1.2 涂层及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性能.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HAF/YSZ 梯度涂层表面粗糙,呈多孔岛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生长;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各层间相互扩散,整体一致性较好;经模拟体液浸泡后,涂层表面有新生物质沉积,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且梯度复合涂层较氟含量单一的氟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更好的抗体液溶解能力及稳定性.

    作者:李素敏;张芹;赵玉涛;笪祖林;刘晓燕;张钊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自制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性能

    背景:在非贵金属烤瓷合金中,钴铬烤瓷合金在生物相容性、耐腐蚀性以及金属稳定性方面都优于镍铬烤瓷合金和含钛烤瓷合金,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目的:通过与德国BEGO 钴铬合金对比,评价自制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性能.方法:制作25 mm×3 mm×0.5 mm规格的德国BEGO 钴铬合金与自制钴铬烤瓷合金两种合金的金属试条,分别熔附8 mm×3 mm×1 mm的VITA MK 95 瓷粉,采用三点弯曲的方法测试金瓷结合力,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金属氧化界面.结果与结论:加力后国产和德国BEGO 钴铬合金样本随着力量的增加瓷层开裂同时完全脱落,表面成灰黑色氧化膜,无明显瓷残余;自制钴铬烤瓷合金与德国BEGO 钴铬合金的金瓷结合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1.26±2.68),(41.35±2.59) MPa,P > 0.05].说明自制钴铬烤瓷合金的金瓷结合强度高于ISO 所要求的基本值25 MPa,且与德国BEGO 钴铬合金相比无差异,可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赵祥宇;战德松;孙毅;范喆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不同修饰剂对水热法制备羟基磷灰石粒径大小的影响

    背景:不同粒径与形貌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不同的表面特性与生物活性,通过对羟基磷灰石表面进行改性,进而合成出不同粒径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可扩大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应用领域.目的:分析了水热合成法制备羟基磷灰石过程中,实验条件如修饰剂种类、pH 值等对羟基磷灰石粒径的影响.方法:以磷酸与硝酸钙为原料,D-山梨醇、聚丙烯酸钠以及吐温80 作为有机修饰剂,不同pH 值条件下,水热合成不同粒径的羟基磷灰石.结果与结论:无修饰剂时,羟基磷灰石的粒径随pH 增加迅速降低.聚丙烯酸钠的存在有利于小粒径羟基磷灰石的生成;D-山梨醇的存在有利于较大粒径羟基磷灰石的生成;吐温80 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羟基磷灰石粒径.

    作者:吴占敖;宣志刚;王春凤;刘姒;孙敏;解放军第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贵金属、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与中国人牙周组织健康关系的系统评价

    背景:国内许多学者认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较镍铬合金更有利于保持牙周组织的长期健康,但国内外尚无相关的系统评价.目的:评价贵金属与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对中国人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01/2011-03)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01/2011-03)文章,同时手工检索10 种中文口腔医学杂志有关金属烤瓷冠、桥修复的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与Meta 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 篇文献,均存在中等程度偏倚风险.结果显示,贵金属烤瓷修复体能够降低79%由镍铬合金者引起的修复后基牙牙龈炎发生风险(P < 0.05),可减少94%由镍铬合金引起的修复后基牙牙龈染色发生风险(P < 0.05).另外,贵金属烤瓷修复体修复后边缘密合度显著高于镍铬合金者(P < 0.05).目前证据显示,使用贵金属烤瓷修复体能够减少国内人群修复后牙龈炎及牙龈染色的发生风险,然而还需要进行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增加该结论的可靠性.

    作者:李菁文;李春洁;吕俊;刘雯雯;梁星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不同方法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背景:异种骨形态、结构与组成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经理化处理后的异种骨抗原性降低,具有天然的多孔结构,被认为是解决自体骨与同种异体骨来源不足的有效方法.目的:检测3 种不同方法制备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经过物理、化学和物理结合化学3 种处理方法制备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制成材料浸提液,植入新西兰大白兔体内,通过急性毒性实验、热源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初步评价不同处理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物理组和物理结合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无急性毒性、无热源反应、无刺激性与细胞毒性;化学组羊椎骨异种骨材料有急性毒性反应、有致热源作用、有轻度刺激性及存在细胞毒性.结果提示经过物理、物理结合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单纯经过化学处理的异种骨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不符合生物材料安全性标准.

    作者:许慧芬;何惠宇;唐小雪;崔杰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硅胶假体隆乳6个月~8年并发症19例

    背景:有很多选择可用于硅胶假体隆乳后并发症的矫治.目的:观察硅胶假体隆乳并发症患者的再次隆乳效果.方法:选择2005-09/2009-09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固体硅胶假体隆乳后6 个月~8 年出现假体移位、乳房下垂、纤维包膜挛缩女性患者19 例.行以乳头为圆心,以假体的半径加3 cm为半径画圆标记出分离胸大肌后腔隙边缘,采用乳晕缘下半环切口入路,更换硅胶假体,将乳房假体置入胸大肌后间隙,然后将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50 mg 以及庆大霉素注射液160 mg 注入囊腔,一期完成并发症的矫治.结果与结论:19 例患者再次假体置入后8~10 周不良形态消失,均未再出现过假体移位、乳房下垂、纤维包膜挛缩等并发症.19 例患者随访时间大于6 个月,恢复效果满意.

    作者:王璐;刘林嶓;陈旻静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多孔丝素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支架修复兔尿道缺损能促进血管的形成

    背景: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丝素支架修复尿道缺损,国内外尚无公开报道.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支架在修复兔尿道缺损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取兔附睾处脂肪垫组织,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设尿道缺损对照组、多孔丝素膜修复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修复组.结果与结论:第3 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D44、Vimentin 均呈阳性表达.造模后2,4,6 周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较尿道缺损对照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较多孔丝素膜组血管形成多.造模后4 周,应用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数微血管密度,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和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尿道缺损对照组(P < 0.05),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多孔丝素膜组高于多孔丝素膜组(P < 0.05).提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型丝素支架在尿道缺损的修复中能显著促进血管的形成、生长.

    作者:张亚;周云;贾立山;翟景梅;苗小芬;王睿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犬体内的慢性生物相容性

    背景:2 个月以内短期生物相容性实验显示,壳聚糖、聚乳酸和聚羟基乙酸对大鼠外周神经均无毒性,可作为组织工程化神经材料.目的:评价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 犬体内6 个月后的慢性生物相容性.方法:在壳聚糖神经导管中插入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制备成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桥接Beagle 犬坐骨神经50mm 缺损,同时以Beagle 犬50mm 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植入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6 个月后,Beagle 犬精神、食欲、活动等一般情况良好,体质量增加与对照组相当;植入后2,4,6 个月血液学和血清生化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再生神经及其周边组织未出现变性、坏死,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大体解剖和组织切片未见异常.表明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组织工程化神经植入Beagle 犬体内6 个月后慢性生物相容性良好.

    作者:朱奇;杨宇民;吴坚;胡文;顾晓松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后的血液相容性

    背景: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植入人体内必需要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分析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后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方法: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随机分为两组,经阴极电沉积法处理的材料为实验组,未经处理的为空白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实验组材料表面的变化,并测定材料的溶血率和动态凝血时间.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与两组材料复合培养,通过MTT 法检测两组材料中细胞存活数量.结果与结论: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改性后,表面出现由很多的纳米级颗粒紧密聚集形成的Ti-O 膜,实验组材料的溶血率下降,凝血时间延长,两组材料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培养第2,4,6 天,实验组吸光度比空白组明显增高(P < 0.05).说明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经阴极电沉积法表面改性后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

    作者:路坦;田博;张江峰;吴大鹏;徐海斌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背景:在纳米粒研究过程中,包封率是纳米粒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目的:建立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苯达唑的含量,反相透析法分离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测定阿苯达唑的包封率.考察药物加样回收率、透析平衡时间和透析体积比.结果与结论:反相透析法能将纳米粒和游离药物阿苯达唑有效分离,药物加样回收率是(99.59±0.36)%,透析法平衡时间为9 h,透析体积比为1∶15,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的平均包封率为(51.73±0.18)%.提示反透析法便捷、准确,适用于阿苯达唑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连文元;何承辉;邢建国;王新春;黄川生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改良酶学方法获得异种血管脱细胞支架

    背景:扩大脱细胞基质的孔径与孔隙率,保证其作为移植物的力学特性,是目前血管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改良的酶学方法处理异种血管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取猪的颈动脉作为基质,采用传统胰蛋白酶-EDTA 加1%TritonX-100 和0.1%氨水顺序脱细胞方案,并做了适当的方法改进,延长胰酶处理的时间,分别为胰酶处理4 h,5 h,6 h.结果与结论:经组织学分析,脱细胞基质中无细胞成分,脱细胞的支架结构完整,随着胰酶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基质内弹力板破坏明显,孔径和孔隙率逐渐增大,缝合强度与爆破强度相对于自然血管虽略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组织成分胶原蛋白含量也有所下降,尤其胰酶延长至6 h 组,其胶原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未处理的自然血管(P < 0.05).结果显示延长胰蛋白酶处理时间后得到的脱细胞血管基质,具有良好的孔隙率、生物力学性能和组织相容性.

    作者:武欣;谷涌泉;段红永;陈兵;李建新;吴英锋;张淑文;汪忠镐;张建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两种嵌体加工技术对树脂嵌体机械性能的影响

    背景:复合树脂作为一种既美观又实用的嵌体修复材料,其机械性能的改进成为研发的热点.目的:用CERAMAGE与TESCERA 两种嵌体固化机制作树脂试件,比较两种加工技术对嵌体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机器的配套树脂,与两种机器进行交叉配对,分成4 组:A、B 两组用Tescera 树脂分别与TESCERA 嵌体机和CERAMAGE 嵌体机配对;C、D 两组用Ceramage 树脂分别与CERAMAGE嵌体机和TESCERA 嵌体机配对,分别制作标准试件,测试试件的表面硬度,抗压强度和挠曲强度.结果与结论:在表面硬度,抗压强度上,A组高于其他3 组;B 组高于C、D 两组(P <0.05).在挠曲强度上,C、D 两组高于A、B 两组(P < 0.05),C、D 组间及A、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用TESCERA嵌体机加工其配套树脂,所得试件的机械性能佳.

    作者:刘成光;邓婧;袁昌青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植物性胶黏剂的黏附性及生物相容性

    背景:前期研究将从植物中提取的原材料加工制备出了一种黏性较强的可吸收性局部止血胶黏剂.目的:检测局部止血的植物性胶黏剂对肾脏组织的黏附力,并检测其组织相容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植物性胶黏剂均匀涂抹在家兔肾脏表面,检测同一浓度在双侧肾脏不同部位的黏附力.将KM小鼠分为:实验组在大腿肌群切口内填入植物性胶黏剂,对照组切口未加入胶黏剂.结果与结论:不同浓度的植物性胶黏剂有不同黏附力,1 g 植物性胶黏剂粉末中加入0.6 mL 蒸馏水组呈较浓糊状,且黏附力高.将胶黏剂埋植入小鼠体内后,皮肤切口愈合良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血生化、免疫学检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小鼠手术区肌肉、肝脏和肾脏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无明显炎症反应.表明植物性胶黏剂有良好的黏附性和组织相容性.

    作者:余雪松;黄赤兵;张银甫;范明齐;王平贤;冯嘉瑜;肖亚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肺癌患者生物材料相关感染与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关系

    背景:肺癌患者永久或暂时植入生物材料后可能发生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与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48 例体内留置血管内插管>7 d的肺癌患者,定量法行插管细菌学培养和配对血液培养,阳性者用API 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种属鉴定,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与75 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平.结果与结论: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阳性者82 例,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阴性者166例,其中确诊为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3 例.检出革兰阳性菌48株,革兰阴性杆菌24 株,真菌10 株.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阳性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水平较阴性组高(P < 0.05);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阴性组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 较正常组高(P <0.05).说明医源性感染导致肺癌患者并发体内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发生的病原菌种属多样化,以革兰阳性菌多见;检测肺癌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 因子对早期预防以生物材料为中心感染有积极意义.

    作者:雷玉洁;黄云超;杨丽;郭凤丽;赵光强;徐玉善;陈小波;杨凯云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肝素固化替代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

    背景:各种类型人工血管植入机体静脉后,由于血液与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的不相容性和静脉内血流慢、压力低等原因,极易导致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固化肝素后代替犬下腔静脉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和长期通畅效果.方法:将壳聚糖分子中引入光敏基团后,通过光化学固定至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表面,在酸性条件下将肝素以离子键形式接枝到壳聚糖上,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表面形成光滑的肝素层.以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与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间置代替犬下腔静脉,检测其抗凝血性能.结果与结论:固化肝素的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2 周、1 个月人工血管内壁光滑,仅有少量附壁血栓形成,无充盈缺损,吻合口无狭窄,通畅率达100%;未处理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植入后1 周即显示人工血管内附有大量血栓成分,完全堵塞,形成丰富的侧枝.说明固化肝素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是一种理想的下腔静脉替代物.

    作者:张明;刘长建;刘晨;乔彤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着色剂氧化铈及氧化铒对牙科氧化锆陶瓷颜色及性能的影响

    背景:有研究提出在氧化锆中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以期满足口腔临床要求,达到美观.目的:对添加稀土氧化物氧化锆的色度值和机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用ShadeEye 电脑比色仪测试件的L*a*b*值,用X 射线衍射仪(D/max-RB)分析材料的晶相结构,在EZ-100 万能实验机上测试其三点弯曲强度.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试样弯曲断口显微形态.结果与结论:①烧结后所形成的氧化锆试件材料主晶相结构为四方相氧化锆,未见第2 种晶相结构.②氧化铈与氧化锆混合呈淡黄色;氧化铒与氧化锆混合呈浅粉红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二者混合试件使氧化锆呈浅桔黄色,并随着剂量的增加,颜色随之加深.③单独添加二氧化铈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单独添加氧化铒后,材料的抗弯强度呈下降趋势,二氧化铈和氧化铒混合试件抗弯强度随二氧化铈和氧化铒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单独添加二氧化铈仅少量降低了抗弯强度,当加入氧化铒后对材料强度降低的影响更加明显.表明,稀土氧化物与氧化锆混合可以改变氧化锆自身颜色,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弯性.

    作者:李德超;刘文斌;赵淑金;冯卉姗;杨东红;高士军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硫酸钙人工骨材料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修复34例

    背景:目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观点是手术复位后植骨修复骨缺损,但在骨缺损的填充物选择方面仍有不同的意见.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内固定置入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01/2010-12 采用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植骨及接骨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4 例.全部病例均行X 射线摄片、CT 扫描及三维重建,以准确了解骨折的塌陷和粉碎程度及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结果与结论:34 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个月~2.5 年,X射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平均愈合时间为12 周,无骨不连发生;无感染情况发生;2 例患者切口有渗出,渗出液细菌培养为阴性.Lysholm 评分(88.3±5.1)分,优13 例,良17 例,一般4 例.初步证实微创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结合钢板内固定重建塌陷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避免复位后的骨再丢失,改善远期疗效,可注射型硫酸钙人工骨是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作者:胡海波;李平生;龚骏 刊期: 2011年第47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物安全性

    背景:胶原特殊的分子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利于多种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并可降解为新生组织提供足够空间.目的:制备一种复合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制备交联风干胶原膜和交联冻干胶原膜.将壳聚糖-肝素纳米粒滴于交联冻干胶原膜上,再将湿态交联风干胶原膜置于复合纳米粒子的交联冻干胶原膜上风干,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采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原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评价其生物安全性.结果与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为双层结构,一侧表面致密,另一侧疏松多孔.在其中间负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肝素纳米粒子呈不规则球形分布于胶原膜内侧面;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均为阴性,细胞毒性为0 级.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双层胶原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机体无毒,符合ISO 10993-1 评价标准.

    作者:王建华;李学敏;陶晓军;陈晖娟;史佳巍;刘玲蓉;张其清 刊期: 2011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