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海波;冯延筠;崔永红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胸腺肽对不同分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的方法观察穴位注射胸腺肽对不同分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其对轻型、重型及疱疹样口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率的影响.结果:穴位注射对三种分型均有较好疗效,三者之间相互区别不明显,以显效率比较,穴位注射对重型口疮效果较好,轻型口疮次之,疱疹型再次.穴位注射对重型口疮和疱疹型口疮溃疡直径减小效果较好,对疱疹型口疮溃疡数量减少效果较好.结论:穴位注射对轻型及重型口疮患者疗效较好,关于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年轻恒牙再植术成功率的原因,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26例34个外伤脱位年轻恒牙常规处理后原位再植,复位固定,随访观察.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34个外伤脱位牙再植后,生长良好26个牙,较好5个牙,失败3个牙,成功率91.18%.结论:离体时间短、尽量保护根面牙周膜细胞活性、良好的固定和调(牙合)、必要时进行根管治疗,是保证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魏魁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复发性口疮(ROU)发病与免疫的关系.方法:通过测定复发性口疮患者唾液SIgA、IgG、溶菌酶的活性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C3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复发性口疮患者唾液的含量较正常人唾液SIgA的含量明显下降( P<0.05),唾液溶菌酶的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5),唾液IgG的含量较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测定结果与正常人无明显变化.结论:复发性口疮与局部免疫有关,其中唾液SIgA与溶菌酶在局部免疫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吴慧华;王燕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龋源性牙髓病冠髓与根髓的病理学研究,探讨冠髓病变与根髓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龋源性牙髓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别将冠髓与根髓的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冠髓为轻度慢性单纯性或化脓性牙髓炎时,根髓基本无病变;冠髓为重度慢性化脓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或冠髓坏死时,根髓绝大多数有病变;冠髓呈中、重度慢性单纯性或化脓性牙髓炎时,1/3~1/2的根髓有病变.结论:认识龋源性牙髓病冠髓和根髓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临床上切髓术的治疗成功率.
作者:张煜;钱凌;王圣祥;王鑫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安氏Ⅱ1错(牙合)经非拔牙固定和功能矫治后,采用改良Hawley's保持器保持颌位矢向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非拔牙矫治病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0例,矫治后分别采用普通Hawley's保持器和改良Hawlwy's保持器保持,3年后观察颌位在矢状向的稳定性.结果:普通Hawley's保持器组的SNB0、ANB0、Overjet(mm)、1-NB0、1-NB0 (mm)、Ptm-6 (mm)在矫治前与矫治结束时、矫治结束时和保持3年后相比有均显著差异(P<0.01).改良Hawlwy's保持器组SNB0、ANB0、Overjet(mm)、1-NB0、Ptm-6 (mm)在矫治前和矫治结束时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矫治结束时与保持3年后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Hawleys保持器较普通Hawley's保持器能更好地保持颌位在矢状向的稳定性.
作者:李金学;李若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眶-上颌骨-颧骨联合骨折诊治的经验,探讨手术恢复面中部骨折外形及功能的新方法.方法:收治眶-上颌骨-颧骨联合骨折86例,按伤情分初期、延期和晚期手术.通过原伤口、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及口内切口联合入路,暴露骨折断端,分离后以下颌骨作为参照,在建立良好咬(牙合)关系的基础上,恢复和加强眶上颌颧骨复合体三对垂直颅颌支柱及二个水平轴.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功能和面容明显改善.6例陈旧性骨折术后出现轻微错位,5例因局部软组织疤痕收缩致张口受限,其余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结论:眶-上颌骨-颧骨联合骨折在建立良好咬(牙合)关系的基础上,骨折坚强内固定路线沿支柱结构分布,有助于准确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以恢复和加强支柱结构为参照的固定方法,对于复杂型骨折、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例尤为理想.
作者:梁志刚;郑苍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30岁,因不明原因张口困难半月,于2003.4.就诊.自述一个月前在干活时被方木击中面部,伤后面部无明显变化也未见伤口.仅左眼脸肿胀并有少许血性泪液流出,未予任何治疗,几日后眼睑肿胀消退.半个月后自觉开口困难,逐渐加重,影响进食.经抗炎治疗半个月,不见好转,来我院就治.
作者:于万义;丛日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Carisolv化学机械法微创技术对乳牙牙本质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同颌同名乳磨牙诊断为牙本质龋的儿童,共148个患牙,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同一个体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采用Carisolv化学机械法去龋,一组采用牙钻法去龋,两组病例均用玻璃离子体充填,经6个月、1年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修复体的完整性、边缘缺损及修复体脱落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去龋技术可以消除儿童对牙科治疗的恐惧感,减少疼痛,去腐效果与传统牙钻去腐效果相同,可以在儿童龋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艳;马丽辉;黄新文;邓莉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女,24岁,患者1个月前因右下后牙疼痛,于当地卫生室行右面部封闭及理疗后,逐渐出现开口困难、右颊部硬结(当地所用药物及剂量不详).经抗炎治疗无效,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韩秀忠;刘洪泉;张传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髁状突的双端骨受植床和单端游离的骨受植床在游离植骨中新骨形成的能力.方法:建立单端或双端骨受植床的兔动物模型,同期自体髂骨移植修复.术后第2、4、8周处死各组动物,测量升支高度并进行骨组织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双端骨受植床组术侧升支高度与健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端受植床组术侧升支高度与健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侧明显降低;骨组织形态定量学评价显示双端骨受植床组各时段上下两条骨愈合线新骨形成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术后各时段组织形态定量分析均无差异,但双端骨受植床组上下两条愈合线相加的绝对值几乎是单端组的2倍.结论:保留髁状突的双端骨受植床在保持升支高度以及游离植骨的骨愈合方面明显好于未保留髁状突的单端骨受植床病例.
作者:唐海阔;赵怡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顽固性重症阿弗他口炎的疗效.方法:80例重症阿弗他口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得宝松治疗,对照组用强地松龙治疗,1年后评价其疗效.结果:得宝松组有效率高于强地松龙组,尤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强地松龙组.结论:得宝松局部注射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顽固性重症阿弗他口炎的新方法.
作者:金颂良;胡小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草珊瑚口腔膏治疗糜烂型OLP的短期疗效.方法:糜烂型OLP 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草珊瑚口腔膏局部涂擦;对照组用西地碘片含服.观察两组口腔黏膜疼痛、充血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口腔黏膜疼痛、充血程度显著减轻,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达100%,对照组为57.8%,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草珊瑚口腔膏对糜烂型OLP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疗效.
作者:黎慧彤;谢永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口腔黏膜大面积色素沉着临床甚为罕见,现将我科接诊的2例报道如下:病例1:女,56岁,以口腔黏膜色素沉着10余年就诊.患者于1985年发现下唇黏膜出现黑色斑,约2~3颗米粒大小,伴腹泻症状.此后黑色斑点增多,逐渐连成片状,腹泻加重.1992年因自觉嘴唇有厚胀感,黑斑颜色加深,腹泻伴有腹胀、腹痛而就诊.全身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因,对症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有所缓解,但口腔黏膜色素沉着一直存在至今.患者家族内无相似病例发生.
作者:龚斌;李瑶;杨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寻找适合临床的佳比色背景,评价色彩培训对比色效果的影响.方法:50名受试者在比色指导前后及不同背景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进行牙体比色.记录其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组在比色指导后其正确率均高于未培训组;黑背景正确率较高,其次为蓝色及牙龈色背景,而对照组及白背景的正确率较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比色前应做好相应的培训和色彩感知训练,尽可能用自然光源以减少误差,黑背景较有利于比色,比色前凝视蓝色背景,可提高比色的正确率.
作者:陈英伟;吴平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18岁,无意间发现左耳垂前有一蚕豆大肿物,轻压痛.肿物逐渐长大,近2周增大明显.近来感觉乏力,偶有盗汗.遂来我院就诊.
作者:张志瑞;杨芒;祁红延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患者,男,8岁,因左下颌骨肿块2月余,伴张口受限1月入院.入院检查:左侧咀嚼肌区明显隆起,左下颌角及升支可扪及4 cm×2 cm大小肿块,质地较硬,按压痛较剧烈.口内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姚本栈;胡广伟;吴汉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介绍自行研制的一次性双吸引器头牙种植骨收集器的制作并检测收集物的体积和含量.方法:用输血器和三通制作一次性双吸引器头牙种植骨收集器,用其收集了12例患者15个BLB种植窝制备时钻出的骨质,测量收集物的体积,并与文献中国外收集器所收集体积进行比较.光镜下观察收集物的形态和结构,计算骨面积所占比例.结果:收集物平均体积为0.102 ml,与国外收集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收集物以骨组织为主,约占89.2%.结论:该收集器简单实用,更适宜在国内普通种植门诊应用.
作者:王克涛;王建华;柳中豪;刘少华;董作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富士IX玻璃离子和光敏瓷化树脂充填后牙邻(牙合)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充填的后牙邻(牙合)面洞型836个牙,常规制备窝洞,分别采用富士IX玻璃离子或光敏瓷化树脂充填窝洞.结果:富士IX玻璃离子和光敏瓷化树脂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3.6%、9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富士IX玻璃离子和光敏瓷化树脂修复后牙邻(牙合)面洞效果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平;官莹玉;康鹏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分布,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畸加力后12 h、1 d、3 d、7 d和14 d大鼠牙髓组织中iNOS进行检测,观察iNOS的时空分布.结果:iNOS阳性反应的产物呈深褐色均质沉淀,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胞浆核周区颗粒状阳性表达.这种染色在正畸加力后12 h、1 d、3 d天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 d达到高峰,加力后7 d和14 d表达减弱,第14 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组织iNOS的表达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提示iNOS可能在正畸牙移动牙髓组织改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谢晖;毛靖;齐娟;李平;邓卓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有限元法是目前工程技术领域中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也是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限元法应用于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就有限元法与生物力学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艾林;丁伟;倪龙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