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
患者,男,30岁,因不明原因张口困难半月,于2003.4.就诊.自述一个月前在干活时被方木击中面部,伤后面部无明显变化也未见伤口.仅左眼脸肿胀并有少许血性泪液流出,未予任何治疗,几日后眼睑肿胀消退.半个月后自觉开口困难,逐渐加重,影响进食.经抗炎治疗半个月,不见好转,来我院就治.
作者:于万义;丛日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眶-上颌骨-颧骨联合骨折诊治的经验,探讨手术恢复面中部骨折外形及功能的新方法.方法:收治眶-上颌骨-颧骨联合骨折86例,按伤情分初期、延期和晚期手术.通过原伤口、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及口内切口联合入路,暴露骨折断端,分离后以下颌骨作为参照,在建立良好咬(牙合)关系的基础上,恢复和加强眶上颌颧骨复合体三对垂直颅颌支柱及二个水平轴.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功能和面容明显改善.6例陈旧性骨折术后出现轻微错位,5例因局部软组织疤痕收缩致张口受限,其余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结论:眶-上颌骨-颧骨联合骨折在建立良好咬(牙合)关系的基础上,骨折坚强内固定路线沿支柱结构分布,有助于准确恢复患者的外形和功能.以恢复和加强支柱结构为参照的固定方法,对于复杂型骨折、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例尤为理想.
作者:梁志刚;郑苍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介绍自行研制的一次性双吸引器头牙种植骨收集器的制作并检测收集物的体积和含量.方法:用输血器和三通制作一次性双吸引器头牙种植骨收集器,用其收集了12例患者15个BLB种植窝制备时钻出的骨质,测量收集物的体积,并与文献中国外收集器所收集体积进行比较.光镜下观察收集物的形态和结构,计算骨面积所占比例.结果:收集物平均体积为0.102 ml,与国外收集器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收集物以骨组织为主,约占89.2%.结论:该收集器简单实用,更适宜在国内普通种植门诊应用.
作者:王克涛;王建华;柳中豪;刘少华;董作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年轻恒牙再植术成功率的原因,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对26例34个外伤脱位年轻恒牙常规处理后原位再植,复位固定,随访观察.结果:经1~2年随访观察,34个外伤脱位牙再植后,生长良好26个牙,较好5个牙,失败3个牙,成功率91.18%.结论:离体时间短、尽量保护根面牙周膜细胞活性、良好的固定和调(牙合)、必要时进行根管治疗,是保证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魏魁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Carisolv化学机械法微创技术对乳牙牙本质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5例同颌同名乳磨牙诊断为牙本质龋的儿童,共148个患牙,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同一个体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一组采用Carisolv化学机械法去龋,一组采用牙钻法去龋,两组病例均用玻璃离子体充填,经6个月、1年观察,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修复体的完整性、边缘缺损及修复体脱落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去龋技术可以消除儿童对牙科治疗的恐惧感,减少疼痛,去腐效果与传统牙钻去腐效果相同,可以在儿童龋病治疗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艳;马丽辉;黄新文;邓莉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有限元法是目前工程技术领域中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也是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有限元法应用于口腔生物力学的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就有限元法与生物力学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艾林;丁伟;倪龙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安氏Ⅱ1错(牙合)经非拔牙固定和功能矫治后,采用改良Hawley's保持器保持颌位矢向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非拔牙矫治病例,随机分为二组,每组10例,矫治后分别采用普通Hawley's保持器和改良Hawlwy's保持器保持,3年后观察颌位在矢状向的稳定性.结果:普通Hawley's保持器组的SNB0、ANB0、Overjet(mm)、1-NB0、1-NB0 (mm)、Ptm-6 (mm)在矫治前与矫治结束时、矫治结束时和保持3年后相比有均显著差异(P<0.01).改良Hawlwy's保持器组SNB0、ANB0、Overjet(mm)、1-NB0、Ptm-6 (mm)在矫治前和矫治结束时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矫治结束时与保持3年后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改良Hawleys保持器较普通Hawley's保持器能更好地保持颌位在矢状向的稳定性.
作者:李金学;李若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中制备根尖止点对阻止根管充填材料超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个单根管上、下颌尖牙,其中40个牙采用逐步后退技术,常规制备根尖止点进行根管预备至根尖孔上1 mm,另40个牙亦采用逐步后退技术预备至根尖孔,不进行根尖止点的制备;再将以上各组牙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和热牙胶垂直加压方法充填根管,观察并记录每组中牙胶超出根尖的牙数,收集每个牙超出的充填材料(牙胶和糊剂)并称量,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制备根尖止点的侧方加压组与不制备根尖止点的侧方加压组之间根充材料超出的量、制备根尖止点的垂直加压组与不制备根尖止点的垂直加压组之间根充材料超出的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在初尖锉的基础上扩大3#的方法制备根尖止点并不一定能起到减少根充材料超充的作用.
作者:张元旌;葛成功;刘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口腔黏膜大面积色素沉着临床甚为罕见,现将我科接诊的2例报道如下:病例1:女,56岁,以口腔黏膜色素沉着10余年就诊.患者于1985年发现下唇黏膜出现黑色斑,约2~3颗米粒大小,伴腹泻症状.此后黑色斑点增多,逐渐连成片状,腹泻加重.1992年因自觉嘴唇有厚胀感,黑斑颜色加深,腹泻伴有腹胀、腹痛而就诊.全身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病因,对症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有所缓解,但口腔黏膜色素沉着一直存在至今.患者家族内无相似病例发生.
作者:龚斌;李瑶;杨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胸腺肽对不同分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随机、对照、盲法评价的方法观察穴位注射胸腺肽对不同分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临床疗效,评定其对轻型、重型及疱疹样口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率的影响.结果:穴位注射对三种分型均有较好疗效,三者之间相互区别不明显,以显效率比较,穴位注射对重型口疮效果较好,轻型口疮次之,疱疹型再次.穴位注射对重型口疮和疱疹型口疮溃疡直径减小效果较好,对疱疹型口疮溃疡数量减少效果较好.结论:穴位注射对轻型及重型口疮患者疗效较好,关于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林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顽固性重症阿弗他口炎的疗效.方法:80例重症阿弗他口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得宝松治疗,对照组用强地松龙治疗,1年后评价其疗效.结果:得宝松组有效率高于强地松龙组,尤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强地松龙组.结论:得宝松局部注射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治疗顽固性重症阿弗他口炎的新方法.
作者:金颂良;胡小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赝复配色颜料及口腔唾液对MDX4-4210硅橡胶表面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粘附性的影响.方法:对MDX4-4210硅橡胶试样表面的C.albicans粘附数量进行计数,采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C.albicans的粘附数量在着色和未着色MDX4-4210硅橡胶材料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有唾液获得膜存在时,MDX4-4210硅橡胶表面的C.albicans粘附数量低于无唾液获得膜存在时(P<0.01).结论:配色颜料对MDX4-4210硅橡胶的C.albicans表面粘附性能无影响,而口腔唾液有降低C.albicans粘附的作用.
作者:储冰峰;邵龙泉;刘洪臣;路正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富士IX玻璃离子和光敏瓷化树脂充填后牙邻(牙合)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需要充填的后牙邻(牙合)面洞型836个牙,常规制备窝洞,分别采用富士IX玻璃离子或光敏瓷化树脂充填窝洞.结果:富士IX玻璃离子和光敏瓷化树脂充填成功率分别为93.6%、9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富士IX玻璃离子和光敏瓷化树脂修复后牙邻(牙合)面洞效果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平;官莹玉;康鹏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鼠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的生物学特性,探索体内输入EMSC能否促进照射动物造血功能的恢复.方法:取E11.5 SD大鼠胚胎颌突,消化法培养获得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状况,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来源;雄性SD大鼠(180~220 g)分为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组(A组)、照射对照组(B组)、成纤维细胞组(C组)、正常对照组(D组),前三组给予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剂量6.0 cGy,动态观察大鼠外周血变化,并于第4周检测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测定大鼠骨髓细胞粒-巨噬细胞(CFU-GM)形成能力;采用内源性脾结节法测定脾集落形成能力.结果:培养的细胞呈单层生长,成纤维状、长梭形、有2~4个突起,抗HNK-1、Vimentin、S-100、NSE染色阳性,抗GFAP、NF、MA染色阴性,证实为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体内植入EMSC能够明显促进大鼠放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恢复,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凋亡,促进骨髓细胞的CFU-GM的形成率并能有效地支持造血细胞增殖、分化.结论:EMSC具有干细胞特征,能促进照射大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作者:杨锐;金岩;聂鑫;周泽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EDA蛋白在小鼠胚胎颌面部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DA蛋白在小鼠胚胎颌面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颌面部的软骨可见棕黄色着色,腺体呈黄色着色.从蕾状期到釉质形成期的各个时期的胚胎鼠牙胚均未见到明显的阳性染色.结论:EDA蛋白在小鼠颌面部的软骨和腺体中有阳性表达.在小鼠牙胚中是否有表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甘云娜;王忠义;陈苏民;沈丽娟;赵桂文;叶晓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优化磁共振涎管造影技术的方法.方法:依次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重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重T2WI FSE)、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 FSE),厚层扫描,快速采集,并于口含维生素C前后分别扫描.结果:30例分析比较,STIR序列较重T2WI FSE扫描涎管的显示效果明显提高(P<0.05),SS FSE序列虽较STIR序列成像时间短,但其分辨率及信噪比较差.口含维生素C后,涎管的显示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P>0.05).结论:口含维生素C与STIR序列并用能更好的显示涎管主干及其分支,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胡军武;冯定义;史瑞华;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高频彩色超声在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中的作用.方法:对279例口腔颌面部血管瘤进行Nd:YAG激光治疗,选择其中10例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对其激光治疗前后进行动态监测,并经3~10年随访.结果:治疗前血管瘤呈不均匀、低回声,内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治疗后回声增强且较均匀,内部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定位激光治疗儿童面部血管瘤,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声荣;李明;吴梅珍;汤国雄;黎昌学;陶学金;邵乐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观察牙髓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及分布,探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畸加力后12 h、1 d、3 d、7 d和14 d大鼠牙髓组织中iNOS进行检测,观察iNOS的时空分布.结果:iNOS阳性反应的产物呈深褐色均质沉淀,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成牙本质细胞胞浆核周区颗粒状阳性表达.这种染色在正畸加力后12 h、1 d、3 d天有不同程度的增强,3 d达到高峰,加力后7 d和14 d表达减弱,第14 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髓组织iNOS的表达先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提示iNOS可能在正畸牙移动牙髓组织改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谢晖;毛靖;齐娟;李平;邓卓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经三种根面处理剂脱矿的根面对人牙周膜细胞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晚期牙周炎拔除的单根牙36个,经刮治、根面平整后,制备5 mm×4 mm大小的根片,随机分成24%EDTA组、枸橼酸组、米诺环素组和对照组,在处理后的根片上接种1×104个细胞.分别于接种1、3、5 d后,各取3个根片固定、染色计数,分析各组的细胞附着和增殖程度.结果:24%EDTA、枸橼酸、2%米诺环素处理组接种1、3、5 d后其根片上的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此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24%EDTA、枸橼酸、米诺环素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附着和增殖.
作者:武影;束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早期近远中向隐裂牙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个隐裂牙分为两组,治疗组42个牙采用综合治疗,修复组46个牙早期直接烤瓷冠修复,进行2年跟踪观察.结果:治疗组2年Ⅰ级疗效为21.4%,修复组Ⅰ级疗效为93.7%.结论:近远中向隐裂不易控制,早期烤瓷冠修复疗效可靠.
作者:肖海波;冯延筠;崔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