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义龈修复与牙周菌群变化相关性研究

曹文仙;何勇;张娟

关键词:牙龈退缩, 义龈, 牙周菌群
摘要:目的:通过对牙周菌群在两种义龈修复前后的种属变化探讨义龈修复对严重牙龈退缩患者修复治疗的远期效果及与牙周健康的关系.方法:严重的牙龈退缩患者经过系统性牙周治疗后随机分为常规义龈修复组及弹性义龈修复组,分别提取修复治疗前后各观察时段内龈沟液,作细菌培养和分类计数观察.结果:对细菌形态学的记数比较显示,弹性材料组的螺旋体及梭杆菌的改变较常用热凝塑料组慢,修复6个月后才能检测出显著性差异,常规材料修复1个月后即可发现显著性变化;对几种特异性的牙周厌氧菌的分类培养显示在常规材料组组内差异明显,随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更加明显.结论:弹性塑料由于材料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制作的义龈对于患者牙周健康的保持更为有利,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严重牙龈退缩的修复方法.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珊瑚糊剂治疗髓室底穿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珊瑚糊剂修补髓室底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髓室底穿孔患牙62例,实验组采用复方珊瑚糊剂作髓室底穿孔修补,对照组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作髓室底穿孔修补.一年后复查,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84.4%,对照组有效率63.3%.结论:髓室底穿孔的患牙经用复方珊瑚糊剂作髓室底修补,可长期保存,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作髓室底修补.

    作者:张咏;丁俊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颌骨中心性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目的:探讨颌骨中心性粘液表皮样癌(central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of the jaws ,CMCJ)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方法:回顾5例CMCJ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CMCJ常见临床表现为局部肿胀和疼痛,X线表现为单房或多房透光阴影,光镜下所见同涎腺粘液表皮样癌.所有病例均行根治术,1例术后6个月死于并发症, 4例经0.5-14年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CMCJ的确诊有赖于详尽的临床检查,治疗应首选根治术.

    作者:谭汉提;潘朝斌;王建广;陈伟良;李劲松;杨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胚成釉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成釉细胞离体培养方法, 建立成釉细胞体外模型.方法:运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分离人胚成釉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生长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培养细胞釉原蛋白.结果:培养细胞成片生长,细胞形态结构清楚.免疫组化染色,多数细胞抗釉原蛋白抗体染色阳性.结论:用消化培养法,胶原做基质饲养层,含5%小牛血清的HAMF-12作培养基并加入EGF、INS、HC,可用于人成釉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张军;李曦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极固宁TM脱敏剂在牙体预备后的应用

    目的:总结极固宁脱敏剂治疗活髓牙牙体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6例患者牙体制备后的冠核用极固宁脱敏剂涂布.结果:经过极固宁脱敏剂治疗后,患者对温度的刺激痛明显减轻.结论:对于制备后的活髓牙未用临时冠修复者,用极固宁脱敏剂治疗是护髓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冷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ystemp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Systemp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量化观察指标,对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不同牙位牙本质敏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Systemp脱敏剂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牙本质敏感症药物.

    作者:宋斌;金艳;于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氟保护漆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观察

    我科自2002年采用氟保护漆(Fluor Protector)治疗牙合面牙本质过敏症取得满意疗效.材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选择牙牙合面冷热刺激及机械刺激敏感,非龋性牙本质过敏症70例共182个牙.男32例,女38例,年龄25-70岁,平均48.4岁,共182个牙.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2个牙用Fluor Protector脱敏.对照组90个牙,用硝酸银法脱敏.

    作者: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颈动脉体副神经瘤1例报告

    副神经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绝大多数发生于颈动脉体,故又称颈动脉体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毅军;王广舜;白庆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正畸用身高、体重标准曲线研究与绘制

    目的:研究并绘制肇庆地区学龄青少年身高、体重标准生长曲线,为临床正畸的诊断和矫治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肇庆市19968名7-18岁学生体质综合评价调查资料.分别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计算身高的均值、标准差、年增长量,在此基础上绘制相应的身高、体重标准曲线及年增长量的标准曲线.结果:12岁以前,男女青少年的身高、体重增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12岁以后,女性的身高、体重增龄变化明显滞后于男性.体重的年平均增长量高峰期女性在11-12岁,男性在13岁左右.结论:标准生长曲线可为判断生长发育、指导临床正畸的诊断和矫治提供依据.

    作者:赵殿才;王昆;陈国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鉴定

    目的:探讨SD大鼠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的超微结构及经体外长期传代后变化程度.方法:电镜分析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细胞的干细胞特异性标志CD57和P75的变化.结果:细胞增殖旺盛,代谢活跃,处于未分化状态.P0-P5期间,CD57和P75阳性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降低,从P6开始,下降迅速,至P8-P10期间已不可测.结论:①干细胞可以在体外维持生长并增殖;②长期培养后,干细胞比例下降,甚至消失,这可能存在两种原因:其一,干细胞经过体外培养已经完全分化了,失去了原有的表型;其二:干细胞仍然存在,但缓慢增殖,被增殖迅速的瞬时扩增细胞稀释,以至无法检测.

    作者:周泽渊;金岩;史俊南;张建平;段晓燕;于淑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可能的疾病.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有关,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OSF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够理想,本文将近年来OS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义军;凌天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40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颌面部骨折的致伤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40名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伤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事故发生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男性居多,主要年龄段为21-30岁,多于周六及节假日发生,交通事故为致伤的主要原因,与其他致伤原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是造成颌面部骨折的主要原因,且以男性居多,多发生于21-30岁,主要发病时间为周末.

    作者:戴昱;张国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乳牙根管治疗失败原因及再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乳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再治疗方法.方法:对125个乳牙根管治疗失败病例进行原因分析,再治疗应用复方甲硝唑、碘仿、氧化锌糊剂充填根管.结果: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根管继发感染,根尖部及根分歧部骨质破坏,炎症未能有效控制、充填导致瘘管及牙周脓肿形成.失败牙再治疗后经1.5-2年观察,成功率为96.80%.结论:甲硝唑、碘仿、氧化锌糊剂作乳牙根管充填较为理想,对根尖部有阴影的患牙作必要的超填,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周德保;张清林;郭一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hh在大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检测Shh(Sonic Hedgehog)在大鼠牙胚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探讨其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牙齿发育各阶段标本中Shh的表达.结果:大鼠牙齿发育早期, Shh表达于口腔上皮和牙上皮; 帽状期表达于成釉器; 钟状期,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表达阳性.结论:Shh 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提示它参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

    作者:林媛;吴补领;陆群;吉兰;韩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前牙和前磨牙龈下残根修复37例报告

    目的:总结前牙前磨牙龈下残根的修复方法.方法:对37个前牙前磨牙龈下残根根管治疗后用根管螺纹钉及光固化复合树脂作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结果:经过2-4年临床观察,成功33例(89.2%) ,失败4例(10.8%).结论:位于龈下3 mm以内的前牙前磨牙残根,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基础上,用根管螺纹钉光固化复合树脂桩核-金属烤瓷冠修复是恢复残根生理功能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涛;李伯友;耿发云;周利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基牙龈沟内细菌的研究

    目的:了解磁性附着体基牙龈下微生物组成与正常龈下微生物组成比的差异及卫生指导前后基牙龈下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改变.方法:检测卫生指导前后磁性附着体患者基牙以及正常人群相对应牙位龈下检出可培养微生物总量及组成比的变化.结果: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基牙龈沟中,G-杆菌及牙周炎相关细菌,如放线菌和其它不产黑色素G-杆菌组成较正常牙周增多,组成比为19.23%±7.59%和11.61%±9.89%;在卫生指导前后,基牙牙周龈沟内细菌的总量有所下降,而细菌的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戴用下颌磁性附着体覆盖全口义齿是牙周炎的易感人群,但正确的卫生指导对基牙牙周细菌的控制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杜莉;夏露;杨凌;巢永烈;朱硃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碘仿根管内用药治疗难治性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难治性根尖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评价碘仿根管内用药的疗效.方法:152例根尖周病久治不愈者,采用碘仿根管内用药,观察封药后反应.结果:显效108例,有效32例,无效12例.结论:对难治性根尖周炎病例,根管内封入碘仿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Smad7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调控人牙髓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Smad7反义寡核苷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1)调控人牙髓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细胞培养,细胞转染,MTT比色测定法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结果:Smad7反义寡核苷酸促进TGF-β1对人牙髓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和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论:Smad7参与介导TGF-β1对人牙髓细胞增殖和ALP活性的调控,提示TGF-β1调控人牙髓细胞生长和分化可能是通过Smad信号途径发生的.

    作者:高杰;何文喜;吴补领;李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Vita In-Ceram氧化铝块的性能研究

    目的:了解Vita In-Ceram alumina block的可切削性及有关性能.方法:采用重量体积法测试Vita In-Ceram alumina block密度和气孔率,利用热综合分析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硬度仪测试物理、力学性能,计算其可加工指数,并用电子显微镜分析微观结构.结果:Vita In-Ceram alumina block的密度2.79 g/cm3,真气孔率30.03%、显气孔率28.69%、闭气孔率1.35%、热膨胀系数8.16×10-6 ℃-1、弯曲强度112.47 MPa,断裂韧性1.66 MPa.m1/2,显微硬度2.09 GPa.结论:Vita In-Ceram alumina block的可切削性能好,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作者:李勇;赵云凤;王华蓉;付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三种树脂粘接剂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目的:对三种不同树脂粘接剂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四唑盐显色(MTT)方法,将三种粘接剂浸提液与L929细胞接触2、4、7d后,用酶联免疫仪测定光吸收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率,用五级毒性分类法评级,并统计分析.结果:4 d及7 d时Durafill Bond、Prime&Bond NT毒性级1-2级,Clearfil SE Bond毒性级1级,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且有浓度、时间依赖性.结论:三种粘接剂有轻微细胞毒性,其中Clearfil SE Bond毒性低.

    作者:代慧珍;吴补领;于立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义龈修复与牙周菌群变化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对牙周菌群在两种义龈修复前后的种属变化探讨义龈修复对严重牙龈退缩患者修复治疗的远期效果及与牙周健康的关系.方法:严重的牙龈退缩患者经过系统性牙周治疗后随机分为常规义龈修复组及弹性义龈修复组,分别提取修复治疗前后各观察时段内龈沟液,作细菌培养和分类计数观察.结果:对细菌形态学的记数比较显示,弹性材料组的螺旋体及梭杆菌的改变较常用热凝塑料组慢,修复6个月后才能检测出显著性差异,常规材料修复1个月后即可发现显著性变化;对几种特异性的牙周厌氧菌的分类培养显示在常规材料组组内差异明显,随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更加明显.结论:弹性塑料由于材料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制作的义龈对于患者牙周健康的保持更为有利,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严重牙龈退缩的修复方法.

    作者:曹文仙;何勇;张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