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莉;李忠林;张益
目的:明确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对Tca8113舌癌细胞的作用,以进一步探讨、认识BMPs对口腔上皮恶变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转染BMP-II型突变受体的Tca8113舌癌细胞(Tca8113ZR细胞)和Tca8113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yclinD1,CDK-4,p27和p57)的表达及凋亡,以明确突变受体对细胞周期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了BMPⅡ型突变受体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减弱.结论:BMPs信号在口腔舌癌细胞的恶性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BMPs信号的改变可能导致细胞恶性程度的改变.
作者:傅升;金岩;刘源;何黎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放疗后狗下颌纯钛种植体与骨接触作用的影响.方法:8只成年雄性杂种狗,拔除双侧下颌第三、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拔牙后3个月,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一侧下颌无牙区.另一侧不照射作为对照侧.放疗后3个月,狗双侧下颌拔牙区各植入纯钛种植体4枚,手术中、手术前、手术后接受高压氧治疗,另外4只不作处理.种植术后1.5个月和3个月高压氧治疗组与未进行高压氧治疗组分别处死2只动物取材,观察种植体与骨组织的接触率及骨小梁体积百分比.结果: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放疗侧种植体-骨接触率无明显影响(P>0.05).种植体周围骨小梁体积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压氧对放疗后狗下颌纯钛种植体与骨接触作用无明显影响.
作者:路正刚;刘洪臣;王所亭;吴殿久;王会信;王东胜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检测牙科高速手机水道污染情况,为院内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孔手机(NSK)、4孔手机(Black Pearl)于治疗后即刻、治疗后空转30 s、空转60 s后于手机管道接头处各留取水样20份,并在管道水阀处留取基准水样3份,分别进行细菌培养及HBsAg检测.结果:2孔手机和4孔手机治疗后即刻培养菌落数,分别为561 cfu/cm3,369 cfu/cm3,空转30 s后分别为406 cfu/cm3,156 cfu/cm3,空转60 s后分别为10 cfu/cm3和<10 cfu/cm3,基准水样均<10 cfu/cm3.HBsAg阳性检出率,2孔手机治疗后即刻检出3例,空转30 s检出2例,空转60 s未检出.4孔手机治疗后即刻检出3例,空转30 s检出1例,空转60 s后未检出.结论:4孔手机在预防水道污染方面较2孔手机优越.手机于治疗后空转60 s可大大降低瞬间负压回吸造成的水道污染,故提倡临床应用4孔手机,手机于治疗后应空转60 s.
作者:张荣;黄杰;李云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深覆牙合患者采用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探讨MEAW打开咬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牙深覆牙合Ⅱ°-Ⅲ°错牙合患者20例,平均年龄16.5岁,弯制多曲方丝弓矫治深覆牙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U1A-PP平均减小了1.70 mm,L1A-MP平均减小了1.60 mm,U6-PP平均增加了1.52 mm,L6-MP平均增加了1.51 mm,说明咬合打开的机制是前牙压低,后牙升高.结论:应用MEAW技术,能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是一种快速、有效打开咬合的好方法.
作者:张鸿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SE Bond /AP-X与Prime&Bond NT/Dyract AP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60例431个楔状缺损牙分别用SE Bond /AP-X(治疗组)或Prime&Bond NT/Dyract AP(对照组)修复,于修复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采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18个月成功率91.28%,对照组成功率80.95%,修复后18个月治疗组修复体脱落率和边缘不密合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AP-X与Dyract AP均为临床修复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前者临床效果优于后者.
作者:吴晓霞;刘静明;朱正宏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检测龈沟液中的硫化物水平,探讨其与牙龈状态的关系.方法:用Diamond Probe/perio 2000 system检测仪检测龈沟的硫化物水平,同时记录牙龈的状态,统计学处理,确定二者是否相关.结果:龈沟液中硫化物水平随牙龈指数及探诊出血指数增加而增加,而与牙周袋深度的关系则不似前两个指数明显.结论:龈沟液硫化物水平可反映牙龈当前的炎症状态.
作者:陈宏柏;陈作良;陈宝猜;林晨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一次法根管治疗和三步法根管治疗的治疗效果和适应症.方法:将114例急性根尖周炎(包括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152例慢性根尖周炎、90个急性牙髓炎患牙和82个慢性牙髓炎患牙,随机分为2组.观察治疗期间(7 d)和治疗后短期内的(3个月)临床效果.结果:①急性根尖周炎非黏膜下脓肿期一次法比三步法的愈合时间长、疼痛分值高,服用抗生素时间长.②急性根尖周炎晚期(黏膜下脓肿期)一次法和三步法临床效果无差异.③慢性无瘘性根尖周炎一次法比三步法的愈合时间长、疼痛分值高.④慢性有瘘性根尖周炎一次法与三步法无明显差异.⑤急、慢性牙髓炎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相同.结论:与三步法相比,一次法根管治疗适用于急性根尖周炎晚期、慢性有瘘性根尖周炎和急、慢性牙髓炎.
作者:陈作良;陈曦;陈宏柏;张莺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科收治口底巨大黏膜下脂肪瘤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6岁.因左侧口底无痛性增大肿物3年余入我科治疗.检查:口底左侧舌下肉阜与舌颌沟间有一带蒂椭圆形突起肿物,肿物呈实性,柔软,约3.5 cm×2.5 cm×1.5 cm,蒂部约1.2 cm×0.8 cm,边界清楚,活动度好,穿刺未抽出内容物.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左侧口底)脂肪瘤.
作者:马斌;江珉;刘玉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螺纹桩加银粉加强型玻璃离子(GISRR)制作桩核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牙体缺损病例107个牙,采用螺纹桩GISRR制作桩核后,再进行冠桥修复.结果:经1-2年临床观察,成功率为95.33%.结论:运用螺纹桩加GISRR制作桩核进行冠桥修复,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方法.
作者:赵岩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表达与病理分型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对5例正常涎腺组织和47例癌组织中p53蛋白、PCNA、Bcl-2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23例(48.94%),PCNA评分均数为2.400±0.870,Bcl-2蛋白阳性表达23例(48.94%).癌组织中筛孔型和腺管型中p53阳性率和PCNA评分均低于实性型(P<0.05).Bcl-2在筛孔型和腺管型中阳性表达率高于实性型(P<0.05).复发组p53阳性表达率和PCNA评分均高于无复发组(P<0.05),Bcl-2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PCNA,Bcl-2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恶性程度有关.p53,PCNA评分可以作为预测腺样囊性癌复发的独立指标.
作者:刘锋;张建中;马敏;韩恩善;李国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单纯性颧弓骨折的发生率占颧骨复合体骨折的10%.作者采用自制单齿拉钩经皮肤穿刺的闭合复位方法,进行单纯性颧弓骨折复位,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樊彤海;江银华;叶慧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评价钛板颌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实验测试了内固定系统的机械性能和组织反应性.临床对167例颌骨骨折病例应用钛板颌骨内固定治疗,观察咬牙合关系、咀嚼功能、开口度、面部畸形等恢复情况.结果:微型接骨板桡曲强度偏低、钛板、钛钉表面耐磨性差.167例临床病例治疗效果可靠.结论:该固定系统设计合理,应用于颌骨骨折的治疗疗效可靠.
作者:陈晓莉;李忠林;张益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免疫因素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主要地位,目前认为OLP是一种细胞介导的、由外来抗原或改变的自身抗原导致的口腔黏膜基底角质细胞的免疫破坏性慢性疾病.
作者:张特;聂敏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应用行为疗法提高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的语音清晰度,提高语音治疗效果.方法:17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中10例为先天功能性构音障碍,7例为腭裂术后功能性构音障碍,采用行为疗法进行语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量汉语语音清晰度.结果:治疗前后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有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行为疗法是功能性构音障碍首选的、必要的语音治疗方法,应用中应注意因人而异,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选用.
作者:周海燕;徐旭光;姒壮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美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作用,探讨美兰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用于龋病预防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有无美兰存在条件下变形链球菌的OD值,采用麦氏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SOD条件下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量.结果:美兰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SOD对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结论:美兰及SOD均能清除氧自由基,但由于作用机制不同,二者对变形链球菌生长作用的表现不同.美兰的抑菌作用有望用于龋病预防.
作者:王向;储冰峰;王成龙;王燕一;庞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氟化物与αD3联合用药对去势大鼠股骨、颌骨力学性质的影响.方法:选3月龄SD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用药组.用药组于去势后6周,用一氟磷酸谷酰胺(0.45 mg F-+13.56 mg Ca2+/kg/d-1)与αD3(αD3 0.1 ug/kg/d-1)灌胃,第18周末结束实验.测血生化指标并作三点弯曲骨生物力学测量.结果:①去势后大鼠体重增长迅速,较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去势后雌激素下降明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去势组碱性磷酸酶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一氟磷酸谷酰胺与αD3联合用药组碱性磷酸酶水平接近假手术组.③去势组股骨生物力学指标较假手术组没有明显变化,但氟化物与αD3联合用药组力学指标较假手术组有较大提高.结论:一氟磷酸谷酰胺组与去势组相比并不降低生物力学指标,但与αD3联合用药可促进股骨力学强度的提高.
作者:周雄文;翦新春;刘迎春;雷闽湘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稳定的支抗在固定矫正技术中十分重要.种植体支抗与牙槽骨产生骨结合,其抵抗外力及保持稳定的能力为正畸医师提供了新的选择,在国内外正畸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就正畸种植体支抗的新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平;毛靖;陈卫民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不同牙周支持条件下下颌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口腔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手段.方法:采用CT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及Solidworks 2001有限元软件建模.结果:所建立的模型能重现牙颌组织的形态,能够进行三维显示及编辑,并可模拟不同工作状况下各节点的力学改变.结论: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模拟正常及异常牙周状况下牙颌系统生物力学的研究.
作者:高翔;王景云;赵云刚;周振平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鼠牙体、牙周组织中神经肽CGRP1受体的存在及其结合位点.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大鼠牙齿及牙周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CGRP1受体的定位.结果:CGRP1受体主要存在于大鼠牙髓及牙周组织的较大血管内皮细胞,未在硬组织内发现CGRP1受体.结论:CGRP1受体在口腔组织中主要分布于较大血管,CGRP通过CGRP1受体对大血管起作用,调节口腔血流传导信号.
作者:赵昱辉;段银钟;孙应明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p53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人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和Tca8113为实验对象,将载有人野生型p53 cDNA的重组腺病毒(Ad5CMV-p53)感染鳞状细胞癌细胞系,观察Ad5CMV-p53对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和Tca8113被转染Ad5CMV-p53病毒后,均可以诱导其发生调亡,使细胞系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Ad5CMV-p53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作者:翟德红;马泽云;王衣祥;孙秀艳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