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军;陈万涛;周晓健;徐駸;周正炎
从口腔白斑的定义、细胞形态学、细胞动力学、以及细胞中具有代表性的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状况作一综述,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从正常状态向鳞癌转变的一个过渡状态,异常增生上皮所表达的细胞、分子标记物适用于群体诊断而不适于个体诊断.
作者:黄吉燕;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XT-1B型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夜间PSG监测,观察和分析戴用阻鼾器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及主要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戴用阻鼾器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降低了31.2次/h(P< 0.001),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了11.9%(P< 0.01),平均呼吸暂停时间( MAT)减少了12.6 s(P< 0.01),所有患者呼吸暂停现象明显改善,其中11例呼吸暂停已完全消失.结论阻鼾器治疗OSAS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消除睡眠呼吸暂停,且可提高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郭兮惠;贾涵;孔维民;刘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从而为确定OLP的病因、诱因和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通用引物(General Primer,GP)介导的PCR技术检测OLP和正常口腔黏膜的HPVDNA,并对HPV-16DNA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 30例OLP检测到25例HPV-6,11,33DNA阳性,而对照组检测到5例,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OLP组检测到3例HPV-16,18DNA阳性,对照组1例,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OLP是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的.其中糜烂型OLP可检测到较高高危HPV16 DNA.因此,对OLP尤其是糜烂型OLP要进行HPV的检测,从而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马健;于毅;马瑞;凌涤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瘘管,除常见位置外,有时还可出现在远离患牙的其它牙齿部位,包括正常牙,病变牙的根尖部或患牙相邻的缺失牙牙槽嵴处.这种情况在本文中称异位瘘管,临床上常易发生误诊误治.自1986.7.以来,笔者收治26例异位瘘管患牙,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侠;孙广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比研究IPS Empress可铸陶瓷系统和In-ceram 全瓷系统用于后牙嵌体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制作IPS Empress 瓷嵌体28件和In-ceram 瓷嵌体30件.在戴用修复体 0.5~3年后,比较两种瓷嵌体的颜色、形态、基牙龋患率、修复体边缘的密合度、修复体的磨耗及折断情况.结果 IPS Empress 瓷嵌体的透明度和颜色优于In-ceram 瓷嵌体,而In-ceram 瓷嵌体的磨耗、折断情况优于IPS Empress 瓷嵌体,在修复体的形态、基牙龋患率、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方面两者差别无显著性(P> 0.05).结论 IPS Empress 瓷嵌体用于美观要求较高时效果较好,In-ceram 瓷嵌体则适合修复牙合力较大的情况.两种瓷嵌体都是一种修复效果好的全瓷材料.
作者:段亚光;李建久;周石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7例颌骨骨折病例行坚固内固定复位术,其中50例术后加颌间牵引,47例不加颌间牵引,对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对单发性骨折,两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多发性骨折,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坚固内固定术加颌间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未加颌间牵引组.结论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多发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
作者:段瑞;李永生;张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西安地区汉族青年正常牙合颅面部水平、垂直向的比例指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Farkas建立的面部形态直接测量法,对100例(男、女各50名)西安地区身体健康、颅颌关系协调、牙齿排列整齐、I类牙合关系、正常覆盖、覆牙合、无牙病治疗史及外伤史的年满18岁的汉族高中生,进行颅面部软组织23项测量,建立36项水平、垂直向比例指数.测量结果经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男女两组的t检验.结果男、女之间面部高度的比例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涉及眼、鼻的比例,男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两眼内眦宽略小于鼻宽,略大于眼裂宽,鼻宽稍大于1/4面宽,约为4/5眼裂宽.结论男、女之间面部比例不同;古典面部比例标准不适合西安地区汉族青年正常牙合颅面部比例.
作者:司新芹;周洪;叶湘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建立SD大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采用消化贴壁法培养SD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特性;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结果细胞呈纤维样细胞生长,生长稳定.免疫组化染色,抗HNK-1和抗VIM为阳性,抗CK为阴性.结论培养的细胞为外胚间充质细胞,为研究颌面及牙齿的发育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光东;金岩;史俊南;邓蔓菁;聂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涎石病是常见的涎腺导管疾病,传统的诊疗方法均存一些不足之处;涎腺内窥镜下检查、治疗涎腺导管病变,是近年来在口腔颌面外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涎腺内窥镜下涎腺导管病变的表现、涎腺内窥镜技术的应用、适应证及相关器械作综述.
作者:汤国雄;朱声荣;崔永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施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22例中21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除应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的血运,确保伤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皮瓣区受压和预防皮瓣感染是确保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李大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1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口腔颌面部出现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患者因开口受限影响麻醉与手术视野,手术有一定难度;解剖层次不清,易损伤血管神经;局部组织再生能力低下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皮瓣的生长;组织缺损大,需远处肌皮瓣转移修复;本组病例发生的多原发癌多数为高分化鳞癌,手术和再次放疗后,平均随访 5.7年,死于指示肿瘤和第二肿瘤的死亡率为 45.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难度大,远期疗效不佳.
作者:彭国光;吴俊伟;林铭;陈巨峰;李嘉朋;邓雪莲;李捷;莫础嘉;冼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应用两种陶瓷制作的全瓷冠临床使用效果,为CAD/CAM全瓷冠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病例,采用CAD/CAM技术制作Vita MKⅡ陶瓷全瓷冠12件、自制MC切削陶瓷制作全瓷冠15件,进行临床定期观察.结果修复体咀嚼功能好,美观,适合性好、无食物嵌塞,无继发龋及龈炎.Vita MKⅡ全瓷冠有3件瓷折裂、MC陶瓷全瓷冠未出现折裂、脱落.结论 MC切削陶瓷全瓷冠临床应用效果好.
作者:赵云凤;王华蓉;陈悦;陈新民;高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 实验室诊断2.1 梅毒螺旋体检查主要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直接免疫荧光实验(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DFA)及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其中DFA的特异性较高,能特异的同梅毒螺旋体结合,可区分梅毒螺旋体与其他非致病性螺旋体,因此可用于口腔病损的检查.
作者:何园;林梅;赵曼;刘英;李秉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缺损或功能不全,主要采用自体皮肤或黏膜移植进行修复.皮肤移植后虽能发生适应性黏膜化样外观,但有人认为并不能出现黏膜化生改变.而且移植物偶有毛发生长,与周围黏膜相比,在色泽、质地和功能上仍存在差异.自体黏膜移植虽适合于口腔自然环境,但供区来源有限.与此同时,无论是自体皮肤还是黏膜移植都会造成新的供移植区创伤[1].
作者:黄鹤;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科近年来应用自固化磷酸钙糊剂充填感染根管并修复髓室底穿孔,保存患牙获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阎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肝素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的粘附影响,证实其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腹腔注射肝素后,经尾静脉注入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的ACC-M细胞(3H-ACC-M);分别检测细胞注射后2 h、6 h、18 h肺、肝组织单位重量的每分钟同位素脉冲数(CPM).结果单位重量肺组织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值:空白对照组2 h、6 h、18 h分别为1875.75±11.53、1644.50±27.20和1466.50±125.95;200单位肝素组2 h、6 h、18 h分别为912.00±118.55、918.00±44.06和766.60±77.66.同一时间肝素组肺组织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单位重量肝组织CPM值在空白对照组和肝素组的相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肝素腹腔注射后可明显降低肺组织内ACC-M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数量,但对相同时间肝组织内ACC-M细胞粘附数量无显著影响,提示肝素具有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新军;陈万涛;周晓健;徐駸;周正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用有限元法分析女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从乳牙期到替牙期下颌骨生长发育特征,为前牙反牙合的预防和矫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专门建立的颅颌面形态有限元分析系统对样本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从乳牙期到替牙期,下颌骨所有单元的Emax均为拉应变,除单元13外,其余单元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以颏前下部面积增加多,且有一定的逆时针旋转,可能对骨性下颌前突起一定作用.下颌骨升支和体部的生长呈多向性,在面积增加的同时,旋转方向也各不相同,形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下颌骨整体形态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女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下颌骨贒-M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单元在生长变大的同时,形状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颏前下部变化为明显.但下颌骨整体形态尚未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前牙反牙合应早期矫治,以阻断那些异常的生长方式,引导其恢复到正常的生长方式.
作者:田杰;于永义;刘忠;林珠;肖宇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牙髓炎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临床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健康第三磨牙或前磨牙的牙髓和炎症第三磨牙的牙髓(患者无贫血,缺氧疾病),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染色,检测两种牙髓中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几乎没有HIF-1α的表达;而炎症牙髓中HIF-1α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在牙髓中的分布也发生变化.结论 HIF-1α在炎症牙髓组织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作者:刘金波;丁俊清;王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人工定点的准确性.方法 10名口腔正畸医师对同一张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29个标志点进行定位获得的数据,与对照值进行对比以衡量定点误差的大小.结果 S、Ar、U1、L1的平均误差小于1.0 mm,它们均为影像轮廓清晰且容易判定的标志点;Po、Mes、Co、Gs的平均误差大于4.0 mm,这些标志点均为图像轮廓的突点.结论人工识别时, 28%的标志点存在显著差异,存在显著差异的标志点主要是某一图象轮廓的突点.
作者:邵金陵;林珠;刘燕萍;潘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眶、颧上颌骨骨折与视力丧失的关系.方法对175例因鼻眶、颧上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并对其致病因素、骨折类型、视力损伤情况、临床处理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发生视力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其中鼻眶、颧上颌骨骨折导致单眼失明9例( 4.57%),视力大部分丧失12例( 7.43%);眼球摘除术2例.交通事故13例,其中5例失明.结论鼻眶、颧上颌骨骨折可导致视力丧失,男性比女性更易导致视力丧失.临床处理应给予重视,正确评估眼外伤情况,挽救残存视力,促进视力恢复.
作者:吴湘卿;吴汉江;李运良;陈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