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涎腺内窥镜在临床的应用

汤国雄;朱声荣;崔永华

关键词:涎腺内窥镜, 涎腺导管, 涎石病
摘要:涎石病是常见的涎腺导管疾病,传统的诊疗方法均存一些不足之处;涎腺内窥镜下检查、治疗涎腺导管病变,是近年来在口腔颌面外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涎腺内窥镜下涎腺导管病变的表现、涎腺内窥镜技术的应用、适应证及相关器械作综述.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梅毒的口腔表征及治疗措施(下)

    2. 实验室诊断2.1 梅毒螺旋体检查主要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直接免疫荧光实验(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DFA)及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其中DFA的特异性较高,能特异的同梅毒螺旋体结合,可区分梅毒螺旋体与其他非致病性螺旋体,因此可用于口腔病损的检查.

    作者:何园;林梅;赵曼;刘英;李秉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胶原/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胶原(Collagen,简称Co)/纳米磷酸三钙(Nano-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N-TCP)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Co/N-TCP植入骨缺损区促进骨创愈合的能力.方法家兔24只,颅骨制成直径8.0 mm 圆形穿通型缺损,左侧植入Co/N-TCP复合人工骨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非纳米Co/TCP人工骨作为对照组;于2、4、8、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材,行肉眼、组织学方法观察.结果两组材料除早期(2周内)轻微炎性细胞浸润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未见异物巨细胞反应,4-8周骨新生活跃,有骨岛形成,12周时可见骨性连接.结论 Co/N-TCP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活性,能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是一种颇有潜力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凌翔;陶学金;陈卫民;刘胜洪;吴慧华;谢长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自固化磷酸钙根管充填剂临床疗效分析

    我科近年来应用自固化磷酸钙糊剂充填感染根管并修复髓室底穿孔,保存患牙获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阎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XT-1B型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夜间PSG监测,观察和分析戴用阻鼾器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及主要症状的改变情况.结果戴用阻鼾器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降低了31.2次/h(P< 0.001),低血氧饱和度平均升高了11.9%(P< 0.01),平均呼吸暂停时间( MAT)减少了12.6 s(P< 0.01),所有患者呼吸暂停现象明显改善,其中11例呼吸暂停已完全消失.结论阻鼾器治疗OSAS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消除睡眠呼吸暂停,且可提高血氧饱和度,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郭兮惠;贾涵;孔维民;刘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前牙反(牙合)下颌骨生长发育趋势二维有限元研究--从乳牙期到替牙期

    目的用有限元法分析女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从乳牙期到替牙期下颌骨生长发育特征,为前牙反牙合的预防和矫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专门建立的颅颌面形态有限元分析系统对样本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从乳牙期到替牙期,下颌骨所有单元的Emax均为拉应变,除单元13外,其余单元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以颏前下部面积增加多,且有一定的逆时针旋转,可能对骨性下颌前突起一定作用.下颌骨升支和体部的生长呈多向性,在面积增加的同时,旋转方向也各不相同,形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下颌骨整体形态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女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下颌骨贒-M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单元在生长变大的同时,形状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颏前下部变化为明显.但下颌骨整体形态尚未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前牙反牙合应早期矫治,以阻断那些异常的生长方式,引导其恢复到正常的生长方式.

    作者:田杰;于永义;刘忠;林珠;肖宇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关于口腔白斑的细胞特性的研究进展

    从口腔白斑的定义、细胞形态学、细胞动力学、以及细胞中具有代表性的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状况作一综述,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从正常状态向鳞癌转变的一个过渡状态,异常增生上皮所表达的细胞、分子标记物适用于群体诊断而不适于个体诊断.

    作者:黄吉燕;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素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裸鼠肺血管粘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肝素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的粘附影响,证实其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腹腔注射肝素后,经尾静脉注入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的ACC-M细胞(3H-ACC-M);分别检测细胞注射后2 h、6 h、18 h肺、肝组织单位重量的每分钟同位素脉冲数(CPM).结果单位重量肺组织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值:空白对照组2 h、6 h、18 h分别为1875.75±11.53、1644.50±27.20和1466.50±125.95;200单位肝素组2 h、6 h、18 h分别为912.00±118.55、918.00±44.06和766.60±77.66.同一时间肝素组肺组织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单位重量肝组织CPM值在空白对照组和肝素组的相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肝素腹腔注射后可明显降低肺组织内ACC-M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数量,但对相同时间肝组织内ACC-M细胞粘附数量无显著影响,提示肝素具有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新军;陈万涛;周晓健;徐駸;周正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持续压力对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持续压力对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活性的影响. 方法利用自行研制的细胞加力装置给大鼠成骨细胞施加不同大小的静压力,观察加力不同时程后的碱性磷酸酶分泌活性.结果加力后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活性降低,停止加力后24 h碱性磷酸酶的分泌活性在3×105 Pa组恢复正常,而在4×105 Pa和5×105 Pa组未完全恢复.结论持续压力可降低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分泌活性,适当力值的压力在恢复正常后碱性磷酸酶的分泌活性可恢复正常,力值过大则可能影响细胞的功能.

    作者:胡立桉;陈卫民;毛靖;吴慧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两种陶瓷制作的CAD/CAM全瓷冠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两种陶瓷制作的全瓷冠临床使用效果,为CAD/CAM全瓷冠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病例,采用CAD/CAM技术制作Vita MKⅡ陶瓷全瓷冠12件、自制MC切削陶瓷制作全瓷冠15件,进行临床定期观察.结果修复体咀嚼功能好,美观,适合性好、无食物嵌塞,无继发龋及龈炎.Vita MKⅡ全瓷冠有3件瓷折裂、MC陶瓷全瓷冠未出现折裂、脱落.结论 MC切削陶瓷全瓷冠临床应用效果好.

    作者:赵云凤;王华蓉;陈悦;陈新民;高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颌骨骨折复位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7例颌骨骨折病例行坚固内固定复位术,其中50例术后加颌间牵引,47例不加颌间牵引,对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对单发性骨折,两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多发性骨折,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坚固内固定术加颌间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未加颌间牵引组.结论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多发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

    作者:段瑞;李永生;张晓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口腔正畸和牵引成骨联合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护理

    总结6例正畸和牵引成骨技术联合治疗骨性上颌后缩的临床护理.提出护士应熟悉整个治疗方案,分析此类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后期尤应重视牵引期的护理.

    作者:徐佑兰;任露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施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22例中21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除应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的血运,确保伤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皮瓣区受压和预防皮瓣感染是确保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李大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X线头影测量人工定点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评价X线头影测量分析中人工定点的准确性.方法 10名口腔正畸医师对同一张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的29个标志点进行定位获得的数据,与对照值进行对比以衡量定点误差的大小.结果 S、Ar、U1、L1的平均误差小于1.0 mm,它们均为影像轮廓清晰且容易判定的标志点;Po、Mes、Co、Gs的平均误差大于4.0 mm,这些标志点均为图像轮廓的突点.结论人工识别时, 28%的标志点存在显著差异,存在显著差异的标志点主要是某一图象轮廓的突点.

    作者:邵金陵;林珠;刘燕萍;潘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腔梅毒伴尖锐湿疣1例

    患者,女,32岁,离异,洗浴业服务员.因无痛性舌部溃疡1个月伴舌尖部刺状赘生物10天就诊.曾自服核黄素等药物无明显缓解.追问病史,患者有不洁性交及口交史1年余.发病以来无全身不适感.

    作者:刘庆尧;刘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牙周炎患者拔牙创骨密度变化的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因牙周炎拔牙后牙槽骨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不同原因拔牙后牙槽骨骨密度及腰椎椎体骨密度.结果牙周炎组牙槽骨骨密度变化值低于非牙周炎组;牙周炎患者腰椎椎体骨密度与非牙周炎患者腰椎椎体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牙周炎患者拔牙后牙槽骨愈合速度低于非牙周炎者的愈合速度,这是由于局部炎症的持续作用造成的;全身骨密度状况并不是影响牙周炎的主要因素.

    作者:陆怀秀;温宁;王忠义;刘洪臣;储冰峰;韩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研究进展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缺损或功能不全,主要采用自体皮肤或黏膜移植进行修复.皮肤移植后虽能发生适应性黏膜化样外观,但有人认为并不能出现黏膜化生改变.而且移植物偶有毛发生长,与周围黏膜相比,在色泽、质地和功能上仍存在差异.自体黏膜移植虽适合于口腔自然环境,但供区来源有限.与此同时,无论是自体皮肤还是黏膜移植都会造成新的供移植区创伤[1].

    作者:黄鹤;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炎症牙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人炎症牙髓中的表达,探讨HIF-1α在牙髓炎发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取临床因阻生或正畸拔除的健康第三磨牙或前磨牙的牙髓和炎症第三磨牙的牙髓(患者无贫血,缺氧疾病),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染色,检测两种牙髓中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牙髓组织中几乎没有HIF-1α的表达;而炎症牙髓中HIF-1α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在牙髓中的分布也发生变化.结论 HIF-1α在炎症牙髓组织中可能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作者:刘金波;丁俊清;王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口腔扁平苔藓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从而为确定OLP的病因、诱因和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通用引物(General Primer,GP)介导的PCR技术检测OLP和正常口腔黏膜的HPVDNA,并对HPV-16DNA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 30例OLP检测到25例HPV-6,11,33DNA阳性,而对照组检测到5例,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OLP组检测到3例HPV-16,18DNA阳性,对照组1例,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OLP是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的.其中糜烂型OLP可检测到较高高危HPV16 DNA.因此,对OLP尤其是糜烂型OLP要进行HPV的检测,从而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马健;于毅;马瑞;凌涤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涎腺内窥镜在临床的应用

    涎石病是常见的涎腺导管疾病,传统的诊疗方法均存一些不足之处;涎腺内窥镜下检查、治疗涎腺导管病变,是近年来在口腔颌面外科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就涎腺内窥镜下涎腺导管病变的表现、涎腺内窥镜技术的应用、适应证及相关器械作综述.

    作者:汤国雄;朱声荣;崔永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国人Schwarz颜面侧貌分类的审美研究

    目的应用Schwarz侧貌分类方法对中国人颜面侧貌的审美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标准中国人面像的男女各1名,拍摄侧貌像,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得到符合Schwarz分类方法的男女面像各9幅.随机选取成都市居民212名对上述面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多组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男性侧貌以直面型为佳,女言侧貌以双颌稍前突面型为佳,与其他面型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结论具吸引力的男女性侧貌有差异.直颌型组是容易接受的面型组.侧貌美学效果有个体差异.

    作者:辜岷;朱彩蓉;刘筱琳;白丁;王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