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咽癌放疗后颌面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

彭国光;吴俊伟;林铭;陈巨峰;李嘉朋;邓雪莲;李捷;莫础嘉;冼淡

关键词:鼻咽癌, 放疗, 多原发癌, 口腔颌面部
摘要:目的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1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口腔颌面部出现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患者因开口受限影响麻醉与手术视野,手术有一定难度;解剖层次不清,易损伤血管神经;局部组织再生能力低下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皮瓣的生长;组织缺损大,需远处肌皮瓣转移修复;本组病例发生的多原发癌多数为高分化鳞癌,手术和再次放疗后,平均随访 5.7年,死于指示肿瘤和第二肿瘤的死亡率为 45.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难度大,远期疗效不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胶原/纳米磷酸三钙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胶原(Collagen,简称Co)/纳米磷酸三钙(Nano-Tricalcium Phosphate,简称N-TCP)复合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Co/N-TCP植入骨缺损区促进骨创愈合的能力.方法家兔24只,颅骨制成直径8.0 mm 圆形穿通型缺损,左侧植入Co/N-TCP复合人工骨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非纳米Co/TCP人工骨作为对照组;于2、4、8、12周后处死各组动物取材,行肉眼、组织学方法观察.结果两组材料除早期(2周内)轻微炎性细胞浸润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未见异物巨细胞反应,4-8周骨新生活跃,有骨岛形成,12周时可见骨性连接.结论 Co/N-TCP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引导活性,能促进骨缺损的早期修复,是一种颇有潜力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作者:凌翔;陶学金;陈卫民;刘胜洪;吴慧华;谢长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体内矿化特征

    目的研究永生化人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系hTERT-hOd-l体内的矿化特征.方法将细胞和三维支架复合后移植至小鼠背部皮下,采用X线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复合物生长情况.结果 X线显示复合物阻射像的密度和面积随时间而增加.组织学观察复合物在小鼠体内培养12周可形成矿化组织,部分似牙本质,其中含有牙本质小管样结构.结论 hTERT-hOd-l在体内培养中具矿化能力,可用于牙本质形成和组织工程的研究.

    作者:杨彦春;王捍国;贾骏;肖明振;赵守亮;郝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后颌面多原发癌的临床特点

    目的总结鼻咽癌放疗后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11例鼻咽癌放疗术后口腔颌面部出现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患者因开口受限影响麻醉与手术视野,手术有一定难度;解剖层次不清,易损伤血管神经;局部组织再生能力低下影响伤口的愈合和皮瓣的生长;组织缺损大,需远处肌皮瓣转移修复;本组病例发生的多原发癌多数为高分化鳞癌,手术和再次放疗后,平均随访 5.7年,死于指示肿瘤和第二肿瘤的死亡率为 45.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治疗难度大,远期疗效不佳.

    作者:彭国光;吴俊伟;林铭;陈巨峰;李嘉朋;邓雪莲;李捷;莫础嘉;冼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研究进展

    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黏膜缺损或功能不全,主要采用自体皮肤或黏膜移植进行修复.皮肤移植后虽能发生适应性黏膜化样外观,但有人认为并不能出现黏膜化生改变.而且移植物偶有毛发生长,与周围黏膜相比,在色泽、质地和功能上仍存在差异.自体黏膜移植虽适合于口腔自然环境,但供区来源有限.与此同时,无论是自体皮肤还是黏膜移植都会造成新的供移植区创伤[1].

    作者:黄鹤;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女性前牙反(牙合)下颌骨生长发育趋势二维有限元研究--从乳牙期到替牙期

    目的用有限元法分析女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从乳牙期到替牙期下颌骨生长发育特征,为前牙反牙合的预防和矫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用专门建立的颅颌面形态有限元分析系统对样本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二维有限元分析.结果从乳牙期到替牙期,下颌骨所有单元的Emax均为拉应变,除单元13外,其余单元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以颏前下部面积增加多,且有一定的逆时针旋转,可能对骨性下颌前突起一定作用.下颌骨升支和体部的生长呈多向性,在面积增加的同时,旋转方向也各不相同,形状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下颌骨整体形态尚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女性前牙反牙合患者下颌骨贒-M期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单元在生长变大的同时,形状也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颏前下部变化为明显.但下颌骨整体形态尚未受到明显影响.因此,前牙反牙合应早期矫治,以阻断那些异常的生长方式,引导其恢复到正常的生长方式.

    作者:田杰;于永义;刘忠;林珠;肖宇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梅毒的口腔表征及治疗措施(下)

    2. 实验室诊断2.1 梅毒螺旋体检查主要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直接免疫荧光实验(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test ,DFA)及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检查,其中DFA的特异性较高,能特异的同梅毒螺旋体结合,可区分梅毒螺旋体与其他非致病性螺旋体,因此可用于口腔病损的检查.

    作者:何园;林梅;赵曼;刘英;李秉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施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22例中21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除应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的血运,确保伤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皮瓣区受压和预防皮瓣感染是确保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李大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口腔扁平苔藓人乳头瘤病毒的检测

    目的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关系,从而为确定OLP的病因、诱因和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通用引物(General Primer,GP)介导的PCR技术检测OLP和正常口腔黏膜的HPVDNA,并对HPV-16DNA进行特异性检测.结果 30例OLP检测到25例HPV-6,11,33DNA阳性,而对照组检测到5例,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OLP组检测到3例HPV-16,18DNA阳性,对照组1例,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OLP是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的.其中糜烂型OLP可检测到较高高危HPV16 DNA.因此,对OLP尤其是糜烂型OLP要进行HPV的检测,从而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马健;于毅;马瑞;凌涤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斜面导板在矫治深覆牙合及深覆盖中的应用

    矫治深覆牙合及深覆盖是口腔正畸难点之一,作者应用摇椅弓加斜面导板矫治深覆牙合、深覆盖病例,取得满意效果,尤其对低角病例效果更好.

    作者:马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肝素抗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裸鼠肺血管粘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肝素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株(ACC-M)细胞在裸鼠肺、肝组织的粘附影响,证实其对腺样囊性癌肺高转移细胞肺粘附的抑制作用.方法裸鼠腹腔注射肝素后,经尾静脉注入氚标胸腺嘧啶核苷(3HTdR)标记的ACC-M细胞(3H-ACC-M);分别检测细胞注射后2 h、6 h、18 h肺、肝组织单位重量的每分钟同位素脉冲数(CPM).结果单位重量肺组织每分钟放射性计数CPM值:空白对照组2 h、6 h、18 h分别为1875.75±11.53、1644.50±27.20和1466.50±125.95;200单位肝素组2 h、6 h、18 h分别为912.00±118.55、918.00±44.06和766.60±77.66.同一时间肝素组肺组织CP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单位重量肝组织CPM值在空白对照组和肝素组的相同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肝素腹腔注射后可明显降低肺组织内ACC-M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数量,但对相同时间肝组织内ACC-M细胞粘附数量无显著影响,提示肝素具有抑制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新军;陈万涛;周晓健;徐駸;周正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SD大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目的建立SD大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采用消化贴壁法培养SD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特性;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结果细胞呈纤维样细胞生长,生长稳定.免疫组化染色,抗HNK-1和抗VIM为阳性,抗CK为阴性.结论培养的细胞为外胚间充质细胞,为研究颌面及牙齿的发育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光东;金岩;史俊南;邓蔓菁;聂鑫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涎腺恶性肌上皮瘤

    目的分析涎腺恶性肌上皮瘤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治疗方法等.随访时间3个月~24年.结果 15例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24~72岁(平均50岁).6例肿物由良性肿瘤恶变而来.主要发生于腮腺及腭部小涎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快速生长或生长突然加速的包块,溃疡,骨质破坏和神经侵犯.所有肿瘤均在肿物外无瘤区扩大切除,部分病例实施了舌骨上清扫术或全颈淋巴清扫术.15例中8例系复发病例,3例经病理证实有颌下或颈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组织学检查发现,绝大多数肿物侵入周围涎腺组织或邻近脂肪、肌肉、骨组织,侵入程度不一.肿瘤细胞形态呈多样化,有透明型、梭形、上皮样型、浆细胞样型或混合型.本组以透明细胞为主,占9例.结论恶性肌上皮瘤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低但局部复发率很高.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主要引起局部软组织及骨组织的破坏.

    作者:杨耀武;毛天球;孙金泉;程晓兵;宋超锋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腔梅毒伴尖锐湿疣1例

    患者,女,32岁,离异,洗浴业服务员.因无痛性舌部溃疡1个月伴舌尖部刺状赘生物10天就诊.曾自服核黄素等药物无明显缓解.追问病史,患者有不洁性交及口交史1年余.发病以来无全身不适感.

    作者:刘庆尧;刘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鼻眶、颧上颌骨骨折与视力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眶、颧上颌骨骨折与视力丧失的关系.方法对175例因鼻眶、颧上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并对其致病因素、骨折类型、视力损伤情况、临床处理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21例发生视力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其中鼻眶、颧上颌骨骨折导致单眼失明9例( 4.57%),视力大部分丧失12例( 7.43%);眼球摘除术2例.交通事故13例,其中5例失明.结论鼻眶、颧上颌骨骨折可导致视力丧失,男性比女性更易导致视力丧失.临床处理应给予重视,正确评估眼外伤情况,挽救残存视力,促进视力恢复.

    作者:吴湘卿;吴汉江;李运良;陈秀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根尖周炎伴异位瘘管的治疗体会

    慢性化脓性根尖周炎的瘘管,除常见位置外,有时还可出现在远离患牙的其它牙齿部位,包括正常牙,病变牙的根尖部或患牙相邻的缺失牙牙槽嵴处.这种情况在本文中称异位瘘管,临床上常易发生误诊误治.自1986.7.以来,笔者收治26例异位瘘管患牙,报告如下:

    作者:杨洪侠;孙广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国人Schwarz颜面侧貌分类的审美研究

    目的应用Schwarz侧貌分类方法对中国人颜面侧貌的审美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标准中国人面像的男女各1名,拍摄侧貌像,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得到符合Schwarz分类方法的男女面像各9幅.随机选取成都市居民212名对上述面像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多组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男性侧貌以直面型为佳,女言侧貌以双颌稍前突面型为佳,与其他面型的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结论具吸引力的男女性侧貌有差异.直颌型组是容易接受的面型组.侧貌美学效果有个体差异.

    作者:辜岷;朱彩蓉;刘筱琳;白丁;王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牙隐裂应用粘接带环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牙隐裂治疗过程中防止牙折裂的方法.方法对63例隐裂牙在根管治疗时先制作金属冠套,根管治疗完成后再行全冠修复.另选63例作为对照,根管治疗前不制作金属冠套,完成根管治疗后进行金属全冠修复.结果治疗组在根管治疗中无1例发生冠折,对照组有11例发生冠折,占17.8%.结论隐裂牙根管治疗前制作冠套对保护患牙,防止冠折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新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关于口腔白斑的细胞特性的研究进展

    从口腔白斑的定义、细胞形态学、细胞动力学、以及细胞中具有代表性的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分布状况作一综述,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从正常状态向鳞癌转变的一个过渡状态,异常增生上皮所表达的细胞、分子标记物适用于群体诊断而不适于个体诊断.

    作者:黄吉燕;周曾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两种全瓷材料用于后牙嵌体修复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比研究IPS Empress可铸陶瓷系统和In-ceram 全瓷系统用于后牙嵌体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制作IPS Empress 瓷嵌体28件和In-ceram 瓷嵌体30件.在戴用修复体 0.5~3年后,比较两种瓷嵌体的颜色、形态、基牙龋患率、修复体边缘的密合度、修复体的磨耗及折断情况.结果 IPS Empress 瓷嵌体的透明度和颜色优于In-ceram 瓷嵌体,而In-ceram 瓷嵌体的磨耗、折断情况优于IPS Empress 瓷嵌体,在修复体的形态、基牙龋患率、修复体边缘密合度方面两者差别无显著性(P> 0.05).结论 IPS Empress 瓷嵌体用于美观要求较高时效果较好,In-ceram 瓷嵌体则适合修复牙合力较大的情况.两种瓷嵌体都是一种修复效果好的全瓷材料.

    作者:段亚光;李建久;周石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两种陶瓷制作的CAD/CAM全瓷冠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应用两种陶瓷制作的全瓷冠临床使用效果,为CAD/CAM全瓷冠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病例,采用CAD/CAM技术制作Vita MKⅡ陶瓷全瓷冠12件、自制MC切削陶瓷制作全瓷冠15件,进行临床定期观察.结果修复体咀嚼功能好,美观,适合性好、无食物嵌塞,无继发龋及龈炎.Vita MKⅡ全瓷冠有3件瓷折裂、MC陶瓷全瓷冠未出现折裂、脱落.结论 MC切削陶瓷全瓷冠临床应用效果好.

    作者:赵云凤;王华蓉;陈悦;陈新民;高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