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平;王虎中;董青山;王翔;周荣华;王林虎
在口腔修复领域,利用机械测量方法解决修复体与牙齿颜色匹配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机械测量牙齿颜色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利苹;牟月照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就医条件的改善,危及生命的口腔颌面部严重感染在城市中已不多见.近期我科收治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口底蜂窝织炎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杨东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细胞( Dysplastic Oral Keritinocyte, DOK),为口腔癌前病变体外细胞模型建立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染色体倍性检测等方法,比较DOK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角化细胞(Oral Keritinocytes, OKC)及Tca8113(舌鳞癌细胞)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结果:DOK在生长速度,克隆形成率,染色体异倍体率均介于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结论:DOK细胞属正常细胞向癌转变的中间过渡型细胞,可作为研究口腔癌前病变的细胞模型.
作者:周曾同;黄吉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A)技术,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判定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遗传型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采用REA技术,经多次实验自行确立REA反应体系,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及耐氟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结果: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菌株的基因组已发生改变.结论: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耐氟突变后,已具有自身的遗传特性.
作者:朱怡玲;吴补领;孟艳玲;苏凌云;王敬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近中倾斜的下颌第二磨牙单独受力及作为固定桥基牙后受力时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薄层CT扫描技术和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倾斜30°、行双端三单位固定桥修复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修复前,第二磨牙近中牙槽嵴顶、根尖处应力值较大,修复后,第二磨牙根周应力值减小,第二前磨牙颈部及根尖应力值增大,应力分布得到改善.结论:在一定的倾斜角度内,从生物力学角度来评价固定修复有利于倾斜基牙的牙周健康.
作者:段嫄嫄;王忠义;张少锋;凌伟;李芸;柴治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实现头颅侧位片标志点的自动识别,减少人工定点带来的误差.方法:确定标准模板并确定标准图像上标志点的位置,利用仿射变换将这些点变换到被测图像上作为初始位置,以缩小搜索范围;利用对标准模板的形变实现不同标志点的识别.结果:实现软硬组织轮廓的提取和一些孤立点的识别,对依附于轮廓的点的精度较高.结论:该方法能较好的识别头颅侧位片中常用的测量点.
作者:潘林;胡遒生;鲍旭东;王林;周光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在不同流体静压力作用下对细胞分泌CSF-1的影响,探讨CSF-1在牙齿萌出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取12岁男孩埋藏阻生牙齿的牙囊进行人牙囊细胞培养,将传代的培养细胞分别在50、100、150、200 kPa流体静压力作用1 h后再分别培养24、48、72 h,使用ELISA方法观察细胞培养液中CSF-1的浓度.结果: 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呈梭形,主要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牙囊细胞中CSF-1的表达呈阳性,定位于细胞的胞质中,随流体静压力的增大染色增强,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强.ELISA检测的CSF-1浓度随流体静压力的增大而增加,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也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具有时间性.结论:培养的人牙囊细胞具有合成与分泌CSF-1的能力,流体静压力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人牙囊细胞CSF-1的分泌.
作者:金作林;林珠;焦光海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单侧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经头皮半冠状切口进行骨折解剖式复位, 应用可吸收性小夹板内固定,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2例病例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X线检查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张口度改善明显,颜面形态恢复满意.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术后功能与形态恢复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邹弘驹;李永生;侯军;关雪剑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面中部骨折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口腔科1999.1~2003.5面中部骨折住院病例44例,对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43例经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1例陈旧性骨折面形及咬牙合关系恢复欠佳.结论:开放复位固定是面中部骨折的主要治疗手段,上颌前庭沟黏膜切口是面中部骨折理想的手术径路.
作者:郭家平;王虎中;董青山;王翔;周荣华;王林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磨牙根分叉形态及根柱凹陷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30个上颌第一磨牙,15个上颌第二磨牙,30个下颌第一磨牙及10个下颌第二磨牙进行测量,记录牙根长度(RL),根柱长度(RTL),釉牙骨质界处的近远中径(MDD)和颊舌径(BLD),根柱凹陷的有无,釉牙骨质界到根柱凹陷的距离及根分叉开口下2 mm的宽度.结果:①无论是上颌还是下颌磨牙,第一磨牙牙根长度及根柱长度均较第二磨牙短,而第一磨牙颊舌径、近远中径及根分叉开口下2 mm处宽度均较第二磨牙大,其中仅4.71%的牙根分叉开口下2 mm处宽度小于0.75 mm.②上颌磨牙根柱凹陷发生率高于下颌磨牙(p<0.05),且89.41%的牙至少在一个面上从根柱凹陷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零.结论:根柱凹陷可能是造成根分叉病变的原因,并可能是导致牙周治疗效果欠佳的原因.
作者:李艳芬;闫福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超微结构特征,对疣状癌提出分型.方法:取正常口腔黏膜,口腔疣状癌,口腔高分化鳞癌及低分化鳞癌石蜡标本各8例,常规电镜制样,H-600型透射电镜检测.结果:口腔疣状癌超微结构可归纳为3种类型:Ⅰ型:癌上皮细胞分化较好,形态规则,细胞间隙略窄,细胞间有丰富且形态规则的桥粒,胞浆内线粒体少,但粗面内质网丰富,胞浆内未见桥粒.上皮间可见角化珠.Ⅱ型癌上皮细胞分化很差,细胞异形性明显,细胞间桥粒散在,细胞内桥粒丰富,包裹成团,粗面内质网少.Ⅲ型:癌上皮细胞瘦长,核浆浓缩,细胞间隙较高分化鳞癌宽,细胞间桥粒瘦长且丰富.结论:口腔疣状癌超微结构变化是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多样性的基础,由此推测疣状癌自身可能存在不同的亚型和分化潜能.
作者:李晋芸;唐瞻贵;徐锡萍;姚志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后保持牙合稳定的有效方法,提高正畸治疗成功率.方法:40例成人牙周炎病例正畸完成后随机分成A、B、C、D四组,分别用四种保持器来维护疗效,A组应用钢丝联合光敏树脂固定保持器;B组应用Hawley活动保持器;C组应用夹板式可摘铸造保持器;D组应用固定桥保持器.比较治疗后3、6、12个月后牙周临床症状及X线片的改变.结果:D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指数及牙槽骨吸收程度明显低于其他三组.结论:成人牙周炎患者正畸完成后使用固定桥形式的保持器效果好.
作者:王光涛;肖明荣;黄月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拔牙后在牙槽窝中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对维持牙槽嵴高度的作用及护理配合.方法:对48例拔牙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48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移位等术后并发症,同术前相比,牙槽嵴高度无明显降低.结论:拔牙后即刻植入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可以维持牙槽嵴的高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方胜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口腔黏膜常被侵犯,软腭、牙龈、舌、咽在进食时因摩擦创伤发生大疱和糜烂.本病较少见,多为先天性家族遗传性皮肤病.
作者:宋方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甲醛/戊二醛消毒箱的消毒效果.方法:应用甲醛/戊二醛消毒箱对义齿石膏模型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运行4 h的消毒程序,即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嗜热脂肪杆菌等杀灭效果达100%;对HbsAg 的灭活完全有效.结论:甲醛/戊二醛消毒箱操作简便,具有液体气化、恒温消毒、气体扩散均匀等功能,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的石膏模型消毒器.
作者:王云;于纹;刘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富血小板血浆(PRP)提取的方法,以探讨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来源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的影响.方法:利用二次离心(1000 rpm×15 min;3000 rpm×8 min)分离全血,获得PRP.将PRP设5个浓度组(5%,10%,20%,30%,50%),与对照组(不含PRP)比较,观察它们对PDLFs增殖的影响.结果:所获得的血小板浓度均超过全血的4倍,实验组各浓度的PRP均可促进PDLFs增殖,实验组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RP浓度在5%~30%时促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二次离心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提取PRP的方法.PRP可促进PDLFs的增殖.
作者:林敏魁;闫福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侵及颞颌关节对患者牙合关系的影响.方法:研究组8名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侵及颞下颌关节的病例,均为女性,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平均10岁,第2阶段平均12岁,第3阶段平均14岁.对照组8名患有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未侵及颞颌关节的病例,相同的性别,年龄.对三个阶段的牙牙合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牙牙合关系的发展变化.用t检验检查两组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以Angle II类错牙合为主,上下前牙拥挤,前牙开牙合,上颌前突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功能矫正器治疗,拥挤可以解除,前牙开牙合,上颌前突,磨牙II类错牙合得以缓解.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侵及颞颌关节将导致患儿错牙合畸形.
作者:陈岩;保明利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牙齿组织工程研究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原代培养人牙源性上皮细胞,用更换培养液类型、多次差别消化法和反复贴壁法进行纯化,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况,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达角蛋白和成釉蛋白的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人牙源性上皮细胞生长良好,但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混杂,经纯化后明显好转,上皮细胞呈片状生长,表达角蛋白及成釉蛋白.传至第5代后,细胞逐渐变为长梭形,失去上皮细胞形态.结论:体外培养的人牙源性上皮细胞在较长时间内可保持其特性,有望作为牙齿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作者:包柳郁;金岩;牛忠英;史俊南;汪平;赵守亮;王捍国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笔者自2002.2.应用松风SWIFT-TEMP临时冠桥材料,在口内制作临时性修复体用于固定修复中,临床使用简便,效果良好,报导如下.
作者:童信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确定佳的衔铁厚度;方法:测量不同的衔铁厚度对磁体吸引力的影响;结果:随衔铁厚度的增加,磁体的吸引力也随之增加,但是,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磁体吸引力的增加开始趋于缓慢;结论:1.0 mm为佳衔铁厚度.
作者:姚江武;许德文;傅挥;肖云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