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口腔颌面癌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及颈淋巴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唐瞻贵;张雷;仝向娟;苏彤;陈新群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 癌, 淋巴结, 颈淋巴清扫术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癌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规律及其与颈淋巴清扫术间的关系.方法对250例行颈淋巴清扫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颌面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腔颌面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8.8%,其中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23.4%,腺上皮源性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9.6%;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58.4%,漏诊率为 9.1%.结论鳞状上皮细胞癌比腺上皮源性癌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阳性的颈淋巴结应实施颈淋巴清扫术,对N0期颈淋巴结应采取适时动态监测,当其转为阳性时可再行手术治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人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方法利用原代培养的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测定其碱性磷酸酶活性,并与青年人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牙周膜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低于青年组( P< 0.001);且对小牛血清刺激增殖的反应也明显低于青年组( P< 0.001).结论由于衰老的影响,老年人牙周膜细胞成骨活性降低,对外源性促细胞生长因素的敏感性降低,提示了老年人牙周膜细胞再生能力降低.

    作者:毛钊;杨俭;吴织芬;周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改良MillardⅡ's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目的探讨单侧三度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在MillardⅡ's法的基础上作了改进,C瓣仍向上旋转修复鼻底,而A、C两瓣的间隙则由B瓣尖端插入修复.同时增加了环鼻翼切口,使鼻翼外侧脚更易复位.结果自1997年始共修复112例,除两例鼻底糜烂和口腔洞穿,后以疤痕愈合外,其余效果满意.结论改良的MillardⅡ's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对唇部和鼻畸形均得到了良好的矫正.

    作者:许宏权;纪影畅;李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牙龈下断根的牵引修复

    目的对外伤龈下折断的前牙根进行牵引修复.方法 23个前牙龈下断根采用活动矫治器内包埋牵引钩,断根经根管治疗充填后放置牵引钩.结果在温和、持久的牵引力的作用下,将断根牵出至理想的位置,达到修复前牙外形的目的.结论临床医生应对龈下前牙断根的每个病例的牵引、修复、拔除,做综合分析.

    作者:张玉英;孙维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正常儿童与唇腭裂患儿舌系带过短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正常儿童与唇腭裂患儿舌系带过短的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择3个月~12岁的485例唇腭裂患儿作为观察组,50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舌系带过短的调查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儿童舌系带过短发生率为 3.4%,唇腭裂患儿舌系带过短发生率达 7.8%.结论唇腭裂患儿并发舌系带过短畸形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两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张丽;程德新;黄卫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SCD空气清菌消毒剂对口腔诊室空气杀菌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SCD空气清菌消毒剂对空气消毒效能,探讨口腔科诊室空气消毒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动态和静态两种方式对空气的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SCD在静态情况下消毒2 h,诊室空气的灭菌率为 93.2%.动态时,能维持室内的洁净,降低空气中的细菌数.结论 SCD空气清菌消毒剂安全性高、经济实用、杀菌效果明显.

    作者:郝玉梅;肖瑞森;刘浩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充填根管的疗效,探讨其适宜的使用方法.方法将490例慢性根尖周炎随机分为5组,A、B、C、D为实验组,使用Vitapex糊剂,分别用下列方法进行根充:A组,一次法,加牙胶尖;B组,一次法,不加牙胶尖;C组,二次法,加牙胶尖;D组,二次法,不加牙胶尖.E为对照组,用常规根管充填剂加牙胶尖,二次法根充.结果 1年后复查,B组有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且 A、B两组的治愈率低于另外三组(P< 0.05).结论 Vitapex是一种理想的根管充填材料,二次法根充、不加牙胶尖为其适宜使用方法.

    作者:任常群;王鑫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可控模拟口腔环境的改良MD-300恒化器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改良现有的MD-300恒化器,以适合口腔细菌复杂的生态研究.方法在恒化器培养罐内安装一平台,上面放置的羟磷灰石或材料等可固定、移动或复位,调节恒化器的重要参数并作初步应用.结果改良M-300恒化器模拟人类口腔环境的条件为:培养基 2.5 g/L猪胃粘蛋白的TSB,工作容量1200 ml,稀释率50 ml/h,搅拌速度50 次/分,温度37± 0.1 ℃,pH 7.0± 0.1,气体80% N2、10% CO2、10% H2.在羟磷灰石圆片表面能方便地形成人工菌斑生物膜,能比较不同义齿基托材料表面的细菌粘附.结论模拟口腔环境的改良MD-300恒化器可适用于研究人工菌斑生物膜及复杂口腔菌群的生态关系.

    作者:李德懿;李宗林;张建中;桂晓琳;朱霖;张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拔牙术后并发三叉神经带状疱疹1例报告

    本病例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发生皮肤黏膜损害.其诱因可能与拔牙手术有关,尚属少见,报告如下:

    作者:曹经一;高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麻醉的患牙1125个,随机分为普鲁卡因组、利多卡因组和碧兰麻组,分别行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和牙周膜腔及髓腔内注射麻醉.结果碧兰麻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碧兰麻用于局部麻醉,麻醉效能高,起效快,毒性低,可广泛应用于牙体牙髓病的治疗.

    作者:李欣;卫克文;杨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固定平面(斜面)导板-简便实用的正畸辅助装置

    活动矫治器的平面导板和斜面导板应用比较普遍,但由于患者配合不佳,常常影响其疗效[1].也有些医师制作微型平面或斜面导板,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虽然体积有所减少,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克服以上缺陷[2].

    作者:段银钟;王峰;孙应明;张云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腔颌面癌瘤的颈淋巴结转移及颈淋巴清扫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癌瘤颈淋巴结转移的部分规律及其与颈淋巴清扫术间的关系.方法对250例行颈淋巴清扫联合根治术的口腔颌面癌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口腔颌面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8.8%,其中鳞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23.4%,腺上皮源性癌颈淋巴结转移率为 9.6%;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 58.4%,漏诊率为 9.1%.结论鳞状上皮细胞癌比腺上皮源性癌更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诊断阳性的颈淋巴结应实施颈淋巴清扫术,对N0期颈淋巴结应采取适时动态监测,当其转为阳性时可再行手术治疗.

    作者:唐瞻贵;张雷;仝向娟;苏彤;陈新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颌面颈部肿块彩色B超检查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B超检查对颌面颈部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75例颌面部和颈部肿块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对各类肿块诊断符合率,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颌下、颈部肿块诊断符合率较腮腺区高,良性肿瘤和炎性肿块诊断符合率较恶性肿瘤高,总符合率达80%.结论彩色B超检查可作为颌面颈部软组织肿块的常规检查.

    作者:董青山;王虎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在前牙修复中美学效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在前牙修复的美学效果,适应症选择、选配色等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使前牙修复达到理想水平.方法随机选取一组,共36例,224个前牙(均为活髓牙),用美国登士柏公司的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进行充填,另随机选取一组共36例,用光固化DyractAP复合体进行前牙充填(牙齿也均为活髓牙).让患者自行评分,比较两组美学效果,并对光固化复合树脂组随访1~3年,观察复合树脂充填物脱落情况.结果复合树脂SpectrumTPH组患者满意度大大高于DyractAP组(P< 0.05),三年追踪结果表明,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充填物脱落率较低.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SpectrumTPH在前牙修复中美学效果较好.另外,要取得理想效果,去龋是否干净、选配色、塑形等环节起着决定性作用.

    作者:胡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平阳霉素治疗牙龈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牙龈瘤非手术治疗,保存患牙的新方法.方法临床随机选取牙龈瘤42例,应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后3天、7天、30天观察瘤体的变化及治疗后的全身反应.3天、7天取5例活检作常规组织学观察,观察治疗后的组织学改变.结果 42例牙龈瘤经注射平阳霉素后,在1月内全部消失,随访1~3年未见复发.治疗后组织学观察见组织内大量的淋巴细胞,瘤体中毛细血管管腔变小,上皮层散在坏死.全身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平阳霉素治疗牙龈瘤,既保留了患牙,又无手术痛苦,是简便、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陈鹏;张国志;黄盛新;丁志中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烤瓷冠桥颈部颜色发暗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烤瓷冠桥颈部变色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通过18例烤瓷冠桥颈部变色病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基牙颈部牙体制备的方式、制备量、烤瓷制作过程及材料的选择与烤瓷冠桥颈部变色有关.结论正确的牙体制备、采用瓷边缘型方式、改进制作工艺及采用贵金属作内冠材料可减少颈部变色的发生.

    作者:陈英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与口腔鳞癌研究进展

    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平衡关系在胚胎发育、造血、免疫系统的成熟和维持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数目恒定与生长平衡乃至机体衰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它们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概念、转导机制、诱导因素、基因调控以及其在口腔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郅克谦;李良忠;温玉明;王昌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舌痛症发病因素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舌痛症病人的观察,找出舌痛症的发病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舌痛症患者观察其发病部位,局部刺激因素,局部黏膜变化,组织学检查及血脂、贫血指标、血糖等项检查.结果在31例舌痛症病人中,有25例组织学检查,发现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舌黏膜棘层细胞增生.实验室检查31例舌痛症患者均有血脂、贫血指标、血糖等方面改变.结论舌痛症不仅由口腔局部因素引起,全身系统性疾病等,也可引起舌部疼痛.

    作者:张兰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FE复合酶对孕妇冠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FE复合酶对孕妇冠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孕妇罹患智齿冠周炎病例39例,随机分成3组,智齿冠周龈盲袋用双氧水、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后,第1组用FE复合酶龈袋内上药作为治疗组;第2组用复方碘甘油龈袋内上药作为对照组;第3组不放任何药物,作为空白对照组.将3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1组治疗组局部炎症平均消退时间为3天,第2组对照组平均5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5),空白对照组平均6天,与治疗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优效率 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 26.67%)(P< 0.05),与空白对照组(20%)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 66.67%)(P< 0.05),与空白对照组( 53.33%)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 FE复合酶对冠周炎龈盲袋局部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可靠.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牙髓电灼法一次干髓治疗352例报告

    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电灼干髓法一次性干髓治疗各类牙髓炎35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作者:孙恒旭;孙逊;杨婧;刘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可视性袋装化洁牙机头高压蒸汽灭菌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口腔是多种病原生物寄居数量较多的部位.在口腔治疗,特别是在洁牙的过程中,破损出血是很常见的,病原体经过唾液和血液引起感染的机会很多,面目前大部分牙科医院对洁牙机头所采用的传统消毒方法存在着来菌效果评价不够确切,消毒液腐蚀洁牙机头橡皮圈等缺陷.

    作者:李中琴;曹青芝;张颖;周莉;葛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