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常男性青、老年人上气道结构的矢状面测量分析

黄敏方;周嫣;陈世稳;方志欣

关键词:青年人, 老年人, 上气道, X线头影测量
摘要:目的探讨无鼾正常男性青年及老年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组织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比较两组间差异.方法摄取无鼾正常男性青年47名、老年38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使用开发软件测量上气道及周围结构52个测量项目,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两组人群多为低角面型.老年组下颌骨颏部靠后,会厌及舌骨靠前下方,上气道鼻咽径及会厌至咽后壁距较宽,悬雍垂尖至咽后壁距较窄,软腭长而肥厚,舌体厚而较直立,与软腭接触长度大,舌及软腭占口腔及上气道面积较大.结论二组上气道结构有差异,应分年龄段建立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正常值范围.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牙痛为首发症状的茎突综合征1例报告

    牙痛患者往往以牙髓炎,根尖周炎或牙周炎,首先就诊于口腔科.以牙痛为首发症状的茎突综合征比较少见,常易误诊误治,现报道1例.

    作者:徐秀娥;耿永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生物溶菌酶在口腔病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溶菌酶广泛存在于高等动物组织及分泌物、原生动物、昆虫以及微生物中.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除了天然的溶菌酶外,还有各种通过生物工程方法生产的酶.生物溶菌酶在实验和应用研究中都取得重要的突破,在口腔病防治领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前景.本文就生物溶菌酶在口腔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青山;陆婉英;励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舌癌腮腺转移1例报告

    患者,男,76岁,因右舌根部鳞癌3年,曾行化疗及放疗,半年前右颌下长一鸡蛋大小包块,质硬,固定,有时微痛未介意,3月前耳前又隆起一鸽蛋大小包块,逐渐增大,疼痛,在外院以腮腺脓肿行切开引流,切开时无脓液,切开后经换药伤口无好转,疼痛剧烈,无法入睡及进食,来我科就诊,检查见右耳前有3.5 cm×3 cm×2.5 cm 包块,质硬,固定,呈结节状,包块中央有3 cm横行切口,已形成窦道无脓液.

    作者:欧树森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腮腺导管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腮腺导管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方法对13例腮腺导管损伤患者一般情况、致伤部位、致伤方式、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愈后等方面作分析.结果腮腺导管损伤易发生于20~29岁年龄组;易发部位为导管嚼肌段,多为金属、玻璃等利器损伤.B超检查无创伤、直接、数据精确、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腮腺导管损伤一般采取导管修复重建治疗,可采用端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等方法.结论经过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可恢复腮腺的正常功能.

    作者:卿安蓉;张伟雄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鼠成骨细胞中蛋白激酶A的表达及信号作用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 PKA)在大鼠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纯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后,以cAMP、PKI、rhBMP-2分别刺激细胞30 min,设空白对照,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及图象分析方法,观察细胞内PKA的活化表达情况.结果各实验组均可见PKAα的活化表达,但是空白对照组表达弱(p<0.05),PKI组弱(p<0.01), cAMP组表达强(p<0.01).结论在大鼠成骨细胞中存在功能状态的PKAα,而且,rhBMP-2能激活PKAα.rhBMP-2信号途径与PKA信号途径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葛成;杨连甲;刘宝林;赵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腮腺区软组织肿块B超显象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60例常见腮腺区软组织肿块的B超显象辅助诊断,并将其与标本肉眼观察及光镜下病理特点作比较分析,说明B超检查对临床上腮腺区肿块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涎腺肿块中肿瘤约占80%,其中主要发生在浅叶,适宜进行B超检查,在确定腮腺区占位性病变方面B超检查应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陈晓勇;龙星;钱声三;李正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鼻咽通气道在颌面外科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某些口腔疾病患者于术后置入鼻咽通气道,观察患者的生命指征,探讨鼻咽通气道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靠性.方法对所选患者于术后放置鼻咽通气道,严密监测末梢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反应.术后2~3天除去鼻咽通气道.结果患者术后均能耐受鼻咽通气道,术后未梢血氧饱和度值维持正常,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鼻咽通气道可较好地缓解患者术后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上呼吸道狭窄而引起的呼吸困难,效果可靠,避免了气管切开术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后果.

    作者:陶学金;郭三兰;陈卫民;马净植;朱声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腭咽闭合功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检测腭裂术后腭咽闭合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就检测腭咽闭合功能的多种方法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比较论述.

    作者:尹乒;翦新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023中药合剂对口腔癌前病变的治疗和阻癌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1023对口腔白斑(OLK)、口腔扁平苔藓(OLP)和盘状红斑狼疮(DLE)等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和阻断癌变的作用.方法将1023合剂用于48例OLK、139例OLP和38例DLE,并设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治疗.结果 1023对OLK和OLP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OLK的癌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023合剂对OLK和OLP均有治疗作用,对OLK有阻止癌变的作用.

    作者:陈作良;陈宏柏;官玉芹;邵金铨;陈晓玲;林晨;陈宝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与腭隐裂的X线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CVPI)与腭隐裂患者的腭咽部形态学特点和差别.方法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17人;腭隐裂12人;对照组20人分别拍摄静止和发a时的头颅侧位定位片,所测指标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结果 CVPI患者和腭隐裂患者的静止咽腔深度、发声咽腔深度、软腭有效长度比、腭咽闭合率、软腭运动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CVPI患者和腭隐裂患者的腭咽部形态基本相同.

    作者:俞立英;周艺;王国民;吴忆来;陈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颌下腺导管巨大结石1例

    患者,男,19岁,战士,因左侧舌下反复餐后肿胀1月余就诊.述进食酸辣刺激性食物时舌下区肿胀更甚,一般餐后10 min左右肿胀可自行消退.

    作者:刘玉柱;刘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颌前中段牙弓狭窄的局部扩弓法

    对于青少年仅仅由于上颌前中段牙弓狭窄所引起的牙颌畸形采用活动矫治器进行局部扩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希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放射疗法治疗腮腺瘘48例分析

    本文对48 例腮腺瘘的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我们采用放射疗法治疗腮腺瘘,大放射剂量600 cGy,小剂量为400 cGy.48例患者全部治愈,放射疗法治疗腮腺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文华;霍明进;孟宪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正常男性青、老年人上气道结构的矢状面测量分析

    目的探讨无鼾正常男性青年及老年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组织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比较两组间差异.方法摄取无鼾正常男性青年47名、老年38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使用开发软件测量上气道及周围结构52个测量项目,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两组人群多为低角面型.老年组下颌骨颏部靠后,会厌及舌骨靠前下方,上气道鼻咽径及会厌至咽后壁距较宽,悬雍垂尖至咽后壁距较窄,软腭长而肥厚,舌体厚而较直立,与软腭接触长度大,舌及软腭占口腔及上气道面积较大.结论二组上气道结构有差异,应分年龄段建立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的正常值范围.

    作者:黄敏方;周嫣;陈世稳;方志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冠周冲洗上药后即刻拔牙对干槽症相关细菌的研究

    目的比较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冠周冲洗、上药后即刻拔牙与常规拔牙后干槽症相关细菌检出率的差异,寻找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预防干槽症的方法.方法选取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冲洗+上药组(33例),B组冲洗组(31例),C组对照组(30例).分别采集术前术后冠周龈盲袋或拔牙创内的细菌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结果 A组产黑素类杆菌检出率术前为33.3%,术后为10.1%;B组产黑素类杆菌的检出率术前为32.3%,术后为16.1%;C组产黑素类杆菌的检出率术前为30.0%,术后为33.3%.三组术前术后链球菌检出率均为100%.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前冠周冲洗、上药后即刻拔牙能有效地减少干槽症的发生.

    作者:李运安;欧学志;刘敏;王思宏;陈勇;熊艺辉;史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牙源性透明细胞瘤1例

    患者男,62岁.因右下颌肿胀2个月入院.检查:嚼肌前缘触及1.5 cm×2.0 cm坚硬包块,不活动.X线曲面断层片示|6根尖下方0.9 cm×1.5 cm透光影,位于下颌神经管之上,周围欠光滑.术中见肿物突破骨皮质,约2 cm×2 cm×1 cm大小.

    作者:姜英;叶大雄;张晋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舍格林综合征患者唾液腺病变中IL-1β、TNF-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舍格林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的淋巴细胞过度浸润及激活与白细胞介素-1(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通过HE染色观察淋巴细胞的浸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运用图象分析技术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唇腺组织中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与淋巴细胞浸润密切相关;淋巴细胞浸润密集的组织,炎症浸润广泛,导管上皮增生与腺泡破坏显著.结论与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相关的淋巴细胞浸润与激活促进了舍格林综合征的发展.

    作者:高文信;刘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修复前外科正牙术(2)

    2. 术后牙体修复(典型病例)病例6,女,33岁,见图6.临床表现 1|1牙间隙较大,已做光固化树脂修复,牙冠较邻牙约宽3倍,仍有残余间隙.2|2牙体相对稍小.4|4有充填体.

    作者:耿温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舌鳞状细胞癌中p73、p63和p53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p73、p63和p53基因蛋白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舌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p73、p63和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舌鳞癌中p73、p63和p53基因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1%、92%和50%.p73蛋白表达与T分类(r=0.344, P=0.057)、区域淋巴结转移(r=0.334 , p=0.007)、肿瘤侵袭方式(r=0.340, P=0.060)和不良预后(r= -0.473, P=0.000)相关.p63与所有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无关.p53与区域淋巴结转移(r= 0.263 , P=0.036)和不良预后(r=-0.342,P=0.013)相关.结论 p73和p53表达有助于判断舌鳞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p63可能是鳞状上皮源性肿瘤的标记物.

    作者:杨亦萍;曹阳;卿海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系统治疗腺样囊性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及羟基无环鸟苷系统(ADV-HSV-Tk/GCV)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及ACC-M )的杀伤作用.方法分别将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及ACC-M )用腺病毒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按1∶10,1∶20,1∶30转染,在12~36 h内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转染率.MTT法观察ADV-HSV-TK在不同感染复数(5~60)以及不同浓度GCV处理时对ACC-2及ACC-M的细胞杀伤作用以及“旁观者效应”.结果体外研究发现,ACC-2及ACC-M均能被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小感染复数为10~20,转染率与感染复数呈正相关.在感染复数为5,GCV浓度为25 μg/ml时,能够发挥细胞杀伤效应且出现剂量依赖性.MTT法检测发现经ADV-HSV-TK处理后,当GCV浓度为25 μg/ml或高于该浓度时ACC-2及ACC-M的细胞抑制率为40%-60%,而当GCV单独作用时则无此作用.转染ADV-HSV-TK的细胞与未转染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提示“旁观者效应”的存在,且转染细胞的比例越高,被杀伤的细胞比例越大.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及羟基无环鸟苷系统(ADV-HSV-TK/GCV)在体外能够有效抑制腺样囊性癌细胞,然而,其细胞杀伤效应及“旁观者效应”仍有待提高.

    作者:邵乐南;朱声荣;汤国雄;陈卫民;卢运萍;赵怡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