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博;李扬;王振冉
目的:移植物慢性排斥反应重要的特征是移植体动脉硬化,大鼠大动脉移植模型的血管改变非常类似于人类的移植体动脉硬化,但此模型的制作多采用显微外科血管缝合方法,既费时又需精巧的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套管技术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验证其作为慢性排斥反应简化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卫生部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选用纯系Wistar大鼠120只和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异系移植组(SD→Wistar)40对次,同系移植组(Wistar→Wistar)40对次.②实验方法:采用自制聚乙烯套管(内径1.5 mm,长度3 mm)将供体胸主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连接,建立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③实验评估:分别于移植术后14,28,42,56 d取移植动脉标本,采用病理图像定量分析及电镜等检测手段,观察移植动脉病理变化.结果:同、异系胸主动脉移植模型共成功72只,成功率为90%.①手术时间40~45 min,其中移植胸主动脉冷缺血时间10~15 min,腹主动脉阻断时间4~7 min.②异系移植组动脉硬化具有血管中层细胞坏死迁移、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的特点,与人类慢性排斥反应动脉硬化的改变类似,早出现在术后28 d.③同系移植组无明显内膜增生,与受者自身的正常动脉差异不明显;异系移植组术后14 d内膜出现细胞增生层,术后28 d内膜出现半月形增生,增生程度直到术后56 d仍呈上升趋势.结论:采用套管技术建立大鼠胸主动脉腹腔移植模型简单易行,避免了显微血管缝合,明显缩短了腹主动脉阻断时间和移植胸主动脉的冷缺血时间,成功率高,移植后的血管改变类似于人类慢性排斥反应移植体动脉硬化,可作为分析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简化模型.
作者:李平;高思海;赵金平;尹辉;王现国;孙瑜;潘铁成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肾移植术后半年内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感染,尤以肺部感染为重.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中予以总结提高.方法:①实验对象及分组:选择2002-01/2006-12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就诊的肾移植术后半年内患者40例,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免疫球蛋白组、对照组各20例.②实验分组:免疫球蛋白组在应用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用0.4 g/(kg·d)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应用免疫抑制剂.③实验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普通肺炎、重症肺炎发生率及血清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免疫球蛋白组患者的普通肺炎感染率及重症肺炎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②免疫球蛋白组患者血Ig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未见副作用.结论:随机对照结果显示,肾移植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能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肾移植患者生存率.
作者:黄云;龙田彪;黄烈城;詹峰;陈道军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分析特警专业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关系及相关评价体系.方法:于2006-09/12抽取浙江警察学院特警专业60名男生,年龄19~22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严格按照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方案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专业素质这四个人体机体特征及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应用Inbody520人体成分测试仪对学生的身体成份进行测试.根据学生一般身体素质测试结果,运用体质综合评价模型建立特警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结果:纳入的60名学生,2名因伤病退出,58名进入结果分析.①身体形态:特警专业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74.1 cm,高于一般大学男生平均身高(169.75 cm);平均体质量为68.78 kg,高于一般大学男生平均体质量(58.74 kg);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2.68,接近标准(22),体质量较为标准;骨骼肌与体质量比达到50.38%,超出正常范围;平均体脂百分数为11.58%,接近正常范围的下限,体脂肪普遍正常而且含量较低;平均腰臀脂肪比例0.82%,属于正常.②身体机能:特警专业学生的平均脉搏为63.5次/min,心血管机能状况良好;平均肺活量为4 315 mL,明显高于一般大学男生平均值(3860 mL),呼吸机能比普通人更为出色;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大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血压正常.③特警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根据身体素质及专项素质建立评分标准,评价标准分=70+(x-x)×10/s(计时跑指标),评价标准分=70+(x-x)×10/s(非计时跑指标).结论:特警专业学生的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与一般大学生有明显差异,指标体系的选取也存在一定差别.应构建相应的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素质指标评价模型用于完成科学评估.
作者:徐重鑫;韦益毅;钟兴龙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蒿甲醚除了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外,对正常组织有极大的副作用.实验拟观察蒿甲醚对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9-20/2007-03-10在山东省泰山医学院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和机能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蒿甲醚购自昆明制药厂,分析纯,使用前先进行预处理,处理方法:研磨后用溶液配成1 g/L的母液,超声助溶解后供实验用.Wistar大鼠70只,体质量(70±15)g,雌雄不拘,由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60),实验组分6个亚组,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1,0.2,0.4,0.8,1.6,3.2mg/kg的蒿甲醚.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观察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DNA的改变.结果:70只大鼠,饲养过程中实验组死亡6只,死亡原因为饲料添加蒿甲醚造成.当饲料中的蒿甲醚浓度为0.1mg/kg时,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DNA损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饲料中的蒿甲醚浓度超过0.2mg/kg时,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DNA损伤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损伤程度与饲料中蒿甲醚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当饲料中的蒿甲醚浓度超过0.2 mg/kg时,蒿甲醚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DNA生物学特性.且随着蒿甲醚浓度的升高,这种损害更为明显.
作者:曹文华;孟玲;杨洪吉;陈冉;周欣;段耀奎 刊期: 2007年第51期
选择2002-06/2007-0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整形烧伤科收治的骶臀部压疮患者16例,骶尾部压疮11例,坐骨结节周围压疮5例.患者对治疗方案及实验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将患者置于翻身床加强翻身,避免创面局部受压,并行压疮彻底清创,湿敷换药加强引流,待创面新鲜后旋转邻近合适的肌皮瓣修复创面,供皮区错位缝合.术后16例患者中有1例皮瓣贴附欠佳,加压包扎后愈合;其余15例均获得I期愈合.随访3个月~5年未见压疮复发.旋转肌皮瓣覆盖创面被证实为治疗骶尾部难治性压疮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李正勇;岑瑛;古鸣兢;王怀胜;王耀军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探讨结构性培训课程对员工掌握职业复康服务知识的效用.方法:2006-04开始从广州市残疾人士职业培训中心招募参与课程的同工有23名,男14名,女9名,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1.3岁,服务年资6个月~4年,平均年资2年.安排23位员工接受一连8节结构性课程,在课程前后以相同的测验卷测试员工的表现,从而测试课程的成效.课程内容:一连4 d的培训课程共分为8节,每节3个小时.每节均有特定的主题:①复康理念.②辅导工作理论及技巧.③职业复康需要.④评估工具应用.⑤训练流程之制定及管理.⑥市场推广及顾客管理.⑦开发就业及训练机会.⑧就业跟进及在职支援.结果:上课前的测验成绩及上课后的测验成绩差异有显著性(t=0.986,P<0.001).总结:结构性培训课程能帮助员工掌握职业复康服务的理论及实务.
作者:卢启扬;周家伟;萧海 刊期: 2007年第51期
背景:在接受肾移植前后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大多要做血液透析治疗,此时患者的不依从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不依从行为与患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益于改善生存率,并提高生活质量.目的:调查分析护理干预对实施肾移植前后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对比分析.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和血液透析室.对象:选择2006-02/04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透析室因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48例,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22~77岁.均能读懂问卷并愿意参加;患者对治疗和调查项目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方法:干预组给予6个月的护理干预,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发放健康宣传材料、个别指导、集中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6个月后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评估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血液透析患者4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分和简明健康调查问卷总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干预组干预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总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了肾移植前后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作者:王爱平;詹娇阳 刊期: 2007年第51期
选择2000-02/2007-05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翻修患者21例(21髋),均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65~85岁,平均74岁.11例髋臼磨损、4例假体松动、2例松动合并髋臼磨损行全髋关节翻修,髋臼缺损部位行松质骨颗粒充填植骨,2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植入长柄假体加周围植骨,2例感染患者行旷置后二期全髋关节翻修.翻修假体的选择:非骨水泥型假体7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型假体7例,2例保留假体柄,2例假体周围骨折仅行股骨侧翻修.平均随访3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79分,翻修采用骨水泥假体比非骨水泥假体效果差.结果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常见的原因是髋臼磨损,翻修手术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假体.
作者:施进兴;林其仁;傅小杯;姚学东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动脉粥样硬化终点事件相关.试验拟验证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初诊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2006-06/2007-06本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男114例,女73例;平均年龄(51±1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4.7±4.7)kg/m2.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既往已存在心血管疾病者.患者对治疗及试验均知情同意.根据眼底照相检查结果,将所有受检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及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进行统计分析.②试验方法及评估:所有患者询问一般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相关生化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尿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见显效因素.结论:单因素回归分析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他4项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而多因素回归分析这些因素未进入主效基因模型.
作者:卢海;王维敏;胡云;沈山梅;周士海;冯文焕;朱大龙 刊期: 2007年第51期
背景:国内外对雄激素受体在心血管方面的研究多局限于心肌,忽视了心内神经系统,而心内神经系统在心脏的功能调节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雄激素受体蛋白及其mRNA在睾丸切除后大鼠心内神经节的表达及其是否受雄激素的影响,并与正常及睾丸切除后睾酮替代大鼠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材料:实验于2003-01/05在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150~250 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不切除睾丸.②睾丸切除组:切除大鼠双侧睾丸.③睾酮替代组:大鼠睾丸切除后注射睾酮0.2 mg/次,1次/3 d,持续3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及其mRNA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的阳性率(阳性细胞数/总细胞数×100%)及其平均吸光度值.结果:大鼠6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3组大鼠心内神经节均存在雄激素受体阳性神经细胞;与对照组相比,睾丸切除组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及其mRNA表达的阳性神经细胞阳性率和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睾酮替代组(P<0.05),但睾酮替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心房后壁心内神经节存在雄激素受体,并且受雄激素调节.
作者:刘晓柳;李光千;赵小明;范玉华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刺五加的治疗风湿、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疾病,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已经得到研究证实.利用小鼠负重游泳试验,观察小鼠灌胃给药刺五加多糖后运动性疲劳时体内相关指标变化,探讨刺五加多糖抗运动性疲劳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7-04/06在燕山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32只,6~8周龄,体质量(20±2)g;刺五加干燥根茎购于秦皇岛市唐人药店.②实验分组及处理: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肌酸剂300 mg/(kg·d)灌胃;刺五加多糖高剂量处理组:给予刺五加450 mg/(kg·d)灌胃,刺五加多糖低剂量处理组:给予刺五加150mg/(kg·d)灌胃,连续给药14 d.③实验评估:停药次日用电子天平称量小鼠体质量变化;观察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测量负重游泳后小鼠血清中肌酐、尿素氮和丙二醛含量.结果:①给药14 d,刺五加多糖高、低剂量处理组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均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②给药14 d,与对照组相比,刺五加多糖低剂量处理组小鼠力竭时间差异不显著,刺五加多糖高剂量处理组小鼠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5).③给药14 d,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刺五加多糖高、低剂量处理组小鼠血清肌酐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刺五加多糖高剂量处理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刺五加多糖低剂量处理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和丙二醛含量降低,但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刺五加多糖能够改善机体能量代谢,提高血清肌酐水平,减少体内蛋白质动员分解,降低机体内自由基的含量,具有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
作者:韩新功 刊期: 2007年第51期
背景:白内障并不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必须症状,但它可以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早期甚至惟一的临床体征,分子诊断可作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目的:分析上海松江地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3个家系26例患者与白内障发病的特征.设计:家系系谱分析.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05/2003-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个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家系共26例初步诊断或可疑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7~71岁,其中13例患者均符合《实用神经病学》拟定的临床诊断标准.另13例有部分或轻度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状与(或)体征,为可疑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方法:①分别对受检者抽取1mL静脉血按常规法提取DNA,根据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标准(CTG三核苷酸重复数80~3 350次),长模板扩增PCR法检测CTG重复数.②采用裂隙灯检查患者晶状体观察白内障发病情况,并分析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CTG重复数.②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结果:26例患者中,除1例为不孕症患者被排除,其余2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受检者中25例患者符合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分子诊断标准(CTG三核苷酸重复数80~3350次).另1个体CTG重复数为13次,临床为不孕症患者,属正常个体.17例白内障患者CTG重复数平均为(2380±80)次,而8例无白内障的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其CTG重复数平均为(2298±105)次,两者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17例白内障患者主要表现为晶状体呈彩虹色浑浊或后极部皮质蓝色浑浊.其中8例患者白内障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惟一的早期表现,其CTG重复数均高于正常值.结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家系中,当特征性的白内障作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患者主要甚至惟一的临床体征时,将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作者:苏敬敬;陈旭;董智强;谢惠君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血液透析患者大多存在卡尼汀尤其是游离卡尼汀的缺乏,透析后补充左旋卡尼汀能够减轻、减少并发症及住院率.观察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对肾移植前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09/2006-09于柳州市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旋卡尼汀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每次透析结束后,左旋卡尼汀组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20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用药8周.用药前及用药8周时分别应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由8个方面组成,每项都以0~100分计,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同时记录透析相关症状及实验室参数,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3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与用药前相比,用药8周后左旋卡尼汀组SF-36总体评分增加了(18.29±12.71)分,对照组总评分减少了(6.40±16.39)分.与对照组相比,左旋卡尼汀组总评分及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0.01).②与对照组相比,左旋卡尼汀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静脉补充左旋卡尼汀不仅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状况,而且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温黎青;李建飞;王芳芳;周咏红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评价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价值和选择.方法:①试验对象:选择1999-01/2003-12本院收治的180例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标准:①接受过随访者.②患者对治疗及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无关死亡、失去随访或资料不全者.将180例患者分为骨折内固定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每组60例.②试验方法:根据骨折类型、患者年龄、骨质条件及伴发内科疾病情况选择内固定及假体置入.骨折内固定组采用多根加压中空螺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入路,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组根据年龄选择相应的假体进行手术.③实验评估: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情况,并对术后1,3年的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纳入1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种术式的住院时间相仿,早期并发症均较低;骨折内固定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中、远期并发症、再手术率较高,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创伤、假体费用较大,随访功能优良率较高.②术后1年骨折内固定组骨折愈合52例,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7.31±7.12)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1年假体无明显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分别为(89.31±3.43)分和(93.11±5.11)分.③术后3年骨折内固定组8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功能评定为(78.33±10.63)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和全髋关节置换组分别有7例及2例发生假体松动,髋关节功能评定为(88.72±3.17)分和(91.72±3.17)分.结论:适应证掌握正确,多根加压中空螺钉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种治疗股骨颈骨折均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严格正确的掌握适应症可能是预防中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高辉;吕厚山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肾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到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法中药制剂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6在首都医科大学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Wistar雄性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模型组、西药蒙诺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假手术组.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其中前5组行单侧输尿管梗阻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手术,假手术组打开大鼠腹腔后,分离其左侧输尿管,不结扎即关闭腹腔.益气活血法中药制剂主要由生黄芪,当归,赤白芍,丹参,黄芩,车前草,牛膝等组成.西药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于手术前2d开始灌胃给药,1次/d,其药量分别为:西药组蒙诺10 mg/(kg·d)、小剂量组0.018 mL/(kg·d)、中剂量组0.036 mL/(kg·d)、大剂量组0.072 mL/(kg·d),连续给予2周.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③实验评估:6组大鼠于术后14 d麻醉后处死,观察梗阻肾脏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通过医学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积分光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肾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主要表达部位在肾小管上皮,少量表达在肾间质和肾小球.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弱,两组间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大、中剂量组及西药蒙诺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强,积分光密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两组间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大、中剂量组及西药蒙诺组的表达较模型组有所减弱,两组间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小剂量组无论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还是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均较为相似,两组间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输尿管梗阻后呈现出的病理损害可能和肾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2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失衡有关,益气活血法可以上凋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下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显示在抑制或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娜;刘丽;曾晓蓓;景朋;杨连雪;杨琳;刘文军 刊期: 2007年第51期
背景:缺血再灌注损伤除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还可诱发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可能是梗死早期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也可能是心肌梗死面积扩大的原因之一.目的:观察腺苷预适应在缺血再灌注的抗心肌细胞凋亡效应,探讨凋亡相关基因蛋白Bcl-2和Bax在其中的作用.设计:随机对照的动物实验.单位: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材料:选用健康雄性家兔36只,清洁级,体质量2.5~3.0 kg,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对照组、腺苷预适应组和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每组12只.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0在三峡大学中心实验室完成.制备离体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麻醉后,肝素抗凝,行Langendorff逆行灌注.对照组:缺血40 min,再灌注60 min;灌注结束后将其中6只家兔用于确定心肌梗死范围,另外6只用作心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和心肌组织超微病理的分析.腺苷预适应组:在缺血前30 min给予腺苷10 μmol/L持续灌流,其余同对照组.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缺血前45 min给予腺苷A1受体阻滞剂10 mmol/L.灌流15 min后,与腺苷预适应组采取相同措施.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缺血再灌注过程中3组动物的心率和血压.②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确定心肌梗死范围.③采用末端标记法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④原位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纳入的36只家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心率和血压比较: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均持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心肌梗死范围比较:对照组、腺苷预适应组和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缺血心肌范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腺苷预适应组梗死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腺苷预适应可缩小家兔心肌梗死范围.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家兔心肌梗死范围大于腺苷预适应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腺苷A1受体阻断剂可部分抑制腺苷的保护作用.③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在非缺血心肌组织未见凋亡细胞,梗死组织和梗死边缘缺血组织中可见凋亡细胞.对照组和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凋亡细胞多于腺苷预适应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腺苷预适应组Bax的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Bax吸光度值低于对照组,高于腺苷预适应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Bcl-2/Bax 比值低于腺苷预适应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腺苷A1受体拮抗剂组Bcl-2/Bax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低于腺苷预适应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腺苷可以抑制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且部分由腺苷A1受体介导;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下调在外源性腺苷的抗凋亡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丁家望;杨俊;李松;李稳慧;陈勇;李莉;童晓红;杨简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肾功能不全是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且决定其预后,探讨1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的治疗体会.方法: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于2005-04采用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男性,46岁,经严格的配型及常规检查,发现其胞兄为适合的亲体供者,经供、受者双方同意,结合病情资料并复习文献,先制订出详细治疗方案,然后行亲体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结果:①供者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第7天拆线出院,肾功能正常.②受者肾移植术后第3天,血肌酐降至98.2μmol/L,肌酐清除率为45.7μmL/min,肾功能恢复正常;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3天,查血红蛋白为54 g/L、白细胞为4.0×109L-1、中性粒细胞为1.92×109L-1、血小板为30×109L-1,受者造血功能逐步重建,同时抽血行短片段串联重复的嵌合体监测证实受者造血干细胞基因型为完全供者型,说明受者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重建.结论:肾及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供、受者的良好配型是移植进行的必备基本条件;另外,术后初期患者处于完全性免疫缺陷状态,故手术后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抗感染治疗是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清毅;顾晓箭;殷立平;徐彦;袁琳;黄卫周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在肾移植术后可能发生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作者前期实验表明在肾缺血再灌注期间注射胰岛素可减轻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在此基础上,在胰岛素溶液中加入天冬氨酸钾镁,观察Mg2+,K+协同胰岛素对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02/04在泸州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7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9),即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及对照组,前两组采用钳夹肾动脉法建立急性肾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再灌注的同时给予胰岛素溶液,含胰岛素3 U/kg,葡萄糖1.5 g/kg,K+4 mg/kg,Mg2+1.7 mg/kg.②实验评估:分别观察3组动物缺血再灌注2 h,48 h后,血清尿素氮、血糖、血清及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以及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23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肾缺血再灌注48 h后,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缺血再灌注组血清及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③缺血再灌注2 h后,3组动物血糖均较术前增高,但以缺血再灌注组增高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对照组肾组织超微结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呈变性和坏死改变,缺血再灌注胰岛素处理组肾组织轻度变性.结论:Mg2+,K+可协同胰岛素减轻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和降低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改善能量代谢、减轻钙超载、防止低血钾等因素有关.
作者:杨文理;何涛;曾凡才;姚富丽;陈川宁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目前对后处理保护机制的研究还较孤立,缺乏上下游调节机制的联系.通过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后处理在整体实验下的抗凋亡效应,以及这种心肌保护作用是否通过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reperfusion injury salvage kinase,RISK)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5在首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均分至以下4组:①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45 min,再灌注4 h.②后处理组:在再灌注前,给予10s再灌、10s缺血,连续3个循环.③PI3K抑制剂组:在再灌注前5min经颈静脉注射磷脂酰激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0.3 mg/kg),余同③组.④MAPKK抑制剂组:在再灌注前5 min经颈静脉注射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酶(MAPKK)抑制剂PD 98059(0.3 mg/kg),余同②组.再灌注结束后取左室缺血区,使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凋亡指标Bax,Bcl-2,Caspase-3表达量变化及RISK通路中Akt,P-ERK 1/2及eNOS表达量变化.结果:32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后处理组心肌凋亡显著减轻,Akt、P-ERK 1/2及eNOS含量显著升高;PI3K抑制剂组心肌凋亡较后处理组严重,Akt、eNOS含量降低;MAPKK抑制剂组心肌凋亡较后处理组严重,ERK 1/2含量降低.结论:后处理对再灌注心肌存在明显的抗凋亡作用,该作用可能与RIS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王雯;蒋东桥;芦玲巧;王红霞;范谦;杨新春;刘胜辉 刊期: 2007年第51期
目的:实践证明他克莫司不仅比环孢素A肾毒性较小,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风险,还能提高肾移植受者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来改善移植肾功能.观察用他克莫司替代环孢素A减缓早期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的速度,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①实验对象:选择2003-03/2006-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正在服用环孢素A的慢性移植肾肾病早期患者64例,对实验及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②实验方法及分组:按用药情况分为2组,他克莫司组(n=31)将环孢素A改为他克莫司,剂量为0.15~0.3mg/(kg·d),其他免疫抑制剂不变;环孢素A组(n=33)环孢素A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均不作调整.③实验评估:分别于药物方案调整前、调整12,36个月后监测两组患者的血肌酐、血脂及抗高血压评分,抗高血压评分分数越高代表应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强度越大.结果:6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肌酐水平:药物调整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血肌酐水平显著低于调整前(P<0.01);调整12,36个月后,环孢素A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1).与环孢素A组相比,他克莫司组血肌酐水平在调整12,36个月后明显降低(P=0.011,0.046).②抗高血压评分:药物调整12,36个月后,他克莫司组均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③血脂水平:药物调整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环孢素A组(P<0.01).结论:当肾移植患者出现慢性移植肾肾病时,将主要免疫抑制剂由环孢素A转换为他克莫司可以改善肾移植受者的肾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可减缓慢性移植肾肾病的进展,有助于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作者:袁刚;李黔生;靳风烁;朱方强;聂智林 刊期: 2007年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