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钢板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术中的应用

李强;王建岳;全仁夫;徐润龙;谢利军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钢板内固定
摘要: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JOA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32例前路植骨于11~18周骨性愈合,术后无椎间高度丢失,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到14.2分.手术有效率为93.8%,优良率为78.1%.结论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是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前路钢板具有促进植骨融合,防止术后高度丢失等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小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来源的恶性小细胞肿瘤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征,以提高恶性小细胞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6例恶性小细胞肿瘤,观察其对检测标记的反应.结果26例中小细胞癌占6例,HE特点为核染色质密集,染色很深,核仁不明显,多伴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CK、EMA具有明显特异性.结外非何杰金氏淋巴瘤6例,LCA均为阳性,1例CK部分阳性,其余标记均为阴性.滑膜肉瘤4例,Vim、EMA阳性,部分瘤细胞(小多边形细胞)CK阳性.血管外皮瘤3例,部分瘤细胞SMA阳性.横纹肌肉瘤2例,MG、MSA阳性.Ewing肉瘤2例,Vim、CD99(Mic2)阳性.小细胞骨肉瘤-Ewing瘤样型1例,Vim阳性.神经母细胞瘤1例,NSE、CHG-A阳性.恶性间皮瘤1例,CEA阳性.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大部分小细胞恶性肿瘤有较明显的特异性,尤其对小细胞癌与间叶源性小细胞肿瘤间的鉴别.但间叶源性和/或起源未定的小细胞肿瘤间仅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尚难以准确诊断,还需仔细寻找HE形态特点,结合组织化学、电镜检查,必要时做遗传学和基因学诊断.

    作者:李泽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症状自评量表对静脉性阳萎手术前后护理效果的评价

    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夫妻感情,就诊者日益增多,其中相当一部分经检查确诊为静脉性阳萎(ED),须手术治疗….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1年10月,对38例静脉性阳萎(ED)进行了手术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现用症状自评定量表(SCL-90)评价手术后的护理效果,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坚婷;骆淑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复苏后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院在1999年1月~2002年3月间剖宫产分娩450例,发生新生儿窒息42例,经过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无一例死亡.现总结如下.

    作者:胡爱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的围生儿结局57例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郁积症(ICP)患者致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方法总结本院57例ICP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其与围生儿结局进行分组对照分析.结果血清胆汁酸升高与围生儿不良结局关系不明显(P>0.05);血清转氨酶水平在产生围生儿不良结局组与未产生围生儿不良结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皮肤瘙痒持续时间大于3周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与持续时间小于3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无NST基线变异消失组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转氨酶水平、皮肤瘙痒持续时间及NST基线变异是否消失是预示围生儿不良结局的相关指标.

    作者:陈桂芳;王华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8例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4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莫沙必利组和对照组,治疗14天后观察其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莫沙必利对上腹不适、餐后饱胀及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治疗的有效率与西沙必利相仿,且副作用少.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新的有效及安全的药物.

    作者:徐建舫;吕文;吴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乳腺纤维腺瘤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2例中血流检出17例(33%),以Ⅰ级和Ⅱ级为主.结论彩色多普勒技术能提供乳腺纤维腺瘤的血流丰富程度,此血流与病灶大小等因素有关.

    作者:程正才;孙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在冠心病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运用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冠心病血管重建术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因各种因素放置IABP的冠心病冠脉血管重建术的患者,共计31例.结果组内并发症6例(19.4%),其中脑梗死1例,机械性溶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无一例发生股动脉血栓、主动脉夹层剥离、感染事件.死亡6例(19.3%).结论IABP病例合理选择和运用,可减轻危重冠心病血管重建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提高手术成功率、有较好效果和运用前景.

    作者:李长岭;金奇红;孙勇;王建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氟缓释釉质粘结剂的评价

    近来的研究表明,高达50%~75%接受口腔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釉质脱矿[1-3],这无疑有违正畸治疗追求美观、健康的目标.因此如何控制托槽周围牙面的釉质脱矿成了正畸科医生关注的问题.含氟的漱口液虽然能够减少釉质的脱矿,但患者往往不配合[4].80年代中后期氟缓释粘结材料受到正畸科医生的关注.

    作者:刘湘涛;李诗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螺旋CT对肾损伤病理分类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增强对闭合性肾损伤病理分类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6例闭合性肾损伤的螺旋CT三期增强表现与临床病理改变分类的关系,进而判断肾损伤类别.结果肾损伤的各病理类型,包括肾挫伤、肾轻型裂伤、全层肾裂伤及肾蒂损伤,各有相应的特征性CT表现.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表现能反映肾损伤的病理改变类型,对伤情分类作出准确的评估.

    作者:朱钱锋;陈栋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成功1例报告

    应用阿托品4458mg,达67天,成功抢救1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口服甲胺磷100ml,因意识不清,抽搐,口吐白沫,紫绀送来本院,本院查体:浅昏迷,呼吸浅慢,规则,体温36.5℃,HR50次/min,律齐,BP:110/65mmHg,双瞳孔针尖样大小,面苍,皮肤潮湿、出汗,双肺满布湿罗音,可及肌颤.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心电图改变

    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心电图改变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64例SAH患者的心电图、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其中初次心电图正常15例,异常4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均无明显差异.住院期间复查心电图,观察心电图有无改善或恶化,并与病情变化作比较.结果15例初次心电图正常者,14例痊愈出院(93.3%),1例死亡(6.7%).49例初次心电图异常者,35例痊愈出院(71.4%),5例恶化(10.2%),9例死亡(18.4%),两组患者的预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4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有43例(87.8%)进行一次或一次以上心电图复查,其中心电图复查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的29例,死亡1例;而心电图趋于恶化或无改善的14例中,恶化5例,死亡8例,余1例痊愈出院.结论心电图的变化可作为判断SAH预后的参考指标.在治疗上要注意保护SAH患者的心功能,同时应把心电图作为常规检查.

    作者:欧阳侃;林荔华;徐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微创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右腋下和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内直观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其中膜周部室缺4例、房间隔缺损6例采用右腋下切口,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心内膜垫缺损、房间隔缺损各1例和室间隔缺损2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矫治术.结果除右腋下切口发生一过性右下肺不张3例外,无其它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微创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创伤小,美观.

    作者:王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研究进展

    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是一类人畜共患的慢性、亚急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羊搔痒病(Scrapie)、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人克雅氏病(CJD)等.共同的病理改变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退行性变性、脑实质中淀粉样变性形成斑块和空洞、呈海绵状,胶质细胞增生[1].因该病可能跨种属传染,故受到特别重视.

    作者:陈斯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两种内固定术在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两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胫腓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分别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04例、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148例.结果随访6~26个月,术后皮肤坏死率:普通钢板组2.7%、带锁髓内钉组0.0%;迟缓愈合及不愈合发生率:普通钢板组8.1%、带锁髓内钉组1.0%;术后患肢关节活动优良率:普通钢板组86.5%、带锁髓内钉组99.0%;内固定拆除后再次骨折发生率:普通钢板组5.4%、带锁髓内钉组0.0%.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钢板螺钉.

    作者:沈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射频消融术并发急性心包填塞的观察与护理

    射频消融术是近10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心肌损伤致急性心包填塞是射频消融术引起的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本院1992~2001年射频消融治疗各种心动过速986例,其中并发急性心包填塞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袁琰琴;金葵花;薛玉生;刘群;李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危害性

    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含有寄生虫幼虫或虫卵的生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金国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分析

    妇科腹部手术多因术时肠道显露,手术操作刺激及术后卧床使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肠腔内积气过多造成患者术后腹胀,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影响患者休息及康复.因此探讨不同的方法减轻术后腹胀,促进肛门排气,增加患者术后舒适感成为提高术后护理质量的关键一环.

    作者:方红;董玉华;王蕾娜;周雁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是建立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与网络通讯、超级平行计算机与虚拟现实、智能计算机与认知、脑科学紧密结合上的一种应用技术,以交互性、网络化、综合性和适应性为特征.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重大变革,它导致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作者:汝海龙;陈毓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激发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讲授的是一些看不见、摸不到的病原微生物,对于初次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通常觉得太抽象,难认识,缺乏内在的联系,这往往也是学生对其缺乏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把医学微生物学真正变为一门兴趣学科?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启示我们,在讲深、讲透基本理论基础上,介绍一些与当堂课相关的知识背景或研究进展,既激发学生对微生物学的兴趣,又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

    作者:史丽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比浊法测定28例肺心病患者及32例体检正常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肺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4.6±7.7)%和(18.6±14.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升高,临床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辅以抗凝治疗.

    作者:全龙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杭州市教育局

主办:杭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