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六个高原冰雪训练期360人次高原训练易发生伤的3年调查

王月华

关键词:冰雪项目, 高原训练, 易发伤病
摘要:目的:采用跟踪调查法分析长白山高原训练的易发伤病.方法:以2001-11/2004-11进行长白山高原训练的国家滑雪队、解放军滑雪队、吉林省滑雪队、黑龙江省滑雪队、吉林省速滑队和黑龙江省速滑队队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3年,6个高原冰雪训练期,采用问卷调查法、跟踪观察法、生理功能测定法先后共调查360人次.结果:长白山高原训练期间所诱发的伤病情况有:高原反映综合征83人次,占23%;高原过敏性疾病18人次,占5%;高原光电性眼炎¨人次,占3%;高原冻伤72~108人次,占20%~30%;高原心电图异常中高原训练1~7 d的139人次,发生率38.5%,高原训练8~21 d的249人次,发生率69.2%;运动创伤45人次,占12.6%;高原中暑54人次,占15%.结论:长白山高原训练环境与机体正常耐受环境有差距,因而容易在训练期间出现与高寒、雪环境、缺氧等因素因素参与下所发生的训练性相关疾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杏丁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效应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痴呆症治疗方法和药物较多.杏丁和吡拉西坦(脑复康)是一种循环障碍改善剂和神经细胞保护剂,可减慢脑组织功能减退,对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改善作用.目的:观察杏丁与吡拉西坦联合应用治疗血管性痴呆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对象:2000-10/2002-0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治疗组以杏丁注射液20 mL加吡拉西坦8 g分别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吡拉西坦8 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两组其他治疗药物无差别.两组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以复查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估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症状的改善.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疗效分析.结果:9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23.26±5.12)分和(2.78±3.46)分]与对照组[(19.14±3.21)分和(15.21±2.29)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9,15.44,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3.68±7.83与对照组17.33±8.8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总显效率+进步)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两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X2=15.48,P<0.01).结论:治疗组治疗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杏丁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

    作者:陈文武;田爱兰;翟蕾;翟秀玲;张永利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焦虑与人格特征及血浆5-羟色胺的水平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与人格特征及血浆5-羟色胺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01/2003-12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37例(患者组),男21例,女1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对照组,男18人,女12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患者人格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和焦虑).结果:发放问卷67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问卷67份,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组37例,对照组30人.①患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两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8.25,53.76±8.86;51.26±12.15,48.91±5.23,t=3.47,2.78,P<0.01).②患者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05±7.56,50.43±5.34,42.34±9.87,40.26±9.85,t=4.89,5.08;P<0.01).患者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0%(15/37)和32%(12/37).③患者组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和焦虑情绪者[(5.29±2.23),(6.11±2.95)μg/L;(8.98±2.14),(8.26±2.55)μg/L,t=5.02,P<0.01;t=2.17,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具有人格偏倚,具有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性;腹膜透析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低于未发生不良情绪者.

    作者:关欣;郑红光;张德伟;杜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运动影响血液流变性

    目的:运动可导致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从宏观和微观状态分析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资料来源:检索近30年内中国的体育期刊,检索内容为运动对血液流变性、运动对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以及药物对血液流变性影响.资料选择:选择运动对宏观血液流变性、微观血液流变性影响以及药物对运动后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相关文献86篇.资料提炼:在86篇文献资料中,删除内容不同程度重复的16篇,对7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其中25篇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宏观流变转为微观流变,主要集中在红细胞变形性.急性运动可引起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容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短时间大强度运动,红细胞数量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运动强度越大增加越明显.而血浆容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将减少.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和长时间力竭运动都易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长期系统训练使血液流变性产生良好适应性变化,表现为: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相对减少.②长期运动训练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结论:一次急性运动使血容量减少、红细胞数量增多,同时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长期系统训练能提高红细胞变形性.

    作者:陈伟华;吴纪饶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脑室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海马、隔区细胞凋亡和学习与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南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完成.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损伤给药组和损伤对照组,每组12只,采用Feeney法制备大鼠脑损伤模型,损伤给药组和损伤对照组于创伤后即时及第2和第4天从侧脑室分别灌注5μL神经生长因子和人工脑脊液,各组的一半动物于伤后第5天取脑切片,行Nissl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并用尼克酰胺腺瞟呤二核苷酸黄递酶组化染色及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隔区一氧化氮合酶和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的变化.另一半动物于伤后30 d时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分别记录两组大鼠探索次数、滞留时间以及跳台试验的主动和总回避阳性率.结果:各组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与损伤对照组(11.33±1.97)比较,损伤给药组损伤侧时海马凋亡细胞(0.83±0.75)减少(t=16.9590,P<0.05),脑隔区未观察到凋亡细胞,脑海马及隔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细胞(分别为80.83±3.19和50.50±3.62)数量较损伤对照组(分别为126.00±3.37和58.25±5.38)明显减少(t=23.860,2.927;P均<0.05),脑隔区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神经元(63.50±1.06)较损伤对照组(53.83±1.87)丢失不明显(t=3.731,P<0.05);损伤给药组避暗回避试验探索次数(2.67±1.22)较损伤对照组(11.50±2.07)减少(t=12.562,P<0.05)、滞留时间[(95.67±14.92)s]较损伤对照组[(14.83±7.86)s]延长(t=13.790,P<0.05),跳台试验主动回避阳性率(76.42%)较损伤对照组(13.91%)增高(X2=40.601,P<0.05).结论: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室灌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损伤大鼠脑隔区细胞凋亡明显减少,隔区乙酰胆碱转移酶免疫组化染色推测凋亡的细胞可能是胆碱能神经元.给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室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后减少了脑海马区细胞凋亡,从而对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脑隔区及海马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金国华;毛伟峰;秦建兵;田美玲;施炜;陈建;徐慧君;刘道坤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无错性学习在脑损伤患者记忆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 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 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2.92),(3.70±2.58),(1.16±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记忆分差值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比对照组好[(2.00±2.26),(2.90±2.23),(0.90±0.73)分],但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714,P=0.084).在香港文字记忆测试中随机词语保存、成组词语编码和保存等分测试项目上,计算机辅助训练组训练后分数的提高[(3.75±3.03),(2.83±2.11),(3.90±3.79)分]明显优于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1.35±1.37),(0.80±1.12),(1.30±2.68)分;(0.05±0.28),(0.37±3.31),(0.10±1.07)分];在随机词语编码和提取测试,训练后分数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33±2.20),(0.28±0.14)分]和面对面训练组[(1.10±0.99),(0.21±0.25)分]均优于对照组[(0.33±0.72),(0.07±0.11)分,P<0.05].结论: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且,无错性学习结合电脑辅助的记忆恢复训练比面对面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信息的保存功能.

    作者:窦祖林;欧海宁;文伟光;郑金利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神经节苷酯对鼠脑放射性损伤后空间学习记忆力下降的影响

    背景:记忆力下降是放射性脑病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已有许多人认为神经节苷酯在神经修复中对记忆功能具有改善作用.目的:研究神经节苷酯对鼠脑放射性损伤后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神经科和放射科.材料:实验于2001-03/2002-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室完成.选取SD大鼠8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神经节苷酯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未干预组,20只/组.干预:神经节苷酯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未干预组大鼠麻醉后头部接受60Coγ射线照射,7 Gy/次,1次/d,连续照射6 d,总剂量42 Gy.空白对照组麻醉后不予照射.接受照射的3组每天照射后隔1 h给药,神经节苷酯治疗组腹腔注射神经节苷酯30 mg/kg;生理盐水治疗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 d;空白对照组和未干预组不给药.评估:①照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的定位航行实验,通过记录大鼠寻找平台所需时间(潜伏期)来测定大鼠对水迷宫的学习记忆能力.②采用空间搜索实验,通过记录大鼠在120s内搜索平台的路线图,测量其平台象限的游泳距离占总距离的百分比,从而测定大鼠学会寻找平台后,对平台空间位置记忆的能力.③迷宫试验结束后将神经节苷酯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未干预组大鼠断头取脑,观察各组大鼠的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各组第4天起潜伏期渐趋平稳,第5天时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寻找平台潜伏期(13.6±1.4)s,短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未干预组[(17.1±2.9),(15.8±2.2)s,P<O.05].②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能依靠空间搜索寻找平台,运动轨迹多位于原平台所在象限,而生理盐水治疗组及未干预组多绕池壁游泳,运动轨迹呈随机分布于各象限中.神经节苷酯治疗组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及未干预组,但较空白对照组低.③组织学检查显示,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轻度变性,部分细胞呈空泡变性,出现细胞皱缩,染色质浓缩,核边聚,星形细胞数量减少;未干预组病理改变与生理盐水治疗组基本相似;神经节苷酯治疗组部分神经元出现胞体变小,胞浆红染等变性改变,但数量、核皱缩、核边聚、空泡现象较前两组少.结论:放射性脑损伤使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神经节苷酯治疗可减轻照射后脑组织病理改变,对放射所致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唐亚梅;张殷殷;王莉梅;肖颂华;沈君;邢诒刚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产妇的分娩满足感与产后抑郁症

    目的:了解产妇的分娩满足感及影响因素,探讨其与产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4-07-03/2004-12-31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学院妇产科自然分娩的产妇103人(初产妇95人,经产妇8人).均为无分娩期并发症、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健康.产妇,且自愿参加.产后第2~5天通过访问的方式,将产妇对分娩过程的回顾进行笔录,对产妇分娩的满足感进行评分.产后30 d电话访问产妇,填写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笔录内容由临床专家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质的分析,多次阅读访问记录并从中抽出精句和意见,后取得被访者确切的见解及对症得出结论.研究方法本身不是找出大量数据,而是由这些典型的例子来代表大多数人的经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产妇103人.①影响分娩体验中满足感的相关因素:医务人员提供的信息和技术水平,产妇的自我评价,陪伴者的作用,是否有分娩的真实感,环境的影响.②实际分娩体验:比预想的好产妇78人中,分娩有满足感78人(100%);比预想的差产妇25人中,分娩有满足感10人(40%),无满足感15人(60%).产妇分娩满足感自评表总分与产后抑郁量表总分的关系:两者呈显著负相关(80.48±18.43,8.90±5.66,r=-8.68,P<0.01).结论:分娩过程各环节对产妇的满足感均有影响;分娩体验越好的产妇满足感越好;产妇分娩满足感越高,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小.

    作者:夏春玲;靳术兰;张红;杨艳;范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和脑血流的影响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治疗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脑血流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59例,为2003-03/2004-03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和经颅多普勒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经颅多普勒检查两组治疗前异常率为100%(59/59),治疗后脑血流量增加,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主要在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有明显区别(P<0.05),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的恢复有负性影响,及时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脑血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梁少琼;彭先胜;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运动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基因表达的调控

    目的:探讨运动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资源来源:应用Medline检索1990-01/2004-01中国医学、生物化学核心期刊关于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与运动之间关系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GLUT4)、运动(exercise)、肌肉增强因子(MEF2,myocyte enhancerfactor 2)、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GEF,GLUT4 enhancerfactor).资料选择:选择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与运动关系的相关文献56篇.资料提炼:在56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4篇,给予删除;对4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15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 mRNA的表达,这一机制正在研究中.一次急性运动后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的基因转录会短暂激活;经过几天的重复训练后发现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蛋白增加两三倍.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启动子的研究结果显示,有两条DNA序列与代谢调节关系密切并使运动应答中基因转录增加.这些DNA元件可与肌肉增强因子和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结合.运动训练时肌肉收缩可激活转录因子(肌肉增强因子,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进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表达.钙调蛋白激酶和AMP激酶活性的升高可使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基因转录提高.结论:与肌肉收缩有关的转录因子(肌肉增强因子,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的激活与运动过程中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表达的增加有关,而如何激活这些蛋白的机制仍是研究重点.

    作者:谷婧;李世昌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心理咨询的干预时间及其效率与管理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咨询中有关时间管理的实施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咨访关系的建立,从而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方法:利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对时间设置及其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咨询门诊采用预约制就诊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2004-06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患者的问卷调查中,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这对于医院内各种专家门诊、特色门诊在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改善就诊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缓解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敏感、焦虑、愤怒、攻击或脱落.结论:清晰明确、周全、稳定、方便的时间管理及设置对促进咨访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而有效的预约制方式与原始预约方式相比减少了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有效性.

    作者:姜艳滨;苗文哲;王小华;翟英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儿童集体性癔症12例分析

    2003年6月10日,天津市南开区城乡交界部某中学初中二年级某班部分同学发生一起集体性癔症事件.以一女生欲服药自杀为诱因,周围同学因阻拦不利,在一人提议下,周围14名同学共同帮这名女生服药.其中男生6名,女生8名.服药女生服安定七八片(5 mg/片),其余同学服1~3片不等.在送往医院途中,有一名女生先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无力、晕倒症状,之后相继又有11人出现类似症状,其中男生3名,女生8名,加之服药者共12名,经过心理暗示治疗,几个小时后症状恢复.事件发生1周后,经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对发病组12名和同年级未发病的61名同学进行人格测试后,发现癔症发作者的神经质分数(55.1±9.3)高于同年级未发病同学组(45.2±10.1,t=2.93,P<0.01).说明在较强精神因素的刺激诱发下,常在一起生活的儿童群体可发生集体型癔症.发病者表现出神经质高分的人格特征.

    作者:黄秀琴;张倩;杨小柳;骆利;何晓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主动减肥女性的体像与自尊的相关性

    背景:越来越多的女性出于体像的困扰及自尊,希望减轻自己的体质量.目的:分析主动减肥女性的体像、自尊的特征及相关性.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对象:2002-11/2003-09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减肥治疗者100人,作为实验组.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躯体疾病及其他慢性躯体疾病;排除各类精神障碍.近期内未服用精神活性药物.又根据体质量指数值≥24分为超体质量组,<24分为正常体质量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自愿体检者100人,均为女性,排除标准同实验组,近期内未服用精神活性药物,并且5年内无任何减肥行为.方法:在讲解完指导语后由受试者填写以下问卷:体像障碍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给予美丑、强弱等的主观感受的评价.自尊量表是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整体感受的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减肥者体像量表、自尊量表的得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体像障碍自评量表总分:实验组(15.14±9.99)分,对照组(7.89±6.18)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6.15,P<0.001),正常体质量组(15.65±10.36)分,超体质量组(13.81±10.03)分,两组比较无差异(t=0.91,P>0.05).自尊量表得分:实验组(27.01±4.19)分,对照组(28.23±3.65)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2.16,P<0.05),正常体质量组(27.31±4.50)分,超体质量组(26.86±3.82)分,两组比较无差异(t=0.54,P>0.05).实验组体像障碍自评量表与自尊量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像障碍自评量表与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088(P>0.05).结论:主动寻求减肥者,体像的主观感受差和自尊水平低,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与是否肥胖无关.

    作者:朱武;杜乾君;易运连;张其亮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特定脑区的抗氧化酶活性

    背景:学习记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现象,参与学习记忆的物质以及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虽然研究较多,但是,其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不同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的不同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单位:济宁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3/2004-01在济宁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及苏州医学院完成.wistar大鼠40只,15月龄,雄性,体质量580~650 g.干预: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大鼠受电击后直接逃至安全区为正确反应,连续10次有9次正确即达到了学会的标准,观察指标有达标所需反应次数及正确反应率.达标所需反应次数低于(或等于)40次者为学习能力好.否则为学习能力差.24 h后重复检验,观察其记忆保持情况.连续3次均能正确反应者为记忆能力好,否则为记忆能力差.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好组(10只);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差组(12只).其余被淘汰掉.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5个脑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学习记忆能力均差的大鼠与学习记忆能力均好的大鼠比较:皮质、海马、纹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t=3.82,4.50,6.76,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4个脑区均显著降低(t=4.75,7.06,10.88,17.28,P<0.001);各脑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马、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可能均参与学习记忆过程,这些脑区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作者:孔庆胜;张向阳;宋爱芹;韩晓琳;刘玉庆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淀粉样β蛋白42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和淀粉样β蛋白42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测定脑脊液中tau蛋白及淀粉样β蛋白42和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和淀粉样β蛋白42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所有实验对象均来自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选择2000-01/2004-10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包括血管性痴呆患者31例为血管性痴呆组,无痴呆脑梗死患者31例为无痴呆脑梗死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1名为健康对照组.均知情同意.运用成人韦氏记忆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集所有实验对象的脑脊液及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脑脊液中tau蛋白和淀粉样β蛋白42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淀粉样β蛋白42的含量.结果:所有实验对象均采集到脑脊液及血清,测定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脊液中tau蛋白检测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升高[(528.49±296.35),(208.48±136.49)ng/L,g=4.72,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96.32±125.29)ng/L,q=4.82,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91,P>0.05).②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下降[(278.21±69.25),(496.45±81.13)ng/L,q=4.64,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504.25±79.81)ng/L,q=4.69,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89,P>0.05).③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升高[(11.05±3.08),(5.45±1.89)μg/L,q=4.71,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4.31±1.79)μg/L,q=5.06,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87,P>0.05).④血清中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明显下降[(90.25±0.29),(51.21±0.44)ng/L,q=4.67,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55.19±0.54)ng/L,q=4.79,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96,P>0.05).⑤相关性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升高和淀粉样β蛋白42水平下降呈负相关(γ=-0.83,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明显增高,提示对有危险因素患者联合测定两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评估.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淀粉样β蛋白42降低和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并呈明显负相关,提示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理过程中可能与淀粉样β蛋白42的过度沉积有关.

    作者:邱晓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束缚应激条件下S180荷瘤小鼠Th1/Th2细胞因子失衡与肿瘤的生长

    背景:束缚是研究心理应激的可靠方法.束缚应激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T细胞免疫.目的:观察束缚应激状态下小鼠体内Thl/Th2平衡的改变以及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并试图发现心理应激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对照研究.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材料:实验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实验室开展.选择鼠龄6~8周的昆明种小鼠为实验对象.购进后适应性饲养3 d,称质量,并按体质量顺序编号,剔除体质量大和小的个体,再随机分入4个实验组中.分组后每组有小鼠16只(雌雄各8只),体质量18~20 g.方法:取腹腔传代第7天的肿瘤细胞S180,用生理盐水洗涤后,用RPMI1640细胞培养基调细胞密度至1×1010L-1,在单纯肿瘤组和肿瘤束缚组小鼠右腋皮下注射0.2 mL/只.同时在正常对照组和单纯束缚组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0.2 mL/只,接种后将单纯束缚组和肿瘤束缚组小鼠用特制小管限制活动,8 h/d.10 d后处死小鼠,剥取肿瘤和胸腺并分别称其质量,计算胸腺指数,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和丝裂原激活淋巴母细胞法检测脾T细胞增殖及产生Thl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的能力,并取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0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束缚应激对T细胞产生Thl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的能力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以及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次要结局:束缚应激对小鼠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和对胸腺指数的影响.结果:束缚应激可明显增加荷瘤小鼠的瘤质量,降低小鼠胸腺指数和脾T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荷瘤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的能力,并可使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l0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束缚应激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使产生Thl型细胞因子的功能减弱,Th2型细胞因子的含量增加,导致Thl/Th2细胞的平衡进一步向Th2细胞漂移.这可能是其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济;顾立刚;彭桂英;王庆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解郁丸及其拆方对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差异比较

    目的:研究解郁丸及其拆方对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差异比较.方法:实验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系神经精神药理实验室进行.实验采用ICR雄性小鼠,体质量18~25 g,随机分成8组:对照组(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氟西汀组(20 mg/kg)、解郁丸低剂量组(65.75 mg/kg)、解郁丸中剂量组(131.5 mg/kg)、解郁丸高剂量组(263 mg/kg)、逍遥散组(52.34 mg/kg)、郁百合方组(14 mg/kg)、甘麦大枣方组(21.6 mg/kg).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两个行为绝望实验观察解郁丸及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为了鉴别上述各药是否具有中枢兴奋性的作用,又同时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以确定解郁丸等抗抑郁药的可靠性.结果: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显示氟西汀组及解郁丸中、高剂量组、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组均可显著缩短小鼠不动时间(P<0.01).解郁丸中、高剂量组、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组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解郁丸中、高剂量组与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拆方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小鼠的自主活动显示解郁丸低、中、高剂量组和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拆方组对小鼠自主活动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解郁丸及其拆方各组均可以改善小鼠抑郁状态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且无中枢兴奋性作用,解郁丸的抗抑郁作用与其拆方比较均无差异.

    作者:马荣;姚海燕;库宝善;钱瑞琴;藏孝廉;郭建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征

    目的:研究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探讨其教育与矫正方法.方法:检索、参考相关文献,在对资料分析时与工作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青少年在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由于心理、主观、客观等因素,其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把握逆反心理特点与表现特征,对青少年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对符合逆反心理的思想行为针对性地运用逆反心理的矫正方法实施教育活动,可明显提高教育效果.结论:加强对逆反心理的研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心理与生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明显减轻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王维勋;张钢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脑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症状转归及伴随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伴随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2001-06/2002-04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35分的轻中度抑郁.入院后即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三级或五级评分,<8分为无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结束后观察,不进行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对仍有抑郁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或40 mg/d,顿服,治疗1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第3次评定.结果:7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患者初次评定后1个月复查,28例自行缓解(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其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除体质量和日夜变化外)均较初次评定降低(P<0.05,0.01).②1个月后再次评定时,抑郁症状自行缓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未缓解者(84.04±8.22,64.68±12.34,P<0.05).③46例抑郁症状未缓解者经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21.64±7.58,8.33±1.26,P<0.05),Barthel指数略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64.68±12.34,70.14±9.32,P>0.05).结论: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在急性期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抗抑郁治疗有效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作者:杨潮武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心理诱因对肥胖的影响与行为矫正

    目的:探讨肥胖者的心理诱因与行为矫正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网络www.google.com,Medline及中国期刊网新乡医学院镜像站点检索近几年内中文核心期刊关于肥胖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逐一校对,检索词:肥胖(fatness),心理(psychological),矫正(modification).资料选择:选择不同运动处方对减肥效果及其健康的影响、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女学生健康减肥研究等相关文献42篇.资料提炼:在42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0篇,给予删除;对3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其中6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对肥胖的心理诱因研究很少;肥胖患者有很多心理问题;对减肥中的心理问题有相关研究但不够系统.结论:减肥中的心理问题可以进行行为矫正.

    作者:崔金奇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杨氏太极拳运动引发练习者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目的:分析在校学生进行杨氏太极拳运动引发练习者膝关节疼痛的原因.方法:对2000-03/2003-03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体、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在校参加杨氏太极拳运动的学生219例进行筛选检查,观察发生膝关节疼痛的情况,分析导致膝关节疼痛的原因.依据自制的疼痛指数标准进行评定(共分0~4级,0级为无痛,级别越高疼痛越重).结果:219例中,0级203例(92.6%,203/219);1级11例(5.0%,11/219);2级3例(1.4%,3/219);3级2例(1.0%,2/219).太极拳运动练习时姿势和方式不正确共导致膝关节疼痛16例(7.3%,16/219),其中伴髌骨损伤的10例(62.5%,10/16);伴韧带拉伤并髌骨损伤6例(37.5%,6/46).结论:不正确的杨氏太极拳运动方式可导致膝关节疼痛,参加杨氏太极拳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运动方式,以预防膝关节疼痛的发生.

    作者:赵双印;张旭东;齐文华;纪志敏 刊期: 2005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