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滨;苗文哲;王小华;翟英娜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咨询中有关时间管理的实施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咨访关系的建立,从而保证咨询的顺利进行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方法:利用心理动力学理论对时间设置及其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结果:心理咨询门诊采用预约制就诊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在2004-06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科患者的问卷调查中,患者满意度达98%以上.这对于医院内各种专家门诊、特色门诊在缩短患者候诊时间、改善就诊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缓解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敏感、焦虑、愤怒、攻击或脱落.结论:清晰明确、周全、稳定、方便的时间管理及设置对促进咨访关系的建立与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而有效的预约制方式与原始预约方式相比减少了候诊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增强了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和有效性.
作者:姜艳滨;苗文哲;王小华;翟英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与探讨某医学院医学检验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调查于2004-01/02完成.随机抽取某医学院2004届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共300名,男112名,女188名,年龄19~21岁.采用症状自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具体分为9个因子,每项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分别代表无、轻度、中度、偏重及严重,以因子分≥2为在该项目上有心理问题.将此次调查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组比较,并设置不同性别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收回内容详实问卷216份.①该医学院检验专业实习生的9项因子分总体趋向良好,每个因子基本上有2/3的实习生心理状态良好.强迫、抑郁、焦虑水平达轻度以上(t≥2)的人数比较多,有少部分学生的因子得分≥3.②症状自评价量表中因子分高的前3位的是强迫1.89±0.57、焦虑1.75+0.64和抑郁1.74+0.56.③实习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1.36±0.54,1.89±0.57,1.74±0.56,1.75±0.64及1.53±0.58)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组[1.34±0.45,1.69±0.61,1.57±0.61,1.42±0.43及1.52±0.60,(t=2.91~6.99,P<0.01)],其他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该医学院检验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与正常人群相近,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轻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及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作者:林方;董书魁;王欣茹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10/2004-10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并同时用计算机对其发病后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CT图象标准化后病变位置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3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病1个月后检出卒中后抑郁患者67例(41.1%),其中轻度抑郁35例(52.2%)中度抑郁22例(32.8%),重度抑郁10例(14.9%).①不同半球病灶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左半球病灶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4.2±2.1,1.7±0.3,5.6±1.9,3.4±0.9,24.2±5.7;右半球病灶:2.5±1.0,0.8±0.2,3.8±1.1,1.7±0.3,18.6±4.1,t=2.291~3.152;P均<0.05~0.01).②不同位置病灶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昼夜变化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后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后60%)患者(t=2.197~3.302;P均<0.05~0.01).③皮质和皮质下病灶的脑卒中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分布接近(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常伴有抑郁情绪改变,CT图象中左侧和前部卒中病灶与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状态表现关系密切.
作者:李有仓;李天晓;张新力;张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小强度有氧训练的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自由基代谢的相关指标一氧化氮,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方法:以2001-07/0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自愿参加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及测试的44人中老年为观察对象.均无严重性疾病,身体健康,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按性别与年龄分成4组.①中年组(n=22):男10人,年龄50~60岁;女12人,年龄45~55岁.②老年组(n=22):男11人,年龄61~70岁;女11人,年龄56~65岁.各组每日清晨在辅导员带领下集体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50 min/d,7次/周.训练10周,锻炼前后取血测试.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血清一氧化氮测试采用解放军总医院放免研究所提供的硝酸盐药盒.检测一氧化氮、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反应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检测丙二醛用来反映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的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4人均完成10周锻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总样本训练后高于训练前[(537.53±200.7),(464.34±153.32)ng/L,P<0.01],老年男子组训练后高于训练前[(558.374±243.91),(471.13±168.12)ng/L,P<0.05],中年男女组及老年女子组训练前后差异不显著.②血清丙二醛水平:总体训练后显著低于训练前[(3.91±0.57),(4.17±0.57)xmol/L,P<0.05],老年女子组训练后显著低于训练前[(3.59±0.45),(4.15±0.68)μmol/L,P<0.05],中年男女组及老年男子组训练前后差异不显著.③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总体训练后高于训练前[(1.70±0.064),(1.55±0.25)nkat/L,P<0.01],老年男子组训练后高于训练前[(1.75±0.17),(1.49±0.22)nkat/L,P<0.01],中年男女组及老年女子组训练前后差异不显著.结论: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以提高中老年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醇水平,减轻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助于延缓衰老.一氧化氮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提高以老年男子为显著,丙二醇水平的降低以老年女子显著,而中年男女组3项指标差异不明显.
作者:黄涛;常建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测定脑脊液中tau蛋白及淀粉样β蛋白42和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和淀粉样β蛋白42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所有实验对象均来自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选择2000-01/2004-10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包括血管性痴呆患者31例为血管性痴呆组,无痴呆脑梗死患者31例为无痴呆脑梗死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1名为健康对照组.均知情同意.运用成人韦氏记忆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集所有实验对象的脑脊液及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脑脊液中tau蛋白和淀粉样β蛋白42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淀粉样β蛋白42的含量.结果:所有实验对象均采集到脑脊液及血清,测定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脊液中tau蛋白检测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升高[(528.49±296.35),(208.48±136.49)ng/L,g=4.72,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96.32±125.29)ng/L,q=4.82,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91,P>0.05).②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下降[(278.21±69.25),(496.45±81.13)ng/L,q=4.64,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504.25±79.81)ng/L,q=4.69,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89,P>0.05).③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升高[(11.05±3.08),(5.45±1.89)μg/L,q=4.71,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4.31±1.79)μg/L,q=5.06,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87,P>0.05).④血清中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明显下降[(90.25±0.29),(51.21±0.44)ng/L,q=4.67,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55.19±0.54)ng/L,q=4.79,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96,P>0.05).⑤相关性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升高和淀粉样β蛋白42水平下降呈负相关(γ=-0.83,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明显增高,提示对有危险因素患者联合测定两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评估.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淀粉样β蛋白42降低和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并呈明显负相关,提示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理过程中可能与淀粉样β蛋白42的过度沉积有关.
作者:邱晓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定量测定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同时观察海马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实验于2004-01/11在中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进行,取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正常对照组(n=28,仅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n=28,仅麻醉,不做手术),和血管性痴呆组(n=44).采用血管阻断的方法,复制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水迷宫实验进行行为学检测,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每组剩余大鼠在缺血后24,48,72,96,120 h及7 d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区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00只大鼠死亡4只,进入结果分析96只.①水迷宫学习成绩: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游完全程的时间、进入盲端的次数及时间[(3.78±1.65)min,(5.21±1.56)次,(1.90±1.38)min]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0.68±0.12)min,(1.13±0.21)次,(0.21±0.08)min;(0.76±0.13)min,(0.98±0.32)次,(0.31±0.09)min].②水迷宫记忆成绩: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游完全程的时间、进入盲端的次数及时间[(2.98±1.05)min,(5.62±2.11)次,(1.78±0.84)min]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0.24±0.16)min,(0.48±0.73)次,(0.04±0.02)min;(0.35±0.20)min,(0.52±0.80)次,(0.10±0.02)min].③血管性痴呆组脑缺血后24 h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为(82±12)个/视野,第3天时达高峰[(198±20)个/视野],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7±3),(20±3)个/视野].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发生了明显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在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脑区有大量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表达.作为一种抑制细胞凋亡的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1蛋白可能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内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学生这一群体性心理发展的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性心理问题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03年辽宁省理工、体育、师范、医学及综合五所不同类别高校的505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237名,女268名.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以性别、学校类别为变量,通过频数分析观察大学生性心理结构及大学生性心理各因子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发放问卷520份,收回合格问卷505份,回收后合格问卷率97%.大学生性心理结构由性行为、性信息、性体验及性观念4个维度构成,频数分析显示①大学生已经有较明显的性心理变化,有明显的性冲动行为,了解性信息的程度不同,性行为后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和羞耻感.②交互作用显示大学生性心理结构在院校类别及性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行为发生频率与对性信息的了解程度上来看,综合院校的学生要比其他类型院校的学生在性的问题上要表现的更积极、更强烈.而在性观念与性体验因子上所有类别院校的学生都表现出了一致性.在性行为因子上,综合院校男生明显开放于体育院校;在性信息因子、性行为因子上综合院校女生都开放于师范院校、理工院校、医学院校的女生;在性体验与性观念因子上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综合院校大学生性心理表现出的开放性高于其他院校;师范院校大学生性心理表现的保守性强于其他类别院校;而五所院校学生性心理的性别差异比较,男生具有更多的性行为倾向,较强的性欲望和性行为冲动,对性信息了解程度高,性观念较女生更为开放.
作者:郭黎岩;高晓婴;喻晓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探讨其教育与矫正方法.方法:检索、参考相关文献,在对资料分析时与工作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青少年在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由于心理、主观、客观等因素,其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把握逆反心理特点与表现特征,对青少年学生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对符合逆反心理的思想行为针对性地运用逆反心理的矫正方法实施教育活动,可明显提高教育效果.结论:加强对逆反心理的研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心理与生理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明显减轻逆反心理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王维勋;张钢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运动可导致血液流变性的改变,从宏观和微观状态分析运动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资料来源:检索近30年内中国的体育期刊,检索内容为运动对血液流变性、运动对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以及药物对血液流变性影响.资料选择:选择运动对宏观血液流变性、微观血液流变性影响以及药物对运动后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相关文献86篇.资料提炼:在86篇文献资料中,删除内容不同程度重复的16篇,对70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其中25篇作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研究已从过去的宏观流变转为微观流变,主要集中在红细胞变形性.急性运动可引起血液流变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容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有很大关系.短时间大强度运动,红细胞数量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运动强度越大增加越明显.而血浆容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将减少.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和长时间力竭运动都易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长期系统训练使血液流变性产生良好适应性变化,表现为:①血容量增加、红细胞数量和红细胞压积相对减少.②长期运动训练使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结论:一次急性运动使血容量减少、红细胞数量增多,同时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聚集性增加.长期系统训练能提高红细胞变形性.
作者:陈伟华;吴纪饶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传统医学认为针刺足三里可补气、抗衰老.应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客观观察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各认知功能相关脑区活动情况的影响.方法:观察于2004-03/10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完成.纳入标准:年龄在50~60岁之间,性别不限,饮食规律,无精神或神经系统疾病史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的健康人.排除标准:MRI确定患有其他疾病者及接受过针刺治疗者.共有3人符合以上标准,男1人,女2人.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电针刺激志愿者右侧下肢足三里穴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脑区的功能变化,一次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给予间断电针刺激3次,采用静息-刺激交替模式.结果:进入结果分析保持为3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主要引起两侧前额叶和颞叶的神经功能变化,左侧脑部激活较右侧表现明显,具体为左侧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激活,右侧颞中回激活.此外,左侧脑干有少量激活,其他脑区无明显激活.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穴能激活前额叶和颞叶等与认知功能有关的脑区.
作者:付平;贾建平;徐敏;王敏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动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资源来源:应用Medline检索1990-01/2004-01中国医学、生物化学核心期刊关于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与运动之间关系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GLUT4)、运动(exercise)、肌肉增强因子(MEF2,myocyte enhancerfactor 2)、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GEF,GLUT4 enhancerfactor).资料选择:选择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与运动关系的相关文献56篇.资料提炼:在56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4篇,给予删除;对4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15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 mRNA的表达,这一机制正在研究中.一次急性运动后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的基因转录会短暂激活;经过几天的重复训练后发现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蛋白增加两三倍.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启动子的研究结果显示,有两条DNA序列与代谢调节关系密切并使运动应答中基因转录增加.这些DNA元件可与肌肉增强因子和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结合.运动训练时肌肉收缩可激活转录因子(肌肉增强因子,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进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表达.钙调蛋白激酶和AMP激酶活性的升高可使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基因转录提高.结论:与肌肉收缩有关的转录因子(肌肉增强因子,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的激活与运动过程中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表达的增加有关,而如何激活这些蛋白的机制仍是研究重点.
作者:谷婧;李世昌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与人格特征及血浆5-羟色胺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01/2003-12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37例(患者组),男21例,女1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对照组,男18人,女12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患者人格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和焦虑).结果:发放问卷67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问卷67份,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组37例,对照组30人.①患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两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8.25,53.76±8.86;51.26±12.15,48.91±5.23,t=3.47,2.78,P<0.01).②患者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05±7.56,50.43±5.34,42.34±9.87,40.26±9.85,t=4.89,5.08;P<0.01).患者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0%(15/37)和32%(12/37).③患者组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和焦虑情绪者[(5.29±2.23),(6.11±2.95)μg/L;(8.98±2.14),(8.26±2.55)μg/L,t=5.02,P<0.01;t=2.17,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具有人格偏倚,具有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性;腹膜透析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低于未发生不良情绪者.
作者:关欣;郑红光;张德伟;杜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从精神抑郁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访谈了解河南省居民精神抑郁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03-01/12河南省部分市县家庭≥18岁的1名家庭成员30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WHO制定的健康与卫生系统反应性量表,采用人户调查、面对面询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内容、精神抑郁表现及生活质量指标的调查.生活质量指标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3个维度出发调查18个健康方面共计42个问题指标,每个指标按由好到坏的程度分为5个等级.其中生理维度23个指标,心理维度10个指标,社会适应维度为9个指标.精神抑郁方面指标包含抑郁出现时间、持续时间、精神状态调查.其中精神状态调查包括过去1年内是否有入睡困难、早醒、食欲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行动迟缓、思维迟钝、焦虑、坐卧不安、消极及失去信心、绝望感、求死念、自杀行为症状.精神抑郁的诊断标准为在过去12个月有空虚、易疲劳、情绪低落且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主要观察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精神抑郁症状的分布情况及精神抑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本次抽样调查3000 户家庭的家庭成员3000人,发放访谈问卷3 000份,实际回收合格问卷3000份,回收率为100%.①精神抑郁者16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63%.城市49人,患病率为4.67%,农村120人,患病率为6.16%;女性精神抑郁的患病率为6.00%,男性为5.40%.②精神抑郁主要症状有忧郁和焦虑、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③55~64岁发病的占8.3%,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发病者文化程度以小学文化水平占8.2%,高于其他文化水平组;婚姻状态以离异占20.0%,高于其他婚姻状态者;收入水平以低水平占8.7%,高于收入中、高水平者.各影响因素对抑郁发生的影响均有意义(P<0.05).④精神抑郁者和正常人群的生理纬度、心理纬度、社会适应纬度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有差异(P<0.001),且随着精神抑郁症状种类的增多,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以对心理纬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河南省3000户3000人的居民精神抑郁状况调查显示,发病年龄以更年期及老年人群为发生的高危群体,文化水平、离婚状态、经济低收入与抑郁发生有高度的相关性,且随着抑郁症状的增加,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作者:王芳;谢婧;施学忠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既往疗治和住院治疗现状.方法:样本来源于2000-02/2003-0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治疗的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110例,对其发病年龄、病程、起病诱因、就诊经历和住院的原因、治疗经历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10例样本均纳入结果分析.既往治疗中,22.7%从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8.2%首先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8.7%接受过1种抗抑郁药物治疗,39.5%接受过2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只有11.8%接受过3种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氯丙咪嗪、氟西汀、帕罗西汀.出院时66.4%患者的病情达到好转.27.3%患者自动出院,其中认为住院环境不好者占36.7%.结论:强迫症患者住院前治疗并不充分,住院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好转,药物使用以新型药物为主,自动出院的主要原因是不满意住院治疗环境.
作者:闫俊;崔玉华;马希全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脑海马区c-Fos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9/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经颅磁刺激组,每组16只.模型组和经颅磁刺激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经颅磁刺激组在制模后第2天给予每天2次、每次30个脉冲的经颅磁刺激治疗,疗程4周.每组中的8只大鼠分别于4周后检测Y-迷宫中的学习记忆成绩和梗死侧海马c-Fos的表达.结果:经颅磁刺激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改善(学习尝试次数:18.36±4.87;记忆再现次数:6.05±1.34),与模型组比较(学习尝试次数:26.40±5.45;记忆再现次数:3.72±1.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65,3.28;P均<0.01);经颅磁刺激组大鼠海马各区c-Fos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增加(CA1:28.55±3.62,CA2:25.27±3.09,CA3:27.65±3.53,齿状回:34.92±6.56),与模型组比较(CA1:9.42±1.28,CA2:7.58±1.18,CA3:8.63±1.24,齿状回:11.36±2.0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7.22,19.32,17.57,11.87;P均<0.01).结论: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c-fos基因突变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学习记忆障碍,提示c-fos等即早基因的激活可能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必要条件.经颅磁刺激能增加脑海马各区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有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张小乔;梅元武;刘传玉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焦虑的产生原因和特征,以期更深刻地认识焦虑的性质.方法:对弗洛伊德、霍妮、沙利文提出的焦虑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焦虑是由于个体预料到内外刺激对其自尊产生威胁,而又自感没有能力来应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而判断内外刺激是否威胁到自尊,以及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应付则是由认知评价决定的.结论: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和能力是决定焦虑的四大重要因素.焦虑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更要加强心理治疗,让患者对疾病具有一定的自知力,运用认知的重建,矫正患者的歪曲认知,从而抑制焦虑症状的产生.
作者:王立新;李万兵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围手术期心理支持治疗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情绪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01/2004-0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宫颈癌患者82例,病理切片证实为宫颈癌.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心理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在病房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包括术前7 d至术后7 d进行自我松弛训练与自我催眠疗法,60 min/次.对照组宫颈癌患者40例未进行心理支持治疗.术后1 d,1,3,6,12,24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同时调查患者的性生活满意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宫颈癌患者82例,心理干预组42例,对照组40例.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d,1,3,6,12,24个月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逐渐降低,各时间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689~5.127,P<0.05~0.01).心理干预组患者术后3,6,12,24,12个月性生活满意率逐渐增加,各时间点性生活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9.4%,44.3%,49.7%,56.6%;15.6%,19.4%,21.5%,26.5%,X2=4.819~7.871,P<0.01).结论: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
作者:武巍;林爽;伍光娇;李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2003年6月10日,天津市南开区城乡交界部某中学初中二年级某班部分同学发生一起集体性癔症事件.以一女生欲服药自杀为诱因,周围同学因阻拦不利,在一人提议下,周围14名同学共同帮这名女生服药.其中男生6名,女生8名.服药女生服安定七八片(5 mg/片),其余同学服1~3片不等.在送往医院途中,有一名女生先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无力、晕倒症状,之后相继又有11人出现类似症状,其中男生3名,女生8名,加之服药者共12名,经过心理暗示治疗,几个小时后症状恢复.事件发生1周后,经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对发病组12名和同年级未发病的61名同学进行人格测试后,发现癔症发作者的神经质分数(55.1±9.3)高于同年级未发病同学组(45.2±10.1,t=2.93,P<0.01).说明在较强精神因素的刺激诱发下,常在一起生活的儿童群体可发生集体型癔症.发病者表现出神经质高分的人格特征.
作者:黄秀琴;张倩;杨小柳;骆利;何晓冰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学习记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现象,参与学习记忆的物质以及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虽然研究较多,但是,其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不同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的不同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单位:济宁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3/2004-01在济宁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及苏州医学院完成.wistar大鼠40只,15月龄,雄性,体质量580~650 g.干预: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大鼠受电击后直接逃至安全区为正确反应,连续10次有9次正确即达到了学会的标准,观察指标有达标所需反应次数及正确反应率.达标所需反应次数低于(或等于)40次者为学习能力好.否则为学习能力差.24 h后重复检验,观察其记忆保持情况.连续3次均能正确反应者为记忆能力好,否则为记忆能力差.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好组(10只);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差组(12只).其余被淘汰掉.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5个脑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学习记忆能力均差的大鼠与学习记忆能力均好的大鼠比较:皮质、海马、纹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t=3.82,4.50,6.76,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4个脑区均显著降低(t=4.75,7.06,10.88,17.28,P<0.001);各脑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马、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可能均参与学习记忆过程,这些脑区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作者:孔庆胜;张向阳;宋爱芹;韩晓琳;刘玉庆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定志小丸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和血清雌二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辽宁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成年Wistar雌性大鼠,采用Open field法进行行为学评分,选评分相近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定志小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3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定志小丸组于每次刺激前半小时灌服0.02 mL/g的定志小丸提取物的浓缩液(1 kg/L),生理盐水组灌服等容积生理盐水.应用Open field法在刺激前和刺激后第22天测定行为学(以3 min内大鼠水平穿越方格数作为水平活动得分、前肢抬起次数为垂直活动得分),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所有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海马形态学: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海马结构不清晰,细胞形态异常;定志小丸组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②行为学评分:刺激前各组水平活动和垂直活动得分比较均无差异(P>0.05),至第22天,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水平活动得分较正常组低[(34.9±16.3),(30.5±17.7),(48.4±21.5)次,P<0.01],垂直活动得分也较正常组低[(7.2±3.9),(6.5±2.6),(10.0±3.2)次,P<0.01];定志小丸组此两项评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49.3±23.6),(9.9±3.0)次,P>0.05].③血清雌二醇: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雌二醇浓度低予正常组[(37.15±6.90),(33.34±14.31),(64.27±28.18)pmol/L,t=3.477,6.757,P<0.01],而定志小丸组与正常组比无差异[(55.80±26.32)pmol/L,P>0.05].结论:定志小丸对抑郁症模型大鼠的海马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雌激素分泌有凋整作用.
作者:明彩荣;季颖;单德红;王德山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