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琴;张倩;杨小柳;骆利;何晓冰
目的:调查与探讨某医学院医学检验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调查于2004-01/02完成.随机抽取某医学院2004届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生共300名,男112名,女188名,年龄19~21岁.采用症状自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试,具体分为9个因子,每项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分别代表无、轻度、中度、偏重及严重,以因子分≥2为在该项目上有心理问题.将此次调查结果与全国青年常模组比较,并设置不同性别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收回内容详实问卷216份.①该医学院检验专业实习生的9项因子分总体趋向良好,每个因子基本上有2/3的实习生心理状态良好.强迫、抑郁、焦虑水平达轻度以上(t≥2)的人数比较多,有少部分学生的因子得分≥3.②症状自评价量表中因子分高的前3位的是强迫1.89±0.57、焦虑1.75+0.64和抑郁1.74+0.56.③实习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偏执因子分(1.36±0.54,1.89±0.57,1.74±0.56,1.75±0.64及1.53±0.58)高于全国青年常模组[1.34±0.45,1.69±0.61,1.57±0.61,1.42±0.43及1.52±0.60,(t=2.91~6.99,P<0.01)],其他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该医学院检验实习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与正常人群相近,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出轻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及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作者:林方;董书魁;王欣茹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抑郁症的单胺假说已得到很多研究证明,但是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与抗抑郁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较少报道.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的差异,以及抗抑郁治疗与抑郁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水平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脑科研究所和精神科.对象:抑郁症组(n=40)为南京脑科医院住院抑郁症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17.对照组(n=20)为南京市中心血站健康志愿献血者.干预:抑郁症组均用抗抑郁药治疗4周:氟西汀[20 mg/d,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类];帕罗西汀(20 mg/d,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类);万拉法新[20~100 mg/d,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剂类],氟伏沙明(50~100 mg/d,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剂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水平进行测定,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主要观察指标: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高香草酸的水平.结果:抑郁症患者治疗前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高香草酸的水平[(20.3±14.6),(124.8±103.6),(54.7±32.1)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9.5±28.4),(334.5±107.3),(88.5±37.2)μg/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治疗的抑郁症患者,5-羟吲哚乙酸含量[(37.1±21.9)μg/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和高香草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剂治疗后,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含量[(35.4±25.2),(291.2±120.4)μg/L]均比治疗前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香草酸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外周的单胺递质代谢产物可反映脑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状态,血浆中单胺类递质的变化可作为抑郁症疗效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肖红;姚辉;侯刚;李箕君;郭苏皖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采用跟踪调查法分析长白山高原训练的易发伤病.方法:以2001-11/2004-11进行长白山高原训练的国家滑雪队、解放军滑雪队、吉林省滑雪队、黑龙江省滑雪队、吉林省速滑队和黑龙江省速滑队队员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3年,6个高原冰雪训练期,采用问卷调查法、跟踪观察法、生理功能测定法先后共调查360人次.结果:长白山高原训练期间所诱发的伤病情况有:高原反映综合征83人次,占23%;高原过敏性疾病18人次,占5%;高原光电性眼炎¨人次,占3%;高原冻伤72~108人次,占20%~30%;高原心电图异常中高原训练1~7 d的139人次,发生率38.5%,高原训练8~21 d的249人次,发生率69.2%;运动创伤45人次,占12.6%;高原中暑54人次,占15%.结论:长白山高原训练环境与机体正常耐受环境有差距,因而容易在训练期间出现与高寒、雪环境、缺氧等因素因素参与下所发生的训练性相关疾病.
作者:王月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意象对话技术在抑郁症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介绍意象对话技术的创立、特点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将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抑郁症的心理咨询和干预的实践中.结果:意象对话技术是通过调节意象来影响来访者的深层心理,改变其心理状态的技术,其顺利进行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咨访关系.此技术使用方便,实施过程也比较简单,但它不是一种完整的疗法,好和其他心理治疗技术一起使用.但意象对话技术可以直接面对来访者人格的深层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危险性.结论:意象对话技术与其他心理疗法结合使用,并配合药物干预,能对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李俊茹;刘惠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神经行为是评价中枢神经发育异常的敏感指标,导致其发育畸形的影响因素较多.为此,探讨高温与香烟联合环境下对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温与香烟联合对仔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和新乡医学院的细胞生物学教研室.材料:健康未生育的sD大鼠270只,雌性大鼠180只,体质量190-210 g,雄性大鼠90只,体质量225~275 g,鼠颗粒饲料喂养,常规饮水,自然光照,室温25℃.将动情期的雌雄大鼠按2:1合笼过夜,次日晨检到阴栓为妊娠第0 d,共获孕鼠160只,随机分成16组,暴露于高温、香烟及高温联合香烟的条件下,孕鼠自然分娩,观察仔鼠的早期反射和学习记忆. 干预:160只孕鼠从妊娠第2 d开始,37℃,41℃,42℃高温联合香烟组大鼠每只隔日皮下注射相当于1.0支香烟水溶物,25℃对照组和37℃,41℃,42℃单独高温组每日注射2.0mL的双蒸水,共7次.于孕第10 d将孕鼠置于温箱中,37℃,41℃,42℃单独高温组肛温分别保持在(37+0.5)℃,(41+0.5)℃,(42+0.5)℃,持续2.0min;37℃,41℃,42℃高温联合香烟组肛温保持同单独高温组,每组均分别持续0.5,1.0,1.5,2.0 min;25℃对照组不做高温处理.受孕18 d后单笼饲养待其自然分娩.记录妊娠天数、仔鼠数、死胎数,并观察有无外观畸形,每周测量每窝仔鼠的平均体质量.观察仔鼠张耳、出牙、开眼、生毛的天数,判断发育情况.分别于仔鼠生后3,7,12,16 d观察平面翻正、空中翻正、视觉定向、听觉惊愕等反射及感觉功能,评估标准为每窝仔鼠均达标天数,以判断神经反射情况.采用Y迷宫试验对仔鼠(30日龄)的学习和记忆功能进行测试. 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仔鼠平面翻正、空中翻正、视觉定向和听觉惊愕等反射及感觉功能.②次要结局:高温联合香烟对仔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高温组(41℃和42℃)仔鼠体格发育(开眼、张耳、生毛、出牙)和反射感觉功能(平面翻正、空中翻正、视觉定向和听觉惊愕)的达标天数与记忆能力达标时间(min)与对照组及37℃组比较明显迟缓(X2=11.34,P<0.01);同时还表明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温(1.5 min)与香烟联合对仔鼠上述神经行为具有复合作用,与单独高温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0.29,P<0.01).结论:持续较长时间的高温与香烟联合导致仔鼠生长发育迟缓及学习记忆功能降低等神经行为异常.
作者:任太芳;邢智峰;丰慧根;李延兰;杨保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痴呆症治疗方法和药物较多.杏丁和吡拉西坦(脑复康)是一种循环障碍改善剂和神经细胞保护剂,可减慢脑组织功能减退,对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改善作用.目的:观察杏丁与吡拉西坦联合应用治疗血管性痴呆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病例对照研究.单位: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对象:2000-10/2002-03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管性痴呆患者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干预:治疗组以杏丁注射液20 mL加吡拉西坦8 g分别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吡拉西坦8 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个疗程.两组其他治疗药物无差别.两组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以复查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估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神经功能症状的改善.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②疗效分析.结果:9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前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23.26±5.12)分和(2.78±3.46)分]与对照组[(19.14±3.21)分和(15.21±2.29)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9,15.44,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13.68±7.83与对照组17.33±8.8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总显效率+进步)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两组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X2=15.48,P<0.01).结论:治疗组治疗后简明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杏丁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显著改善其认知功能.
作者:陈文武;田爱兰;翟蕾;翟秀玲;张永利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可以有效抑制戒断症状的发生,验证疗效假说需有定量化的标准评估.目的:自拟海洛因戒断症状标准评分,观察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戒断症状的抑制作用.设计:以海洛因吸毒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试验.单位:新乡医学院分析测试实验室;郑州大学医学院激光医学研究中心.对象:实验于2003-01在郑州大学医学院激光医学研究中心完成.选择郑州戒毒所30名海洛因吸毒患者,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9~45岁,吸毒时间0.5~5.0年,吸毒量1.0~4.0 g/d,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干预:实验组于人院次日采用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治疗,照射功率2.0~3.0mW,功率密度7.07~10.6mW/mm2,1次/d,60min/d,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美沙酮加盐酸丁丙诺啡(Me-Bup)常规戒毒疗法.观察毒瘾戒断者的12项突出症状,即呕吐、鸡皮疙瘩、出汗、烦躁不安、震颤、流泪、鼻充血、失眠、腹部变化、体温变化、肌肉痛、心率.每项症状按无、轻、中、重4级评分,分别记作0,1,2,3分,单项3分,总分36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戒断症状量化评分比较.结果:3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实验组呕吐,失眠,烦躁,震颤,鸡皮疙瘩,腹痛的戒断症状评分[(2.0±0.5)分,(2.5±0.4)分,(4.6±0.3)分,(3.6±0.7)分,(3.1±0.3)分,(4.2±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1±0.7)分,(6.0±0.7)分,(7.4±0.6)分,(7.1±0.6)分,(5.7±0.6)分,(6.4±0.7)分,t=9.90~16.81,P<0.01].结论:应用症状量化法评估,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可有效减轻海洛因戒断症状.
作者:贾文英;田红召;杨婷婷;海国军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解郁丸及其拆方对抑郁模型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差异比较.方法:实验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药理系神经精神药理实验室进行.实验采用ICR雄性小鼠,体质量18~25 g,随机分成8组:对照组(5 g/L羧甲基纤维素钠)、氟西汀组(20 mg/kg)、解郁丸低剂量组(65.75 mg/kg)、解郁丸中剂量组(131.5 mg/kg)、解郁丸高剂量组(263 mg/kg)、逍遥散组(52.34 mg/kg)、郁百合方组(14 mg/kg)、甘麦大枣方组(21.6 mg/kg).采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两个行为绝望实验观察解郁丸及其拆方的抗抑郁作用,为了鉴别上述各药是否具有中枢兴奋性的作用,又同时测定小鼠的自主活动,以确定解郁丸等抗抑郁药的可靠性.结果: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显示氟西汀组及解郁丸中、高剂量组、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组均可显著缩短小鼠不动时间(P<0.01).解郁丸中、高剂量组、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组与氟西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解郁丸中、高剂量组与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拆方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小鼠的自主活动显示解郁丸低、中、高剂量组和郁百合方、逍遥散、甘麦大枣方各拆方组对小鼠自主活动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解郁丸及其拆方各组均可以改善小鼠抑郁状态行为,具有抗抑郁作用,且无中枢兴奋性作用,解郁丸的抗抑郁作用与其拆方比较均无差异.
作者:马荣;姚海燕;库宝善;钱瑞琴;藏孝廉;郭建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补气健脾,补益元气,强筋健骨,疏通经络是中医对抗运动性疲劳的经典原则.目的:观察复方中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效应.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材料:实验于2001-02/06在浙江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用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2±2)g,SD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194±7)g.方法:①8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40只为中药健力方灌胃(实验组),40只为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喂养15 d后,分成3组进行抗疲劳实验(n=15,游泳时间),抗缺氧能力(n=15),血红蛋白的测定(n=10).②睾酮测定:把4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中药灌药组、运动组、运动加灌药组.灌药组的大鼠每天灌药1次,运动组及运动加灌药组每天运动1次,为3%体质量负荷游泳至力竭,水温为28℃.喂养20 d后,开胸取心血2 mL,离心析出血清置4℃冰箱待用,用Minigamma 1275 γ计数器,VCS法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测定.②抗缺氧时间.③血红蛋白指标及大鼠睾酮水平.结果:40只大鼠和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小鼠游泳时间观察: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25.2±13.7),(108.9±12.6)min,P<0.01].②抗缺氧能力: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25.0±1.5),(23.1±1.8)min,P<0.01].③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实验组血红蛋白指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意义[(162.1±5.2),(159.3±5.3)g/L].④睾酮水平:运动组大鼠明显低于运动加灌药组[(4.69±0.92),(6.03±0.77)nmol/L,P<0.05],生理盐水灌胃组与中药灌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6.59±0.91),(6.98±0.88)nmol/L,P>0.05].结论:在疲劳情况下,服用健力方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提高工作持续时间和效力,能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抗缺氧能力,显示出较强的抗疲劳作用.服用健力方中药结合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血清睾酮值显著高于运动组,说明其具有提高大鼠血睾水平,防止力竭运动引起的血睾下降,加速机体功能状态的恢复作用.
作者:李瑞文;魏纯镭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伴随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2001-06/2002-04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35分的轻中度抑郁.入院后即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三级或五级评分,<8分为无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结束后观察,不进行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对仍有抑郁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或40 mg/d,顿服,治疗1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第3次评定.结果:7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患者初次评定后1个月复查,28例自行缓解(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其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除体质量和日夜变化外)均较初次评定降低(P<0.05,0.01).②1个月后再次评定时,抑郁症状自行缓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未缓解者(84.04±8.22,64.68±12.34,P<0.05).③46例抑郁症状未缓解者经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21.64±7.58,8.33±1.26,P<0.05),Barthel指数略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64.68±12.34,70.14±9.32,P>0.05).结论: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在急性期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抗抑郁治疗有效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作者:杨潮武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比较量效佳条件下给予纳洛酮与加兰他敏对东莨菪碱所致大鼠空间工作记忆障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在汕头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28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组、东莨菪碱组、纳洛酮治疗组(东莨菪碱+纳洛酮)和加兰他敏治疗组(东莨菪碱+加兰他敏).东莨菪碱以0.4 mg/kg、纳洛酮以3 mg/kg、加兰他敏以2 mg/kg给药(前3组给药剂量均为佳量效关系剂量),正常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 mL,均在实验前30~40 min腹腔给药.采用水迷宫延缓性匹配作业,开始进行空间工作记忆训练(隐匿平台任意放置池中某一位置,大鼠在任一位置面壁放入水池,其逃避潜伏期仍以60 s为限,此过程为实验1,找到平台后,允许其逗留10 s,作为工作记忆,然后将其再从同一位置面壁放入水池,大鼠会利用工作记忆第二次找到平台,此过程为实验2).记录比较每只大鼠两次实验逃避潜伏期的时间,评估不同药物对大鼠空间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各实验组大鼠无脱失,均纳入分析.在两次实验逃避潜伏期比较中:正常组实验2较实验1减少[(13.4±8.2),(46.4±17.7)8,P<0.01];纳洛酮治疗组实验2较实验1减少[(9.0±3.8),(27.9±14.3)s,P<0.05];东莨菪碱组和加兰他敏治疗组实验2较实验1变化不大[(18.1±9.8),(23.6±14.3)s;(12.0±9.0),(25.4±24.3)s,P>0.05].结论:在药效关系佳剂量条件下,东莨菪碱能损害大鼠空间工作记忆,纳洛酮能够改善这种损害,而加兰他敏对此无改善作用.
作者:段新;马光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越来越多的女性出于体像的困扰及自尊,希望减轻自己的体质量.目的:分析主动减肥女性的体像、自尊的特征及相关性.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皮肤科.对象:2002-11/2003-09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针灸科收治的减肥治疗者100人,作为实验组.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躯体疾病及其他慢性躯体疾病;排除各类精神障碍.近期内未服用精神活性药物.又根据体质量指数值≥24分为超体质量组,<24分为正常体质量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自愿体检者100人,均为女性,排除标准同实验组,近期内未服用精神活性药物,并且5年内无任何减肥行为.方法:在讲解完指导语后由受试者填写以下问卷:体像障碍自评量表,自尊量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是个体对自己身体给予美丑、强弱等的主观感受的评价.自尊量表是关于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的整体感受的评价.主要观察指标:减肥者体像量表、自尊量表的得分.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体像障碍自评量表总分:实验组(15.14±9.99)分,对照组(7.89±6.18)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6.15,P<0.001),正常体质量组(15.65±10.36)分,超体质量组(13.81±10.03)分,两组比较无差异(t=0.91,P>0.05).自尊量表得分:实验组(27.01±4.19)分,对照组(28.23±3.65)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t=-2.16,P<0.05),正常体质量组(27.31±4.50)分,超体质量组(26.86±3.82)分,两组比较无差异(t=0.54,P>0.05).实验组体像障碍自评量表与自尊量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像障碍自评量表与自尊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088(P>0.05).结论:主动寻求减肥者,体像的主观感受差和自尊水平低,但两者之间无相关性,与是否肥胖无关.
作者:朱武;杜乾君;易运连;张其亮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测定脑脊液中tau蛋白及淀粉样β蛋白42和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和淀粉样β蛋白42表达水平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所有实验对象均来自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选择2000-01/2004-10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包括血管性痴呆患者31例为血管性痴呆组,无痴呆脑梗死患者31例为无痴呆脑梗死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1名为健康对照组.均知情同意.运用成人韦氏记忆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定患者认知功能.采集所有实验对象的脑脊液及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脑脊液中tau蛋白和淀粉样β蛋白42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淀粉样β蛋白42的含量.结果:所有实验对象均采集到脑脊液及血清,测定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脑脊液中tau蛋白检测结果: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升高[(528.49±296.35),(208.48±136.49)ng/L,g=4.72,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196.32±125.29)ng/L,q=4.82,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91,P>0.05).②脑脊液中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下降[(278.21±69.25),(496.45±81.13)ng/L,q=4.64,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504.25±79.81)ng/L,q=4.69,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89,P>0.05).③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组明显升高[(11.05±3.08),(5.45±1.89)μg/L,q=4.71,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4.31±1.79)μg/L,q=5.06,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87,P>0.05).④血清中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血管性痴呆组比无痴呆脑梗死明显下降[(90.25±0.29),(51.21±0.44)ng/L,q=4.67,P<0.05],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55.19±0.54)ng/L,q=4.79,P<0.05],无痴呆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q=1.96,P>0.05).⑤相关性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升高和淀粉样β蛋白42水平下降呈负相关(γ=-0.83,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淀粉样β蛋白42含量明显增高,提示对有危险因素患者联合测定两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评估.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中淀粉样β蛋白42降低和转化生长因子α水平并呈明显负相关,提示在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理过程中可能与淀粉样β蛋白42的过度沉积有关.
作者:邱晓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对脑损伤患者记忆恢复的作用,探讨此方法对记忆的哪个过程更有影响;比较电脑辅助的记忆训练与常规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脑损伤患者30例为2004-03/12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珠江医院、南方医院、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工伤康复中心等6家医院收治,均为脑损伤后3~6个月,年龄18~55岁,经评估后有记忆障碍患者,且病情平稳,注意力能维持在5 min以上.30例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辅助训练组,治疗师主导的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各10例.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患者均在丰富的训练环境中接受20节记忆训练课程,1节/d,每节训练时长45 min,5节/周,1个月内完成训练,所有课程是应用无错性学习方法设计的.对照组仅给予记忆训练指导性建议.训练前、后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评、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香港文字记忆测试(分为随机和成组条件下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等几个方面)等量表评患者的记忆功能,计算训练前后差值,比较训练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训练.行为记忆测试总分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5.10±2.92),(3.70±2.58),(1.16±0.37)分,F=11.03,P=0.000].训练前后行为认知状态测评记忆分差值计算机辅助训练组和面对面训练组比对照组好[(2.00±2.26),(2.90±2.23),(0.90±0.73)分],但经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2.714,P=0.084).在香港文字记忆测试中随机词语保存、成组词语编码和保存等分测试项目上,计算机辅助训练组训练后分数的提高[(3.75±3.03),(2.83±2.11),(3.90±3.79)分]明显优于面对面训练组和对照组[(1.35±1.37),(0.80±1.12),(1.30±2.68)分;(0.05±0.28),(0.37±3.31),(0.10±1.07)分];在随机词语编码和提取测试,训练后分数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训练组[(2.33±2.20),(0.28±0.14)分]和面对面训练组[(1.10±0.99),(0.21±0.25)分]均优于对照组[(0.33±0.72),(0.07±0.11)分,P<0.05].结论: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而且,无错性学习结合电脑辅助的记忆恢复训练比面对面训练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即时记忆和信息的保存功能.
作者:窦祖林;欧海宁;文伟光;郑金利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治疗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脑血流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59例,为2003-03/2004-03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治疗.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rthel指数和经颅多普勒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抑郁状态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经颅多普勒检查两组治疗前异常率为100%(59/59),治疗后脑血流量增加,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主要在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有明显区别(P<0.05),大脑前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的恢复有负性影响,及时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脑血流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梁少琼;彭先胜;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运动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资源来源:应用Medline检索1990-01/2004-01中国医学、生物化学核心期刊关于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与运动之间关系研究方面的相关文献,检索词: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GLUT4)、运动(exercise)、肌肉增强因子(MEF2,myocyte enhancerfactor 2)、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GEF,GLUT4 enhancerfactor).资料选择:选择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与运动关系的相关文献56篇.资料提炼:在56篇文献中,内容呈不同程度重复的有14篇,给予删除;对42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其中15篇选用为参考文献.资料综合: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 mRNA的表达,这一机制正在研究中.一次急性运动后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的基因转录会短暂激活;经过几天的重复训练后发现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蛋白增加两三倍.对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启动子的研究结果显示,有两条DNA序列与代谢调节关系密切并使运动应答中基因转录增加.这些DNA元件可与肌肉增强因子和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结合.运动训练时肌肉收缩可激活转录因子(肌肉增强因子,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进而增加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表达.钙调蛋白激酶和AMP激酶活性的升高可使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基因转录提高.结论:与肌肉收缩有关的转录因子(肌肉增强因子,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增强因子)的激活与运动过程中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4表达的增加有关,而如何激活这些蛋白的机制仍是研究重点.
作者:谷婧;李世昌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与人格特征及血浆5-羟色胺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01/2003-12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37例(患者组),男21例,女16例.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30人为对照组,男18人,女12人.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患者人格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状况(标准分≥50分表示存在抑郁和焦虑).结果:发放问卷67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问卷67份,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组37例,对照组30人.①患者组艾森克个性问卷中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两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27±8.25,53.76±8.86;51.26±12.15,48.91±5.23,t=3.47,2.78,P<0.01).②患者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3.05±7.56,50.43±5.34,42.34±9.87,40.26±9.85,t=4.89,5.08;P<0.01).患者组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0%(15/37)和32%(12/37).③患者组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明显低于无抑郁和焦虑情绪者[(5.29±2.23),(6.11±2.95)μg/L;(8.98±2.14),(8.26±2.55)μg/L,t=5.02,P<0.01;t=2.17,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具有人格偏倚,具有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性;腹膜透析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抑郁和焦虑情绪者血浆中5-羟色胺水平低于未发生不良情绪者.
作者:关欣;郑红光;张德伟;杜欣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的既往疗治和住院治疗现状.方法:样本来源于2000-02/2003-02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住院治疗的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强迫症患者110例,对其发病年龄、病程、起病诱因、就诊经历和住院的原因、治疗经历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10例样本均纳入结果分析.既往治疗中,22.7%从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8.2%首先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8.7%接受过1种抗抑郁药物治疗,39.5%接受过2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只有11.8%接受过3种抗抑郁药物治疗.药物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氯丙咪嗪、氟西汀、帕罗西汀.出院时66.4%患者的病情达到好转.27.3%患者自动出院,其中认为住院环境不好者占36.7%.结论:强迫症患者住院前治疗并不充分,住院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好转,药物使用以新型药物为主,自动出院的主要原因是不满意住院治疗环境.
作者:闫俊;崔玉华;马希全 刊期: 2005年第16期
目的:传统的眼球跟踪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和容易理解的人机接口方式,但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为此,探索一种可以利用视觉诱发电位信号区分受试者所注视的目标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2004-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工作人员6名,男4名,女2名,年龄24~43岁.采用双计算机和Active 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建立了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实验系统,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的小方块代表不同的注视目标,受试者注视其中一个目标30 s,对检测到的脑电信号采用累加平均法和频谱分析法进行分析处理,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结果:6名受试者,共36次试验,实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该系统分析实验数据波形,均能分辨出视觉诱发电位信号.结论:当多个刺激目标进入视野,检测出的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受试者所注视的刺激目标引起.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均可以判别注视目标,视觉诱发电位适用于脑机接口研究.
作者:王禾;何庆华;吴宝明;钟渝 刊期: 2005年第16期
背景:学习记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现象,参与学习记忆的物质以及与学习记忆有关的脑区虽然研究较多,但是,其机制仍没有完全阐明.目的:探讨不同学习记忆能力大鼠的不同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以揭示学习记忆能力与特定脑区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完全随机设计实验.单位:济宁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3/2004-01在济宁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及苏州医学院完成.wistar大鼠40只,15月龄,雄性,体质量580~650 g.干预: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在MG-2型三等分辐射式迷宫中进行.大鼠受电击后直接逃至安全区为正确反应,连续10次有9次正确即达到了学会的标准,观察指标有达标所需反应次数及正确反应率.达标所需反应次数低于(或等于)40次者为学习能力好.否则为学习能力差.24 h后重复检验,观察其记忆保持情况.连续3次均能正确反应者为记忆能力好,否则为记忆能力差.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好组(10只);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均差组(12只).其余被淘汰掉.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大鼠大脑皮质、小脑、纹状体、海马、下丘脑5个脑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学习记忆能力均差的大鼠与学习记忆能力均好的大鼠比较:皮质、海马、纹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t=3.82,4.50,6.76,P<0.01);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皮质、海马、纹状体、下丘脑4个脑区均显著降低(t=4.75,7.06,10.88,17.28,P<0.001);各脑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海马、皮质、纹状体、下丘脑可能均参与学习记忆过程,这些脑区的抗氧化酶活性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
作者:孔庆胜;张向阳;宋爱芹;韩晓琳;刘玉庆 刊期: 200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