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河西堡细胞因子检测意义

黄重发;朱清;付启梅;卜全慧;施斌斌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免疫应答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r的水平.结果 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河西堡细胞因子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4、IL-10和IFN-r的水平.结果 CHB组PBMC培养上清分泌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作者:黄重发;朱清;付启梅;卜全慧;施斌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水通道蛋白与急性肺损伤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是以简单的跨膜扩散方式来通过脂质双层膜.后来由于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中发现红细胞及近端肾小管对渗透压改变引起的水的通透性很高,很难单纯以弥散来解释.因此,认为水的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还存在某种特殊的机制,并提出水通道的概念.

    作者:郭亮;张端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军队医院数字文献资源整合的现状与建议

    数字文献资源整合是医院馆藏数字文献资源建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目前医院各图书馆同仁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进入本世纪以来军内外医学图书情报人员在这方面作了颇多研究,采用不同方式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整合,这些对促进军内外医学文献资源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就医院目前数字文献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作者:罗书练;郑萍;何新建;姜文亭;史艳莉;雷权;张军莉;刘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军队医院服务属性对患者总体满意度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

    目的 了解服务属性对患者满意度的非对称性影响.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及含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属性包括三大类,即医疗质量及沟通、等待时间、后勤设施.同时,研究发现不同的服务属性对总体满意度有着非对称性的影响.结论 制定管理决策时应考虑服务属性的正面与负面效用.

    作者:高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飞行员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飞行员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160名空军部队歼击机飞行员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1uestionaire,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llestionaire)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1aality Index,PSQi)量表测评.结果 飞行员EPQ内外倾和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和睡眠指数成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入睡时间和睡眠指数成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催眠药物成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和PSQi各因子无相关性,消极应对方式和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人睡时间、睡眠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和年龄对睡眠指数的影响大.结论 要提高飞行员的睡眠质量.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和应对方式.

    作者:王真真;胡玲;刘戎;卢碧泉;王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白细胞介素18与肾脏疾病

    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是Okamu-ra等[1]于1995年从痤疮丙酸杆菌和LPS处理的小鼠肝脏中分离得到分子质量为18-19ku的多肽片段,由于该多肽能够诱导T细胞产生干扰素-γ(IFN一γ).因此曾命名为γ干扰素诱导因子(interferon-γ-inducing factor,IGIF).

    作者:马强;杨楠;曹远宏;王洪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双诱导联合蒽环类抗生素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s2O3)双诱导,联合葸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联合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化疗方案中仍以ATC为主.总治疗时间3年.14例患者接受了PML/RARa融合基因监测.结果 21例初治APL患者中,除2例早期死亡外,其余1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1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5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毒副反应.接受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的14例患者,初诊时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 双诱导联合ATC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

    作者:张新华;冉启杰;周敏;王军;李箐媛;谢红;熊金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联合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灯盏花素联合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 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左旋支结扎处只串线不结扎;②IR组:左旋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80 min;③IP组:左旋支阻断5 min,继灌注5 min,再循环2次后,左旋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80 min;④BI组:经左颈外静脉注入灯盏花素5mg·kg-1,10 min后同IP组.每组12只,其中每组6只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梗死危险区心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率.另6只取梗死危险区心肌组织利用Annexin v-FITC/P1试剂盒行细胞流式术检测心肌早期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IR组比较,IP、BI各组能够明显缩小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梗死面积(P<0.01);BI组较lP组疗效显著(P<0.01).与IR组比较,IP组和BI组均能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数(P<0.05);BI组较IP组能进一步明显减少早期细胞凋亡数和坏死细胞数(P<0.05).与IR组比较,IP组、BI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P

    作者:赵国安;丁明伟;陈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正畸力作用下人牙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 检测正畸力作用下人牙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与分布,探讨NGF在正畸加力初期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0例采用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作为正常对照组,正畸加力1d、3d、7d、15d组,在受力相应时段对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疼痛强度问卷调查后拔除并制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及面密度值(area density,AD).结果 1d组测试牙有轻度疼痛,3d组疼痛敏感程度强;对照组中NGF染色呈弱阳性,加力1d组牙髓中NGF即有较高水平表达,加力3d组牙髓NGF染色呈强阳性,加力7d后NGF表达明显减弱,加力15d后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NGF的表达强度(AOD)与疼痛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结论 在正畸加力初期牙髓组织中NGF表达有所增强,且表达强度与疼痛强度密切相关.NGF可能参与了正畸加力初期疼痛过敏的调节.

    作者:李亚奇;范小平;王豫蓉;刘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强度运动对大鼠胃排空/肠胃激素的影响及升降方的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高强度运动对大鼠胃排空及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低强度运动量组、高强度运动量组、高强度运动量加升降方高、低剂量组.用酚红测定法测定胃排空,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AS、血浆MOT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强度运动组的体重、胃排空率、GAS含量无差异(P>0.05),MOT升高(P<0.05);高强度运动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胃排空率、GAS、MOT含量明显下降(P

    作者:徐伟;孙维峰;李亚南;李丽;梁静;张斓斓;刘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地震灾害医学救援卫勤保障特点与实践体会

    目的 增强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预案认识,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回顾与反思.结果 对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特点进行了归纳描述与思考.结论 建立应急卫勤预案,及时调整方案与实施流程,合理调配卫勤力量,科学实施卫生防疫是震灾医学救援卫勤保障的关键环节.

    作者:刘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抗α1受体和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自身抗体与肾损害程度的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CGN)患者血清中抗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自身抗体(AT1受体抗体)和抗a1肾上腺受体自身抗体(a1受体抗体)产生的阳性率与血清肌酐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合成的Atl和a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1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GN).61例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AT1和a1受体自身抗体.结果 ①CGN抗AT1和a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5%(76/111)和56.8%(63/111)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的34.4%(21/61)、27.9%(17/61)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0%和12.5%)(P<0.05,P<0.01);②CGN患者亚组比较,早期肾衰期抗AT1和a1受体自身抗体的检出阳性率高,与晚期肾衰和尿毒症期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707μmol/L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GN发病与血清抗Atl和a1受体自身抗体产生有关,血清抗Atl和a1受体自身抗体与血清肌酐水平有关,免疫学机制可能参与CGN发病.

    作者:赵林双;向光大;廖玉华;兰天飙;王敏;侯洁;乐岭;王远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风湿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含锌的蛋白质家族,能特异性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ECM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组织重构中起重要作用[1-2].

    作者:王栋;胡建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Bayes法建立卵巢癌多肿瘤标志物判别函数及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Bayes法建立卵巢癌多肿瘤标志物判别函数,提高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蛋白芯片法检测2277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47卵巢癌)和2111例正常及良性病变者的12项常见肿瘤标志物,应用Bayes法建立肿瘤三级判别诊断函数.结果 ①一级判别函数诊断能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②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为67.90%,灵敏度为67.90%,特异度为74.78%.而二级判别函数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9.23%,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83.33%.③三级判别诊断函数能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的准确率,但仍有部分误诊.结论 Bayes法建立针对卵巢癌的多肿瘤标志物判别函数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仲召阳;卿毅;李梦侠;彭斌;戴楠;曹晓静;王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大鼠坐骨神经PDLLA/NGF套管模型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研究

    目的 建立大鼠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复合套管模型,观察大鼠神经恢复过程中行为学改变和机械痛觉过敏的变化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A组为坐骨神经损伤PDLLA/NGF套管修复组;B组为假手术组.术后24日起检测行为学、机械刺激阈值、热缩足反射时间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 A组术后27天后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B组相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侧L4~5脊髓背角与B组相比较,背角浅层c-fos计数增多,有统计学差异.A组c-fos、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45日与27日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鼠PDLLAA/NGF复合套管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后,触觉诱发疼痛和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过敏和疼痛相关行为.

    作者:邬明;唐忠志;陈谦;程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冬麦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窦瘤的外科治疗

    动脉干下型室间隔缺损(subarteri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AVSD)属于高位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瓣环和肺动脉瓣环构成其上缘,可合并主动脉窦瘤(aneurysm sinus valsalva,ASV)形成.我科自1977-12/2008-06月共手术治疗SAVSD 246例,其中合并AsV31例,本文对其手术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朱水波;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张晓明;王荣平;郗二平;刘勇;高旭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siRNA沉默Akt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筛选Aktl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观察siRNA对血管内皮细胞Aktl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靶细胞,设计、筛选和合成3对针对Aktl基因mRNA的siRNA(AktlsiRNA-1、AktlsiRNA-2和AktlsiRNA-3),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HUVECs.分3组:仅加脂质体(Lip组);加Scramble siRNA组(Scr组);加AktlsiRNA组(AktI组).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ktlmRNA和Akt2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kt总蛋白表达.用3H-T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的DNA合成和增殖指数.结果 筛选出的AktlsiRNA-1转染后24h细胞Aktl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1),且对Akt2表达没有影响AktlsiRNA-1转染后48h,明显抑制了总Akt蛋白的表达(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5).转染AktlsiRNA-1组3H-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1).结论 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的抑制Aktl基因的表达,并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作者:涂明利;罗强;熊畅;刘先军;郑红梅;张晶;刘玉全;罗国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氯沙坦对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氯沙坦抗氧化应激及对球囊成形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核因子kB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内皮剥脱后高脂饮食(含1.5%胆固醇)喂养制作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对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术后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10mg/(kg·d)口服,对照组只喂生理盐水,4周后取腹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核因子kB、增殖细胞核抗原、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氯沙坦组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比值均显著减少(P<0.01).核因子kB及其靶基因产物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细胞增值核抗原亦因氯沙坦的干预而明显减少(P<0.01、P

    作者:苏东东;龚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肾移植受者TPMT和ITPA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所致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和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IC)测定155例肾移植受者红细胞TPMT和ITPA活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AS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PMT*2,*3A,*3B和*3C四种基因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PCR-RFLP的方法分别检测ITPA 94C>A和IVS2+21A>C两种基因型,分析TPMT和ITPA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155例肾移植受者中,120例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将其作为对照组,平均TPMT活性为37.26±11.60)U,平均ITPA活性为(97.9±34.7)U.另外35例患者由于发生了不良反应而停用AZA或减少了AZA的剂量.其中12例患者产生了血液毒性,平均TPMT活性为(22.92±10.67)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仅2例患者为TPMT*3C突变基因杂合子,AZA所致的血液毒性主要与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低下有关.18例患者产生了肝脏毒性,其TPMT和ITPA活性离散度较大,其均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仅发现2例TPMT*3C和4例ITPA 94C>A突变基因杂合子,TPMT和ITPA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与AZA所致的肝脏毒性无明显相关性.5例患者产生了胃肠紊乱症状(包括1例患者同时产生了肝脏毒性),其中有2例患者ITPA活性缺乏,为ITPA 94C>A突变基因纯合子,另外3例患者ITPA活性较低,为ITPA94C>A突变基因杂合子.剩余1例患者出现了流感样症状,ITPA活性缺乏,为ITPA 94C>A突变基因纯合子.ITPA活性缺乏或ITPA 94C>A基因突变纯合子患者极易发生.AZA所致胃肠紊乱症状和流感样症状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服用AZA之前,对患者TPMT活性进行测定,有利于避免AZA所致血液毒性的发生.而对患者进行ITPA活性和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利于避免AZA所致的胃肠紊乱和流感样症状的产生,使AZA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

    作者:辛华雯;熊晖;吴笑春;熊磊;李馨;余爱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在西安地区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300名,在患者邻居或住在相近社区的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0人作为对照人群,填写调查表.由专家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对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髋部骨折发生的首要原因是跌倒扭伤,有既往骨折史、亲属有骨折史、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患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发生呈正相关(P

    作者:刘祥舟;刘建;袁志;孟国林;夏结来;曾玉红;史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主管: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广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