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召阳;卿毅;李梦侠;彭斌;戴楠;曹晓静;王东
目的 探讨军事飞行员心理障碍干预策略.方法 通过心理测量、临床观察等方式,评价飞行人员心理个性特质、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心理障碍,并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放松疗法等手段实施早期干预.结果 诊断心理障碍21例;留院矫治17例.其中15例临床痊愈恢复飞行.2例地面观察;1例转院康复疗养;3例转送上级医院健康鉴定.其中1例医学停飞.2例综合因素停飞.结论 对军事飞行人员心理障碍的及时识别、恰当处理、有效干预对于保障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真;江立红;施斌斌;梁谷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含锌的蛋白质家族,能特异性地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ECM的大多数蛋白质,在组织重构中起重要作用[1-2].
作者:王栋;胡建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s2O3)双诱导,联合葸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 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联合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化疗方案中仍以ATC为主.总治疗时间3年.14例患者接受了PML/RARa融合基因监测.结果 21例初治APL患者中,除2例早期死亡外,其余1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1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5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毒副反应.接受PML/RARa融合基因检测的14例患者,初诊时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 双诱导联合ATC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
作者:张新华;冉启杰;周敏;王军;李箐媛;谢红;熊金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制压电免疫传感芯片法快速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方法 采用吸附-交联法将梅毒基因工程重组抗原固定在镀金石英晶体表面.运用压电免疫传感阵列检测技术快速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以压电免疫传感芯片为实验方法,以ELISA作对照方法,以TPPA作为确认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0份临床样本,实验方法与对照方法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是85%和75%.一致率分别是90%和83.3%.压电蛋白芯片法与TPPA法检测数据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属半定量实验.结论 运用压电免疫传感阵列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快速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野战条件下献血者血液快速筛查.
作者:单桂秋;温颖;浦金辉;刘仲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超低温冷冻处理后的同种异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作为动物模型,于建立动物模型三周前取5只大鼠作为供体,切取双侧坐骨神经,冷藏于-196℃液氮中.另取30只大鼠分为:A组,单纯冷冻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冷冻异体神经局部应用NGF缓释膜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术后12周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超微结构等测定.结果 术后12周内,三组大鼠均未发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组织学、超微结构测定发现B、C组神经生长情况明显优于A组.结论 超低温冷冻异体神经移植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能更有效促进神经再生.
作者:王介毅;黄继峰;彭朝安;征华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Aktl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观察siRNA对血管内皮细胞Aktl基因表达及增殖的影响.方法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s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靶细胞,设计、筛选和合成3对针对Aktl基因mRNA的siRNA(AktlsiRNA-1、AktlsiRNA-2和AktlsiRNA-3),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染HUVECs.分3组:仅加脂质体(Lip组);加Scramble siRNA组(Scr组);加AktlsiRNA组(AktI组).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ktlmRNA和Akt2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kt总蛋白表达.用3H-TdR掺入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的DNA合成和增殖指数.结果 筛选出的AktlsiRNA-1转染后24h细胞Aktl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1),且对Akt2表达没有影响AktlsiRNA-1转染后48h,明显抑制了总Akt蛋白的表达(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5).转染AktlsiRNA-1组3H-TdR掺入量和增殖指数显著降低(分别与Lip组、Scr组相比,均为P<0.01).结论 特异性siRNA能够有效的抑制Aktl基因的表达,并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作者:涂明利;罗强;熊畅;刘先军;郑红梅;张晶;刘玉全;罗国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服务属性对患者满意度的非对称性影响.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及含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影响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属性包括三大类,即医疗质量及沟通、等待时间、后勤设施.同时,研究发现不同的服务属性对总体满意度有着非对称性的影响.结论 制定管理决策时应考虑服务属性的正面与负面效用.
作者:高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糖脉平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中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eator inhibior,PAI-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大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STZ60 g/kg),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糖脉平组二甲双胍组、玉泉丸组,每2周称体重并剪尾测血糖,第6周处死取主动脉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PAI-1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大鼠血糖明显升高,PAI-1的表达明显增高,经治疗后,糖脉平治疗组及二甲双胍组的PAI-1表达明显降低,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作者:何东初;林慧;程艳慧;丁晓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飞行员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160名空军部队歼击机飞行员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1uestionaire,EP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llestionaire)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1aality Index,PSQi)量表测评.结果 飞行员EPQ内外倾和睡眠质量、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和睡眠指数成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入睡时间和睡眠指数成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催眠药物成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和PSQi各因子无相关性,消极应对方式和睡眠障碍、日间功能、人睡时间、睡眠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质和年龄对睡眠指数的影响大.结论 要提高飞行员的睡眠质量.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和应对方式.
作者:王真真;胡玲;刘戎;卢碧泉;王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用放射的B7-1转基因细胞进行肿瘤疫苗疗法的效果.方法 将重组人B7-1基因真核表达载导入CAK-1肾细胞瘤细胞,利用转基因细胞治疗观察其抗肿瘤效果.结果 转基因细胞的肿瘤原性较CAK-1/Wt、CAK-1/pCDNA3组明显降低(P<0.001).同时免疫原性明显增强,以60Co照射的CAK-1/B7-1细胞免疫后,小鼠体内诱发了抗CAK-1/Wt的系统性、保护性免疫.用60Co灭活的转基因细胞作为瘤苗进行实验性治疗,能够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CAK-1/B7-1的应用提高了肿瘤治疗效果(P<0.01).结论 放射的转基因细胞及其表达的B7细胞因子可以有效地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B7-1表达肿瘤细胞应用可以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疫苗.
作者:刘岩;王晓民;徐万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大鼠外消旋聚乳酸/神经生长因子(PDLLA/NGF)复合套管模型,观察大鼠神经恢复过程中行为学改变和机械痛觉过敏的变化以及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改变,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再生与痛觉过敏的关系.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180~200g,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只,A组为坐骨神经损伤PDLLA/NGF套管修复组;B组为假手术组.术后24日起检测行为学、机械刺激阈值、热缩足反射时间及c-fos表达计数.结果 A组术后27天后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与B组相差明显,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侧L4~5脊髓背角与B组相比较,背角浅层c-fos计数增多,有统计学差异.A组c-fos、机械痛阈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45日与27日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大鼠PDLLAA/NGF复合套管模型再生神经生长进入去神经支配区域后,触觉诱发疼痛和脊髓背角浅层c-fos表达,同时出现再生神经支配区域的痛觉过敏和疼痛相关行为.
作者:邬明;唐忠志;陈谦;程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西安地区50岁以上人群髋部骨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防治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在西安地区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300名,在患者邻居或住在相近社区的人群中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0人作为对照人群,填写调查表.由专家统一质量控制和回收表格,对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得出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关分析显示髋部骨折发生的首要原因是跌倒扭伤,有既往骨折史、亲属有骨折史、吸烟、饮酒、服用糖皮质激素、患骨质疏松症和髋部骨折的发生呈正相关(P
作者:刘祥舟;刘建;袁志;孟国林;夏结来;曾玉红;史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和三磷酸肌苷焦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AZA)所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IC)测定155例肾移植受者红细胞TPMT和ITPA活性,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的PCR(AS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TPMT*2,*3A,*3B和*3C四种基因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PCR-RFLP的方法分别检测ITPA 94C>A和IVS2+21A>C两种基因型,分析TPMT和ITPA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与AZA所致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155例肾移植受者中,120例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将其作为对照组,平均TPMT活性为37.26±11.60)U,平均ITPA活性为(97.9±34.7)U.另外35例患者由于发生了不良反应而停用AZA或减少了AZA的剂量.其中12例患者产生了血液毒性,平均TPMT活性为(22.92±10.67)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仅2例患者为TPMT*3C突变基因杂合子,AZA所致的血液毒性主要与患者红细胞TPMT活性低下有关.18例患者产生了肝脏毒性,其TPMT和ITPA活性离散度较大,其均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仅发现2例TPMT*3C和4例ITPA 94C>A突变基因杂合子,TPMT和ITPA活性和基因多态性与AZA所致的肝脏毒性无明显相关性.5例患者产生了胃肠紊乱症状(包括1例患者同时产生了肝脏毒性),其中有2例患者ITPA活性缺乏,为ITPA 94C>A突变基因纯合子,另外3例患者ITPA活性较低,为ITPA94C>A突变基因杂合子.剩余1例患者出现了流感样症状,ITPA活性缺乏,为ITPA 94C>A突变基因纯合子.ITPA活性缺乏或ITPA 94C>A基因突变纯合子患者极易发生.AZA所致胃肠紊乱症状和流感样症状的不良反应.结论 在服用AZA之前,对患者TPMT活性进行测定,有利于避免AZA所致血液毒性的发生.而对患者进行ITPA活性和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利于避免AZA所致的胃肠紊乱和流感样症状的产生,使AZA的使用更加安全、合理.
作者:辛华雯;熊晖;吴笑春;熊磊;李馨;余爱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强度运动对大鼠胃排空及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的影响及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低强度运动量组、高强度运动量组、高强度运动量加升降方高、低剂量组.用酚红测定法测定胃排空,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AS、血浆MOT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强度运动组的体重、胃排空率、GAS含量无差异(P>0.05),MOT升高(P<0.05);高强度运动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0.01),胃排空率、GAS、MOT含量明显下降(P
作者:徐伟;孙维峰;李亚南;李丽;梁静;张斓斓;刘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增强对突发卫生事件的预案认识,提高军队医院卫勤保障能力.方法 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实践回顾与反思.结果 对抗震救灾卫勤保障工作特点进行了归纳描述与思考.结论 建立应急卫勤预案,及时调整方案与实施流程,合理调配卫勤力量,科学实施卫生防疫是震灾医学救援卫勤保障的关键环节.
作者:刘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根据收治地震灾区伤员的特点,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工作,提高地震灾区伤员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制订、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与方案,细化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操作规程.结果 收治的76名地震伤员中,开放性创面感染率较高,为多种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呈多重耐药性,且合并有尿路及肺部感染.经过有效的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全部伤员痊愈出院,实现了危重感染零死亡、无菌手术零感染的目标.结论 加强地震灾区伤员收治过程中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是提高医学救治效果极为重要的环节.
作者:靳桂明;董玉梅;李秀娟;李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动物实验室在许多科研院所与大型综合性医院已普遍建立,但在基层医院却很少.我院作为一个军队中心医院,为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促进医院实证研究的开展,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在参考了部分相关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经验后[1-6],由广州军区烧伤整形中心牵头,于2007-08月用较少的投入建立了动物实验室,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效.
作者:杨润生;童亚林;向月应;王惠;杨明;龚震宇;苏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正畸力作用下人牙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表达与分布,探讨NGF在正畸加力初期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20例采用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前磨牙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分别作为正常对照组,正畸加力1d、3d、7d、15d组,在受力相应时段对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疼痛强度问卷调查后拔除并制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进行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及面密度值(area density,AD).结果 1d组测试牙有轻度疼痛,3d组疼痛敏感程度强;对照组中NGF染色呈弱阳性,加力1d组牙髓中NGF即有较高水平表达,加力3d组牙髓NGF染色呈强阳性,加力7d后NGF表达明显减弱,加力15d后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NGF的表达强度(AOD)与疼痛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868,P<0.01).结论 在正畸加力初期牙髓组织中NGF表达有所增强,且表达强度与疼痛强度密切相关.NGF可能参与了正畸加力初期疼痛过敏的调节.
作者:李亚奇;范小平;王豫蓉;刘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Bayes法建立卵巢癌多肿瘤标志物判别函数,提高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卵巢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蛋白芯片法检测2277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47卵巢癌)和2111例正常及良性病变者的12项常见肿瘤标志物,应用Bayes法建立肿瘤三级判别诊断函数.结果 ①一级判别函数诊断能显著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②C-1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为67.90%,灵敏度为67.90%,特异度为74.78%.而二级判别函数对卵巢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9.23%,灵敏度为96.88%,特异度为83.33%.③三级判别诊断函数能提高卵巢癌的诊断的准确率,但仍有部分误诊.结论 Bayes法建立针对卵巢癌的多肿瘤标志物判别函数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仲召阳;卿毅;李梦侠;彭斌;戴楠;曹晓静;王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内外的水分子是以简单的跨膜扩散方式来通过脂质双层膜.后来由于在生物物理学研究中发现红细胞及近端肾小管对渗透压改变引起的水的通透性很高,很难单纯以弥散来解释.因此,认为水的跨膜转运除了简单扩散外,还存在某种特殊的机制,并提出水通道的概念.
作者:郭亮;张端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