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加德纳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吕旭军;陈建江;李旭英;陈勤;茅利明;朱遐;张丽霞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 阴道加德纳菌, 分离培养, 药敏试验
摘要: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阴道加德纳菌(GV)感染情况以及阴道加德纳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阴道加德纳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检测依据.方法:阴道加德纳菌分离培养鉴定和K-B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生殖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涂片革兰染色找线索细胞、BV试验、胺试验.结果:156例阴道病患者GV的总检出率为39.7%,其中100例宫颈炎患者GV的检出率为41%;56例阴道炎患者的GV检出率为37.5%;健康妇女GV检出率为8.3%.抗菌药敏感率依次为头孢噻肟98.5%(64/65)、氧哌嗪青霉素93.8%(61/65)、先锋霉素V92.3%(60/65)、氨苄青霉素84.6%(55/65)、红霉素69.2%(45/65)、林可霉素52.3%(34/65)、环丙沙星38.5%(25/65)、庆大霉素32.3%(21/6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与加德纳菌感染密切相关;GV的分离率与阴道分泌物的pH值、白细胞数、取材部位相关;本地区BV患者分离出的GV对头孢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而对喹诺酮类、氨基糠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扩张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方法:确诊为川崎病的患儿126例,根据超声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和无冠状动脉扩张组,对其性别、年龄、发热天数、急性期C-反应蛋白、血沉、白蛋白、血清钠离子浓度等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作logistic相关分析.结果:126例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扩张者66例(占52.38%),无扩张者60例(占47.62%).两组患儿年龄、发热天数、白蛋白、血钠(低钠)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发热时间、血钠浓度和冠脉扩张密切相关(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并冠状动脉扩张与患儿年龄小、发热时间长及血钠浓度低密切相关.

    作者:仇慧仙;陈其;张园海;任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青春发育后期矮小女孩胰岛素水平和糖耐量试验的观察

    目的:探讨国产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治疗对青春发育后期女性矮小儿童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糖耐量试验(OGTT)的影响.方法:测定rhGH治疗组、非rhGH治疗组各12例矮小女孩治疗前后FINS水平及OGTT.结果:两组女孩治疗一年后FINS水平及OGTT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GH治疗一年的青春发育后期女性儿童血清空腹胰岛素水平及糖耐量试验无明显异常.

    作者:张宇;杨立础;李温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腺癌保乳手术68例分析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5年间完成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手术68例资料.手术指征:肿瘤≤3.0 cm的临床Ⅰ期、Ⅱ期乳腺癌;单发病灶,X-线钼靶片无广泛钙化;肿瘤边缘到乳晕边缘距离≥2.0 cm;肿瘤与乳房比例适度;病人有保乳意愿.手术方式为局部广泛切除加腋淋巴清扫.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标本病理切片检查,切缘无癌细胞浸润.经2~99个月(中位31个月)随访.65例健康存活,2例因复发转移死亡,1例带瘤生存,总生存率达95.5%.对综合治疗满一年的45例进行乳腺外形效果评定:优17例,良22例,差6例,优良率达86.7%.结论:保乳手术,适用于治疗早期、Ⅰ期和部分肿瘤≤3.0 cm的Ⅱ期乳腺癌,疗效满意.

    作者:刘纯;陈述政;范风风;李振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幼兔丁卡因脊髓神经毒性损伤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观察丁卡因注入幼兔蛛网膜下腔造成幼兔脊髓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雌雄不拘,45日龄左右,体重1.0~1.5 kg.随机分为0.9%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和2%丁卡因组(T组)两个大组,每组24只.两组又分别随机分为3 h组、6 h组,7 d组三小组,共六个小组,每组8只.于L6,7穿刺后,20 s内注入生理盐水或2%丁卡因0.2 ml.于注药后3 h、6 h、7 d三个时相点各处死3 h组,6 h组,7 d组的8只幼兔,取L5,6段脊髓,应用透射电镜、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各个时相点脊髓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T组所有幼兔的双后肢运动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HE染色显示T组脊髓损伤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小出血灶,7 d后为胶质细胞增生.电镜观察可见到典型的凋亡细胞.S组和T组在3 h、6 h、7 d不同时相点均有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与S组比较,T组的阳性细胞光密度值较高(P<0.05).结论:丁卡因致幼兔脊髓神经系统毒性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共同参与了脊髓神经毒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狄美琴;上官王宁;倪育飞;连庆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行神经心理学的测试,调查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明显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0例,根据患者受教育程度每组又分三亚组.E组(椎管内麻醉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组(全麻组)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G组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30~40 mmHg.两组患者术中收缩压变化维持在基础值的±25%之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以上.记录患者受教育程度、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记录患者麻醉前,术后3 h、6 h、1 d、3 d的Bp、HR、SPO2及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全麻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1 d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内麻醉组、两组的各亚组MMSE评分在术后3 h、6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3 h、6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各亚组在术后1 d、3 d时与麻醉前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术后3 h、6 h各有13例(占33%)和7例(占18%)发生术后认知障碍,椎管内麻醉组各有2例(占5%)和1例(占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后早期MMSE评分下降较椎管内麻醉者明显,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者.术后认知功能在术后1 d~3 d基本能恢复正常.

    作者:黄志莲;张旭彤;刘华程;李军;连庆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骨桥蛋白及其整合素β3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基因表达变化与右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C组)、低O2高CO21 w、低O2高CO22 w和4 w组(1HH、2HH和4HH).除对照组吸入空气外,其他三组大鼠置于含9.O%~11.0%O2,5.5%~6.5%CO2的低O2高CO2氧舱内,每天8 h,每周6 d.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采用RT-PCR法测定不同低O2高CO2组大鼠右心室心肌骨桥蛋白(OPN)及其整合素β3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低O2高CO2各组大鼠mPAP和RV/LV+S均明显高于C组(P<0.01),并且随着低O2高CO2时间的延长而增高.②C组大鼠右心室心肌OPN和整合素β3 mRNA表达水平均很低,低O2高CO2各组大鼠心肌OPN和整合素β3 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桥蛋白mRNA表达水平与大鼠右心室肥大程度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高压及右室肥大形成过程中,右心室心肌OPN及其受体整合素β 3基因表达增高,可能在右心室心肌重塑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全;王良兴;施孟如;黄晓颖;陈少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加强基于心理干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课程研究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个人幸福和为社会服务的基础,但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多,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有23%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升到25%,近年来已达到30%.针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2001年国家教育部专门颁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两份文件[1],强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次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心理健康课程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现试作阐述.

    作者:郑国庆;王小同;唐闻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黏膜食管上段异位二例

    病例1:患者,男31岁.因胸骨后烧灼不适伴恶心1个月,曾在当地医院查胃镜见胃窦糜烂,食管中下段未见明显异常,服用奥美拉唑20 mg/d治疗3 w无效,来我院体检时无异常发现,再查胃镜,镜下见食管上段距门齿约18 cm处见三片红色黏膜,直径约2~5 cm大小,边界清,周边黏膜柔软灰白.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见胃体壁细胞、主细胞,提示胃体黏膜异位食管上段.

    作者:朱晚林;刘爱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窥镜下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内窥镜下尺神经松解术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1].国内于2003年初史其林等[2]报道了内窥镜下单纯行尺神经松解术.我院于2005年11月始对3例4侧肘管综合征患者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尺神经松解和前置手术,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宇音;赖红燕;郑文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加德纳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阴道加德纳菌(GV)感染情况以及阴道加德纳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阴道加德纳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应用效果,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检测依据.方法:阴道加德纳菌分离培养鉴定和K-B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生殖道分泌物常规检查、涂片革兰染色找线索细胞、BV试验、胺试验.结果:156例阴道病患者GV的总检出率为39.7%,其中100例宫颈炎患者GV的检出率为41%;56例阴道炎患者的GV检出率为37.5%;健康妇女GV检出率为8.3%.抗菌药敏感率依次为头孢噻肟98.5%(64/65)、氧哌嗪青霉素93.8%(61/65)、先锋霉素V92.3%(60/65)、氨苄青霉素84.6%(55/65)、红霉素69.2%(45/65)、林可霉素52.3%(34/65)、环丙沙星38.5%(25/65)、庆大霉素32.3%(21/65).结论:细菌性阴道病与加德纳菌感染密切相关;GV的分离率与阴道分泌物的pH值、白细胞数、取材部位相关;本地区BV患者分离出的GV对头孢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而对喹诺酮类、氨基糠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

    作者:吕旭军;陈建江;李旭英;陈勤;茅利明;朱遐;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浙江省少数民族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及对策研究

    贫困人群的健康服务已经成为21世纪人口与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其中核心的服务之一便是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所谓医疗救助是指政府通过提供财政、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使贫困人群直接获得某些或全部基本的医疗健康服务,以改善贫困人群健康状况的一种运行机制.实践证明,这种医疗救助可以大大改善贫困人群的健康状态,并极大提高全人群健康服务的公平性[1].但是,基于国情,政府的医疗救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将有限的基金用于真正需要救助的人群,如何使医疗救助更具有针对性,将是医疗救助中有待于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少数民族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及对策分析,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谢红莉;张国岭;周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应用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Macintosh直接喉镜在经口气管插管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对20例择期妇科或普外科病人,予术前行常规气管插管困难程度评估.全麻诱导后先后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和GlideScope视频喉镜行喉部显露,评估声门的Cormack分级,再行气管插管.结果: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后20例病人均在显示器上清晰显示声门,Cormack分级:Ⅰ级为18例,Ⅱ级为2例;采用Macintosh直接喉镜组Cormack分级Ⅰ级为6例,Ⅱ级为12例,Ⅲ级为2例.与Macintosh直接喉镜组比较,GlideScope视频喉镜组的Cormack分级显著低(P<0.01),Cormack分级Ⅰ级显露率(90%vs 30%)显著高(P<0.01).GlideScope视频喉镜组和Macintosh直接喉镜组显露声门的时间分别为(25±14)s和(27±19)s,组间比较无显著意义.GlideScope视频喉镜组经口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00%,但各有1例病人分别重复插管2次和3次才取得成功,原因为气管导管置入口腔变形,无法将气管导管对准声门.结论:GlideScope视频喉镜用于临床经口气管插管具有操作简单、改善Cormack分级、声门显露清晰等优点,但气管导管通过口咽拐角处困难是其缺点.

    作者:金勉;李挺;徐旭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护理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疾病和局部症状缓慢出现,逐渐加重病情可能进展数天或两周,对患者的危害极大,如何激活血纤溶系统活性,防止栓子继续进展,及早建立侧支循环挽救半暗区的神经细胞成为治疗脑梗死的关键[1].东菱精纯克栓酶是新型强力单成分溶血栓微循环治疗剂,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改善流变学,减少血栓形成基质等作用,可有效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脑部血流供应,使因缺血而功能受损的脑细胞恢复功能[2].但该药易导致出血及其他相关的不良反应,我科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急性进展型脑卒中患者125例,经过我们的严密观察及用药护理、饮食指导,肢体功能锻炼,并做好基础护理等,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琦;贺彩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鼠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Balb/c小鼠实验性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模型.方法:用遗传易感的5周龄雄性Balb/c小鼠,于第0天、第7天、第21天、第42天重复皮下注射纯化的猪心肌肌球蛋白,分别于免疫后14、21、42、70 d处死小鼠,观察组织病理变化情况,测定血清肌球蛋白抗体滴度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浓度.结果:实验组86%(31/36)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炎病理改变.14 d、21 d出现急性心肌炎表现,主要为心外膜下、心肌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肌浆溶解.42 d、70 d符合慢性心肌炎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肌纤维排列紊乱、纤维化,而心肌间质和心外膜下仍可见少量单个核细胞浸润.血清抗心肌肌球蛋白自身抗体滴度、cTnⅠ浓度在急慢性期不同时间段均有不同程度增高.结论:猪心肌肌球蛋白重复免疫可以诱导Balb/c小鼠出现典型的炎症持续存在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作者:姜剑斌;张静;仇慧仙;陈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对照组、罗格列酮组予高脂饮食,罗格列酮组同时予罗格列酮.12 w后处死大鼠,称量大鼠体重和肝脏湿重,检测血糖、血脂、氨基转移酶,做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肝脏脂肪的测定.结果:①对照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 100%)均升高(P<0.01);罗格列酮组大鼠体重与正常组无差别,肝湿重、肝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②血糖对照组较正常组增加(P<0.05),而罗格列酮组与正常组无区别;对照组存在脂代谢紊乱(P<0.01),罗格列酮组脂代谢紊乱明显改善(P<0.01).③对照组有程度不同的肝细胞脂肪变性(P<0.01),脂变程度以中、重度为主,罗格列酮组肝细胞脂肪变性以轻度为主,不存在重度病变,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肝脏脂肪含量增高,但罗格列酮组肝脏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血脂紊乱和脂肪变性.

    作者:冯文焕;汪大望;郑景晨;高鑫;沈飞霞;吴步猛;何秋香;袁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谵妄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奎硫平与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氟哌啶醇治疗谵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入组谵妄病人共56例随机分成奎硫平治疗组(n=30)和氟哌啶醇治疗组(n=26),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评估,前瞻性观察治疗14 d.结果:①奎硫平组和氟哌啶醇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83.33%与84.62%,两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两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度SI分值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奎硫平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晕,氟哌啶醇组则以口干及锥体外系症状多见;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氟哌啶醇组明显高于奎硫平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谵妄疗效相当,但奎硫平不良反应较小,可以替代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用于谵妄的治疗.

    作者:赵永忠;王维千;陈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卒中后抑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简便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并结合孤养、束缚应激制成PS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糖水消耗试验,自发性行为改变,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旷野试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P<0.01);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5-HT、DA含量均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或0.05).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基础上结合孤养、束缚应激制成的PSD大鼠模型,可为卒中后抑郁的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倪贵华;邵蓓;范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3年我院治疗及病理复核证实的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12例,其中7例为性腺外苗勒氏管肿瘤,也称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epspc extraovarian peritoneal seous papillary carcinoma,EPSPC),2例为卵巢浆液性腺癌,1例为恶性间皮瘤,2例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无论上述何种类型均宜大限度切除肿瘤,使术后残存肿瘤<2 cm,并辅以有效的多疗程综合化疗.结果:2例EPSPC存活80个月,随访至2005年10月仍健在;1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已存活70个月,目前仍健在.9例已死亡,患者平均生存13.2个月.结论:卵巢正常大小,尤其是绝经后妇女,伴有综合征的患者应高度疑似卵巢癌综合征;对此综合征患者必须高度重视鉴别诊断,首选手术治疗,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有效的化疗或放疗,可以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作者:陈利琼;曹华妹;蔡珠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紊乱的调查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和骨病控制情况.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的92例患者骨代谢指标进行调查,并与国际肾脏病基金会慢性透析患者骨代谢和骨病控制指南进行比较.结果:92例中,有84例(91.05%)血清钙浓度、42例(45.36%)磷浓度、60例(67.2%)钙磷乘积、65例(59.79%)PTH达到K/DOQI所要求的目标,但仅有20例(占21.7%)患者所有指标均达到要求目标.结论: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骨代谢和骨病控制仍然不能达到K/DOQI要求的目标.

    作者:刘毅;潘慧君;郑尘飞;汪延辉;徐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脑内咪唑啉受体密度变化初步观察

    目的:探讨咪唑啉2受体(I2R)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受体-配体饱和实验,以[3H]idazoxan标记I2R,检测EAE大鼠脑内I2R受体密度和亲和力变化.结果:EAE大鼠脑组织的I2R受体密度上调74.5%(n=3,P<0.05),I2R亲和力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2R在EAE大鼠脑组织中受体密度上调,可能与EAE发病有联系.

    作者:殷为勇;郑荣远;朱振国;邱伟文;潘建春;李云峰;高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