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苏晓琳;肖学长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 抑郁障碍, 心理疗法, 运动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康复训练的同时综合心理治疗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58例符合多模式方法(multimodel approach,MMADD)内心症状抑郁状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治疗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心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各进行1次MMADD及简式Fugl-Meyer评估(FMA)检测.结果:治疗8周后,心理治疗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41.16±8.63)分和(37.59±10.33)分,对照组上下肢FMA评分分别为(32.73±9.91)分和(30.48±15.76)分;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46,4.39,P<0.01);心理治疗组MMADD中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3.84±0.59)分和(4.01±0.67)分,对照组BDI和HRSD评分分别为(6.13±0.57分和(5.96±0.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7,6.48,P<0.01).结论:心理治疗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运动功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翳风穴电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体会

    双侧翳风穴电针治疗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用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前后对比,证实息者吞咽功能得到很好恢复,有效率93%.

    作者:周志军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脉冲微波照射后小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延迟效应

    目的: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电磁场暴露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有一定关系,通过动物实验验证EMF暴露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延迟效应.方法:2月龄Kn小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假照射组,照射组接受20minEMF照射,平均功率密度8.1 mW/cm2,全身平均电磁波能量吸收比值(SAR)为2.4 W/kg.分别于照射后3 d,照射后8个月,照射组和假照射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5只动物,进行脑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星形胶质细胞,图像分析定量研究.结果:辐照前直肠温度(36.40±0.25)℃与辐照后(36.50±0.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48 0,P=0.403 2).照后3 d,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没有明显变化.照后8个月,照射组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较对照组增多(P<0.01),胶质细胞卫星化现象增多.胼胝体和杏仁核区皮质除了数量增多外,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明显,表现在胞体增大,突起延长、增粗;胼胝体微血管周GFAP阳性染色加深;杏仁核区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成群聚集现象增多,且成群聚集的胶质细胞的突起向心化明显,认为这种现象是老年斑在形成.结论:微波照射造成了脑内延迟性损伤,或者加速了脑的老化.

    作者:牛富生;王德文;祝西里;解恒革;王鲁宁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发病机制及其诊断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神经变性病,是痴呆中常见类型.国外文献报道,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为2%~7%,而美国高达10.3%,临床上以缓慢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近事遗忘)为主要特征.就AD的病因、病理及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丁新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60例

    对符合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诊断的60例患者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治疗,疗程为3个月.在治疗后1,2,3个月后分别用减分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痊愈7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32例,无效7例;第2个月痊愈23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5例,无效2例;第3个月痊愈4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例,无效1例.治疗过程中胃肠道不适2例,失眠6例.

    作者:龙振钊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中国临床康复》杂志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入编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施万细胞移植对中脑损伤神经元修复的影响

    背景:神经元的功能状态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神经元受损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预示着神经元是否有再生.目的:探讨施万细胞移植对损伤的大鼠中脑神经元修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为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研究对象Wistar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180±20)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动物.干预:BrdU标记的新生大鼠施万细胞移植至电针损伤的大鼠中脑区域,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rdU和GAP-43的表达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处理实验结果.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的施万细胞在脑内的存活时间;损伤神经元的再生情况.结果:施万细胞移植后8个月仍可见BrdU阳性细胞,其数目增加15%,并主要向大脑皮质迁移;移植后1个月损伤的中脑神经元GAP-43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施万细胞移植可促进中脑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作者:高之宪;翟晶;历俊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富氧室对低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海拔5 400m富氧室改善低氧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运动能力的作用.方法:3月龄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平原组、低氧1组、富氧1组、低氧2组、富氧2组,低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m的低压舱内24 h,富氧组在模拟海拔5 400 m的低压舱内12 h,然后富氧(270 mL/L的氧混合气)12 h.平原组、低氧1组、富氧1组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定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低氧2组、富氧2组进行力竭性负重游泳试验.结果:与低氧组比较,富氧组寻找平台潜伏期的时间缩短(t=14.79,P<0.01),力竭负重游泳时间延长(t=4.31,P<0.01).低氧组运动水迷宫游泳呈周边型,富氧组呈向平台型.结论:富氧能改善缺氧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低氧环境运动作功能力.

    作者:崔建华;杨海军;张西洲;邢国祥;马勇;王伟;哈振德;张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急性四乙基铅中毒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损害及治疗

    总结一起6例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患者的症状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重点分析了其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特点,并将治疗注意事项做了介绍.

    作者:成戎川;郑健;李黔宁;邓志宽;刘勇;周竹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心理障碍特征调查

    为了解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特点,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的心理状况,结果总症状分、抑郁和焦虑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分均高于对照组.根据总症状分把脑卒中患者按心理健康水平正常与异常分两组,评价其与早期康复的关系,结果心理正常组康复情况优于异常组.提示脑卒中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状况对早期康复有巨大影响.

    作者:赵文静;赵雪生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对神经节烟碱传递的影响

    背景: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carboxyethygermanium sesquioxide,Ge-132)是近30年研究较多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有机锗化合物,临床试验性用于老年痴呆症和及其他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但有机锗对神经系统作用环节及机制尚未见文献报道较少.目的:探索Ge-132对大鼠颈上神经节细胞及烟碱传递过程的影响.设计:非随机自身对照实验性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广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神经药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成年Wistar大鼠30只,雌雄兼用.干预:大鼠急性处死后,迅速将颈上神经节连同节前神经离体,用950mL/LO2和50 mL/L CO2混合气饱和的,pH为7.4±0.05的克氏溶液,恒温(35±0.5)℃持续灌流.用内充灌3M-KCl溶液的玻璃微电极穿刺离体颈上神经节神经元进行细胞内记录.所有的药物均用Kreb液中配成相应浓度直接灌流神经节.主要观察指标:快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结果:①Ge-132在1×10-4mol/L或更高浓度,可逆地抑制刺激节前神经引起的FEPSP的幅度,并可使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减少.②对乙酰胆碱(ACh)引起的膜除极反应无显著的影响.③对细胞膜被动膜性质无明显的影响.结论:Ge-132对烟碱传递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使突触前ACh释放减少所至.

    作者:莫宁;王鲁;侯华新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脑卒中偏瘫伴单侧忽略患者的护理方法特征:3例体会

    对3例左侧忽略患者在常规运动功能训练同时加强相关康复护理,1个月后评定3例均无单侧忽略,Barthel指数评分3例均达75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

    作者:孙美红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稳态白噪声对听力的瞬间干扰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稳态白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听觉诱发电位技术,采用双耳分别负荷不同强度单周正弦波铃声和稳态白噪声(sound pressurelevel,SPL)的方法,观察不同强度稳态白噪声对不同强度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s,ABR)振幅的影响.结果:40dB稳态白噪声可使0 dB SPL(阈刺激)铃声诱发的ABR各波振幅减小,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小于1;但对40,70,75dB SPL铃声诱发的ABR各波振幅几乎无影响,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接近1.证明40dB SPL稳态白噪声仅对猫ABR阈值有干扰作用.75d BSPL稳态白噪声对0,40,70dB SPL和75dB SPL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各波振幅比的均值均小于1.结论:利用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可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强度稳态白噪声对0~75dB SPL铃声诱发的听觉脑干电反应振幅的影响,噪声对听力的干扰作用及其影响程度与强度相关.

    作者:李玉生;安玉香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面、听神经与中间神经及回返穿通动脉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小脑脑桥角手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0具甲醛固定的成人尸颅进行测量,观察了小脑脑桥角内回返穿通动脉与中间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回返穿通动脉出现率为100%,回返穿通动脉位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之间有32侧(80%),88%位于面听神经中外2/3,位于中间神经外侧的28侧(70%),中间神经内侧的4侧(12%).结论:为小脑脑桥角手术中神经及血管的保护起指导意义.

    作者:乔胜铎;葛前进;黄维国;邱建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帕金森病猴三重基因共转导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多巴胺合成酶基因的三重共转导对帕金森病猴基因治疗的效果.方法:使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enthyl-phenyl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发帕金森病猴模型,以复合感染的方式将分别构建编码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droxylase,TH)、芳香族氨基酸脱羧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AADC)和三磷酸鸟苷环水解酶Ⅰ(GTP cyclohydrolase,GCH)基因的腺伴随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通过立体定向法注入帕金森病猴一侧壳核内.观测基因转导后猴行为改善的情况达1个月,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TH,AADC和GCH基因在猴纹状体内的表达.结果:组织学依据显示AAV载体所介导的TH,AADC和GCH基因均可在猴纹状体内有效表达;三重基因转导可引起帕金森病猴显著的行为改善.结论:不同种类的AAV载体介导的3种治疗基因共转导对帕金森病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将可能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作者:沈扬;樊东升;康德瑄;王立军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血管性痴呆与脑脊液中神经肽含量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与脑脊液中生长抑素、精氨酸加压素(AVP)和阿片肽β-内啡肽(β-E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脑脊液中生长抑素、AVP,β-EP的含量,用双抗体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脑脊液中NSE的含量.结果:脑脊液中生长抑素、AVP,β-EP,NSE含量,在VD组、无痴呆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而无痴呆脑梗死组脑脊液中AVP(4.98±0.43)ng/L,NSE(22.36±11.42)ng/L显著增高(P<0.01);VD组生长抑素中生长抑素、AVP,β-EP,NSE含量随痴呆程度的加重,呈递减的趋势(P均<0.01).结论:VD与脑脊液中生长抑素、AVP,β-EP,NSE的含量下降呈正相关,对相关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亦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依据.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脑梗死患者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比较

    为观察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对对脑梗死康复作用及其原理,将脑梗死患者20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操作简单,安全,能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肢体肌力的恢复.

    作者:白桦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端侧神经吻合后微管相关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和再生神经纤维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观察端侧神经吻合后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在背根神经和神经纤维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首先建立兔耳大神经端侧吻合的模型;将12只新西兰兔按端侧神经吻合的时间分为术后7,14,28,42,56和84d共6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供神经背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内Tau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染色情况.结果:神经再生过程中Tau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纤维中的表达有如下特征:术后7 d供神经侧C2背根神经节内有少量阳性标记细胞,14 d,显著增多达到高峰,28~42 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随后表达有所减弱.而在神经纤维内,第28天开始出现少量阳性纤维数,42~84d阳性纤维数增多并维持一定水平.同时,呈现梯度样的表达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Tau蛋白在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特点,参与神经生长锥的形成,在形成功能性的轴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孟繁东;程飚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诱发电位的3种变异

    目的:探讨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患者3种脑诱发电位(brain evoked potential,BEP)的变异.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型脑诱发电位仪,采用光、声刺激和Click短声刺激,检测75例PTSD患者(研究组)和46名健康军人(对照组)的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AEP)和脑干听觉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结果:①VEP:Cz脑区的P2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4.4±4.1)和(9.0±5.2)μV,t=5.40,P<0.01],Pz脑区的P3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5.1±4.0)和(8.1±4.5)μV,t=3.82,P<0.01].②AEP:Oz脑区的P3潜伏期研究组长于对照组[(330.2±30.7)和(298.1±27.4)ms,t=5.81,P<0.01],Cz脑区的P2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8±1.7)和(4.5±1.8)μV,t=5.22,P<0.01],Cz脑区的P3波幅研究组高于对照组[(4.2±2.1)和(2.2±1.0)μV,t=6.05,P<0.01].③ABR:Pz脑区的波V绝对潜伏期研究组长于对照组[(5.8±0.3)和(5.4±0.2)ms,t=8.01,P<0.01],Oz脑区的波V绝对潜伏期研究组短于对照组[(6.4±0.3)和(6.9±0.3)m,t=8.90,P<0.01].Pz脑区的波Ⅳ绝对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0.24 ±0.12)和(0.40±0.10)μv,t=7.57,P<0.01],Oz脑区的波Ⅱ绝对波幅研究组低于对照组[(0.38±0.11)和(0.51±0.12)μV,t=6.10,P<0.01].结论:BEP的变异特点可作为PTS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

    作者:甘景梨;高存友;杨代德;胡兴焕;李晓琼;张伟红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急性脑卒中首次发作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调查

    目的调查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首次发病的脑血管病患者和非心脑血管疾病息者,男70例,女60例,平均年龄(63.83±14.09)岁.于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抽血,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IgG抗体(helico bacter Pylori,Hp).结果脑血管病患者的Hp抗体阳性率为71%,其他疾病患者的阳性率为4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X2=9.482,P=0.002),危险度为3.46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自茂;张盘德;杨光;黄文清;刘景辉;范小艳 刊期: 2004年第19期

  • 动态脑电图在癫痫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对癫痫诊断及定位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脑电图、AEEG及双局部密集AEEG对512例有临床发作癫痫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及分析脑电变化.结果①常规脑电图,其中136例正常;87例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146例呈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不能准确定位;143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②AEEG检查:根据常规脑电图行AEEG,其中45例正常;48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显著痫样波发放;91例弥散性双额颞叶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328例显示一侧额颞部癫痫样波发放.③局部密集AEEG:对139例不能明确定位者检测,其中107例一侧额颞部棘波、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显著;15例呈双颞大脑半球棘波或尖波或棘尖慢综合波发放,一侧略显著,但不能准确定位;17例双侧半球弥散性慢波,未见明显痫样波发放.结论采用多形式脑电图尤其是AEEG及局部密集AEEG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及定位诊断有较大帮助,同时对临床诊治尤其是手术切除癫痫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国材;吴南;李飞;陈鹏;王小锋;杜源;冯华 刊期: 2004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