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32例分析

黄明伟;夏银献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 手术, 病例报告
摘要:1985年2月~1998年12月,我们采用胸腺切除、合并纵隔脂肪清扫术治疗重症肌无力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35例分析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方法:对35例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尿少,肾功能急骤恶化,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脏病理以肾小球轻微病变为主,其中主要有微小病变(12/35)、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18/35)、局灶节段硬化(5/35).经利尿,肾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经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可缓解.结论:本病征易发生于肾小球轻微病变的患者,绝大多数患者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可逆的.

    作者:刘毅;许菲菲;黄朝兴;徐玉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栓塞对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意义.方法:对8例经多次后鼻孔填塞失败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DSA下行超选择血管栓塞术.结果:全部病例栓塞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保守治疗失败的情况下,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是治疗的佳选择.

    作者:余昶;周为中;胡文豪;范良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酚麻美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目的:测定酚麻美敏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对乙酰氨基酚在6.4~11.2μg/ml范围内吸收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0.9999,n=7),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20%.结论:该测定方法简单、快速,结束准确可靠.

    作者:王先敏;王志强;曹高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副乳腺压迫臂丛神经一例

    患者,女,33岁,因右上肢疼痛、麻木、乏力八个月,并逐渐加重于1998年6月来我院求治.查体:右手尺侧感觉减退,小鱼际肌群萎缩,夹纸试验阳性,右肩关节超外展试验阳性,右腋窝触及一个6cm×8cm包块,边界欠清,质软,有乳腺叶感,但与同侧正常乳房无相连.追问病史,患者在每次月经前右腋窝部均有胀痛感,且右上肢疼痛、麻木、乏力加重.月经过后症状减轻.初步诊断:右腋窝副乳腺并右臂丛神经卡压.决定手术切除.术中见副乳腺位于右侧腋窝内上方,基底部与腋神经鞘呈索条状粘连,经仔细分离后顺利切除整个副乳腺.术后病理报告:良性乳腺腺体组织及脂肪组织,偶见乳腺导管.确诊为右腋窝副乳腺,右臂丛神经卡压.术后6个月随访,右上肢疼痛、麻木消失,感觉恢复正常,小鱼际肌群已趋丰满.

    作者:任加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粘膜下阑尾切除术13例报告

    笔者自1992年12月至1997年6月应用粘膜下阑尾切除共1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宏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对6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患者的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资料作回顾分析,3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UCG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位机械瓣赘生物形成伴关闭不全,二尖瓣位机械瓣叶开放幅度降低、消失,连续多普勒(CW)估测瓣口面积≤1.2cm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CDFI)示中度关闭不全,6例患者左房室均增大.其中3例行急诊再次人工机械瓣置换,UCG特点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UCG能便捷实时监测人工机械瓣功能障碍,机械瓣置换后患者应定期行UCG复查.

    作者:卢中秋;黄伟剑;倪显达;张怀勤;孙成超;林超西;徐湘挺;计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二尖瓣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与PBMV疗效关系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疗效的关系. 方法:根据二尖瓣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评分,将33例患者分为3组:瓣膜评分<8分16例,评分<12分11例,评分≥12分6例. 结果:33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3.31±0.87kPa降至1.64±0.65kPa(P<0.001),二尖瓣口面积从0.84±0.19cm2扩大至1.92±0.28cm2(P<0.001).临床随访症状持续改善者第1组16例(100%),第2组11例(100%),第3组4例(67%).结论:PBMV对瓣膜评分<12分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品晓;包敏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徐爱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结肠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方法要点及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总结124例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摘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24例307颗大肠息肉均成功摘除,无一例穿孔,出血发生率为4.03%.结论:采用高频电凝摘除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能有效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作者:王文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小儿咽喉乳头状瘤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型别分析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小儿咽喉乳头状瘤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PCR产物斑点杂交技术检测35例小儿咽喉乳头瘤组织和10例小儿声带小结(对照组)组织HPV6、11、16、18、33五个型别的DNA.结果:乳头瘤组织HPV感染率为91.4%(32/35),其中HPV6型检出率为54.2%(19/35),HPV11型感染率为25.7%(9/35),多重型别HPV6+11感染率为11.4%(4/35);HPV16、18、33三型均为阴性,对照组各型均阴性.两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小儿咽喉乳头瘤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以HPV6型感染为主.

    作者:陈波蓓;包其郁;张丽芳;张洪勤;项松洁;高金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妊高征患者与ACE基因缺失多态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与妊高征的关系. 方法:对52例妊高征患者(观察组)及100例正常产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ACE基因的缺失/插入多态性. 结果:观察组的缺失型纯合子(DD型)ACE基因占65%,高于对照组的16%;观察组的缺失型(D型)ACE等位基因出现频率为75%,亦高于对照组的33%(P<0.01).结论:妊高征的发病与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有关.

    作者:洪卫;林向阳;徐玉兰;王楸;胡燕;陈云琴;帅茨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通用医学题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目的:建立通用的医学题库管理系统.方法:将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与面向对象的链接和嵌入(OLE)技术相结合.结果:通用题库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顺利完成.结论:数据库结构与面向对象技术结合适用于通用医学题库建设.

    作者:黄学平;王勤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巯基化合物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小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巯基化合物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多种巯基化合物的解毒作用.结果:巯基化合物能不同程度地延长毒鼠强中毒小鼠的惊厥潜伏期及死亡时间,二巯丙磺钠及二巯丁二钠还可明显降低中毒小鼠死亡率.结论:二巯丙磺钠和二巯丁二钠对毒鼠强中毒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以二巯丙磺钠为佳(P<0.001).

    作者:朱桐君;张春颖;陈醒言;胡国新;陈志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踝关节骨折58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踝关节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钢板、张力带内固定,螺丝钉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四种方法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根据术中检查稳定性决定是否内固定.结果:根据X线片及自觉症状综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73.3%、92.9%、80.0%及71.4%.结论:踝关节骨折应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正确处理外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的分离.

    作者:钟永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方法:对61例经非手术治疗或切开复位,由固定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5例发生感染者,治疗后14例痊愈,1例未愈.17例延期愈合者,全部愈合;6例不愈合或骨不连者全部愈合;14例畸形愈合者,8例纠正,6例拒绝手术治疗;13例关节僵硬者,功能恢复优良者10例,可和差者3例.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大多由医源性失误所致,故多数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王银存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胡桃夹现象的多普勒超声诊断

    胡桃夹现象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B超作为本病的诊断方法之一,已得到多数学者的首肯,但尚未见有关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的报告.本文报告B超结合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诊断三例成人胡桃夹现象,并就B超诊断标准提出讨论.

    作者:霍兰;胡元平;吴琪;朱雪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维拉帕米与洋地黄控制房颤心室率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维拉帕米和洋地黄控制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的疗效.方法:房颤病人共68例,随机分成维拉米组(34例)与洋地黄组(34例),维拉帕米组以维拉帕米5~10mg静脉注射,起效后口服片剂40~80mg 3次/日;洋地黄组以西地兰0.4~0.8mg静脉注射,起效后改地高辛0.125~0.25mg 1次/日口服.观察起效时间及静息和运动时心室率减慢情况.结果:维拉帕米组与洋地黄组的起效时间分别为:即刻~5min、20~30min,总有效率分别为94.1%、73.5%(P<0.05).两组静息时的心率减慢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活动时心率减慢以维拉帕米组明显,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5.9%和23.5%.结论:在无严重心功能不全时,维拉帕米控制房颤快室率因起效快,副作用不明显,能减慢静息和活动时的心率而优于洋地黄.

    作者:叶玲华;刘招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苯妥英钠中毒致小脑性共济失调12例临床分析

    苯妥英钠中毒致小脑性共济失调,国内文献报道少见,现将我院自1992年2月至1999年2月收治的12例,报道如下.

    作者:薛丽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的疗效、移植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移植后的植活证据及微小残余病灶检测等问题.方法:2例行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5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采用CsA+MTX预防GVHD;PGE1+潘生丁预防HVOD;以APOB、SM7和D1S80三个位点多态性分析作为植活证据;以bcr/abl、AML1-ETO融合基因或IgH基因重排作为MRD检测指标.结果:2例Allo-BMT均证实植活,并MRD检测标志性基因检测转阴或表达减弱.CsA+MTX 、PGE1+潘生丁分别是预防GVHD和HVOD的有效方法.结论:白血病Allo-BMT较APBSCT有效,APBSCT对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MRD的检测是估计预后的良好指标.

    作者:俞康;王光汉;张君丽;吴建波;周海岚;沈志坚;江松福;胡旭东;陈怡;钱红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氩激光治疗口腔疾病396例分析

    目的:总结氩激光治疗口腔疾病的疗效.临床资料:采用氩激光治疗各种口腔疾病396例,其中牙体缺损修复177例,修补后随访9~12月均无树脂脱落;前牙慢性根尖周病74例,随访6~9月未见复发;粘液腺小囊肿30例,复发口疮23例,扁平苔藓14例,乳头状瘤35例,小血管瘤8例,随访6~12月,除3例小粘液腺囊肿复发,其余均治愈;舌系带过短20例,牙龈增生10例,渗血5例,效果均满意.结论:氩激光治疗口腔疾病具有疗效好、安全、使用方便等优点.

    作者:金向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温州医科大学

主办:温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