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兰;胡元平;吴琪;朱雪莲
胡桃夹现象多见于儿童,成人少见.B超作为本病的诊断方法之一,已得到多数学者的首肯,但尚未见有关多普勒超声诊断本病的报告.本文报告B超结合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诊断三例成人胡桃夹现象,并就B超诊断标准提出讨论.
作者:霍兰;胡元平;吴琪;朱雪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产生的后遗症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甚至致残,应积极防治.笔者就本院8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溶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金诗湘;胡哲;麻元兴;虞志康;周忠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自CT、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我院自1996~1998年间,共收治老年病人5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坚;张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铁蛋白(SF)是体内重要的铁储存蛋白,血清铁蛋白测定可以反映体内总铁储存情况,能作为诊断铁及铁负荷过多的可靠指标,其在临床上应用相当广泛.笔者等对164名健康儿童及62名健康成人进行血清SF测定,以探讨儿童SF参考区间与成人的测定值是否有差异,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郑美琴;楼永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二尖瓣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与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疗效的关系. 方法:根据二尖瓣损害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评分,将33例患者分为3组:瓣膜评分<8分16例,评分<12分11例,评分≥12分6例. 结果:33例患者手术全部获得成功,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左房平均压从3.31±0.87kPa降至1.64±0.65kPa(P<0.001),二尖瓣口面积从0.84±0.19cm2扩大至1.92±0.28cm2(P<0.001).临床随访症状持续改善者第1组16例(100%),第2组11例(100%),第3组4例(67%).结论:PBMV对瓣膜评分<12分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品晓;包敏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技术对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骨盆骨折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经大量输血、输液等保守治疗无效,在入院3~3.5小时内均急诊行骨盆血管栓塞术.结果:术后血压逐步平稳,出血得以控制.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引起盆腔大出血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潘哲尔;叶澄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临床病检和真菌培养工作的普遍开展,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霉菌性鼻窦炎的报道逐渐增多.我科自1988~1999年5月共收治1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崇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环境香烟烟雾(ETS) 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ETS染毒的动物模型,测定对照组、1h染毒组和2h染毒组大鼠的血液和脏器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结果大鼠连续染毒6周后,血清、肝、肾和卵巢等脏器LP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脾和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肝肾和卵巢的SOD活性较对照组低(P<0.05);肝和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中的LPO含量及SOD活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ETS 可造成大鼠血液、肝、脾、肾、脑及卵巢等脏器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作者:叶晓蕾;袁涛;谢虹;应晨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几年随着肺结核发病率的上升,喉结核的发病亦较以往增多,但早期诊断困难,易与癌肿混淆[1].自1990年至1998年间我院经病理确诊为喉结核的有48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杨乡雪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研究绿茶对铝钾矾、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简称 CP)诱发遗传物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小白鼠骨髓细胞试验微核方法和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即以绿茶为阻断剂、以铝钾矾、环磷酰胺为诱变剂,测定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含10%绿茶的饲料使铝钾矾诱发的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从8.17±1.60‰降至3.67±0.82‰(P <0.001),染色体畸变率从14.00±2.53%降至8.17±1.47%(P <0.001);含10%绿茶的饲料使环磷酰胺诱发的PCE微核率从32.50±3.51‰降至19.33±2.58‰(P <0.001),染色体畸变率从26.83±3.82%降至19.17±2.93%(P <0.01).结论:表明绿茶对铝钾矾诱发微核、畸变的抑制率分别大于CP诱发微核、畸变的抑制率(P <0.001),即铝钾矾诱发遗传物质损伤的抑制率大于环磷酰胺诱发遗传物质损伤的抑制率.
作者:钱晓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对43例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原发性二尖瓣脱垂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心超、心电图表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疲劳、气促、心悸、胸闷、焦虑、水肿等,大约14%患者无症状或仅出现并发症的表现.②全部病例均未闻及喀喇音,典型体征为心尖区收缩晚期杂音,但有12%的患者无杂音.③有症状的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各异.④超声心动图可直观地观察瓣膜的性质及脱垂的部位、程度和返流情况.因此它是诊断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的佳方法之一.结论:典型的临床症状,特别是听诊,对发现二尖瓣脱垂有一定价值.但由于部分病人无症状或症状轻微,还有一些患者无心脏杂音,故二尖瓣脱垂的确诊主要仍有赖于超声心动图.
作者:王川怡;张怀勤;施陈刚;卢中秋;林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肺曲菌球病是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的常见类型,发病率低,临床上常常误诊.笔者收集本院1992年1月~1999年6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曲菌球病13例,报告如下.
作者:谢于鹏;孙成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进食有机磷污染的蛏引起有机磷中毒不引起注意,容易误漏诊.现报道一例.
作者:王国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踝关节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钢板、张力带内固定,螺丝钉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四种方法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根据术中检查稳定性决定是否内固定.结果:根据X线片及自觉症状综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73.3%、92.9%、80.0%及71.4%.结论:踝关节骨折应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正确处理外踝骨折和下胫腓联合的分离.
作者:钟永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链霉素和大观霉素)联用氯霉素时的急性毒性.方法:通过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观察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单用及和氯霉素联用各组的中毒症状和死亡率;通过对大鼠呼吸的影响,观察丁胺卡那霉素联用氯霉素增毒作用.结果: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氯霉素联用时死亡率显著高于单用组(P<0.01);丁胺卡那霉素与氯霉素联用组呼吸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所试五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用氯霉素时均可出现明显的增毒作用.
作者:林丹;王爱华;胡国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方法:对214例妊娠24~34周的妇女进行50g葡萄糖筛查试验(GCT),阳性者再作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随访妊娠结局. 结果:GDM组胎婴儿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应对全部孕妇进行糖尿病筛查,确诊为GDM孕妇应给予治疗与监测.
作者:耿筱虹;林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寻找更为安全、可靠的修补脑脊液耳鼻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患者采用乳突鼓室进路行脑脊液耳鼻漏修补术,修补材料可用脂肪、筋膜、骨膜、颞肌、骨片或软骨片.结果:术后观察5~14年,均无耳漏复发.结论:该法与开颅修补术相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手术创伤少、无面瘫及其它颅内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建福;李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鼠体肝毛细线虫的感染情况,为肝毛细线虫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探讨肝毛细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的可行性.方法:从温州境内部分地区收集鼠体以检查肝毛细线虫虫卵,分离虫卵并培养成幼虫作感染小白鼠试验.结果:温州地区鼠及臭毛细线虫总感染率是18.3%,不同鼠种和栖居范围不同的鼠体感染率不同,鼠体感染率和感染度随鼠体年龄增大而增高(强).肝毛细线虫幼虫经皮肤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获得成功.结论:温州地区各种鼠体均有肝毛细线虫感染,应警惕人体肝毛细线虫病的发生.
作者:凌洪博;潘长旺;易维平;黄慧聪;刘启真;郑晓云;金永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科于1997年3月~1999年5月间,对40例外伤后颅骨缺损行钛网片修补,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明;方乃成;邵高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作为肾脏疾病患者的有用诊断指标已有大量报道[1,2],而对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临床疾病关系的报道尚少.某些肾脏疾病患者的尿γ-GT活性也可增高[2,3].我院对74例各种肾脏疾病患儿及125例正常儿童尿γ-GT活性与尿β2-MG含量进行对照测定,以探讨它们在小儿肾脏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玲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