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娅娣;王芳晓;汪婷;周运锋
目的 探讨肺奴卡菌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4例经细菌学证实的肺奴卡菌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4例均为免疫抑制患者.胸部主要影像学征象:肺部病灶内合并空洞者3例,其中以斑片影并空洞1例,结节并空洞2例,病灶单发或多发,可相互融合呈大片状;肺部斑片状渗出灶1例;单侧或双侧胸腔少量积液3例.其他并发征象:4例均见脑内多发脓肿;1例并发腹膜炎、右竖脊肌与左臀肌脓肿.结论 肺奴卡菌病影像学表现多样,若表现为空洞的实变或结节,同时并发脑内或其他部位脓肿,结合患者免疫功能低下,首先考虑肺奴卡菌病,终确诊依靠细菌学检查.
作者:曾伟金;杨有优;赵振军;林生贵;吕秀金;洪瑞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33岁.患者10天前开始出现头痛、头晕,乏力,纳差,逐步加重,伴意识状况逐步下降,嗜睡,神志模糊,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四肢肌力V°,四肢肌张力(++),GCS评分14分.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3760.0 ng/ml ↑.放疗后甲胎蛋白:370.0 ng/ml T.影像表现:CT平扫示第三脑室扩大其内见一等密度肿块,呈“葫芦”状,边界尚清,大小约27 mm×45 mm,其内见类圆形囊性低密度灶,大小约13 mm×15 mm,肿块实质内见点状钙化灶,第三脑室及两侧侧脑室扩张(图1).头颅增强MRI:两侧侧脑室穿刺行腹腔分流术后改变,右颞部金属伪影.第三脑室及松果体区见明显强化灶,病灶呈“葫芦”样,伴局部囊状T1WI低信号,肿块主体在第三脑室后部,大小约53 mm×37mm×42 mm,部分边界较清,伴轻度占位效应(图2~4).
作者:王甜;彭玉;卢晨;嵇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及动态CT血管成像在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状态及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 搜集39例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全脑灌注时动态CT血管成像、灌注伪彩图及灌注参数,评估患者的侧支循环的速度和程度、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及二者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39例中,32例侧支循环良好者mRS评分为(1.56±1.04)分,7例循环差者mRS评分为(4.43±0.98)分,两组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64,P<0.001),侧支循环良好者临床预后良好.侧支循环良好者患侧CBF、CBV、MTT、TTD分别为(59.12±12.24)ml/100g·min、(4.39±0.68) ml/100g、(5.51±1.22)s、(6.32±1.86)s,健侧分别为(62.46±9.86)ml/100g·min、(3.94±0.56) ml/100g、(4.37±0.66)s、(3.80±0.84)s,患侧较健侧CBV增高,MTT、TTTD延长(t=3.06、6.36、8.70,P<0.01),但CBF无统计学意义(t=-1.45,P=0.16);侧支循环差者患侧CBF、CBV、MTT、TTD分别为(44.42±14.47) ml/100g·min、(3.26 ±0.76) ml/100g、(6.34±1.58)s、(8.86±2.29)s,健侧分别为(71.43±17.29) ml/100g·min、(4.68±1.01)ml/100g、(4.53 ±0.68)s、(4.10±1.04)s,患侧较健侧CBF、CBV明显降低,MTT、TFD明显延长(t=-5.42、-3.91、2.91、4.75,P<0.05).结论 全脑CT灌注成像及相应动态CT血管成像能很好的评估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时的侧支循环状态、脑血流灌注而预测患者的临床预后.
作者:杨晨;董立军;赵宇;温骞;周峰峰;周运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对比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评价致密型乳腺内乳腺癌的优势.方法 对临床可疑乳腺癌患者行双侧乳房FFDM检查及患侧乳房DBT检查.分析并记录患者乳腺腺体致密度分型,并对DBT与FFDM图像进行BI-RADS分类.终以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评价DBT与FFDM对致密腺体内乳腺癌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443例致密型乳腺患者中共44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FFDM(94.8% vs.77.8%,P<0.05),其中DBT检出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 (64.5%vs.48.3%,P<0.05).同时,DBT对致密腺体内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也明显高于FFDM(74.4% vs.44.7%,P<0.05),其中DBT准确诊断不伴钙化的肿块型病灶的比率明显高于FFDM(76.8% vs.55.1%,P<0.05).结论 相对于FFDM,DBT能更敏感地检出致密型腺体内的肿块,尤其是不伴钙化者,并能显著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因此其更适合于对致密型乳腺内的可疑乳腺癌进行评价.
作者:陶阳;褚志刚;朱明霞;欧阳祖彬;欧阳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CT分型与Hunt-Hess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7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AH头颅CT的特点分为Ⅰ型~Ⅴ型,分析不同CT分型与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C)的相关性.结果 367例aSAH患者中CT分型Ⅰ型32例(8.7%),Ⅱ型114例(31.1%),Ⅲ型102例(27.8%),Ⅳ型96例(26.2%),Ⅴ型23例(6.3%).不同CT分型的aSAH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的分布情况存在显著差异;随着CT分型由Ⅰ型~Ⅴ型的变化,高Hunt-Hess分级(Ⅲ级~Ⅴ级)和不良预后(1分~3分)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SAH患者的CT分型与术前Hunt-Hess分级和术后3个月GOC预后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 =0.526、0.486,P<0.05).结论 aSAH的CT分型与患者术前的Hunt-Hess分级和预后评估指标有较好的相关,对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明;张欣玉;石锋;舒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56岁.因间断肉眼血尿1个月,加重伴左侧腰痛2天而入本院.既往1个月前于当地医院行体外碎石.入院体检:左肾区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男性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正常,尿潜血强阳性.腹部CT平扫:左肾中下部外侧形态饱满,并见类圆形混杂密度影,直径约4.8cm,CT值约18~49 HU,病变内部见少许低密度影,近边缘见少许结节钙化影;左肾盂及上段输尿管轻度扩张,其内并见较均匀高密度影(图1).增强扫描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与囊性低密度影差别更明显,上段输尿管及肾盂内高密度影未见明显变化(图2~4).术前拟诊为左肾癌而遂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性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由单向梭形细胞组成,细胞中等大小、排列紊乱,胞浆稀少、核分裂像明显,囊性区域并见囊内衬核分裂不活跃的多边形鞋钉样上皮(图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Bcl-2(+),CD99(+),CK-pan(上皮十),desmin(-),EMA(上皮+),vimentin(+),CD34(-),Ki-67(+60%).病理诊断为滑膜肉瘤.
作者:刘雷雷;卢晓倩;曹殿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一种常见的大脑皮层发育畸形,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药物难治性癫痫,其中,16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50/10万/年[1]FCD包括多种组织病理和遗传异常.201 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根据临床病理将其分为三类[2]:FCD Ⅰ型,病理下可见局灶性的皮质发育不良,有异常的纵向和/或横向分层;FCDⅡ型,异形神经元伴或不伴气球样细胞;FCDⅢ型,除了皮层异常分层,还伴有其他病灶如海马硬化、血管畸形等.从遗传角度看,FCD亚型的特征是许多信号分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要是mTOR通路[3].手术是FCD合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手术治疗以大限度切除致痫灶保留脑功能区[4,5].
作者:张冉;肖新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数字X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脊柱全长正侧位摄影检查的患儿40例所得的拼接图像,根据年龄段分为A组(5~8岁)及B组(9~12岁).采用Ortho Long Spine Both摄影程序进行数据采集并完成拼接,由放射科主管技师、副主任医师各一名采用单盲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A组患儿的正位摄影得分(3.85±0.23)及拼接得分(3.79±0.25)均低于B组(分别为3.98±0.67,3.97 ±0.0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0.008);侧位摄影得分(3.82±0.23)及拼接得分(3.69±0.26)亦低于B组(分别为3.95 ±0.11,3.84 ±0.2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3,0.040);A、B两组患儿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组患儿脊柱全长正侧位摄片的图像质量均低于B组;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儿不自主的肢体运动以及呼吸运动.
作者:边传振;姜辉;杨明;高峰;张楠;刘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鞍区囊性垂体瘤及Rathke囊肿鉴别诊断MRI影像征象,筛选并评价特征性MRI影像征象.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9例鞍区囊性病变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囊性垂体瘤69例,Rathke囊肿70例.分析常见MRI表现,应用卡方检验处理数据,筛选出有意义的影像征象,再应用回归分析筛选特征性MRI征象.结果 囊性垂体瘤的MRI特征性影像征象:位置偏离中线,病变不对称,边界毛糙,束腰征、液液平面征、分隔征、T2低信号环征.Rathke囊肿MRI特征性影像征象:位置居中,病变对称,边界光滑,卵圆征,囊内无强化结节.结论 上述特征性影像学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囊性垂体瘤与Rathke囊肿.
作者:陈思璇;杨进;张志强;李建瑞;许强;马驰原;卢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于CCTA数据建立的校正后冠状动脉血管密度梯度参数对有显著性收缩期压迫的心肌桥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行CCTA和ICA检查的左前降支心肌桥病例,以ICA为金标准,测量冠状动脉腔内强化梯度(TAG)及其校正值(TAGstandard1zed)、壁冠状动脉血管密度差异(MCA-COD)、心肌桥长度,比较收缩期无压迫、轻度压迫、显著性压迫心肌桥组间差异,ROC分析TAG、TAGstandardized、MCA-COD对收缩期压迫的心肌桥的诊断价值.结果 (1)收缩期无压迫、轻度压迫、显著性压迫心肌桥组TAG(HU/10 mm)分别为(-14.0±4.8)HU、(-17.7±5.6)HU和(-22.8±8.3)HU;TAGstandardized(10-2/10 mm)分别为-3.8±1.2、-4.4±1.4和-6.3±2.0;MCA-COD(10-2/10mm)分别为9.5 ±10.2、12.6±10.0和29.1 ±10.6;TAGatandardized和MCA-COD显著压迫组与轻或无压迫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压迫组与轻度压迫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显著收缩压迫心肌桥,MCA-COD(AUC 0.89)比TAGstandardized(AUC 0.83)及心肌桥长度(AUC 0.76)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MCA-COD和TAGstandardized(AUC 0.94)联合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 MCA-COD和TAGstandardized联合作为一种无创性的冠状动脉检查CCTA指标,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收缩期有显著压迫的心肌桥.
作者:谢伟;谢元亮;王翔;张树桐;杨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9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9例均有不同部位的皮肤紫癜及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其中3例伴肾脏损害,1例伴肾脏及关节损害.所有病例肠壁和(或)胃壁增厚或浅溃疡形成,周围脂肪间隙模糊.CT表现为肠壁多环形增厚,分层样(“靶征”)改变,增强扫描轻度或中度强化(占7例).9例均有腹痛,部位不定,可持续隐痛、胀痛,或阵发性绞痛,部分还伴有腹胀、腹泻、呕吐等症状;CT图像上病灶多发者7例,单发者2例,4例累及胃及十二指肠,6例累及空回肠,5例累及结肠,4例累及回盲部,2例累及直肠;1例伴肠梗阻,6例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4例腹盆腔积液.结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癫的CT表现虽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但可较全面的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合临床资料可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妹玲;刘丹;杨全;向波;向世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肾上腺原发性肿瘤的动态增强CT征象,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并归纳总结其动态增强CT特征.结果 118例肾上腺原发性肿瘤,良性115例,恶性3例.双侧5例,单侧113例.肾上腺常见肿瘤大部具有典型CT征象,其中皮质腺瘤60例(50.8%),密度较低且均匀,轻中度强化,对比剂廓清迅速;髓样脂肪瘤35例(29.7%),以脂肪密度为主,强化不均匀,脂肪成分不强化;嗜铬细胞瘤11例(9.3%),囊变、坏死多见,呈不均匀显著持续强化.肾上腺少见肿瘤部分具有典型CT征象.结论 肾上腺常见原发性肿瘤具有各自典型CT征象,少见肿瘤部分具有一定的CT特征,认识各自典型CT征象,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陈娅娣;王芳晓;汪婷;周运锋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脊柱原发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NET)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PNET患者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3~71岁,中位年龄22.5岁.20例患者术前均行MRI平扫及/或增强扫描.结果 20例PNET患者中,病变位于胸段6例,胸腰交界区1例,腰段5例,腰骶段交界区2例,骶尾椎6例(其中1例伴胸腰段椎管内多发转移).MRI平扫示病变主要发生在椎管内脊髓外硬膜下、椎管硬膜外、椎体,累及2~5个椎体节段不等,以累及2~3个节段多见.胸腰段病例几乎均沿一侧或双侧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并于附件区或椎旁形成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呈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20例中,14例病变累及椎体,其中,6例受累椎体形态失常,多表现为上下径不同程度变短或前后径增长;2例椎体呈双凹状;1例呈铜板样改变.增强扫描病变呈中度或明显不均匀强化,而发生于胸段病变常伴有病变邻近上下段硬脊膜增厚并强化,位于腰骶段病变未见此征象.结论 MRI对PNET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影像学价值,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影像学指导价值.
作者:王琳琳;程敬亮;王斐斐;任翠萍;张勇;孟云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藏族慢性高原病患者与高原藏族志愿者腰椎骨髓的磁共振信号强度和波谱特征及差异.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慢性高原病患者20例和对照组50例进行腰椎MRI检查,选择L3椎体测定参数,磁共振T1-TFE序列测定信号强度;T2 MAP序列测量T2时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测量腰椎骨髓波谱信号,测得脂水比和脂含量,统计学分析探讨差异.结果 两组年龄、身高无显著差异,体重、体重指数、血色素、氧饱和度存在显著差异.腰椎信号较低,部分慢性高原病患者的肝脏、脾脏、髂骨也呈极低的信号.测得的T2时间无显著差异,波谱为水高脂低的特征谱线,水的峰下面积P=0.036,脂峰宽度P=0.000,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慢性高原病患者体重指数偏高,腰椎信号低,波谱水浓度高系红髓增生所致,脂质成分出现差异.
作者:吴有森;鲍海华;张红迁;李伟霞;董兰兰;杨晓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女,57岁.患者因右乳疼痛于1个月前外院CT检查示右侧乳腺外下象限结节灶,边缘不清晰,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拟诊断为右乳癌;脾脏体积饱满,内示多发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拟诊断为脾血管瘤.我院门诊以“右侧乳腺癌、脾脏占位”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无变化,睡眠饮食正常,体重无改变,大小便正常.
作者:任佳忠;张德贤;周静;杨国仁;付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原发性气管腺样囊性癌(ACC)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气管ACC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13例CT检查资料,其中增强扫描9例,并进行MPR和VRT等CT后处理观察并评价病变;X线检查4例;MRI检查2例,PET/CT检查4例.结果 ACC患者女性居多(9/13,69.2%),平均年龄(46±16)岁(范围22~ 68岁).13例肿瘤均位于气管,其中胸段气管10例,颈段气管3例,同时累及胸段气管与主支气管3例;ACC多表现为腔内宽基底肿物(6/13,46.2%),其中5例(38.5%)沿气管壁浸润生长,2例(15.4%)为气管腔内外肿物;形态上ACC以分叶状肿物(7/13,53.8%)或弥漫性管壁增厚为主(5/13,38.5%),仅1例(7.7%)为类圆形肿物;ACC平扫密度一般较均匀(9/13,69.2%),且多低于胸壁肌肉密度(12/13,92.3%),增强扫描以轻度强化为主(6/9,66.7%).结论 原发性气管ACC好发于40岁左右女性,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变主要位于胸段气管,CT表现为宽基底肿物或管壁环形增厚,平扫密度较均匀,以轻度强化为主.
作者:张云轩;韩小雨;史河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版与1版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有无差异.方法 选取77例经3.0 T MRI检查诊断为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T2WI± DWI± DCE)资料,以MRI检查后2周内的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根据病变位置(外周带、移行带)分组,两名医师(R1和R2)分别按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版与1版对所有病例进行评分.利用ROC曲线对所有病例的2个版本评分进行评价,并对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比较.利用Kappa统计方法对两名医师的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 77例中,45例被确诊为前列腺癌.在不区分位置时(混合组),两名医师使用2版评分的AUC均比1版更高(R1∶V1∶0.887 vs V2∶0.945;R2∶V1∶0.903 vsV2∶0.96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P =0.121;R2∶P =0.064).在外周带,使用1版评分的AUC均大于2版(R1∶V1∶0.944 vs V2∶0.868;R2∶V1∶0.965 vs V2∶0.917),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1∶P=0.165;R2∶P=0.235).在移行带,使用2版AUC比1版高(R1∶V1∶0.862 vs V2∶0.987;R2∶V1∶0.863 vs V2∶0.979),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1∶P =0.023,R2∶P =0.035),两名医师使用2版和1版的一致性均较好(V1∶k =0.777;V2∶k=0.881).结论 利用2版和1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诊断可行性均较好.2版和1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均较好,但在移行带,2版要比1版准确性更高.
作者:云游;陈学军;夏威利;赵妍;张孝先;黎海亮;曲金荣;张宏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成像技术:容积重建(VR)及大密度投影(MIP)在胰腺分裂(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MRCP检查诊断PD的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8例PD的3D-MRCP薄层源数据进行VR及MIP重建,三维重建技术包括直接三维成像法(3D盲)及组织结构选择加减法(3D加).对2D-MRCP、3D直-MIP、3D加-VR及3D加-MIP对胰管显示的数量及图像的清晰度、背景抑制及运动伪影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3D加-VR诊断了8例PD,3D加-MIP诊断了7例,2D-MRCP与3D直-MIP均诊断了4例.3D加-VR显示了12处胰管,3D加-MIP显示了10处,2D-MRCP与3D直-MIP仅显示了5处.结论 3D加-VR显示胰管的形态及清晰度优于3D-MIP.3D加-VR不仅增加了PD的诊断率,还提高了显示率及图像质量.
作者:俞琴;冉隆富;韩林梅;丁洁;袁蓉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女,37岁,因“发现肝脏进行性增大肿块4年”就诊.回顾病史患者曾于2009年胆囊结石术前检查时发现肝右叶不均匀低密度肿块,长径约7 cm,临床考虑为肝血管瘤,未予处理.2012年健康体检复查CT显示肝右叶病灶增大至10 cm×7 cm,遂于2014年7月至我院请求进一步诊治.CT检查:肝右前叶至左内叶可见巨大不规则分叶状低密度肿块,大小约10.8 cm×9.8 cm×7.5 cm,增强动脉期可见边缘明显强化(图1),静脉期病灶强化明显减退.腹部血管成像显示病灶由肝固有动脉供血.MRI检查:肝脏右前叶肿块,肿块呈混杂等T1、稍长T2信号(图2、3),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病灶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低约为0.6×10-3mm2/s(图4);增强扫描肿块边缘不均匀明显强化,中心呈分隔絮样强化.PET/CT检查:患者禁食4~6h以上,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 7.8 mCi,静卧1h后行全身(不包括四肢)PET/CT断层显像.肝脏右叶至左内叶肿块放射性摄取不均匀增高(图5),标准摄取值(SUV)大值5.2.
作者:邓慧媛;廖承德 刊期: 2018年第07期
患者 男,61岁.体检发现右侧睾丸增大2月余入院.体检:右侧睾丸可触及一肿块,类圆形,质硬,界限清楚,表面光滑.超声检查(图1、2):右侧睾丸大小约为4.9 cm ×3.9 cm×3.1 cm,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回声不均,于其内探及一大小约3.5 cm×3.0 cm的实性非均质结构,边界不清,实质内探及一大小约0.4cm×0.4 cm的无回声区,边界清;另探及多个细小强回声,较大者长径约为0.13 cm,CDFI示右侧睾丸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占位性病变.
作者:简远熙;朱黎;王家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