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高博;余永程;沈桂权;李小宝;余晖
目的 探讨镰状细胞病(SCD)的骨骼X线表现.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SCD合并骨骼改变的73例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个月~ 25岁;X线表现包括骨质坏死60例,其中股骨头坏死20例,双侧同时坏死12例,同侧尺桡骨和掌骨同时坏死8例;骨髓增生12例,在短管状骨表现为骨骼外形变粗、变方形;骨质疏松4例,关节肿胀3例;25例呈骨髓炎征象,且16例呈双侧肢体对称发病,在长管状骨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另外当病变累及两侧肋骨时,常合并双肺散在炎性灶.结论 SCD的共同特征是多见于黑色人种,发病年龄小,骨骼改变以骨质坏死和骨髓炎改变为主,但全身多处骨骼同时受累,且常对称性发病.
作者:曾阳东;何涌;邱维加;张辉阳;何敏丽;苏寿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27岁,因发热、头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既往有化脓性脑膜炎史.体检:神志清,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无异常.鼻腔MRI平扫(矢状位T2WI,冠状位T2WI,轴位T2WI、T1WI):T1WI、T2WI左侧鼻腔内见一类圆形囊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整,信号均匀(图1~4).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可见囊壁明显强化(图5、6).鼻中隔受压右移.
作者:刘利婷;高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磁共振轴位测量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的肝尾状叶横径,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本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经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证实的BCS患者55例(BCS组)、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0例(乙肝肝硬化组)以及正常对照者31名(正常对照组),行磁共振检查.测量轴位尾状叶横径、肝右叶横径并计算二者比值,统计学方法对照研究三组各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BCS组尾状叶横径(57.23 ±15.22)mm,较正常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增大(P<0.01).BCS组尾状叶横径与肝右叶横径比值0.57 ±0.15,较正常对照组、乙肝肝硬化组增大(P<0.01).绘制BCS组对正常对照组的ROC曲线,尾状叶横径AUC为0.916,尾状叶与肝右叶横径比值AUC为0.909.当尾状叶横径切割点值为42.24 mm时,敏感度为85.8%,特异度为87.1%.当尾状叶与肝右叶横径比值切割点值为0.432时,敏感度为83.6%,特异度为83.9%.结论 轴位测量肝尾状叶横径、尾状叶横径与肝右叶横径比值有助于诊断BCS.
作者:陈启鸿;吴磊;徐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低剂量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哮喘患者近端气道定量CT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OPD及哮喘患者近端气道重塑情况.方法 搜集52例稳定期哮喘患者、69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人群,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检查,采用多因素分析对三组定量CT气道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哮喘及健康对照组LA/BSA、WA/BSA、TA/BSA、WA%及Pi10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表现为哮喘组LA/BSA及TA/BSA均小于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同时哮喘组WA%及Pi10WA均大于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 哮喘患者近端气道较COPD存在明显的气道重塑,且气道重塑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管腔面积缩小;COPD患者近端气道重塑并不明显.
作者:夏亭亭;赖政道;尤晓婷;潘小环;李靖煦;杨新艳;关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SCST)的CT、MRI特征表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方法 对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44例的CT和MRI图像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肿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计算各肿瘤实性成分在T2WI上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相对比率、肿瘤增强前后CT大净增值及大信号强度比率,并与子宫肌层强化幅度比较.结果 10例颗粒细胞瘤中8例月经异常及6例激素水平异常;18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组中14例>50岁;10例硬化性间质瘤发病年龄均在20~30岁间;6例Sertoli-Leydig细胞瘤均有月经异常及血清睾酮的增高.CT及MR增强检查示硬化性间质瘤和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明显强化,颗粒细胞瘤中度强化,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组轻度强化.三组(因硬化性间质瘤和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影像特征相似因而合为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的CT大净增值及MRI增强大信号强度比率平均值分别为(87±16.21) HU、(30.25±11.84) HU、(10±3.67) HU及4.09 ±0.64、1.20 ±0.18、0.63±0.42,三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 T2WI上纤维卵泡膜细胞组肿瘤实性成分呈低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率<1.结论 SCST在CT、MRI上有特征性表现,在排除了卵巢上皮来源性肿瘤后,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崔延安;李静;袁翠平;胡旭宇;王中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中脊髓纵裂影像学表现,并对脊髓纵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影像资料,其中有脊髓纵裂组106例,无纵裂组184例.总结脊髓纵裂影像学特征,包括发病部位,纵裂分型,纵裂长度等,并将脊髓纵裂与低位栓系各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纵裂多发生在L2~3椎体水平.纵裂长度与年龄不相关(r<0.1).Ⅰ型纵裂长度比Ⅱ型更长(P=0.008).纵裂长度与脊髓积水空洞长度(r=0.007)、空洞大横径(r=0.009)不相关,空洞长度在两型纵裂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79).脊椎骨各种畸形(包括脊柱侧弯)、终丝脂肪瘤是脊髓纵裂的高危因素,而椎管内、外脂肪瘤及脊髓脊膜膨出在脊髓纵裂中较少出现.脊髓低位栓系各类型在Ⅰ型和Ⅱ型脊髓纵裂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儿童脊髓低位栓系综合征中,脊髓纵裂更容易合并脊椎骨发育畸形和终丝脂肪瘤,而同时出现椎管内、外脂肪瘤及脊髓脊膜膨出的概率较小.
作者:李荣品;侯振洲;王伟秀;焦祺;丛力宁;魏华滨;陈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男,28岁.因“受凉后出现头部胀痛不适、阵发性加重1天”,外院增强CT提示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可能”.后以“头晕、头痛半月”入院,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余系统无特殊.CT平扫示左侧颞叶大片水肿,其内未见确切密度增高占位灶.MRI示左侧颞极大径约1.8 cm异常信号,呈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上中心呈稍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明显环形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病变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左侧侧脑室、左侧裂池及邻近脑组织受压(图1~7),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可能,肿瘤性病变或其他待排.
作者:巫恒平;仲建全;郭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酰胺质子转移(APT)磁共振技术探讨不同分期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APT信号的特征,并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方法 对21名正常对照者(男12名,女9名,年龄56~ 75岁)和65例PD患者(男35例,女30例,年龄52 ~ 76岁)进行头部APT磁共振成像,测量双侧黑质的酰胺质子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将PD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发病时间分别为≤1年、2~5年、≥6年),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期P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黑质MTRasym(3.5 ppm)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65例PD患者中,早期20例,中期22例,晚期23例,其黑质的MTRasym(3.5ppm)分别为(1.17±0.15)%、(1.04±0.12)%及(0.88±0.17)%,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40±0.18)%(P值分别为0.038、0.001及<0.001).结论 磁共振APT成像信号有可能成为诊断PD患者的可靠分子标记物.
作者:李春媚;陈敏;赵旭娜;王蕊;陈海波;苏闻;李淑华;乔健;张金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男,10岁.以背部疼痛1个月,四肢无力伴感觉异常1天入院.CT检查:T9-10椎体水平椎管右份及椎间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不清,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MRI检查:T9~ 10椎体水平椎管右份及T9~10右侧椎间孔内见等T1信号,抑脂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内可见低信号分隔,相应椎间孔扩大,脊髓受压左移(图1、2).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扫描T9-10椎体水平椎管右份及椎间孔内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6).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王莹莹;张焱;程敬亮;靳雅楠;汤文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部磨玻璃样病变(GGO)的诊断价值.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EBSCO、OVID外文数据库以及CNKI、CBM、VIP和万方中文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CTF引导下PTNB诊断肺部GGO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结果 纳入研究4篇(n=246).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91 (0.86 ~0.95)、1.00(0.91 ~ 1.00)、18.64(4.83 ~71.93)、0.11(0.05 ~ 0.26)、153.17(30.78~762.33).汇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98.结论 对于肺部GGO的诊断,CTF引导下PTN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肺部的GGO重要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王小铭;黄显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肿块型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诊断价值,并与浸润性导管癌(IDC)进行鉴别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肿块型GM和23例IDC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总结病灶的分布特点、形态、边缘、信号特点、强化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关发现等,并通过x2检验及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5例GM中8例累及乳腺区段(53.3%),7例累及乳晕后区(46.7%);圆形病灶7例(46.7%)、分叶状病灶4例(26.7%)、不规则形病灶4例(26.7%);病变边缘光滑3例(20.0%)、边缘模糊10例(66.7%)、边缘呈毛刺样表现2例(13.3%).23例IDC中21例累及乳腺区段(91.3%),仅2例累及乳晕后区(8.7%);圆形病灶11例(47.8%)、分叶状病灶3例(13.1%)、不规则形病灶9例(39.1%);病变边缘光滑2例(8.7%)、边缘模糊6例(26.1%)、边缘呈毛刺样表现15例(65.2%).(2)15例GM中均匀强化2例(13.3%),不均匀强化6例(40.0%),不均匀伴内部小环形强化7例(46.7%);TIC Ⅰ型2例(13.3%),Ⅱ型8例(53.3%),Ⅲ型5例(33.4%).23例IDC中均匀强化3例(13.0%),不均匀强化18例(78.3%),不均匀伴内部小环形强化2例(8.7%);TIC曲线类型Ⅰ型2例(8.7%),Ⅱ型9例(39.1%),Ⅲ型12例(52.2%).(3)15例GM病灶实性部分的平均ADC值为(1.09±0.18)×10-3mm2/s,23例IDC病灶实性部分的平均ADC值为(0.92±0.21)×10-3 mm2/s.(4) 15例GM中乳头或皮肤回缩7例(46.7%),皮肤增厚8例(53.3%),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9例(60.0%);23例IDC中乳头或皮肤回缩6例(26.1%),皮肤增厚6例(26.1%),同侧腋窝淋巴结增大8例(34.8%).结论 肿块型GM和IDC的临床与MRI表现有较多的重叠处,病灶的分布特点、边缘、强化特点、ADC值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作者:王增奎;韩长利;郑彩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血管炎并发动脉瘤及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搜5例以多发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资料,经CT及动脉造影证实.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同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考虑有血管炎基础,并予激素试验性治疗,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4例多发动脉夹层患者介入术后坚持激素治疗,3个月或6个月后复查提示原多发动脉夹层均较前明显好转,部分动脉夹层完全消失.1例动脉瘤患者在激素治疗前,2次行介入治疗疗效不佳,予激素治疗至血管炎缓解期后再次行介入治疗,复查提示疗效满意,原动脉瘤未再显影.结论 对以动脉夹层或动脉瘤为首诊疾病患者,考虑病因时应注意其有无血管炎基础;对其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时,需同时重视对血管炎的治疗.
作者:申权;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总结先天性单一冠状动脉(SCA)的CT表现,提高对该畸形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为SCA患者资料,使用第二代双源CT多种后处理方法观察冠状动脉变异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5例SCA患者中,左冠状动脉缺如单右冠状动脉畸形2例,右冠状动脉缺如单左冠状动脉畸形23例,且所有病例均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显示异常血管的形态.其中8例患者在CTA检查后行CAG检查,结果证实为SCA,CTA对其检出率为100%.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显示正常和畸形的冠状动脉,清晰表现单一冠状动脉走行分布,可以作为诊断SCA的首选检查方法.SCA特征性CTA表现,可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杨家虎;王军娜;韩璐;胡红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低剂量HRCT成像技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小气道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COPD患者69例,健康对照组20名,通过低剂量HRCT检查及常规肺功能检查,采用完全自动化气道评估软件,分析不同级别COPD患者的低剂量HRCT小气道参数的差异性及小气道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大吸气末扫描:COPD患者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的WA/BSA(mm2/m2)分别为:21.08 ±3.70、17.90±3.28、23.30±4.15、20.81 ±4.16(P =0.014);LA/BSA(mm2/m2)分别为:13.64 ±3.21,10.76 ±2.24,13.94±3.41,12.35±3.05(P=0.033);TA/BSA(mm2/m2)分别为:34.75±6.72、28.66 ±5.41、37.23±7.82、33.13±7.05(P =0.023);WA%/WV%分别为:61.27±2.75、62.36±1.96、63.27±2.34、63.50 ±2.18(P =0.009).各参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WA%/WV%差异更明显.气道定量软件对COPD患者第3级支气管的测量参数与常规肺功能相关性:WA%/WV(%)与肺功能检测参数的FEV1(%pred),FEV1/FVC(%),FEF25%(%pred),PEF(% pred)各参数有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41,-0.45,-0.47,-0.46,P<0.01);Pi10 WA (mm2)也与PFT的FEV1(%pred),FEV1/FVC(%),FEF75%(%pred)有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46,0.41,0.48,P<0.01).WA%/WV%与肺功能检测参数的RV,TLC有弱的相关性(r分别为0.28,0.27,P<0.05).结论 低剂量HRCT扫描及小气道的定量分析能很好地评估COPD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可作为临床评估COPD患者小气道病变的客观指标.
作者:周洁;刘斯润;曾庆思;关玉宝;夏亭亭;周嘉璇;陈淮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MRI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US)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b和Ⅱa期)的MRI及TVUS资料,统计分析单独应用MRI、TVUS及两者联合应用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准确率.结果 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宫旁受累3项指标准确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受侵准确率方面,MRI明显优于TVU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受累方面,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US灵敏度明显高于MRI,特异度低于MRI.在5项指标中,联合应用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TVUS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各有优势,联合应用显著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率.
作者:高义军;李娜;刘春兰;何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第四脑室内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及MRI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男5例,女4例)第四脑室内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MRI特点及手术病理特征.结果 9例患者中,7例行磁共振平扫与增强检查,1例患者行磁共振平扫检查,1例患者直接增强扫描.T1 WI上6例呈低信号,3例呈混杂低信号;T2WI上5例高信号,3例呈高低混杂信号;FLAIR上2例混杂稍高信号,2例低信号,3例等低信号,1例不均匀低信号;DWI上7例呈明显高信号,1例不均匀稍高信号,1例轻度高信号.静脉注入Gd-DTPA后,7例无强化,1例边缘见线状高信号.结论 第四脑室内表皮样囊肿以先天性多见.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对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朱晨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进行指导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发病时间及CTP检查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IP)将35例患者分为三组:<4.5 h组、>4.5h且存在IP组及>4.5h无IP组.前二组均进行静脉溶栓,第三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于24h、7d、30 d及9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前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24 h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改良Ranki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90 d有明显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与溶栓组相比24 h、7d、30 d神经功能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90 d神经功能评分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 使用CTP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静脉溶栓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志国;孙亚鸣;陈晓宇;陆建东;钱菊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锰增强磁共振成像(MEMRI)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 行结直肠癌细胞株SW620、DLD-1体外细胞摄锰磁共振成像检测,并以正常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为对照.行SW620、DLD-1细胞裸小鼠皮下移植,肿瘤大径约5 mm、10 mm、15 mm时分别行磁共振成像.比较结直肠癌MEMRI与常规钆增强成像的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株与正常细胞均摄取锰离子,癌细胞摄取更多.SW620、DLD-1摄锰后平均T1值缩短分别为正常细胞的4倍与2倍(P<0.05).大部分移植瘤(17/23)在MEMRI均明显强化.不论钆或锰增强病灶均为不均匀强化方式,但钆增强不明显的病灶在锰增强上均明显强化且强化范围增大.锰增强上5 mm组明显强化的肿瘤数较10 mm与15 mm组多.结论 MEMRI不仅能强化大多数结直肠癌,还能明显强化常规钆增强不明显的病灶.此外,MEMRI可能适于检出较小病灶.
作者:文亮;石西南;何利平;鲁毅;韩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40岁,约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块,约“核桃”大小,质地韧,边界欠清,活动度佳.钼靶:左乳外上象限见巨大高密度肿块影,边缘见分叶,边界不清,左乳皮肤增厚,乳头内陷,考虑BI-RADS类4类.超声:左乳乳头后方1~6点钟方向可探及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内可及点线状血流信号(图1),左侧腋窝可探及多个异常肿大淋巴结回声.
作者:王莹莹;张焱;程敬亮;勒亚楠;汤文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提高术前评估脑膜瘤复发风险的准确率.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行Ki-67阳性率测定的47例脑膜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常规MRI及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肿瘤实质对侧镜面正常区的ADC及ADCwm值,计算rADC值(ADC/ADCwm)并分析ADC、rADC与Ki-67增殖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脑膜瘤的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呈负相关(r2 =0.33,P<0.001),r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也呈负相关(r2 =0.31,P<0.001).结论 ADC值、r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的负相关关系对术前明确脑膜瘤的病理级别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很有价值.
作者:沈金花;董光;方龙江;王永奇;于建民;尹丹丹;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