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虎;王军娜;韩璐;胡红杰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力MRI T2 WI对Ⅱ期宫颈癌精确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术前临床FIGO分期与MRI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临床分期对Ⅱ期宫颈癌精确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68.4%、71.9%、62.5%、81.3%;MR分期分别为84.6%、94.7%、90.6%、91.7%、90.0%.两种分期方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临床分期0.727、MRI分期0.87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 =2.190,P<0.05).结论 3.0T高分辨力MRI T2WI对于Ⅱ期宫颈癌精确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应当作为宫颈癌术前MR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
作者:刘凤海;李国策;刘世凯;康立清;董红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血管炎并发动脉瘤及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搜5例以多发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资料,经CT及动脉造影证实.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同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考虑有血管炎基础,并予激素试验性治疗,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4例多发动脉夹层患者介入术后坚持激素治疗,3个月或6个月后复查提示原多发动脉夹层均较前明显好转,部分动脉夹层完全消失.1例动脉瘤患者在激素治疗前,2次行介入治疗疗效不佳,予激素治疗至血管炎缓解期后再次行介入治疗,复查提示疗效满意,原动脉瘤未再显影.结论 对以动脉夹层或动脉瘤为首诊疾病患者,考虑病因时应注意其有无血管炎基础;对其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时,需同时重视对血管炎的治疗.
作者:申权;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向胸前区放射,无明显呕吐及其他不适,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BP 110/80 mmHg,P 78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门诊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血βHCG:81418 IU/L.入院后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图1~4),术中探查证实为肝内异位妊娠(图5、6).
作者:龙海清;杨海浪;贺智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对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进行指导的可行性.方法 按照发病时间及CTP检查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IP)将35例患者分为三组:<4.5 h组、>4.5h且存在IP组及>4.5h无IP组.前二组均进行静脉溶栓,第三组采用常规治疗,并于24h、7d、30 d及9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前二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1),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24 h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d改良Rankin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90 d有明显差异(P<0.01);常规治疗组与溶栓组相比24 h、7d、30 d神经功能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90 d神经功能评分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结论 使用CTP指导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患者静脉溶栓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志国;孙亚鸣;陈晓宇;陆建东;钱菊芬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51岁,1年前无诱因出现前胸壁包块,进行性增大2个月,无胸痛及呼吸困难.体检:胸骨上段扪及一大小约6.0 cm ×4.0 cm包块,质韧,无红肿、溃疡,边界清,活动度差,胸壁、脊柱、四肢、骨盆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肾功能、葡萄糖测定中免疫球蛋白及钙离子量均正常.胸部螺旋CT平扫+增强:以胸骨柄为中心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不光滑,中心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并向胸骨前后方突出,增强明显强化,轮廓不清(图1~3).
作者:王梦;李邦国;黄婷婷;孙辉;蔡庆勇;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总结先天性单一冠状动脉(SCA)的CT表现,提高对该畸形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CT冠状动脉造影(CTA)诊断为SCA患者资料,使用第二代双源CT多种后处理方法观察冠状动脉变异情况,并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5例SCA患者中,左冠状动脉缺如单右冠状动脉畸形2例,右冠状动脉缺如单左冠状动脉畸形23例,且所有病例均通过多平面重组(MPR)、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显示异常血管的形态.其中8例患者在CTA检查后行CAG检查,结果证实为SCA,CTA对其检出率为100%.结论 双源CT血管成像可以准确显示正常和畸形的冠状动脉,清晰表现单一冠状动脉走行分布,可以作为诊断SCA的首选检查方法.SCA特征性CTA表现,可为临床早期干预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杨家虎;王军娜;韩璐;胡红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鼻咽癌放疗疗效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并于本院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37例,于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扫描(b值取0、800 s/mm2),分别测量肿瘤平均、高及低表观扩散系统(ADC)值;于治疗中期再次行磁共振扫描求得肿瘤消退率,并以此为依据将患者分为三组,对治疗前肿瘤ADC值与肿瘤消退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治疗敏感及抗拒的阈值和诊断效能.结果 全部肿瘤平均及高ADC值与肿瘤消退率呈低度(r值-0.277,P<0.05)及中度(r值-0.642,P<0.05)负相关,低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OC显示以肿瘤高ADC值<1.247×10-3为诊断完全缓解组的阈值,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6.7%,曲线下面积为0.833.以肿瘤高ADC值>1.394×10-3为诊断治疗抗拒组的阈值,其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83.3%,曲线下面积为0.717.结论 DWI-MRI可以早期预测鼻咽癌放化疗的疗效,有助于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郭笑寒;孔祥林;田兴仓;李文玲;孙潇;朱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镰状细胞病(SCD)的骨骼X线表现.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SCD合并骨骼改变的73例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个月~ 25岁;X线表现包括骨质坏死60例,其中股骨头坏死20例,双侧同时坏死12例,同侧尺桡骨和掌骨同时坏死8例;骨髓增生12例,在短管状骨表现为骨骼外形变粗、变方形;骨质疏松4例,关节肿胀3例;25例呈骨髓炎征象,且16例呈双侧肢体对称发病,在长管状骨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另外当病变累及两侧肋骨时,常合并双肺散在炎性灶.结论 SCD的共同特征是多见于黑色人种,发病年龄小,骨骼改变以骨质坏死和骨髓炎改变为主,但全身多处骨骼同时受累,且常对称性发病.
作者:曾阳东;何涌;邱维加;张辉阳;何敏丽;苏寿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男,10岁.以背部疼痛1个月,四肢无力伴感觉异常1天入院.CT检查:T9-10椎体水平椎管右份及椎间孔内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界不清,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MRI检查:T9~ 10椎体水平椎管右份及T9~10右侧椎间孔内见等T1信号,抑脂T2WI呈混杂稍高信号,内可见低信号分隔,相应椎间孔扩大,脊髓受压左移(图1、2).动态增强扫描可见病变呈渐进性强化,延迟扫描T9-10椎体水平椎管右份及椎间孔内病变明显不均匀强化(图3~6).考虑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王莹莹;张焱;程敬亮;靳雅楠;汤文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鼻内翻性乳头状瘤(IP)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术前经MRI诊断为IP 2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术后病理为IP,3例为鼻息肉.19例IP中,6例发生于上颌窦与窦口中鼻道复合体之间,呈“哑铃形”;11例病变位于筛窦与鼻腔,形态不规则;1例位于上颌窦内壁缺损处,呈结节状;1例局限于上颌窦腔黏膜,呈“线状”.19例患者,12例在T2WI、17例在增强T1WI呈规则的“栅栏”状表现;线状等信号或线状强化1例;病变局部呈不规则栅栏状改变1例.4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缓降型.3例鼻息肉均位于鼻腔与上颌窦之间,病变通过上颌窦口区,局部黏膜聚集.22例中,17例术前行CT检查,9例CT表现有骨质吸收、变薄不完整;3例表现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5例骨质未见改变.结论 MRI对诊断IP和评估病变的范围具有重要作用.CT对观察病变部位的骨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明霞;刘中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CT透视(CTF)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TNB)对肺部磨玻璃样病变(GGO)的诊断价值.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EBSCO、OVID外文数据库以及CNKI、CBM、VIP和万方中文数据库,查找所有关于CTF引导下PTNB诊断肺部GGO的相关文献.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12.0软件进行.结果 纳入研究4篇(n=246).汇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比值比(DOR)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91 (0.86 ~0.95)、1.00(0.91 ~ 1.00)、18.64(4.83 ~71.93)、0.11(0.05 ~ 0.26)、153.17(30.78~762.33).汇总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S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98.结论 对于肺部GGO的诊断,CTF引导下PTNB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可作为肺部的GGO重要临床诊断方法之一.
作者:王小铭;黄显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 MRI对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与宫颈鳞癌、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39例宫颈鳞癌和21例宫颈腺癌患者的MRI平扫、DWI及DCE数据,分析其信号特点,计算ADC值、达峰时间(TTP)、增强峰值(EP)和大对比增强率(MC-ER),分别比较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与另两种肿瘤间的差异.结果 12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中,T1WI上3例呈等信号,9例呈低信号;T2WI上10例呈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DWI上均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平均ADC值为(0.66 ±0.11)×10-3mm2/s,TTP为(94.53 ±33.35)s,EP为659.47±283.22,MCER为(225.41±70.67)%.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ADC值、TTP、EP与宫颈鳞癌、腺癌均有统计学差异,MCER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DWI及DCE-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ADC值、TTP、EP可作为有效量化指标用于与宫颈鳞癌及腺癌的鉴别.
作者:张春艳;程敬亮;白洁;薛康康;张勇;陈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源性囊肿(BC)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BC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纵隔型17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缘光滑,其中软组织密度13例,液性密度4例,3例囊壁钙化;11例行增强扫描仅1例囊壁强化.肺内型11例,8例呈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其中软组织密度3例,液性密度2例,囊实性2例,含气囊腔1例;3例呈多房状或葫芦状伴气液平面;8例行增强扫描中4例囊壁强化.异位型1例,位于腹膜后区,表现为左侧肾上腺旁类圆形肿块,增强后肿块无强化.纵隔型误诊率71%(12/17),肺内型误诊率55%(6/11),异位型误诊率100%(1/1).结论 B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非典型BC的CT表现多样,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减少误诊率.
作者:胡浩;彭俊红;吴恩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男,46岁,1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左眼视物不清.体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正常.MRI:鞍旁及左侧前中颅窝底见不规则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图1、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等信号(图3),DWI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图4),其前方可见长T1、短T2信号,左侧眼眶上壁受压.静脉注射Gd-DTPA后,鞍旁及左侧前中颅窝底病变明显强化(图5),信号不均,大小约20mm×28 mm×14mm,邻近脑膜明显强化.
作者:郭亚飞;程敬亮;张勇;张春艳;汪卫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男,28岁.因“受凉后出现头部胀痛不适、阵发性加重1天”,外院增强CT提示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可能”.后以“头晕、头痛半月”入院,体检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其余系统无特殊.CT平扫示左侧颞叶大片水肿,其内未见确切密度增高占位灶.MRI示左侧颞极大径约1.8 cm异常信号,呈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上中心呈稍高信号,周围呈环形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边明显环形强化,中心强化不明显,病变周围见大片状水肿带,左侧侧脑室、左侧裂池及邻近脑组织受压(图1~7),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可能,肿瘤性病变或其他待排.
作者:巫恒平;仲建全;郭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高级迭代重组技术(iDose4)在低辐射剂量肺动脉成像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将需接受肺动脉CTA检查、身体质量指数(BMI) 18.5 ~ 24.0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常规组与低剂量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s,低剂量组扫描管电压80 kV,管电流100 mAs,其余扫描参数两组一致.常规组用传统的滤波反投影重组算法(FBP),低剂量组采用迭代重组算法.由2名高级职称的放射科医师以统一标准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测量、计算肺动脉CT值均数和对比噪声比(CNR)进行客观评价,并计算扫描的辐射剂量指标:平均容积CT辐射量指数(CTDIvol)、辐射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量(ED).对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及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肺动脉CT值均数(388.43±35.27) HU,低剂量组肺动脉CT值均数(450.33±55.63) HU,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CNR分别是35.68±11.18、34.98±10.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分别为16.90 mGy、2.00 mGy,DLP分别为(578.33±14.58) mGy.cm、(93.77±5.92) mGy.cm,ED分别为(8.10±0.20)mSv、(1.31 ±0.08) mSv,两组各辐射剂量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结合迭代重建iDose4技术应用在肺动脉成像中,可保证图像质量同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兰;郑晓林;黄军荣;赖清媚;张秀华;吴凤英;梁凤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动脉免疫化疗栓塞(TAICE)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给予TAIC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KPS评分、机体细胞免疫指标及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KPS评分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28 d较治疗前相比CD3+、CD4+及CD4 +/CD8+升高,CD8+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随访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AI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优于TACE,提高了机体功能状态及机体免疫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大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定量参数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间本院42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测量ADC值,同时收集临床数据,Harvey-Bradshow指数(HBI).(1)评估不同测量者之间ADC数据的可靠性与重复性;(2)将42例CD患者病变肠壁的ADC值与各自相应的HBI作相关分析;(3)根据HBI指数将42例CD患者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及静止组,比较三组间ADC值差异性.结果 病变肠壁的ADC值可信度高(Cronbach's Alpha信度系数=0.961);ADC值与HBI呈负相关(r=-0.721,P<0.001);静止组和轻中度活动组之间ADC有统计学差异(P<0.001),静止组和重度活动组之间ADC有统计学差异(P<0.001),轻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之间ADC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磁共振定量参数ADC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反映CD活动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晖云;朱建国;张发明;刘斐;何雯雯;翟华俊;曹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中脊髓纵裂影像学表现,并对脊髓纵裂与脊髓栓系综合征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90例儿童脊髓栓系综合征影像资料,其中有脊髓纵裂组106例,无纵裂组184例.总结脊髓纵裂影像学特征,包括发病部位,纵裂分型,纵裂长度等,并将脊髓纵裂与低位栓系各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纵裂多发生在L2~3椎体水平.纵裂长度与年龄不相关(r<0.1).Ⅰ型纵裂长度比Ⅱ型更长(P=0.008).纵裂长度与脊髓积水空洞长度(r=0.007)、空洞大横径(r=0.009)不相关,空洞长度在两型纵裂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79).脊椎骨各种畸形(包括脊柱侧弯)、终丝脂肪瘤是脊髓纵裂的高危因素,而椎管内、外脂肪瘤及脊髓脊膜膨出在脊髓纵裂中较少出现.脊髓低位栓系各类型在Ⅰ型和Ⅱ型脊髓纵裂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儿童脊髓低位栓系综合征中,脊髓纵裂更容易合并脊椎骨发育畸形和终丝脂肪瘤,而同时出现椎管内、外脂肪瘤及脊髓脊膜膨出的概率较小.
作者:李荣品;侯振洲;王伟秀;焦祺;丛力宁;魏华滨;陈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SCST)的CT、MRI特征表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资料对照分析.方法 对有完整临床资料并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卵巢性索间质类肿瘤44例的CT和MRI图像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各类肿瘤的发病年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影像特征及病理特点.计算各肿瘤实性成分在T2WI上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相对比率、肿瘤增强前后CT大净增值及大信号强度比率,并与子宫肌层强化幅度比较.结果 10例颗粒细胞瘤中8例月经异常及6例激素水平异常;18例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组中14例>50岁;10例硬化性间质瘤发病年龄均在20~30岁间;6例Sertoli-Leydig细胞瘤均有月经异常及血清睾酮的增高.CT及MR增强检查示硬化性间质瘤和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明显强化,颗粒细胞瘤中度强化,纤维卵泡膜细胞瘤组轻度强化.三组(因硬化性间质瘤和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影像特征相似因而合为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的CT大净增值及MRI增强大信号强度比率平均值分别为(87±16.21) HU、(30.25±11.84) HU、(10±3.67) HU及4.09 ±0.64、1.20 ±0.18、0.63±0.42,三组样本均数两两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 T2WI上纤维卵泡膜细胞组肿瘤实性成分呈低信号,与子宫肌层信号强度比率<1.结论 SCST在CT、MRI上有特征性表现,在排除了卵巢上皮来源性肿瘤后,结合临床资料可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作者:崔延安;李静;袁翠平;胡旭宇;王中秋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