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奎;韩长利;郑彩端
患者 女,51岁,1年前无诱因出现前胸壁包块,进行性增大2个月,无胸痛及呼吸困难.体检:胸骨上段扪及一大小约6.0 cm ×4.0 cm包块,质韧,无红肿、溃疡,边界清,活动度差,胸壁、脊柱、四肢、骨盆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肾功能、葡萄糖测定中免疫球蛋白及钙离子量均正常.胸部螺旋CT平扫+增强:以胸骨柄为中心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不光滑,中心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并向胸骨前后方突出,增强明显强化,轮廓不清(图1~3).
作者:王梦;李邦国;黄婷婷;孙辉;蔡庆勇;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场封闭式MR导向穿刺活检对诊断腹部不同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高场MR导向穿刺活检的45例患者,其中肝脏8例,胰腺8例,肾脏9例,腹膜后10例,盆腔10例,对其穿刺活检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分析,并总结MR导向较其他导向设备活检的优势.结果 45例患者在高场MR引导下顺利完成了穿刺,穿刺均一次性成功,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中患者耐受性良好,MR引导的穿刺活检均获得了足够的标本,且没有发生明显的并发症.穿刺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总符合率为93.3% (42/45).结论 高场MR无电离辐射,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任意方位断层成像,多个角度引导穿刺,故对于诊断腹部疾病简单、安全,取材准确可靠,准确率高.
作者:孙勇;赵丹蕾;高剑波;杜秀琴;杨敏;杨明;康鑫崴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力MRI T2 WI对Ⅱ期宫颈癌精确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影像资料,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术前临床FIGO分期与MRI分期的诊断效能.结果 临床分期对Ⅱ期宫颈癌精确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9%、68.4%、71.9%、62.5%、81.3%;MR分期分别为84.6%、94.7%、90.6%、91.7%、90.0%.两种分期方法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临床分期0.727、MRI分期0.87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 =2.190,P<0.05).结论 3.0T高分辨力MRI T2WI对于Ⅱ期宫颈癌精确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特异性,应当作为宫颈癌术前MR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
作者:刘凤海;李国策;刘世凯;康立清;董红焕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男,46岁,19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左眼视物不清.体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四肢肌力正常.MRI:鞍旁及左侧前中颅窝底见不规则团块状长T1、长T2信号(图1、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等信号(图3),DWI未见明显扩散受限(图4),其前方可见长T1、短T2信号,左侧眼眶上壁受压.静脉注射Gd-DTPA后,鞍旁及左侧前中颅窝底病变明显强化(图5),信号不均,大小约20mm×28 mm×14mm,邻近脑膜明显强化.
作者:郭亚飞;程敬亮;张勇;张春艳;汪卫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胸患者CT横断面上气胸大宽度(A值)和经膈顶胸廓大前后径(B值)的比值与肺压缩比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内42例气胸患者资料,在CT后处理软件上(ADW 4.5)通过小密度投影(MinP)分别重组并测出患侧原肺容积V1和压缩后的肺组织容积V2,算出气胸空气容积(V1-W2),得出肺压缩比[((V1-V2)/V1]%,再测量A值及B值,求出A/B值.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先绘制出散点图,求出变量A/B与肺压缩比的相关系数r值,再进一步通过线性回归方程y=a+bx得出常数项a和回归系数b值.结果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绘制出的散点图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0,模型P<0.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CT横断面上气胸大宽度和胸廓大前后径的比值与肺压缩比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方程y=a+bx得出常数项a=0.024,回归系数b=1.096,进而得出气胸肺压缩比=0.024+1.096×A/B.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只要测出CT横断面气胸大宽度及经膈顶的胸廓大前后径,便可以测算出肺压缩比.使得气胸的肺压缩比计算快捷方便准确.
作者:梁树生;周国永;郑华英;丘文科;李伟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前MRI在胎儿水肿综合征(HF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0例HFS经多平面的MR扫描并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20例中有18例符合典型HFS,2例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RAP).MRI表现为胸腔积液14例,腹腔积液11例,胎儿皮下水肿17例,睾丸鞘膜积液5例,羊水多6例,胎盘增厚2例,心脏大、心肌肥厚、心包积液1例.6例伴肺发育不良,1例伴侧脑室扩大、颈后部囊样皮下水肿,1例伴左侧膈疝、脾大、两肾偏小、结肠扩张.2例TRAP的MRI表现为双胎之一无心无脑严重畸形,皮下水肿明显.结论 MR作为产前超声检查的一种重要补充方法,对HFS多方位全面的显示,给临床确定诊断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信息.
作者:张玉珍;曹剑锋;刘明;尹秋凤;钟玉敏;朱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40岁,约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块,约“核桃”大小,质地韧,边界欠清,活动度佳.钼靶:左乳外上象限见巨大高密度肿块影,边缘见分叶,边界不清,左乳皮肤增厚,乳头内陷,考虑BI-RADS类4类.超声:左乳乳头后方1~6点钟方向可探及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内可及点线状血流信号(图1),左侧腋窝可探及多个异常肿大淋巴结回声.
作者:王莹莹;张焱;程敬亮;勒亚楠;汤文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 MRI对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与宫颈鳞癌、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39例宫颈鳞癌和21例宫颈腺癌患者的MRI平扫、DWI及DCE数据,分析其信号特点,计算ADC值、达峰时间(TTP)、增强峰值(EP)和大对比增强率(MC-ER),分别比较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与另两种肿瘤间的差异.结果 12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中,T1WI上3例呈等信号,9例呈低信号;T2WI上10例呈高信号,2例呈等信号.DWI上均扩散受限呈高信号.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平均ADC值为(0.66 ±0.11)×10-3mm2/s,TTP为(94.53 ±33.35)s,EP为659.47±283.22,MCER为(225.41±70.67)%.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ADC值、TTP、EP与宫颈鳞癌、腺癌均有统计学差异,MCER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的DWI及DCE-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ADC值、TTP、EP可作为有效量化指标用于与宫颈鳞癌及腺癌的鉴别.
作者:张春艳;程敬亮;白洁;薛康康;张勇;陈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IA)形态学参数与其破裂风险的关系,初探CTA预测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方法 搜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经手术和CTA诊断为动脉瘤的110例患者(129个动脉瘤).对于多发动脉瘤,依据CT平扫时蛛网膜下腔出血类型或者手术结果判定动脉瘤是否破裂,将其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包括瘤颈宽度(N)、瘤体大小及形状、瘤体深度与瘤颈宽度的比值(AR)、瘤体深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SR)、瘤颈宽度与载瘤动脉直径的比值(NPR)、动脉瘤面积与瘤颈处载瘤动脉面积的比值.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IA患者,男29例,女81例,中位年龄(60.6±11.3)岁.IA前三位的好发位置是后交通动脉(46个)、大脑中动脉(30个)、大脑前动脉(26个).破裂率前三位的位置是后交通动脉(38.6%)、大脑前动脉(25.0%)、大脑中动脉(22.7%).单变量统计分析显示动脉瘤的大小、位置、AR、SR,面积比值和不规则的瘤壁在破裂组和未破裂组中具有显著差异.以动脉瘤的位置、不规则的瘤壁、性别和年龄作为调节变量,多变量分析显示动脉瘤大小≥3.85(AOR 2.913;95% CI 1.196 ~7.093),AR≥1.448 (AOR 3.118;95% CI 1.230 ~7.903),SR≥1.388 (AOR 5.245;95% CI 1.965 ~ 13.998)和面积比≥1.192 (AOR 4.407;95% CI 1.569 ~12.379),是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论 大的动脉瘤及其面积比值,高的AR及SR值是独立于动脉瘤位置、瘤壁形态和患者性别、年龄的破裂危险因素.
作者:黄钟情;周新卫;孟志华;陈解南;彭宛琳;李平安;陈振松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向胸前区放射,无明显呕吐及其他不适,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检:BP 110/80 mmHg,P 78次/分,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辅助检查:门诊胸片、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血βHCG:81418 IU/L.入院后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图1~4),术中探查证实为肝内异位妊娠(图5、6).
作者:龙海清;杨海浪;贺智高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27岁,因发热、头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既往有化脓性脑膜炎史.体检:神志清,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无异常.鼻腔MRI平扫(矢状位T2WI,冠状位T2WI,轴位T2WI、T1WI):T1WI、T2WI左侧鼻腔内见一类圆形囊性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整,信号均匀(图1~4).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可见囊壁明显强化(图5、6).鼻中隔受压右移.
作者:刘利婷;高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性血管炎并发动脉瘤及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介入治疗.方法 搜5例以多发动脉夹层及动脉瘤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血管炎患者资料,经CT及动脉造影证实.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同时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考虑有血管炎基础,并予激素试验性治疗,定期复查随访.结果 4例多发动脉夹层患者介入术后坚持激素治疗,3个月或6个月后复查提示原多发动脉夹层均较前明显好转,部分动脉夹层完全消失.1例动脉瘤患者在激素治疗前,2次行介入治疗疗效不佳,予激素治疗至血管炎缓解期后再次行介入治疗,复查提示疗效满意,原动脉瘤未再显影.结论 对以动脉夹层或动脉瘤为首诊疾病患者,考虑病因时应注意其有无血管炎基础;对其行血管腔内修复治疗时,需同时重视对血管炎的治疗.
作者:申权;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分析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0例薄壁囊腔型肺癌和29例薄壁空洞性肺结核患者的一般资料及MDCT征象.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肺癌组与结核组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平均发病年龄高于结核组[(60.07±10.26)岁vs (43.41±17.21)岁,P<0.001].肺癌组的病灶大小[(33.08 ±11.58)mm vs(21.91 ±7.40)mm,P<0.001]、含气腔隙大小[(24.17±9.96)mm vs (15.47 ±6.98)mm,P<0.001]均大于结核组,肺癌组的含气腔隙壁厚小于结核组[(2.05 ±0.90)mm vs (2.50 ±0.75)mm,P=0.033].肺癌组的形态学分型以Ⅳ型居多,结核组的形态学分型以Ⅲ型居多(P <0.001).两组的病灶位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的分叶征、短毛刺、清楚光整的界面、多囊、内部分隔及血管穿行、磨玻璃征的比例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的长毛刺、尖角、清楚毛糙的界面、卫星灶、内壁光整的比例高于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灶整体形状、含气腔隙形状、棘状突起、含气腔隙在病灶内的位置、胸膜凹陷征、胸膜黏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壁囊腔型肺癌与薄壁空洞性肺结核的CT征象不同,分叶征、毛刺征、尖角、瘤肺界面、内壁光整度、腔内结构、磨玻璃征、卫星灶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望云;范丽;李清楚;刘士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经动脉免疫化疗栓塞(TAICE)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观察组给予TAIC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KPS评分、机体细胞免疫指标及随访24个月的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KPS评分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28 d较治疗前相比CD3+、CD4+及CD4 +/CD8+升高,CD8+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随访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AI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优于TACE,提高了机体功能状态及机体免疫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大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源性囊肿(BC)的CT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BC患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纵隔型17例,均为单发病灶,边缘光滑,其中软组织密度13例,液性密度4例,3例囊壁钙化;11例行增强扫描仅1例囊壁强化.肺内型11例,8例呈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其中软组织密度3例,液性密度2例,囊实性2例,含气囊腔1例;3例呈多房状或葫芦状伴气液平面;8例行增强扫描中4例囊壁强化.异位型1例,位于腹膜后区,表现为左侧肾上腺旁类圆形肿块,增强后肿块无强化.纵隔型误诊率71%(12/17),肺内型误诊率55%(6/11),异位型误诊率100%(1/1).结论 BC的CT表现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非典型BC的CT表现多样,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减少误诊率.
作者:胡浩;彭俊红;吴恩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低剂量CT扫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哮喘患者近端气道定量CT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OPD及哮喘患者近端气道重塑情况.方法 搜集52例稳定期哮喘患者、69例稳定期COPD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人群,行低剂量呼吸双相CT检查,采用多因素分析对三组定量CT气道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PD、哮喘及健康对照组LA/BSA、WA/BSA、TA/BSA、WA%及Pi10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表现为哮喘组LA/BSA及TA/BSA均小于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同时哮喘组WA%及Pi10WA均大于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结论 哮喘患者近端气道较COPD存在明显的气道重塑,且气道重塑主要表现为支气管管腔面积缩小;COPD患者近端气道重塑并不明显.
作者:夏亭亭;赖政道;尤晓婷;潘小环;李靖煦;杨新艳;关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患者 女,12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伴发热,体温高39.0℃,给予口服抗生素(具体不详)后症状有所减轻,但仍间断性发热.6小时前右上腹疼痛加重,呈绞痛并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同时出现高热,体温39.5℃.否认肝炎、结核病史.体检:腹部柔软,右上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痛阳性.
作者:邱立军;罗琳;居红格;厍鑫;杨涛;张利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鼻内翻性乳头状瘤(IP)的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术前经MRI诊断为IP 22例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术后病理为IP,3例为鼻息肉.19例IP中,6例发生于上颌窦与窦口中鼻道复合体之间,呈“哑铃形”;11例病变位于筛窦与鼻腔,形态不规则;1例位于上颌窦内壁缺损处,呈结节状;1例局限于上颌窦腔黏膜,呈“线状”.19例患者,12例在T2WI、17例在增强T1WI呈规则的“栅栏”状表现;线状等信号或线状强化1例;病变局部呈不规则栅栏状改变1例.4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呈速升缓降型.3例鼻息肉均位于鼻腔与上颌窦之间,病变通过上颌窦口区,局部黏膜聚集.22例中,17例术前行CT检查,9例CT表现有骨质吸收、变薄不完整;3例表现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5例骨质未见改变.结论 MRI对诊断IP和评估病变的范围具有重要作用.CT对观察病变部位的骨质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明霞;刘中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镰状细胞病(SCD)的骨骼X线表现.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SCD合并骨骼改变的73例患者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个月~ 25岁;X线表现包括骨质坏死60例,其中股骨头坏死20例,双侧同时坏死12例,同侧尺桡骨和掌骨同时坏死8例;骨髓增生12例,在短管状骨表现为骨骼外形变粗、变方形;骨质疏松4例,关节肿胀3例;25例呈骨髓炎征象,且16例呈双侧肢体对称发病,在长管状骨常合并病理性骨折.另外当病变累及两侧肋骨时,常合并双肺散在炎性灶.结论 SCD的共同特征是多见于黑色人种,发病年龄小,骨骼改变以骨质坏死和骨髓炎改变为主,但全身多处骨骼同时受累,且常对称性发病.
作者:曾阳东;何涌;邱维加;张辉阳;何敏丽;苏寿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MRI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US)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b和Ⅱa期)的MRI及TVUS资料,统计分析单独应用MRI、TVUS及两者联合应用在早期宫颈癌术前评估的准确率.结果 肿瘤直径、宫颈间质浸润、宫旁受累3项指标准确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阴道受侵准确率方面,MRI明显优于TVU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受累方面,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US灵敏度明显高于MRI,特异度低于MRI.在5项指标中,联合应用准确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和TVUS在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各有优势,联合应用显著提高术前评估的准确率.
作者:高义军;李娜;刘春兰;何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