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脑功能网络研究进展

吴娟;顾红梅

关键词: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早老性痴呆,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而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介于正常老年人的认知改变和AD患者的早期改变之间,属于过渡阶段.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1](amnestic MCI,aMCI)是MCI的一个亚型,以记忆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伴有或无其他认知领域的功能障碍(如注意力、执行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等),具有进展为临床AD的高风险.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会厌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 女,50岁,因咽部异物感2年余入院;体检:咽后壁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不大,表面未见脓栓.纤维镜检示:会厌喉面一约1.0 cm ×0.5 cm大小新生物突起,表面光滑,遮蔽声带窥不清晰,双侧声带运动可,闭合佳;双鼻腔、鼻咽部未见异常.CT平扫示会厌喉面正中小条状突起,长约1.0 cm,横径约0.6 cm,边界清晰,密度略不均,CT值约45 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约56 HU、延迟期CT值约68 HU(图1~6),诊断:会厌部良性结节.

    作者:张隐笛;李青青;杨亚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腹膜间皮瘤(PM)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或)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8例PM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18例PM的CT表现为:(1)恶性PM 13例,其中弥漫型10例,局限型3例;10例弥漫型表现为腹膜、肠系膜及网膜不规则增厚,9例伴腹腔积液;4例腹膜、肠系膜呈肿块状、斑片状增厚,3例肠系膜、网膜呈“饼状”、“污垢状”增厚,3例腹膜呈多发小结节状增厚;6例增强扫描后增厚的腹膜、肠系膜及网膜明显强化;3例局限型表现为腹腔巨大孤立性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伴壁结节,2例增强后实性成分轻中度强化;(2)良性囊性PM 3例,表现为单囊性或多囊性液性密度肿块,囊壁薄而均匀,2例增强扫描后无强化;(3)高分化乳头状PM 2例,表现为附件区不规则囊实性肿块,1例伴钙化灶及少量盆腔积液,1例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结论 PM的CT表现多样,恶性者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鉴别诊断,综合分析,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胡浩;吴恩福;黄文;张文娟;周利华;彭俊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ASIR重组算法在主动脉CTA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算法在降低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疑诊主动脉病变而行主动脉CTA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采用常规扫描方案:管电压120 kVp,250 mA,采用30% ASIR;B组(30例)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采用50% ASIR;两组对比剂均为碘比醇(350 mgI/ml).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CT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和Z轴扫描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360、0.639、0.611、0.528、0.091).A、B两组的CT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9.72±2.62) mSv]较A组[(14.64±2.62)mSv]减少约33.6%.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8).图像的客观评价:两组的主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的CT值均>300 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3、0.620),噪声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于A组.结论 kV assist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及ASIR算法行主动脉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作者:李冠;邹明宇;杨本强;王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股骨上皮样血管肉瘤一例

    患者 男,35岁,因左大腿疼痛来院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大腿疼痛,呈持续性轻度隐痛,无放射痛,自觉左侧大腿下段发紧,自服止痛药后无明显缓解.体检:左大腿下段较对侧稍肿胀,可及深压痛,局部皮温无明显增高,无血管怒张及皮肤发红.余未见确切异常.

    作者:黄聪;罗军德;淦登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多层螺旋CT扫描胸部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M SCT胸部影像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 搜集PSP 45例及性别、年龄匹配胸部无明确病变(对照组)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SSP)患者各45例.测量前两组第六肋骨(6th)倾斜度、气管分叉平面胸廓内径,观察肋骨内突(PRIL)、肺气肿样改变(BB)及气胸组胸膜孔情况.组间变量值和计量数差异分别采用t和x2检验.结果 PSP组与对照组6th倾斜度分别为:(54.5±16.8)°、(65.6±17.5)°(t=6.79,P<0.05);10 ~19岁、20 ~29岁和30~39岁气管分叉平面胸廓横径/前后径值分别为:2.65±1.24、2.58±1.02、2.61±1.12和2.04±0.74、2.08±0.87、2.05±0.78(t =4.28、4.05、4.39,P值均<0.05);PRIL、BB检出例数分别为:25和10例(x2=8.16,P<0.05);35和4例(x2=40.72,P<0.01).PSP和SSP胸膜孔检出率分别为26.67%和6.67%(x2 =5.12,P<0.01).结论 胸廓扁平、PRIL、BB及胸膜孔为PSP特征影像,胸廓扁平增加跨肺压利于BB形成,PRIL增加胸膜压迫磨损,易致BB破裂或胸膜薄弱漏气形成PSP及胸膜孔.

    作者:朱小东;曹和涛;苏海兵;高小红;谢留海;曹勇;杨卫;王美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膜后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一例

    患者 女,54岁.发现盆腔包块2月入院.患者2月前发现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质硬,偶感腹胀.体检:右下腹可触及质硬包块,上达脐平,活动度差,无压痛.11天前至当地医院就诊,彩超示盆腔包块.10天前开腹手术,术中探查发现包块来源于腹膜后并包绕右髂动脉,手术风险较大,关腹.MRI检查示:(1)盆腔入口处偏右侧占位并包绕右髂动脉,考虑右侧附件来源恶性肿瘤性病变可能,建议活检;(2)少量盆腔积液.患者2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左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

    作者:韩晶;程敬亮;杨联培;刘俊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观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CCCL)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CCCL的CT图像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总结该病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肝左、右叶同时累及的多发病灶并伴有肝内及肺内多发转移.病灶大径1.3 ~15.8 cm,其中直径<4 cm者7例,直径>10 cm者5例.平扫11例呈低或等密度,其中9例密度不均,5例内可见CT值约-10~-30 HU的脂肪密度影,且均出现在直径>10 cm的病灶中.增强扫描,8例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持续轻度强化,病理证实透明细胞比例较高;4例动脉期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门静脉期呈相对低密度,病理证实透明细胞比例相对略低.5例肿瘤内见结节状强化的软组织密度影.6例可见环形的包膜样强化.结论 PCCCL因其透明细胞比例不同,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但CT检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病理特点,CT表现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终诊断仍需结合病理.

    作者:王夏婉;刘星雨;高剑波;柴亚如;李秋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内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差异

    目的 初步分析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的情况及两者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67例AD患者,平均年龄(70.57 ±10.44)岁,男32例,女35例;58例PD患者,平均年龄(66.96 ±8.45)岁,男28例,女30例;60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69.83±7.26)岁,男28名,女32名,被纳入本次研究.通过观察MRI T2WI及T2 FLAIR图像,分别计数各组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的数目并进行4级评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Kruskal-Wallis及Kolmogorov-SmirnovZ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EPVS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间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区EPV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17.91,46.28,P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组基底节区的EPV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39,P<0.001),PD组与对照组及AD组的EPV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Z分别=1.314,0.83,P均>0.05);在半卵圆中心区域,AD组及PD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PV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86,Z=1.518,P<0.05),除此之外,PD组与AD组间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1.585,P<0.01).三组间基底节区及半卵圆中心区EPVS累计得分符合正态分布,AD组总EPVS评分(4.38±1.34)显著高于PD组(3.55±1.17)(P<0.01).<65岁时,AD组与PD组两者间EPV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D组及PD组EPVS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65~ 75岁时,三组间EPV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岁时,三组间EPV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EPVS是PD和AD患者脑内的微血管改变,而且PD和AD脑内EPVS分布也有所区别,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间的差异性逐渐增加.

    作者:尚劲;刘杨颖秋;王微微;宋清伟;苗延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静息态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的MRI研究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杏仁核功能连接(rsFC)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对29例早期PD患者(PD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HC组)行颅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选双侧杏仁核为感兴趣区,PD组与HC组间脑功能连接差异用双样本t检验,并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参数图.结果 与HC组相比,早期PD组中双侧壳核、前扣带回;右中央前回、前额叶、岛叶;左胼胝体下回、苍白球与双侧杏仁核rsFC减低;右额内侧回、颞下回;左楔叶、舌回、枕下回;双侧顶上小叶、枕中回、楔前叶与双侧杏仁核rsFC增强.右额内侧回、右岛叶与帕金森病综合评分(UPDRS)呈正相关,左苍白球及右壳核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早期PD患者静息态下杏仁核已存在异常功能连接,可能与PD多系统受累的复杂病理机制密切相关.

    作者:谷何一;孙学进;鲁毅;莫茵;赵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28层螺旋CT CARE kV联合SAFIRE技术在肺动脉成像质量与辐射剂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智能佳kV扫描技术(CARE kV)联合正弦图确定迭代重组(SAFIRE)算法,对CT肺动脉成像(CTPA)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行CTPA检查的患者60例,均采用128层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 AS+,Siemens,Germany)进行扫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管电压120 kV,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Care Dose 4D),参考管电流150 mAs.试验组: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150 mAs.对照组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法(FBP)重组,获得A方案图像;试验组图像分别采用FBP和SAFIRE(重组强度选择3)重组,获得B方案和C方案图像.记录每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吸收剂量(ED).测量肺动脉强化CT值,椎旁肌CT值及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工作10年以上的影像学专家采用双盲法,根据肺动脉强化程度、肺及纵隔结构的显示情况(包括轴位图、MIP图和MPR图)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综合评分.采用Mann-WhitneyU检验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B、C三种方案图像的CT值、背景噪声、SNR、CNR,组内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3种重组后图像的主观评分,组内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ED分别为(2.0±0.7)mSv、(2.9±0.5)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65,P<0.001),前者较后者下降约31.03%.A、B、C方案重组后图像主观评分和背景噪声分别为(4.30±0.47)、(4.27±0.45)、(4.67±0.48)分和(9.38±1.12)、(9.96±1.59)、(6.82±1.18)HU,其中A和B方案图像的主观评分及背景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84,P=0.776;F=48.268,P=0.093),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和C:Z=-2.818,P=0.005:F=48.268,P<0.001.B和C:Z=-3.079,P=0.002;F=48.268,P<0.001).A、B方案之间及A、C方案之间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B、C方案图像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B、C方案图像的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C方案图像的SNR和CNR均高,B方案次之.结论 与常规120 kV扫描模式相比,采用CARE kV扫描技术联合SAFIRE重组算法不仅能有效降低CTPA检查的辐射剂量,又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赵洁;余建明;雷子乔;廖佳;孔祥闯;杨明;罗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征象及病理基础

    目的 分析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及与病理的关系,探讨320排CT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及病理结果.术前均行320排CT平扫与三期增强检查.结果 (1)22例中,良性神经鞘瘤19例,恶性神经鞘瘤3例,盆部腹膜外间隙3例,腹腔腹膜后间隙19例.(2) CT表现,完全囊变型7例,囊实性型12例,完全实性型3例;良性肿块边缘光整,境界清楚,恶性肿块局部边界模糊;所有肿块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延迟轻中度强化,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值分别(35.40 ±7.70) HU、(45.09 ±8.71) HU、(56.27±10.33) HU、(68.64±12.68) HU;术前定位准确度100%,定性准确度90.90% (20/22).(3)病理表现,镜下,肿瘤内可见Antoni A区和Antoni B区两种组织类型,An-toni A区细胞密集排列,Antoni B区细胞稀少,细胞间有较多液体存在,常伴各种退行性变.结论 腹膜后间隙神经鞘瘤的320排CT表现有特征性,CT表现取决于细胞稀疏区与密集区的比例和排列方式,囊实性多见,呈渐进性延迟轻中度强化,边界清楚,CT对腹膜后神经鞘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忠明;曹代荣;游瑞雄;李银信;王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覆膜支架弹性回直致TIPS分流道失功能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弹性回直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分流道失功能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31例行介入下分流道修复患者资料.根据两次介入手术DSA影像资料对比将31例患者分为弹性回直组(A组=16例),与非弹性回直组(B组=15例).37例TIPS术后随访时间超过2年且分流道通畅患者设为对照组(C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临床资料,测量覆膜支架肝静脉端、门静脉端与肝实质分流道的夹角分别记为α、β角,观察各组覆膜支架肝静脉端覆盖情况.结果 A组一期通畅时间(18.9±14.6)个月,B组一期通畅时间(4.0±4.8)个月,C组随访时间为(30.6±5.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间性别、年龄、TIPS适应症、肝硬化病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α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β角167.2°±8.9°,B组β角164.5°±21.3°,C组β角175.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7).A组44%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B组67%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C组92%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β角(OR=0.929,P=0.010)、覆膜支架覆盖至肝静脉开口(OR=0.100,P=0.002)与TIPS分流道失功能相关.结论 覆膜支架弹性回直是TIPS术后中远期分流道失功能的主要因素.覆膜支架门静脉端弯曲角度过大、覆膜支架肝静脉端长度过短是覆膜支架弹性回直致分流道失功能的重要原因.

    作者:陈斯良;胡朋;林志鹏;赵剑波;陈勇;何晓峰;李彦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成人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的CT特点

    目的 探讨成人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成人AFBN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征象由2名放射科医师同时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共14只肾脏受累,22个病灶.病灶呈“楔形”和“肿块形”两种形态.前者共17个病灶,后者5个.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轻度强化.11例患者,5例多发,6例单发.5例出现肾周结构异常.2例表现为单发肿块形病灶,CT表现酷似乏血供肾肿瘤.结论 成人AFBN在CT上有其表现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可以对其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许志高;彭泰松;唐光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DWI及ADC值对胃癌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胃癌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6例行常规MR及DWI检查,后经胃镜组织活检证实为胃癌的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测量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长径、相对ADC值(rADC)(平均ADC值/右肾门水平右侧竖脊肌ADC值),以上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z)来比较其在区别胃癌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 DWI图像与手术后组织病理对照,其中53枚是转移性的、67枚是非转移性的淋巴结,转移性、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长径对比,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转移淋巴结的rADC值(0.719±0.075)低于非转移淋巴结的rADC值(0.977±0.079),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ADC阈值=0.807,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73.1%、80.2%、82.2%、81.6%,诊断效能高.结论 DWI及ADC值能很好地鉴别胃癌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与常规MR序列相比,DWI能提供更多生理学和功能学信息,以协助临床诊断.

    作者:杨虹;李雪霜;陆通;张琴;樊芮娜;朱凯;郭玉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肾上腺神经纤维瘤二例

    例1 女,28岁,体检发现右侧肾上腺包块入院.自诉无症状及体征,血压:111/81 mmHg,血K:3.8 mmol/L,血Na:138.1 mmol/L,血Cl:109.5 mmol/L,血Ca:1.97 mmol/L,尿常规(-),系统回顾无特殊.超声:右侧肾上腺区域约5.0 cm×4.0 cm ×6.8 cm稍低回声团块;CT增强扫描(图1A ~D)右侧肾上腺区见类圆形肿块影,约6.8 cm ×5.3 cm×7.0 cm,边界可见,密度欠均匀,注入对比剂后扫描肿块影中度强化,其内见小血管影穿行,CT值动脉期:57 HU,静脉期:69 HU,延迟扫描120 s:82 HU.左侧肾上腺未见异常.

    作者:刘玉建;仲建全;冯浩;杨靖;彭钰;张永涛;何朝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定量评价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图书馆、Pubmed、OVID、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自建库以来至2016年5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应用的中英文文献.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QUADAS条目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相关数据信息.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Meta分析合并诊断效应量及绘制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研究病灶共265个,汇总加权敏感度、特异度、诊断比值比、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8(95% CI0.81 ~0.93)、0.87(95% CI0.81~0.91)、52.49(95% CI17.36 ~ 158.67)、6.25(95% CI3.17~12.32)、0.16(95% CI 0.08 ~0.36);SROC曲线AUC为0.9439.结论 扩散峰度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红林;方进;蔡湘怡;邹亚妮;胡钰;周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宝石能谱CT成像对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能谱参数观察和分析,初步探讨能谱CT对结直肠管状腺癌分化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经结肠镜或术后病理确诊的结直肠管状腺癌共45例,按照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中分化组26例、低分化组19例,应用GE宝石能谱CT在能谱扫描模式(GSI)下行数据采集.所有患者均进行全腹GSI动脉期、门静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运用能谱分析软件进行能谱图像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病灶的碘浓度、水浓度、标准化碘浓度比(NIC)、有效原子序数及病灶在各期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能谱参数评定结直肠癌(CRC)分化程度的各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佳诊断阈值及Youden指数,评估各项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能谱参数比较,发现中分化组动脉期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绝对值均高于低分化组,且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其他两期所见能谱各参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水浓度三期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动脉期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K值的AUC分别为0.723、0.772、0.750和0.769,当其诊断阈值分别设为>5.85(100 μg/ml)、>0.08、>7.95、<-1.04时,其判定结直肠管状腺癌中、低分化程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3%、52.6%)、(88.5%、73.7%)、(92.3%、68.4%)、(73.7%、88.5%).结论 动脉期能谱CT多参数对结直肠管状腺癌中、低分化有一定价值,特别是NIC具有更加可靠的诊断效能.

    作者:石义志;杨明慧;邱晓明;柯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肺浸润性黏液腺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 探讨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和PET-CT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26例PIMA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26例患者均行CT平扫,其中23例行CT多期增强扫描;10例行PET-CT检查.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26例PIMA中,单发结节或肿块19例,单发实变2例,多发结节或混合型5例.病灶大径范围0.8~27.7 cm,平均(4.83 ±5.18)cm.病灶密度较低[平均(24.9±14.89) HU],增强后多呈轻中度强化.边缘光滑16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8例,不完整晕征13例,空泡或假性空洞征8例,血管造影征3例,“卫星瘤”征1例,钙化2例.10例病灶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均明显增高,标准摄取量(SUV)大值为2.5 ~16.5,平均8.31 ±4.88.26例均诊断为PIMA,镜下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呈黏液柱状,胞浆丰富,间质可见黏液形成,部分腺腔内可见黏液聚集.结论 PIMA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平扫密度较低,病灶出现不完整晕征及晕环内间隔增厚、多发空泡征或假性空洞征、“卫星瘤”灶,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有助于PIMA的诊断.

    作者:郑晓涛;李新春;雷永霞;万齐;余煜栋;秦积龙;李广秋;邱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脑实质内脑膜瘤一例

    患者男,19岁.因舌头麻木1年,间断性嘴角抽搐、流涎2天就诊.CT平扫:左侧额叶见大小约21 mm×19 mm稍高密度肿块,周围见小片水肿灶,内见结节状钙化(图1).MR平扫+增强:病灶呈稍长T1、混杂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结节样明显强化(图2A ~D).

    作者:李文富;田冲;曾珍;冉春艳;汤子建;朱婷婷;张体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脏炎性假瘤“厚壁圆环中心点”征CT与MR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TL)“厚壁圆环中心点”征的CT与MR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经病理诊断(8例)及临床诊断(9例)的IPTL共17例常规肝脏CT及/或MR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综合分析病灶的形态及密度/信号表现.结果 (1)全部病例病变影像形态学均可分为两部分,即“厚壁圆环”和“中心点”.“厚壁圆环”表现:厚壁结构占病灶大部;部分/全部呈较明显类圆形,内外缘较清晰;呈多层不同厚度、欠规则同心环状,但整体厚度较均匀一致;呈渐进性强化.“中心点”表现:中心区仅占小部分或呈近似点状;每个病灶内可为一点或多点;各期无强化.(2) 17例患者中单发11例,双发或多发6例、其中2例弥漫多发.(3)单发或散在多发“厚壁圆环中心点”14例,多个该结构融合(7例,其中部分病例为多发病灶中的部分融合).(4)病变各部无固定CT密度值或MR信号特征.(5)病理证实的8例占同期纳入研究的IPTL病例的21.6% (8/37).结论 “厚壁圆环中心点”征是部分IPTL的一个较特异影像征象,能否作为IPTL的一种独立影像分型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见增;胡海东;王巍巍;董景辉;安维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