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一例

李胜;肖彬;田林

关键词:
摘要:患者 女,60岁.“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饥饿时明显,进食后有所缓解,伴黑便.发病后前往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行输血、抗感染、抑酸等对症),胃镜提示胃窦部占位(图1),遂取活检4块,病检结果示慢性溃疡.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超声内镜示(图2)胃窦部见低回声团块,向腔内突起,大小约3.0 cm×1.7 cm,部分黏膜层缺损,后方黏膜下层部分连续性中断,内部回声尚均匀,起源于粘膜肌层.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LI-RADS分级标准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LI-RADS分级标准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术后病理证实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CT 38例,MRI30例),由3名影像学副教授在不知道病变的病理结果的情况下对图像资料进行评阅,按LI-RADS分级标准和非LI-RADS分级标准分为两组,分别给出诊断结果,比较两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正确率并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当LR4、LR5类为阳性时,CT组LI-RADS和非LI-RADS方法诊断HCC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3.7%(28/38)、55.3%(21/38);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x2 =38,P<O.05).MRI组LI-RADS组和非LI-RADS方法诊断HCC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7%(26/30)、70.0%(21/30);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x2=30,P>0.05).如果将LR3类也视为阳性,则LI-RADS方法诊断HCC的正确率更高,CT组达到94.7%(36/38),MRI组达到96.7%(29/30),且无论CT组或MRI组LI-RADS方法诊断HCC的正确率均高于非LI-RADS方法,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组x2=38,P <0.05;MRI组x2=30,P<0.05).LI-RADS和非H-RADS两种方法评阅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概率分别为7.3% (5/68)、22.0%(15/68),采用LI-RADS方法诊断原发性HCC,不同医生之间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明显减少,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862,P<O.05).结论 采用LI-RADS分级诊断标准诊断原发性肝癌可以提高正确率,并且具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赵伟;李文政;易小平;裴贻刚;刘慧;张丽青;刘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及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24例均经病理证实的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特点.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5 ~ 78岁,平均55.5岁,病理证实其中23例为腺癌,1例为鳞癌;22例为单发囊腔,2例为多发囊腔;囊腔形态4例类圆形,2例椭圆形,20例不规则形;16例囊腔内有分隔,11例囊腔有分叶,11例囊腔病变有毛刺,15例薄壁伴有壁结节,19例囊腔内壁不规则,7例囊壁规整,20例具有血管集束,18例有胸膜牵拉,12例囊腔周围伴有磨玻璃密度影,7例病灶相邻部分伴实性结节.结论 以含囊腔为主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特异性,尤其对含囊腔形态及周围的改变进行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作者:孙筱倩;直强;吴重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侧肾后间隙团块影——请分析病变性质

    患者 女,49岁.因“右腰部疼痛2月余”入院.体检:双侧腰部疼痛,右髂区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轻叩痛;双肾区未见肿胀及畸形,双肾区未闻及血管性杂音.CT平扫示:右侧肾后间隙见团块影,形态不规则,边界尚清,内可见多发囊状坏死区及多发斑点状、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图1);病灶同腰大肌及腰方肌分界不清;右肾实质明显受压推移.

    作者:刘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乳腺MR纤维腺体背景强化与月经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女性月经状态及月经周期对乳腺MR动态增强检查中不同时相的纤维腺体背景强化(BPE)的影响.方法 搜集2013年5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乳腺MR增强检查且月经情况明确的女性279例,共分析动态增强后第1 min、2 min和8 min三个时相(Phase1、2、8)的BPE.定性分析根据2013年美国放射学院(ACR)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将BPE分为4型:轻微强化、轻度强化、中度强化和显著强化;通过计算动态增强后乳腺BPE信号强度(SI)增加的百分率[(SIE-SIP)/SIP×100%]来定量分析BPE.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zllis H检验比较不同月经状态和月经周期下乳腺BPE程度.结果 绝经前女性动态增强后第1、2、8时相乳腺BPE均高于绝经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89例绝经前女性中,月经各周期乳腺BPE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月经周期第2周乳腺BPE低于第1、3、4周.结论 月经状态及月经周期不同,激素水平呈现不同水平和周期性变化,均对乳腺BPE有一定影响.绝经前女性乳腺BPE显著高于绝经后女性,月经周期第2周乳腺BPE低,在月经周期第3、4周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侯明丽;刘佩芳;邵真真;侯玉薇;路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全身磁共振成像在脊柱关节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全身磁共振成像(WBMRI)在脊柱关节病(SpA)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ia 3.0 T磁共振对54例临床拟诊SpA的患者行WBMRI扫描,除行全身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扫描外,扫描序列均包括全脊柱矢状位T1WI、STIR及骶髂关节斜冠状位STIR、T1WI,由2位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分别独立分析患者的WBMRI,统计各关节受累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检查用时35~ 50 min,54例中终临床诊断SpA 50例,48例WBMRI上可见异常改变;其中病变累及骶髂关节48例(96%),累及脊柱42例(84%),累及外周关节33例(66%).结论 WBMRI可在多数患者能够耐受的时间内一站式清晰显示SpA全身多关节受累情况,在Sp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宝祥;黄振国;闫燃;杨敏星;陈翯;陈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双指数模型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45例患者行多b值DWI检查(12个b值:0、10、20、30、50、100、200、400、800、1200、1500、3000 s/mm2).22例良性(23个病灶),23例恶性.获得双指数模型参数:标准表观扩散系数ADCst、慢速表观扩散系数ADCs1ow、快速表观扩散系数ADCfast、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ffast.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ADCst(0.747 ±0.145)× 10-9mm2/s、ADCslow(0.585 ±0.132)×10-3mm2/s、ffast(0.307±0.112),明显低于良性组;ADCfast(4.654±1.097)×10-3mm2/s高于良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Cst、ADCslow、ADCffast、ffast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917、0.796、0.756.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3.9%、91.3%、82.6%、56.5%,特异度为95.6%、78.3%、60.9%、95.6%.结论 乳腺肿瘤ADC值的下降是由于快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减少和慢速扩散成分所占比例的增加所致,而不是ADCfast值自身的减少所致.ADCslow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有价值.

    作者:王高燕;杨光钊;董海波;徐凌斌;王波;李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背景下小肝癌的磁共振表现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背景下小肝细胞癌(sHCC)(≤2 cm)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6例sHCC患者234个病灶,根据镜下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1组,轻度纤维化(F0-1);2组,中重度纤维化(F2-3);3组,肝硬化(F4).对三组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及MR信号特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分别有14、35及167名患者纳入1、2、3组.1组较2、3组患者年长(H=8.834,P=0.0121).三组病灶在T2 WI信号(P =0.383)、强化模式(P =0.559)、增强后三期信号特点(P =0.690,0.811,0.124)、(假)包膜征象(P=0.812)及表观扩散系数(ADC) (P =0.567)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动态增强扫描中三组病灶间信噪比(x2 =2.119,P=0.122)及对比噪声比(x2=1.533,P=0.218)总体上不存在组间差异.T2WI等低信号、动脉期相对低信号及进展强化模式等不典型表现仅见于2、3组患者中.结论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背景下sHCC的MRI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

    作者:盛若凡;曾蒙苏;陈伶俐;杨丽;陈财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ML)的MSCT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例HEAML患者的64层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8例均为女性,7例单发,1例多发.8例CT平扫均呈低密度结节或肿块,未见脂肪密度;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或边缘见粗大的畸形血管影,强化程度接近腹主动脉,门脉期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肝实质,呈“快进快出”表现,粗大畸形的血管仍持续强化;1例动脉期全瘤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与正常肝实质相近,呈“快进慢出”表现,病灶周边可见畸形血管影,强化程度低于腹主动脉.7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引流静脉早期显影.6例可见假包膜,动脉期及门脉期均强化. 结论 HEAML的MS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内部或边缘出现粗大畸形的静脉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吴若岱;杨旭峰;王猛;周丽莎;黄坤;方壮念;郑可国;冯仕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炎症渗出型塑型性支气管炎的CT表现(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炎症渗出型(Ⅰ型)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CT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儿童PB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重点讨论其CT表现的特点.结果 2例炎症渗出型塑型性支气管炎共同的CT表现为:(1)支气管阻塞;(2)低密度肺实变;(3)无充气支气管征.结论 当临床工作中遇到肺炎表现的患儿有无充气支气管征的密度偏低的肺实变时,且无异物吸入史,应考虑到炎症渗出型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可能.

    作者:许勤晖;罗霄;樊树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盆腔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一例

    患者 男,48岁.平素体健,体检B超发现膀胱后方实质性包块入院.CT示:盆腔内见一软组织肿块,界清,其内可见粗条状钙化,实性软组织部分密度较均匀,CT值约为25 HU(图1);盆腔、腹膜腔见多发肿大淋巴结.MRI扫描示:盆腔上份(膀胱直肠间隙)肿块,大小约为5.0 cm×5.18 cm ×6.52 cm,界清,T1WI、T2WI肿块内均可见粗条状极低信号(结合CT为钙化),余实性软组织成份信号均匀,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与同层面臀肌相比)(图2、3),扩散轻度受限表现,ADC图上呈稍低信号(图4),增强扫描,实性软组织成份显著均匀强化,与同层面髂外动脉强化一致(图5);盆腔内另可见多发散在肿大淋巴结,弥散及增强表现与盆腔内肿块一致.术前CT及MRI诊断为间叶源性肿瘤.

    作者:蔡仁慧;赵新湘;王燕;张颖雪;吴文芳;陈思颖;狄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肾髓质癌一例

    患者 男,67岁.因左侧腰腿疼痛一周,体检发现左上腹巨大包块,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血尿,无发热、腹痛.肾脏CT:左肾上极巨大囊实性占位,考虑囊性肾癌.肾脏MR平扫+增强:左肾实质见混杂团块状长T1、稍长T2信号,左肾上前方见巨大囊性稍短T1、长T2信号,左肾盂、肾盏扩张.增强后左肾实质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左肾上极包膜连续性中断,左肾上前方见巨大囊性病灶未见明显强化,与左肾实质病灶分界不清.腹膜后淋巴结轻度增大.

    作者:冯华军;孙秀华;熊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59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术前准确诊断及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搜集59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术前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38例术前行颈动脉CTA检查,31例术前行MRA检查;共置入支架65枚,54例患者术中使用脑保护伞.结果 术前CTA、MRA检查结果与术中DSA基本一致.59例均成功行支架置入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肢体活动障碍、肌力减退,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 术前结合超声、CTA、MRA等检查,可对颈动脉狭窄程度与斑块性质进行准确评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确切,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高.

    作者:卢浩浩;郑传胜;梁惠民;韩萍;熊斌;冯敢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8F-FDG PET/CT联合同机CT增强检查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分化程度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联合同机CT增强扫描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分化程度的价值. 方法 对54例临床疑诊为原发性肝脏肿瘤且均为单发病灶的患者进行PET/CT及同机CT增强检查.将PET图像中病灶的FDG浓聚程度分成3种类型,Ⅰ型(阳性):病灶FDG摄取程度高于周围肝组织;Ⅱ型(可疑):病灶FDG摄取程度与周围肝组织相近;Ⅲ型(良性):病灶FDG摄取程度低于周围肝组织.CT增强检查阳性诊断标准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及平衡期强化降低.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分成四组:Ⅰ型、Ⅰ型+Ⅱ型、Ⅰ型+增强CT、Ⅰ型+Ⅱ型+增强CT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约登指数并评价其诊断效能;分别计算肝脏本底及病灶的SUV max值及比值SUVT/N并评价与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54例肝脏单发病变患者,原发性肝细胞癌45例,肝脏其他病变9例.四组方法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111、0、0.156、0.244.高中低分化三组间SUVmax值两两比较,仅高中分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高中低分化三组间SUVT/N两两比较,三组间均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PET/CTⅠ型+Ⅱ型+增强CT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高,临床应用价值大;随着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SUVmax与SUVT/N值均显著增高,但SUVT/N较单纯SUVmax值更敏感.

    作者:曾磊;徐静;房娜;王艳丽;吴增杰;崔新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右侧中耳乳突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 男,23岁.自述右耳疼痛伴听力下降、间断性流脓1年余.体检:双耳外耳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右耳外耳道见干痂,鼓膜大穿孔,上骨室塌陷,左耳无异常.CT检查:右侧鼓室、鼓窦扩大,乳突及外耳道内软组织影填充;面神经水平段及锥段骨管部分破坏,垂直段面神经明显增粗;乳突顶盖、乙状窦骨板和乳突尖部等多发骨质破坏(图1~3).

    作者:周家龙;黄建强;边莉;何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组织相似度图谱的MR灌注成像评价脑胶质瘤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基于组织相似度图谱(TSM)MR灌注成像(PWI)评价脑胶质瘤血流灌注情况的可行性及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脑肿瘤(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7例)患者的MR常规及灌注成像资料.经TSM算法软件和MRI工作站PWI后处理软件将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TSM图和脑血容量(CBV)图.分别测算肿瘤实质区和正常脑白质区(WM)的CBVPWI值或CBVTSM值,然后计算出脑胶质瘤的rCBVPWI值、rCBVTSM值,并分别对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rCBVPWI值和rCBVTSM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Ⅱ级、Ⅲ级和Ⅳ级胶质瘤的rCBVPWI值和rCBVTSM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Ⅱ级胶质瘤的rCBVPWI值(1.83 ±0.48)显著低于Ⅲ级(5.95±2.52) (P =0.002)和Ⅳ级(6.47±2.30)(P=0.001).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1).同样,Ⅱ级胶质瘤的CBVTSM值(2.18 ±0.38)显著低于Ⅲ级(6.06 ±2.81) (P =0.007)和Ⅳ级(6.27±2.76) (P =0.006).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结论 基于TSM的MR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脑胶质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能于术前对胶质瘤进行分级诊断.

    作者:胡粟;王希明;郝光宇;张静;姚沉非;朱默;胡春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Ⅰ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Ⅰ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247例Ⅰ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理类型及MDCT表现,计算Ⅰ期肺癌的MDCT诊断正确率、误诊率,并采用x2检验、R*C列表的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分析误诊病例的不典型MDCT征象.结果 247例Ⅰ期周围型肺癌包含134例T1 aN0 M0,87例T1 bN0 M0和26例T2aN0M0.3组不同TNM分期肺癌的男女比例(x2 =0.444,P=0.801)、密度构成比(x2=2.121,P=0.721)、病理类型(x2=0.261,P=0.896)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Ⅰ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征象中,圆形/类圆形、清楚毛糙界面和分叶征的出现率均高于85%,胸膜凹陷征54.25%,毛刺征42.91%.本组病例实性、mGGO、PGGO的构成比为73.28%、25.51%和1.21%;且实性肺癌的毛刺征高于mGGO肺癌(48.07%vs.30.16%,P=0.014);mGGO肺癌中不规则形和胸膜凹陷征的比例高于实性肺癌(19.05% vs.4.42% P=0.000;66.67% vs.50.28%P=0.024).分叶、毛刺、空泡征和胸膜凹陷征在3组不同TNM分期肺癌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T1bN0M0、T2aN0M0肺癌分叶征的比例均明显高于T1aN0M0肺癌(x2=6.534,P =0.013;x2=6.585,P=0.009);T1aN0M0、T1 bN0M0肺癌毛刺征的比例均高于T2aN0M0肺癌(x2 =7.838,P=0.005;x2 =8.972,P=0.003);T1bN0M0肺癌的空泡征高于T1aN0 M0肺癌(x2=9.315,P=0.002);T1bN0M0肺癌的胸膜凹陷征高于T2aN0M0肺癌(x2 =7.919,P=0.005).Ⅰ期肺癌的初次CT诊断正确率为94.74%,误诊率5.26%(13/247);不规则形(7/13)、边界模糊(3/13)、支气管走行自然(3/13)是引起误诊的主要不典型征象.结论 Ⅰ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征象出现率较高的前3个分别是清楚毛糙的界面、圆形/类圆形和分叶征,若结节出现上述3个征象,则高度提示恶性;且不同TNM分期的Ⅰ期周围型肺癌的MDCT征象之间存在一定差异,T1 bN0M0、T2aN0M0(>2 cm且≤5 cm)的分叶征的比例高,T1 aN0M0、T1 bN0 M0(≤3 cm)的毛刺征的比例高.不规则形、模糊的界面和支气管走行自然是误诊的主要不典型征象,对于不典型征象需要提高警惕;临床工作中需要权衡所有征象,以提高诊断正确率、降低误诊率.

    作者:范丽;望云;管宇;李琼;夏艺;李清楚;刘士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胃炎性纤维性息肉一例

    患者 女,60岁.“上腹部饱胀不适2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饥饿时明显,进食后有所缓解,伴黑便.发病后前往本院血液科住院治疗(行输血、抗感染、抑酸等对症),胃镜提示胃窦部占位(图1),遂取活检4块,病检结果示慢性溃疡.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超声内镜示(图2)胃窦部见低回声团块,向腔内突起,大小约3.0 cm×1.7 cm,部分黏膜层缺损,后方黏膜下层部分连续性中断,内部回声尚均匀,起源于粘膜肌层.

    作者:李胜;肖彬;田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先天性血管环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先天性血管环的各种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搜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经确诊的先天性血管环患者34例,年龄1个月~11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者22例,6例表现为反复呕吐,进食困难.结果 胸片和食管造影可以通过显示气管狭窄、移位及食管受压高度提示完全性血管环的诊断,但单凭胸片和钡剂食管造影检查通常不能确定血管环的特定类型.MSCT及MRI可清晰显示先天性血管环的类型及气管受压情况.结论 多种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能全面显示先天性血管环及其对气管食管的压迫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郑楠楠;邵剑波;王芳;龚立;方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内外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研究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失去根治性手术时机或不愿意行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显黄疸表现,其中Ⅰ型4例,Ⅱ型7例,Ⅲ型7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皮穿刺胆道造影确认胆管梗阻的范围及长度并选用相匹配的胆道金属支架,准确置入胆管的狭窄段,粒子条装入塑料管,经8F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待黄疸减退肝功能基本正常后,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肝门部胆管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Ⅰ、Ⅱ、Ⅲ型患者序贯行单支架成形术+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Ⅳ型患者,需要行多支架或多支引流,随后配合支架内粒子条及经皮穿刺支架外粒子植入.随访观察患者肝功能、肿瘤大小、并发症、肿瘤标志物、胆道支架通畅情况及生存期.结果 2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9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术后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总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 =9.271,P=0.000),直接胆红素值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7.751,P=0.000),术后并发症少,少数仅有轻微不良反应,总体疗效高,有效率为74%.结论 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创伤小、安全性高,手术简单,可以治疗不同程度肿瘤并有效保持胆道支架通畅,患者生存期较长,疗效满意.

    作者:黄兢姚;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宁;申权;吴正忠;谢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IVIM模型的扩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核磁共振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索扩散加权成像(DWI)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IVIM)参数在卵巢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以及IVIM-DWI与动态增强核磁共振(DCE-MR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诊断性研究方法,搜集卵巢占位性病变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共66例,其中良性肿瘤32例,恶性肿瘤34例.应用3.0T核磁共振仪和8通道心脏相控阵线圈对患者进行盆腔MRI扫描.寻找具有良恶性卵巢肿瘤鉴别价值的IVIM参数,计算各参数的诊断界值,敏感性与特异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IVIM的灌注参数与DCE-MRI定量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 表观扩散系数(ADC)、慢扩散系数(Dslow)、f*Dfast、速率常数(Kep)、Ve值在卵巢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DC、Ve值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偏低,f*Dfast、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Kep值特异性高但敏感度极低,Dslow、Dfast和f值的特异性和敏感度都为中等.Dfast与Kep、f与Kep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但仅为弱相关(r=0.225,r=-0.317).结论 该研究所测试IVIM-DWI系数与DCE-MRI部分定量参数在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中有应用价值,其中ADC和Ve值敏感度较高,而f*Dfast和Kep值特异性较高,可以在临床诊断中作为参考指标.

    作者:申洋;周延;何为;朱汇慈;王丰;吴燕;周振宇;解立志;张子衡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