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海涛;邢伟;顾正章;张京刚;张大川
患者 男,75岁.吞咽异物(鱼刺)后呼吸困难10天,加重2天,伴发热.血压140/93 mmHg,心率102次/min;入院心肌酶+心肌标志物检查:CK 819 U/L、CK-MB 13.4 ug/L、LDH 680 U/L、MYO 288 ug/L.影像检查:第一次胸部CT检查显示食道下段异物存留并纵隔积气,邻近左心房积气,左心室心尖区积气,双下肺感染(图1、2).第二次双源CT心脏检查显示食道异物破入左房,左房内游离鱼刺;原左室心尖部积气消失;冠状动脉未见狭窄征象(图3、4).
作者:孙桂芳;刘斌;刘波;胡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SD大鼠大脑皮层、外囊和尾壳核的扩散峰度参数间的差异性,比较平均扩散峰度(MK)与平均弥散率(MD)对组织变化的敏感性.方法 4组不同年龄的雄性SD大鼠,行颅脑常规MRI(冠状位T1WI和T2WI)及扩散峰度成像检查,测量两侧大脑皮层、两侧外囊、两侧尾壳核的MK值和MD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脑皮层、外囊、尾壳核的左右侧别间各统计指标的差异;采用One-Way ANO VA比较各部位间各统计指标差异及同一部位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MK值、MD值对组织微观结构改变的敏感性.结果 两侧大脑皮层、两侧外囊、两侧尾壳核的MK值、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大脑皮层、两侧外囊、两侧尾壳核的MK值、MD值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3个月、6个月、10个月和13个月MK值在不同部位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个年龄组MD值不同部位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MK值较MD值对组织的微观结构改变更加敏感.
作者:韩学芳;王佳鑫;吕焕娣;耿左军;宋振虎;武柏林;李翠宁;吴艳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是一种肿瘤样病变,可累及人体所有器官,常见于肺部和上呼吸道,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十分罕见[1~4].脑部炎性假瘤的影像表现与脑胶质瘤相似,极易误诊.笔者现结合文献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炎性假瘤1例报告如下.
作者:解超莲;胡然;陈勇;张小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女,62岁.以“间断心前区疼痛8年,加重4个月”为主诉入院.体检:T 36.5℃,P 69次/分,R 18次/分,Bp 132/78 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肋间隙无增宽,胸部叩诊清音,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侧约0.5 cm处.入院后胸部X线平片示:心膈肺未见异常.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非特异性T波异常.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增大,二尖瓣、三尖瓣少量反流.
作者:魏一娟;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HAML)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 方法 同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pi-HAML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其中4例行CT平扫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CT和MRI检查.结果 8例Epi-HAML中女7例,男1例.术前均误诊,其中4例术前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误诊为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误诊为腺瘤5例位于肝右叶,3例位于肝左叶.8例Epi-HAML均为单发,边界清楚.CT平扫呈稍低密度,2例密度均匀;2例病灶中间及边缘分别见局限性斑点及弧线样低密度影,CT值约-13 ~-17HU.MRI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同反相位末见明显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型5例、“快进快出”型3例.动脉期4例病灶可见“早期引流静脉”,2例在动脉期可见中心强化血管征 结论 Epi-HAML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与其他肝脏肿瘤相鉴别,但其诊断与鉴别仍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作者:林洪平;查云飞;邵晓彤;姚海泉;刘毅飞;刘永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R T1 rho对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评估价值,并分析T1 rho值与Pfirrmann等级、椎间盘不同解剖水平及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对45例无症状大学生进行腰椎MRI检查,分别采集腰椎矢状位T1WI及T2WI、轴位T2WI、矢状位T1rho图像,按Pfirrmann分级标准在T2 WI图像上对无症状志愿者腰椎间盘进行等级分级,通过后处理软件在矢状位T1 rho上分别测量髓核(NP)和纤维环(AF)的T1 rho值,并分析其与Pfirrmann 等级、椎间盘不同解剖水平及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间盘NP的T1rho值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63,P<0.001),且各腰椎间盘NP区T1rho值明显高于AF(P<0.001),但椎间盘各解剖节段的NP/AF区T1rho值未见明显差异,并且男女之间差异不大.结论 T1rho值与椎间盘退变等级密切相关,且对无症状志愿者椎间盘早期退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作者:李丹;马亚梅;孔祥泉;杨帆;于群;刘定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T1a期肺腺癌的CT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搜集74例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Ⅰ a期肺腺癌病例.查阅文献确定肺腺癌的常见CT征象(包括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胸部疾病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盲法共同阅片,对照分析肺腺癌结节CT征象与病理结果,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1) Ⅰa期肺腺癌纯磨玻璃结节42例(56.8%),混合磨玻璃结节21例(28.4%),实性结节11例(14.9%).(2)Ⅰ a期肺腺癌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11例(14.9%),原位腺癌8例(10.8%),微浸润型腺癌31例(41.9%),浸润型腺癌24例(32.4%).(3)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及微浸润型腺癌多是纯磨玻璃结节(37/50),浸润型腺癌以混合磨玻璃结节及实性结节为多(19/24).(4)Ⅰ a期肺腺癌瘤肺界面、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在4种病理类型的Ⅰa期肺腺癌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4种病理类型的Ⅰa期肺腺癌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Ⅰa期肺腺癌中纯磨玻璃肺结节提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随着结节增大及密度增高,浸润型腺癌的可能性增加.瘤肺界面清晰、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提示肺结节可能是浸润型腺癌.
作者:陈相猛;郝以秀;李荣岗;黄列彬;张朝桐;龙晚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X线分型在老年人Colles骨折治疗策略选择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44例60岁以上Colles骨折患者进行纵向回顾性研究.根据Frykman分型将病例分为关节内型骨折组(26例)和关节外型骨折组(18例).关节内型骨折组接受保守治疗11例,手术治疗15例;关节外型骨折组接受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8例.所有患者在受伤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6~8周均行腕关节X线平片检查.测量所有患者复位前后X线平片的桡骨掌倾角、桡骨尺偏角、桡骨短缩值.骨折愈合的影像学结果应用Lidstrom分级进行评价.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结果.结果 按照Lidstrom分级,44例Colles骨折患者经治疗后75.0%的影像学结果可接受.其中关节内型骨折组与关节外型骨折组可接受率分别为76.9%、7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23).关节内型骨折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可接受率分别为54.5%和93.3%,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外型骨折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可接受率分别为60.0%和87.5%,两种治疗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关节内型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关节外型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相仿.
作者:方媛;蒋定尧;龚向阳;周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MRI灌注成像表现及其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鉴别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GM和23例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乳腺MRI检查.采用卡方检验比较GM与非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用Wilcoxon检验比较病灶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早期强化率和峰值强化率.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M的TIC为Ⅰ或Ⅱ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TIC多为Ⅱ或Ⅲ型,少数为Ⅰ型,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M的早期强化率和大强化率分别为1.119和2.023;非肿块型乳腺癌的早期强化率和大强化率分别为0.901和1.614.GM和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血流动力学参数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M与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需要密切结合临床、其他影像检查及MRI形态特征进行综合判断,MRI灌注成像对GM和乳腺癌的鉴别有一定意义,但其血流动力学半定量参数有重叠,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碧华;陈曌;郑晓林;李晏;范宪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头颈部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1例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中,病灶位于椎旁间隙5例,颈动脉间隙4例,咀嚼肌间隙1例及下颌下间隙1例,长径2.6~16.1cm,其中8例沿肌间隙呈狭长状生长,6例病灶边缘见脂肪环征.10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为主,内部均见条状、束状或分隔状低信号影,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其内低信号影无强化.另1例病灶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坏死,除1例复发病例外周围肌肉均未见水肿.结论 头颈部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多数病例术前能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梁辉清;许晓矛;袁国奇;刘海明;刘迪斯;吴文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成像碘含量定量分析在术前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价值,以评估其恶性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双源CT皮髓期和实质期双能量增强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患者共42例(低级别组25例,高级别组17例).分别比较皮髓期和实质期高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的差异,同时运用ROC曲线评估两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皮髓期及实质期低级别组肾透明细胞癌碘含量和NIC均高于高级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实质期标准化碘浓度0.715作为诊断阈值,AUC高,判断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的敏感性可达90%,特异性达82%.结论 双源CT碘含量尤其是标准化浓度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为定量评估其分化程度提供新的指标.
作者:李雪霜;姜荣兴;王贝贝;何花;郭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失代偿期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的特点. 方法 搜集PBC住院患者48例作为PBC组,同期搜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患者64例作为HBC组,并随机选取同期5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腹部CT增强扫描,将门静脉期图像分解后所获得的轴面图像数据传输至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4,重建并计算出肝脏体积,计算出标准化的肝脏体积后,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三组肝体积均数的总体差异和两两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1)比较PBC组、HBC组、对照组的CT测量肝脏体积和标准化肝体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435,P=0.024;F=4.862,P=0.012);(2)分别比较两两组间CT测量肝脏体积和标准化肝体积的差异,其中PBC组与HBC组之间、HBC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0).结论 PBC倾向好发于女性,失代偿期肝脏体积缩小不显著,部分仍呈弥漫性增大.
作者:符玉环;贺文;王克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MRI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软骨母细胞瘤的3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征象及差异性.结果 22例中17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扫描;X线、CT和MRI对钙化的检出率分别为47%、66.7%和54.5%;对硬化边的检出率分别为82.3%、80%、90%;骨膜反应检出率分别为17.6%、13.3%和18.2%;MRI骨髓水肿的检出率为72.7%.结论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联合运用不同的检查手段能更全面地显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
作者:范茜茜;杨炼;柳曦;汪晶;韩萍;孔祥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男,73岁.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不适,为持续性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于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停止治疗后又加重.既往健康状况良好,1997年曾行肝脏部分切除术.体检:P 84次/min,Bp 113/79mmHg(1 mmHg=0.133 kPa),体温36.5℃.中上腹可及包块,可活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4×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75.8%、中性粒细胞计数4.85×109/L、淋巴细胞比值10.2%.红细胞3.32×1012/L.
作者:匡永才;刘玥;周珉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观察脑及脊髓细胞型(CE)与伸长型室管膜瘤(TE)的MRI表现,以提高对CE及TE病理亚型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CE 25例及TE 26例,观察肿块发生的部位、累及的范围、内部的信号特点、有无囊变/钙化、肿瘤的边界、对周围结构的影响、邻近脊髓是否形成空洞、是否有水肿、有无种植转移、增强扫描后的强化特点及强化幅度等.结果 25例CE,颅内8例,5例位于第四脑室,3例位于幕上脑实质;脊髓内17例.26例TE中,幕上脑实质内2例,位于左侧额叶,与侧脑室相通;髓内24例.CE与TE发生的部位、囊变的特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发生肿瘤的年龄、性别、范围、信号特点、边界、脊髓空洞的形成、脊髓水肿及强化幅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脑及脊髓内CE及TE的MRI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有助于术前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贾林燚;孙胜军;高培毅;杜亚青;高凤霄;李永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儿及寄生胎均系男性,1天,试管婴儿,孕39+4,剖宫产,出生时体重3.0 kg,父母身体健康,否认家族病史.孕期超声示患儿四肢数量异常且短小,余未见异常.生后转入本院,体检示正常儿未见异常,联体寄生胎无头颅、胸部,但有完整的四肢、腹腔及肛门、外生殖器,四肢短小,联体部位从胸骨水平至脐水平.使用Philips 256 Brilliance iCT扫描,经右上肢静脉注射对比剂欧乃派克(300 mgI/ml)6 ml,管电压100 kV,管电流自动匹配,螺距0.9,准直128×0.625,视野200 mm,扫描范围自下颌至耻骨联合以下.
作者:侯志彬;王春祥;闫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189例为试验组,男111例,女78例,年龄45~86岁,平均(66.8±5.2)岁;正常对照组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6.2)岁.试验组于术前及术后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包括P-选择素(P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酶时间(TT),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凝血因子X(FX),观察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前PT、APTT、Tr、P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PT、APTT、TT、Pss、vWF、uPA均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Ⅶ、FⅧ、FX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介入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T、APTr、TT、Ps、vWF、uPA均降低(P<0.05);FⅦ、FⅧ均升高(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纤溶功能亢进,经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出凝血指标可能作为评价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蒋强;张燕军;张倩;王海亭;蒋忠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药物成瘾是指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一种心理与躯体上强烈寻觅该药的状态,以体验反复用药所获得的欣快感,同时避免戒断所导致的躯体症状.长期使用则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产生依赖性.WHO已将其确认为一种慢性复发性功能性脑疾病[1].在我国常见的非法成瘾药物包括海洛因、安非他命等.研究认为[2,3],药物成瘾涉及多个脑区与网络的功能变化.脑功能连接磁共振成像(fc-MRI)通过检测大脑自发低频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的信号波动,探寻脑区间的相互关系,已成为目前研究大脑与网络间交互作用的强大工具.笔者主要针对近年来fMRI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在药物成瘾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魏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及血管内植入碘-125粒子链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TACE+门静脉支架+腔内植入碘-125粒子链治疗,对照组给予TA-CE+门静脉支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后的生存情况、支架通畅情况;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95%CI 9.1 ~20.4个月)、8.2个月(95%CI 5.1 ~14.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5,P<0.05);观察组1年的累积生存率为41.7% (25/60),对照组为15.0% (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403,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支架中位通畅期分别为15.2个月(95% CI 10.5 ~ 22.7个月)、7.7个月(95% CI 5.2 ~15.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25,P<0.05);观察组1年的支架累积通畅率分别为56.7%(34/60),对照组为25.0% (1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74,P<0.05).结论 TACE+门静脉支架+血管内植入碘-125粒子链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魏嵬;张波;万茂林;刘四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 女,31岁.2015年6月8日因左下肢无力1年就诊.患者近5年来反复头晕不适,多于失眠后发作,并逐渐出现冷热耐受不良、夜眠差、夜尿4~5次/晚及便秘等症状;2年前出现口齿含糊进行性加重及饮水呛咳;1年前出现渐进性左下肢行走无力,直线行走差、易摔倒.体检:身高152 cm,体重35 kg,形体消瘦,脊柱后凸畸形,四肢肌张力对称,左下肢肌力Ⅴ-级,上肢腱反射(++),下肢腱反射未引出,左侧巴氏征(+),余神经系统正常.脑电图检查正常.MRI检查提示:双侧额叶萎缩;双侧基底节区、双侧侧脑室周围、脑桥见多发斑片状稍短T1、稍短T2异常信号;双侧额叶、脑桥、中脑、延髓及双侧齿状核多发条片状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脑室、脑池系统扩大;延髓及上段颈髓萎缩;增强扫描齿状核见多发结节样强化,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图1~6).
作者:夏晓娜;董影;叶春涛;嵇鸣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