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钙乳的临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粟小芸;王莉霞;舒胜雷;邓先波

关键词:肾钙乳, 断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半月征
摘要:目的 探讨肾钙乳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RI检查并经临床随访确诊的18例肾钙乳患者的MRI表现,并与其X线及CT表现对照.结果 18例肾钙乳全部经MRI检查确诊(准确率100%),典型MRI表现为肾实质内圆形囊性病灶,17例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表现为病灶上部呈明显高信号,病灶下部呈明显低信号,两者之间构成水平状高低信号界面,即典型“半月征”,此征象在压脂T2WI上显示更加清晰.另1例在T1WI上钙乳表现为高信号,其上缘隆起,颇似“盘中盛果”.18例KUB平片(卧位及站立位)分别表现为典型“麻饼征”和“半月征”;18例CT扫描表现为病灶下部为高密度,病灶上部为低密度,两者之间构成水平状高低密度界面,改变体位扫描见高密度钙乳的位置始终位于囊腔低处.结论 肾钙乳具有特征性MRI表现,诊断准确率高,无辐射,是值得推荐的诊断方法.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MRI和病理学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分析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CCSST)的临床、MRI和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CCSS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观察其临床、MRI及病理学特点.结果 5例CCSST,肿瘤分别位于大腿、足部、肩部、肘部及腰背部.5例均接受MRI平扫及增强扫描,T1WI序列上,3例肿瘤信号稍高于肌肉信号,2例合并出血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序列上,4例肿瘤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1例肿瘤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4例不均匀强化,内见斑点状无强化出血区,1例明显均匀强化.3例区域淋巴结转移,1例肺转移,1例术后复发.结论 CCSS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四肢,MRI多表现为软组织深部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常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后易复发,综合临床及MRI特点,对其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罗振东;贾铭;黄婵桃;陈卫国;沈新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

    目的 探讨脊柱区副神经节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此少见肿瘤的认识.方法 对11例临床病理确诊的副神经节细胞瘤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相对特征的表现.结果 11例脊柱副神经节细胞瘤中7例位于T12~ S1水平椎管内硬膜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5例肿瘤周围或内部可见血管影,2例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4例位于T6、T6 ~7、L2和S1~2硬膜外,表现为溶骨骨质破坏或成骨,2例骨破坏区内可见血管影;T1 WI肿瘤呈等信号(7例)、低信号(3例)或高信号(1例);T2 WI呈等信号(5例)、低信号(1例)、高信号(2例)或混杂信号(3例);9例均明显强化,其中4例呈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区的副神经节细胞瘤可位于椎管内硬膜下或硬膜外,椎管内硬膜下者以腰椎管多见,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肿瘤周围或内部血管影相对具有特征性;硬膜外的副节瘤表现为溶骨骨破坏或成骨.

    作者:张立华;刘艳;袁慧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几种少见膀胱炎性病变CT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几种少见膀胱炎性病变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结合临床及相关病史,对27例确诊的少见膀胱炎性病变(气肿性膀胱炎7例,腺性膀胱炎12例,囊性膀胱炎3例,嗜酸细胞性膀胱炎2例,结核性膀胱炎3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少见膀胱炎性病变CT表现各不相同,气肿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内外气体密度影及膀胱积气,囊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内囊状影,腺性膀胱炎表现为膀胱壁结节状、局限性增厚或膀胱壁弥漫性增厚,嗜酸细胞性膀胱炎多表现为宽基底肿块,结核性膀胱炎主要表现为膀胱容积缩小及膀胱壁弥漫性增厚.结论 CT能对少见膀胱炎病灶准确定位,了解各种少见膀胱炎的CT表现特点有利于其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崔二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PICC置管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的影像学测量与浅析

    目的 测量和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胸片上中心静脉导管的实际置管长度,为体外测量“横L法”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搜集行PICC的患者179例,术后常规摄胸部X线平片.在胸片上测量右侧(或左侧)肩胛盂至右侧胸锁关节的距离(AB)、中心静脉导管胸段的距离(AC),计算二者的差值(AC-AB)即近似于“横L法”右胸锁关节向下反折至上腔静脉入口(CA)的反折段长度,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右侧PICC置管119例,男31例,女88例,反折段长度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6,P=0.002);左侧PICC置管60例,男14例,女46例,反折段长度男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P=0.002).男性、女性右侧置管与左侧对比反折段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侧置管反折段长度55.99~ 140.53mm,平均(95.9493±20.60177)mm;女性左右侧置管反折段长度40.73~ 125.58 mm,平均(80.3437±16.34821)mm.结论 “横L法”体外测量时,男性增加反折段长度7~9 cm,女性增加6~8 cm,可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下1/3至CAJ处,但置管后仍需摄胸部X线片监测导管头端位置以保证安全、有效.

    作者:徐志宾;徐远;施瑜;郑波;陈殿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肾脏恶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一例

    患者 男,28岁.2周前出现运动后右下腹疼痛伴恶心.MRI:右肾体积明显增大,可见团块状混杂长T1、长T2信号,大小约110 mm×107 mm×155mm(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病变边界尚清,邻近肝组织受压推移.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增粗,其内可见混杂长T1、长T2信号.胸12椎体左份可见片状等T1、长T2异常信号.

    作者:屈昭慧;高雪梅;程敬亮;吕晓婷;黄梦月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1型神经纤维瘤病误诊为脑炎一例

    患者 男,2岁.1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无皮疹、抽搐、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口服“泰诺林”后体温降至正常,后熟睡中出现抽搐,表现为全身抖动,双眼上翻,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无口唇紫绀、咬牙等,持续1分钟左右自行缓解.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后,发热及抽搐缓解,但头颅MRI提示异常.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体检:体温36.8℃,全身淋巴结未见触及,背部、左腰侧、臀部见咖啡牛奶斑,未突出皮肤表面(图1).其母亲和外公有1型神经纤维瘤病病史,但两者仅表现为身上散在分布有咖啡牛奶斑,其他系统未见累及.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细胞,墨汁染色未见隐球菌.

    作者:王乾;任翠萍;王珊;李飞;孙囡;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磁共振误诊血肿一例

    患儿 男,12岁.50天前因跌倒左颞部碰到桌角后,左颞部隆起一肿物,质地硬,大小约3 cm×3cm,未伴疼痛,建议热敷处理.行热敷后肿块进行性增大,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体检:患者神智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良好.

    作者:汪卫建;程敬亮;张勇;郭亚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MSCT在尘肺病分期诊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尘肺病MSCT分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对315例可疑尘肺及尘肺患者同期行胸部高仟伏摄影(HKV)和MSCT检查,将MSCT尘肺小阴影密集度自拟为0、0+、1、2、3共5级,其中0级对应HKV胸片0级中的0/-、0/0小级,0+级对应HKV胸片0级中的0/1小级,1、2、3级分别对应HKV胸片的1、2、3级(含各小级);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对小阴影大小和形态、肺区小阴影密集度、总体密集度、大阴影、尘肺分期进行判定,对肺区小阴影密集度进行计分.结果 MSCT和HKV显示p、s、t型影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和P值分别为128.740、0.001,116.264、0.001,17.471、0.001);两者总体密集度Kappa值为0.335、P值<0.001;MSCT较HKV多检出大阴影45例(14.29%),其中34例尘肺分期均由HKV的不同低级别诊断为尘肺Ⅲ期.去除HKV未显示大阴影的病例,270例MSCT和HKV尘肺分期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为-0.105,P值为0.916);肺区小阴影密集度分值两上、中、下肺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和P值分别为11.732、0.001,-5.537、0.001,8.318、0.001).结论 MSCT显示尘肺病变更客观、明确,分期诊断可行、更准确.

    作者:李年春;翟荣存;刘晓东;李翔;吉庆书;吴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东芝Aquilion/CX螺旋CT重建故障一则

    故障现象 螺旋扫描结束,系统显示软件错误,重建停止.故障分析 扫描完成,进行原始数据批处理时,屏幕上弹出错误窗口,显示Error in system software.Manualy delete Reconstruction queue,同时序列重建窗口显示HOLD,重建停止.在此状态即使删除当前重建着的序列,其他待重建序列仍不能继续重建图像.此时执行接下来的扫描计划,此错误窗口将再次弹出,扫描不能进行.重新启动系统,执行第一次扫描之后,此错误又一次出现.反复重启系统,发现此错误总是发生在第一次扫描之后,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作者:陈亚静;史进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排CT开机故障检修一则

    故障现象 意外停电自动关机,来电后开机,控制面板所有灯不亮,扫描床无法移动.故障分析与检修 根据扫描床无法移动的现象,推测故障为扫描床内供电系统异常所致.打开扫描床外板,检查安全板,发现安全板电源电压为13V,正常供电电压应为24 V,考虑24 V稳压器出现故障.

    作者:巴学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增加翻转角提高钆塞酸二钠肝胆期图像对比度的研究

    目的 研究增加翻转角(FA)对提高钆塞酸二钠(Gd-EOB-DTPA)肝胆期图像对比度的价值及影响.方法 对54例患者分别行FA 10°、20°及30°的Gd-EOB-DTPA肝胆期成像,对不同FA间的肝脏相对强化值(LRE)、肝-脾比值(LSR)、肝-门静脉比值(LPR)、肝实质-肝占位比值(LLR)、胆管-胰腺比值(BPR)、胆管-肝脏比值(BLR)、腹壁及腹腔脂肪抑制比(FS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FA为30°时LSR、LPR、LLR、BPR、BLR值高,但腹腔和腹壁的FSR低,FA为20°时LRE值高,各指标不同FA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两两比较示,FA 10°和FA 30°的LRE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FA越大,LSR、LPR、LLR、BPR、BLR值越高,而FSR越低.结论 增加FA能增加Gd-EOB-DTPA肝胆期肝实质、肝内病灶及胆管的对比度,但同时会降低腹壁和腹腔脂肪抑制效果.

    作者:崔恩铭;龙晚生;李卓永;兰勇;黄列彬;陈相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节育术后粘连致腹内疝并绞窄性肠梗阻一例

    患者 女,46岁.因“持续性腹痛伴恶心呕吐20余小时”入院.无发热、畏寒.既往有剖腹产、结扎术史.体格检查:Bp 90/61 mmHg,急性痛苦病容,腹部膨隆,右下腹突出明显;全腹压痛,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肌紧张(+),Murphy's征(-),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肠鸣音2~4次/min.实验室检查:WBC 12.72×109/L,N:91.9%.

    作者:张越;向述天;苏云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在消化道穿孔定位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对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52例消化道穿孔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哨兵气体征的有无、穿孔部位胃肠壁是否水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中12例因手术记录没有确切描述穿孔位置而被排除.入选140例患者,其中哨兵气体征阳性132例(94.3%),穿孔部位胃肠壁水肿76例(54.3%),哨兵气体征和胃肠壁水肿并存72例(51.4%),哨兵气体征或胃肠壁水肿两者居一136例(97.1%).结论 CT图像上哨兵气体征结合胃肠壁水肿对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曹国平;邓小毅;王六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直肠癌MRI非形态学表征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直肠癌MRI非形态学表征(血流动力学、功能学)与Her-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盆腔常规MRI、直肠DWI及增强扫描,分别记录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测量ADC值,应用t检验、x2检验及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与Her-2表达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直肠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与Her-2表达无明确相关.ADC值与Her-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421,P=0.001 <0.05).非参数多个样本Kruaskal-Wallis检验法分析显示:Her-2表达程度不同组间病灶ADC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010,P=0.003 <0.05).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判断Her-2表达的佳ADC值诊断界值为1.160×10-3mm2/s.结论 直肠癌血流动力学指标尚不足以反映Her-2表达程度,而ADC值与Her-2表达程度呈负相关,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评价肿瘤增殖及预后.

    作者:王铮;苏丹柯;赖少侣;金观桥;谢东;康巍;赵阳;阳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和无水乙醇消融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和无水乙醇瘤内注射术(PEI)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接受TACE联合PMCT和PEI治疗的16例(30个肿瘤)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块型肝癌患者.大病灶直径均> 10 cm,随访分析局部疗效和长期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的联合治疗成功率为100% (30/30),30个肿瘤完全灭活率为93.3%(28/30),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1/16).局部及远处复发率分别为16.6%(5/30)和75%(12/16),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1.2%(5/16)、18.8%(3/16),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5%(14/16)、43.7%(7/16)、18.7%(3/16),中位生存期为15.0个月.结论 TACE联合PMCT和PEI治疗巨块型肝癌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作者:郑玉劲;吴庆德;蒙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在肝纤维化方面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肝纤维化是细胞外基质不断累积增加的过程,可以影响组织内的分子扩散和血流微循环,后导致威胁生命的情况发生,比如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甚至肝衰竭等[1].目前,经皮穿刺肝活检被公认是诊断肝纤维化并进行肝纤维化分级诊断的“金标准”[2].但是,活检属于有创性检查,且造价昂贵、操作繁琐、样本量有限,很难进行重复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不能作为诊断肝纤维化分级的常规检查.肝纤维化早期,病理分级在F0~2级时,临床中定义为轻中度肝硬化,这时干预和治疗会阻止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此时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是,当肝纤维化发展到F3~4期时,临床中定义为重度肝纤维化[3,4],这时的肝损伤是不可逆性的.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一种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方法也是临床工作中迫切需要的.

    作者:李丹;任克;周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质子磁共振波谱对脑炎与脑炎样胶质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 利用多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 H-MRS)分析脑炎与脑炎样胶质瘤的差别,探讨1H-MR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脑炎样胶质瘤患者11例,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或多次随访确诊的脑炎患者14例.两组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及多体素1 H-MRS(PRESS序列,TR/TE=2000 ms/135ms).选择位于病灶强化区或T2WI高信号区的体素,分析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肌醇(MI)峰下面积值及比值,并以对侧正常脑实质的波谱为参照作进一步分析.结果 与脑炎相比,胶质瘤的1H-MRS具有以下特点:(1)NAA峰下面积显著降低(P=0.004)而MI峰下面积显著增高(P =0.002),Cho与Cr峰下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2)峰下面积比值NAA/Cr(P=0.033)与NAA/Cho(P=0.001)显著降低,而MI/Cr(P=0.003)与Cho/NAA(P=0.022)显著升高,Cho/Cr无显著差异(P =0.097);(3)病灶区代谢物与健侧肌酸峰下面积(Cr-n)比值中,胶质瘤NAA/Cr-n显著降低(P=0.018)而MI/Cr-n(P<0.001)和Cho/Cr-n(P=0.003)显著升高.结论 1H-MRS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可为脑炎与脑炎样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喜彪;许照敏;张洪静;谭乔月;王维娜;月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下腹部肿块——请分析病变性质

    患者 男,61岁,因右腰部、下腹部痛1年,复发6天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不明原因出现右侧腰部、下腹部痛,诊断为右输尿管结石,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1次,碎石后排尿时未见结石颗粒排出,未复查B超或KUB.6天前,再次出现右下腹痛,为间歇性痛,不伴恶心、呕吐,不伴肉眼血尿,尿意明显但排尿不畅,无畏寒、发热.患者为就进一步诊治来本院.

    作者:刘玉建;仲建全;冯浩;彭止戈;何朝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肺腺癌蜂房征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肺腺癌蜂房征的CT表现.方法 搜集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肺腺癌且具有符合蜂房征定义CT表现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癌主体病灶及蜂房征的部位、形态、大小,蜂房征所占比例,边缘有无分叶、毛刺,近端有无血管纠集,远端有无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等,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结果 单发32例,多发1例.具有蜂房征表现的肺腺癌病灶共44个,其中呈结节或肿块型30例41个病灶,包括纯磨玻璃结节2个,部分实性结节12个,实性结节或肿块27个;呈炎症型病灶3个.病灶分布:右上肺10例,右下肺9例,右中肺3例,左上肺2例,左下肺8例,双肺多发1例.结节型或肿块型病灶大小:大5.4 cm,小0.9 cm,平均2.7 cm.除此以外,其他恶性征象有分叶出现率77.3%(34/44),毛刺出现率36.4% (16/44),血管集束征出现率25.0%(11/44),远端阻塞性炎症或肺不张出现率22.7% (10/44),胸膜凹陷出现率34.0% (15/44);1例同时合并空泡征.病理结果:高-中分化9例,非高中分化24例,其中3例部分存在贴壁生长.结论 蜂房征更多见于肿块或结节型肺腺癌,结合肺腺癌其他CT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肺腺癌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张磊;谢晓东;张秀明;乔伟;沈文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源双能头颅CTA非线性融合系数的优化选择

    目的 研究双源双能量头颅CTA非线性融合(NLB)技术融合系数的优化选择.方法 对线性融合(LB)图像主观评分≤3分的51例双能量头颅CTA图像行NLB处理.固定融合宽度ω=200 HU,调整不同融合中心λ后,生成NLB 1 ~4组(λ=0、80、150、250 HU);固定融合中心入=150 HU,调整不同融合宽度ω后,生成NLB 5~8组(ω=0、100、200、300 HU).分别比较LB和NLB各组图像脑血管(颈内动脉床突段、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感兴趣区域(ROI)的平均CT值、SD、SNR和CNR,脑干CT值、SD及空气噪声,并在NLB 1 ~4和NLB 5 ~8分别独立选取两组中CNR高和低两组(NLB 1和NLB 4、NLB5和NLB8)行图像5分主观评分对比.结果 NLB血管ROI的CT值、SNR、CNR均高于LB(P值均<0.01),且NLB空气噪声低于LB(P<0.05).其中,NLB 1~3图像血管ROI CT值及CNR高于NLB4 (P <0.05),NLB 1 血管CT值及CNR高.NLB 5 血管ROI CT值及CNR高于NLB 8 (P<0.05),其中NLB 5血管CT值及CNR高.而NLB 1 ~8图像各血管SD和SNR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LB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优于LB,且NLB 1较NLB 4对比度主观评分提高0.47分;NLB 5较NLB 8评分提高0.37分.结论 双能量头颅CTA采用NLB可提高图像对比度,改善及提高图像质量,并且选用较低融合中心(0~80 HU)和融合宽度(0~ 100 HU)可获得高CT值和佳CNR.

    作者:黄益龙;韩丹;金弋人;蒋悦;赵雯;赵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