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张宗峰;姚猛;滕立臣

关键词:颈椎病 /并发症, 头痛, 综述文献
摘要:自从颈源性头痛 1983年被提出后,对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位于下行三叉神经脊束的传入纤维与高位颈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位于高位颈髓后角的三叉颈神经核发生会聚.目前其诸多诊断标准中以由国际头痛协会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提出的诊断标准有影响力.主张采用包括麻醉药物、阻滞、外科治疗等治疗计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

    0 引言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严重地影响着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面临手术,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了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变化,以便采取适当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五):麦肯基对颈椎疾患及下腰痛的诊断、治疗技术

    1 麦肯基 (Mckenzie)力学诊断、治疗技术在颈椎疾患应用中的基本观点 [1] 1.1 易患因素 Mckenzie认为,颈椎疾患的易患因素为过长时间的坐姿和频繁的颈部屈曲.长时间的坐姿:与下腰部相似,这是一个常见的因素.具体来讲,也就是头颈部的前探姿势,尤其是在驾车、电脑操作时更会出现这一姿势.坐位时过长的颈部弯曲可以导致颈痛,而夜间休息后醒来发生的颈痛 (这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情况 )往往是由于不正确坐姿或卧姿时的静态负荷所致.不良坐姿本身不需要附加其它因素,就可使颈椎及其周围发生疼痛或发生头痛.正确的坐姿是保持脊柱曲线处于正常的曲度.频繁的屈曲:日常生活颈部频繁的屈曲是第二个易患因素.每天清晨起床至夜晚入睡,许多活动使头、颈部持续处于前探和屈曲位. 过长时间的坐姿导致在下颈段屈曲活动终点、上颈段伸展活动终点产生姿势性静态负荷.此时,若附加频繁的颈部屈曲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椎间盘蠕变、变形,终造成损伤和移位 .

    作者:徐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流程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全方位护理对其日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全方位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术前:肌体应激训练,术后机能适应性训练,牵引期训练;术后:术后早期护理,术后功能恢复训练.结果:随访 0.5~ 2.0年,功能恢复优者占 79%.结论:全方位护理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作者:黄芳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大鼠模型内脏缺血损害的效应

    AIM: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nd 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on ameliorating visceral ischemia and relieving free radical damage.METHODS:66 Wistar ra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C),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PN) and enteral nutrition group( EN), PN and EN groups made up of 30% TBSAⅢ degree burn model.We delivered nutrient solution with same calorie and calorie- nitrogen ratio via vein or enteral tract respectively.Blood flow of liver,kidney and change of SOD of heart,liver and kidney at 6,12,24,48,72 h after burn were tested.RESULTS:Tissue blood flow and SOD of E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N group in many phase( P< 0.05-0.01) .CONCLUSION: Early enternal nutrition can relieve the increase of visceral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damage of oxygen free radical.

    作者:徐世伟;冯怀志;尤忠义;王裴;汪仕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疼痛治疗:介绍椎旁神经介入技术

    介绍了介入技术的概念,范畴,临床范围和介入治疗学的分类.介入技术分类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两种.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安全性强、并发症低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在介绍椎旁介入技术的解剖学内容中包括了颈椎旁、胸椎旁和腰椎旁的解剖学特点,同时对上述 3种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规范化操作论述 ,并提出椎旁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郑宝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新型角膜覆盖材料含药辐照异种角膜在眼烧伤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眼烧伤新西兰白兔和眼烧伤患者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后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论证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眼烧伤的疗效, 探索出一种理想的眼烧伤治疗方法.方法:将 36只酸、碱眼化学烧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伤眼感染、角膜溃疡及角膜穿孔发生率.将 55例( 88眼)眼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伤眼治愈率.结果:动物实验: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含药辐照异种角膜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实验组伤眼感染率及角膜溃疡、穿孔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含药辐照异种角膜完全达到无菌和较强抗菌活性的要求,具有促进角膜上皮愈合、防治感染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肖长辉;易敬林;张红艳;曾元临;吴志宏;李国辉;詹剑华;辛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骨欣肽、谷慷泰灵及普乐林在 4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观察

    0 引言 骨欣肽、谷慷泰灵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骨科术后、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治疗.普乐林注射液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血流淤滞状态,从而预防长久无卧床已发生的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1].目前一些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造成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 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 [2].本实验研究以上 3种注射液与 4种不同输液配伍后微粒变化情况.

    作者:张靖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前后观测经颅多普勒血流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前后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定血流量的变化 ,研究其影响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刀治疗前后测量颈颅血流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颈源性头痛治愈率为 75%,有效率为 95%.由 TCD测定颈、颅动脉血流速度,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5~ 0.01).说明针刀治疗作用讯速,能迅速解除对受压神经的刺激,并能缓解颅内动脉及椎动脉的痉挛,减轻血管的阻力,增加颅内的血流量.结论: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速度快,作用持久.

    作者:刘启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弹力袜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对照研究穿着下肢弹力袜,探讨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材料: 1999- 01/2002- 10本院收治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 48例,其中髋关节置换 34例,膝关节置换 14例.年龄 55~ 81岁,平均 64岁,男 18例,女 30例. 方法:在预防性药物应用的同时,术后松止血带前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无条件者由足趾开始至膝上弹力绷带包扎 2周.辅以下肢静脉泵治疗 5~ 10 d.鼓励患者早期作踝、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及尽早离床活动. 结果: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48例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 5例术后出现患侧肢体肿胀 ,疼痛,腓肠肌压痛明显,经静脉造影排除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其中血流滞缓和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和应用止血带,术后活动量减少或卧床,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缓慢,同时此类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等因素 ,可使患侧肢体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此外,术中使用止血带,过度牵拉或旋转下肢使血管壁间接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目前对 DVT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抗凝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及抬高患肢等,但抗凝药物的应用存在出血倾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过敏等问题,尤其对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慎用.作者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为患者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由足趾远端至股部近端压力逐渐减小,这样使小腿由远向近顺序受压,使静脉受到适度的压迫,增加静脉回流量,减少血流在小腿中的淤滞.早期使用下肢长腿弹力袜再辅以下肢静脉泵能有效的预防 DVT的发生.下肢静脉泵的原理是:通过可充气的长统靴,间歇性地充气,使下肢由远及近均匀受压.综上所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对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此方法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无不良并发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佳.

    作者:李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介入87例

    INTRODUCTIONThe reason for physical rotation compression on vertebral artery atG is that there isn' t intervertebral joints between at-lantoepistrophic transverse processes. At rear of vertebral artery be-tween atlantoepistrophic transverse processes is covered by inferioroblique muscle which originates from spinous process of axis andended at transverse process of atlas. When head rotates towardsright,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f left side will rotate towards left andforward which muscle belly enters interspace of first transverse pro-cess and compress vertebral artery. At the same time, right vertebralartery enters rear of atlantoepistrophic spinous process and isn' tcompressed that ensures blood supply of basal artery. When head andneck resume neutral position, inferior obhque muscle is replaced andcompression on left vertebral artery is decompressed, so inferioroblique muscle is the anatomic base of physical compression onvertebral compression.

    作者:郝焕平;卫珍梅;耿建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现状

    0 引言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由 Choy等 [1]于 1986年先报道临床应用成功.齐强等 [2]于 1994年报道采用 Nd:YAG激光作 PLDD并获成功.由于其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该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大量病例相继报道,治疗结果有效率为 72.8%~ 76.5%.现就 PLDD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廖顺明;丁仕义;游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硬膜外腔联合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BACKGROUND: Lumbar disc protrusion was a syndrome dueto degeneration of disc, disruption of fibrous tings and protrusion ofnucleus pulposus and stimulation of cauda equina. It was the mostcommon cause of leg and back pain. it had a high incidence rate andthe patients suffered too greatly to normal work and life. Afternon-operative therapy, symptoms of most patients disappeared orrelieved. Only 10% to 15% of the patients needed operation. Re-cently, combination drug administration in epidural space were usedin lumbar disc protrusion therapy with a highly successful rate andhttle danger.

    作者:尹美华;杨德荣;许晶;马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骨钙丢失情况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骨钙丢失情况,为预防此类患者继发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同一时期住院,一般情况相近的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尿钙 (Ca)、尿羟脯氨酸 (Hyp), 尿肌酐 (Cr)等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的检测值,并与健康老年人的检测值对比.结果: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血清 AKP、尿 Hyp/Cr、尿 Ca/Cr平均值高于健康老年人的检测值.提示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骨吸收率高于健康老年人.结论: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较健康老年人更严重的骨钙丢失情况.

    作者:崔军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 30例

    0 引言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性疼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对其治疗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WHO建议用 3阶梯止痛 [1],但所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应用中药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 ,取得了较好疗效 ,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张盘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竹片裹帘结合双杠练习治疗截瘫

    脊椎骨折、脊髓损伤可导致截瘫,如何使患者早日进行站立、行走等功能锻炼是康复期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 1984- 12/1995- 12本院收治截瘫患者 14例,男 10例,女 4例,年龄 16~ 37岁,平均 25岁;其中 L1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 10例,肌力 0~ 2级; C7、 T5骨折伴双下肢完全性截瘫各 1例; T12、 L1骨折伴完全性截瘫各 1例.病程 2 h~ 3 d. 方法:( 1)竹片的制作:用苗竹将其削成长 60 cm,宽 2.5 cm,厚 0.5 cm的竹片,周围刨光滑以备用.( 2)裹帘布的制作:用一般的棉布折叠成双层,裁剪成梯形状,根据患肢臀横纹处周径为下底,踝上 2 cm处周径为上底,二者之间长度为梯形的高度,分别在上底和下底分成若干等分(上底 2.5 cm,下底 3 cm),然后从上下底相对应的等分点连线缝合(双层),距上底 0.5 cm处与底线平行将各口缝合成盲口,下底仍保持开口,这样便成子弹袋一样.( 3)竹片裹帘的制作:将削好的竹片,从裹帘布下底处放入,呈间隔排列.再在距下底 0.5 cm处与底线平行将开口缝合,这样竹片便被固定不会脱落.然后在梯形的两腰分别缝上多条布带用于绑扎.( 4)双杠的制作:材料用木质或水管均可,高度以患者腋下至地面为准,宽度以患者双肩的宽度为准,长度为 2 m.在双杠纵向的一面将其横杆做成活动入口,以便出入.( 5)使用方法:患者平卧,用竹片裹帘将患者下肢包绕绑扎固定,扶持站起后,打开双杠的活动横杆进入双杠,将双臂放于杠上,则可进行站立和行走的练习. 结果: 14例患者中, 5例未做手术, 6例作椎板减压加钢板内固定手术, 3例作椎板减压加 U形棒内固定手术.未手术者 2个月后上杠,手术者 1个月后上杠,但腰部均需腰围加固.全部患者以 6个月后回访,上杠练习时间 2周~ 6个月,平均 4个月.除 3例双下肢完全性截瘫患者对其下肢运动的恢复无效外,其余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有 5例上杠 2~ 6个月后恢复完全,生活自理; 3例需拄双拐扶持行走; 3例只需拄手杖行走,均不需再用竹片裹帘护膝. 讨论:竹片裹帘固定下肢结合双杠扶持练习对截瘫患者康复锻炼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早日进行站立行走功能锻炼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条件所限,观察难于细致,回访时间尚短,病例较少,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探讨.

    作者:钟延炎;廖小琴;陈婵珠;钟裕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用治疗坐骨神经损伤实验研究

    AIM:To explore the co- 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on the sciatic nerve after injury. METHODS: 96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saline group, NGF group, bFGF group and NGF+ bFGF group.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SFI),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regeneration axon counting were detected in the 3 rd, 6 th, 9 th, 12 th week postinjury. RESULTS:The end of SFI,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regeneration axon counting in NGF+ bFGF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CONCLUSION:The co- effect of NGF and bFGF on sciatic nerve is better than the effect of NGF or bFGF alone.

    作者:梁崇礼;赵稳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不同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瘙痒症的成本-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 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瘙痒症的经济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 120例带状疱疹患者,用 3种不同的药物治疗,分别为 A组无环鸟苷组 ,B组泛昔洛韦组 ,C组利巴韦林组疗程 15 d,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 B、 C 3种方案的总成本分别为 48 900.8元、 30 719.2元、 28 837.6元,痊愈率分别为 32.5%, 22.5% ,15% 有效率分别为 97.5%, 82.5%, 72.5%.结论: B方案痊愈率、 B组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均低. B方案为佳治疗方案.

    作者:廖日房;伍俊妍;杨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复合材料成骨细胞载体的体外实验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hBMSC)在复合材料的表面生长和增殖情况,为成骨细胞载体研究和材料表面改性提供直接依据.方法:进行原代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至第 3代后,将 hBMSC和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 /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 TCP)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 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测定碱性磷酸酶了解分化情况.结果: hBMSC在 HA/TCP复合材料上生长、增殖良好,并可见细胞向材料孔内生长,对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影响.结论: HA/TCP复合材料是良好的骨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作者:胡建中;毛新展;吕红斌;周江南;李康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INTRODUCTIONSlippage of lumbar vertebrae is a second common disease after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 Although some patients werecured by conservstive therapy, surgical treatment is needed in somecases[1] . From March 1994 to March 2001, we used steal plateinternal fixation to treat 18 cases of slippage and the effect wasobvious. The following is the report.

    作者:陈建明;肖茂明;王元山;周全;陈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脑血管病后神经细胞损伤机制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aFGF)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体外细胞培养 PC12细胞的方法,制备地塞米松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再使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培养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地塞米松可以诱导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株发生凋亡,发生的比例是 18.59%± 0.38%,当使用 aFGF处理损伤的细胞后,凋亡的发生比例明显下降,仅为 10.05%± 0.23%.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保护地塞米松诱导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株,使其避免凋亡. aFGF可能具有保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吴中亮;王通;程飚;付小兵;李校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