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瘙痒症的成本-效果对照分析

廖日房;伍俊妍;杨鸿

关键词:疱疹, 带状 /并发症, 带状 /药物疗法, 瘙痒症, 抗病毒药 /经济学, 费用效益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 3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瘙痒症的经济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 120例带状疱疹患者,用 3种不同的药物治疗,分别为 A组无环鸟苷组 ,B组泛昔洛韦组 ,C组利巴韦林组疗程 15 d,应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A、 B、 C 3种方案的总成本分别为 48 900.8元、 30 719.2元、 28 837.6元,痊愈率分别为 32.5%, 22.5% ,15% 有效率分别为 97.5%, 82.5%, 72.5%.结论: B方案痊愈率、 B组有效率的成本-效果比均低. B方案为佳治疗方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痛点注射并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150例

    0 引言 目前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方法较多,有针灸、推拿、封闭、穴位注射、热敷、腊疗、拨火罐、膏药外敷、中西药物内服、小针刀、电疗等.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甚理想,而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尤其是疼痛的缓解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恢复快.本院采用痛点注射并手法松解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刘瑛;肖晓山;邓海洪;周代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

    膝关节创伤后因伤肢需要固定时间长,使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以及关节内粘连等因素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立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材料: 1998- 10/2001- 01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 56例,男 46例,女 10例,年龄 26~ 61岁,平均年龄 42.1岁.均为闭合性新鲜的髌骨骨折.其中横断骨折 37例,粉碎骨折 19例. 方法:克氏针固定髌骨骨折术后无需石膏固定患肢.术后 2 d开始应用持续被动活动 (CPM)机器做患肢等速肌肉训练,调节不同的角度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以循序渐进锻炼原则,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并与主动锻炼膝关节活动相结合.同时术后 2 d开始做患侧膝关节的主动运动,如直腿抬高运动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是,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肢屈膝、屈髋、用力蹬足,持续 10 s后放松,回复原位, 2~ 3次 /d, 20 min/次.从轻度收缩开始,以无明显疼痛为原则,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当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达到 90°,即可停用 CPM(一般在术后 2周).允许患者拄拐杖下地不负重行走.出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院外康复训练计划.要求患者每 2周复查 1次,指导康复训练,逐步过渡至负重活动.训练患者按正常步态行走. 结果:应用结合评分法:( 1)骨折解剖复位为 4分;关节面错位小于 1 mm 或骨折端裂隙小于 2 mm 为 3分;关节面错位 1~ 2 mm 或骨折端裂隙大于 2 mm为 2分;关节面错位大于 2 mm为 1分.( 2)膝关节活动度; 140°~ 150°为 4分; 120°~ 140°为 3分; 90°~ 120°为 2分;小于 90°为 1分.( 3)无痛,劳动功能正常者为 4分;偶痛,能力稍差者为 3分;经常轻痛者为 2分;常痛,失去劳动能力者为 1分.上述 3项得分相加,优: 10.1~ 12分;良: 7.1~ 10分;可: 5.1~ 7分;差: 5分以下.本组 56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3个月,平均 4.6个月.优 48例,良 8例.术后 12 d可下地活动者 49例. 讨论:采用张力带固定术后 ,患者可克服对创伤及手术后疼痛的恐惧,早期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可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避免固定带来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手术并发症,也避免关节僵硬后再锻炼对骨折端产生应力的不利影响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作者: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聚乳酸-聚羟乙酸 /磷酸三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采用骨髓基质细胞检测聚乳酸-聚羟乙酸 /磷酸三钙( PLGA/TCP)材料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筛选细胞组织工程的载体材料.方法 :利用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接种于 PLGA/TCP材料,并与 PLGA/TCP材料浸提液共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增殖及酶学检测.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能在 PLGA/TCP材料上贴附、繁殖,其生长及功能不受影响.结论 :PLGA/TCP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能作为细胞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载体材料.

    作者:孙梁;胡蕴玉;熊卓;潘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椎间盘热疗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选择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l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 IDET治疗的 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 11个月( 6 ~ 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 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 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 60%.年龄在 40岁以下者 (n=20)术后 VAS平均减少了 33%,优于 40岁以上者 (P< 0.001);非吸烟者 (n=28)优于吸烟者 (P< 0.0001);病程在 4年以内者 (n=39)优于 4年以上者 (P< 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优于退变重者 (P< 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P< 0.0001).结论 :应用 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1) 年龄小于 40岁; (2)病程在 4年以内; (3)非吸烟者; (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 (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作者:刘保卫;张蒲;Hansen A Yuan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疼痛治疗:介绍椎旁神经介入技术

    介绍了介入技术的概念,范畴,临床范围和介入治疗学的分类.介入技术分类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两种.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安全性强、并发症低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在介绍椎旁介入技术的解剖学内容中包括了颈椎旁、胸椎旁和腰椎旁的解剖学特点,同时对上述 3种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规范化操作论述 ,并提出椎旁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郑宝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敷贴结合保健操治疗颈椎病80例

    INTRODUCTIONSelf-prevention taught to patients by example and instruction has anidentified effect with high good rate and shortening therapeuticcourses, consolidating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eventing relapse wereachieved.

    作者:荆兆峰;孙西周;刘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骶管大剂量液体冲击疗法治疗腰腿痛 52例

    0 引言 腰腿痛治疗方法多样,骶管阻滞术是常用非手术疗法之一.本文根据液体可以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采用大剂量液体注入骶管腔,消除脊神经膜的水肿、粘连,以达到治疗腰腿痛的目的.

    作者:董明远;朱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康复指导性训练对颅脑损伤 60例运动功能的影响

    0 引言 颅脑损伤后幸存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给今后的日常生活及重返社会造成严重困难.目前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比较重视也取得不少成果.随着各种康复治疗的介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对康复指导性训练却不够注重,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

    作者:王俊;李国荣;朱美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小鼠腭裂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基因表达的意义

    目的:筛选并克隆正常组小鼠腭突与腭裂组小鼠腭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探讨它们在腭裂发生过程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建立 C57BL/6N小鼠腭裂模型,分别提取胚胎 12 d的正常组及维甲酸处理组小鼠腭突组织中的 mRNA,利用 PCR的改良消减杂交技术,筛选并克隆小鼠腭突正常发育时期与腭裂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及测序. 结果:共获得差异表达的基因 40个, 2个为新基因.结论:克隆的新基因及 fau基因可能对腭突间充质细胞的生长、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鑫;金岩;岳文;刘源;王新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肩关节周围炎的个体化治疗与康复评估

    0 引言 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 )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不同病因所诱发的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因此,所有患者按照一种固定模式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本院针对肩周炎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实施个体化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黄乐天;戴煜龙;杨丽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功能锻炼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INTRODUCTION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ertrochanter fracture of femur of the aged has been achieved common knowledge by domestic and abroad scholars.But because of many complications,diminution of viscera function,high risk of operation,especially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the result often is severe.

    作者:陈维华;苏佳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硬膜外腔联合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BACKGROUND: Lumbar disc protrusion was a syndrome dueto degeneration of disc, disruption of fibrous tings and protrusion ofnucleus pulposus and stimulation of cauda equina. It was the mostcommon cause of leg and back pain. it had a high incidence rate andthe patients suffered too greatly to normal work and life. Afternon-operative therapy, symptoms of most patients disappeared orrelieved. Only 10% to 15% of the patients needed operation. Re-cently, combination drug administration in epidural space were usedin lumbar disc protrusion therapy with a highly successful rate andhttle danger.

    作者:尹美华;杨德荣;许晶;马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中小型神经元痛温觉调控研究

    目的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神经系统内较多的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发挥营养、促进再生等生物学作用.近的研究证明它在调节靶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功能.通过研究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对中小型神经元痛温觉调控作用.方法 :背根节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染色,观测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的分布.结果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均有分布,而且主要分布于中小型神经元.结论 :GDNF对背根节内的中小型神经元有特异性的作用 ,可能参与了痛觉过程的调控.

    作者:潘勇;周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原因及康复治疗

    0 引言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组成.三者被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外部的肌肉、肌腱紧密连接,构成坚强有力的关节.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屈伸运动,在半屈或屈 90°时有轻微的旋转运动.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内外两侧,内侧副韧带呈扇形,上下两端附着于股骨及胫骨的内髁,其中段与内侧半月板相连,且为关节囊的组成部分.外侧副韧带呈条索状,上下两端分别附着于股骨外侧髁及腓骨小头,与半月板不相连.

    作者:刘军峰;葛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心理护理

    INTRODUCTIONIn order to draft nursing approaches to relieve mental and improvequality of life problems of older men with prostate hyperplaia, duringpreoperative phase, we investigat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af-fecting factors and carry out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作者:刘一梅;曾伟杰;韩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自从颈源性头痛 1983年被提出后,对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位于下行三叉神经脊束的传入纤维与高位颈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位于高位颈髓后角的三叉颈神经核发生会聚.目前其诸多诊断标准中以由国际头痛协会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提出的诊断标准有影响力.主张采用包括麻醉药物、阻滞、外科治疗等治疗计划.

    作者:张宗峰;姚猛;滕立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缘缺陷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培养生长于羊膜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完全性角膜缘缺陷的效果.方法 :建立兔完全性角膜缘缺陷模型, 7 d后分别给予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观察 3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羊膜移植组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和上皮缺损,角膜浑浊.而自体角膜缘移植和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光滑完整,无上皮缺损和新生血管新成.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羊膜移植是治疗完全性角膜缘缺陷的有效方法,可恢复角膜缘屏障功能.

    作者:马世红;李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兔骨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用于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

    目的:以特定的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和诱导,使已经体外分离并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谱系分化,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将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协同刺激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寻找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的证据.结果:已分离并经体外扩增的兔骨髓 MSCs在用 bFGF和 TGF-β1协同刺激后,用 RT-PCR的方法探明有 pC I的编码基因表达,证明其已经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论: bFGF和 TGF-β1能够刺激 MSCs的体外增殖并且使其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了可靠的自体来源种子细胞.

    作者:徐青镭;吴海山;周维江;万年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复合液硬膜外滴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206例

    0 引言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各异 ,近年来采用自配复合液硬膜外滴注加牵引等综合治疗方法 ,探讨其治疗作用.

    作者:何德礼;李飞;朱涤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带状疱疹 280例

    0 引言 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不同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为此收集了有关资料并作分析.

    作者:余红;凌波;凌亚君;钱黎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