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李国荣;朱美兰
介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颈椎性神经根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痛等 10种周围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NB)技术治疗这些疾病是来源于麻醉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当药物疗法或其他方法不见效时改用这种技术可获显著效果,于是详述眶上 NB,眶下 NB,上颌 NB,下颌 NB,颏 NB,半月神经节乙醇、甘油、热凝 NB,舌咽 NB,枕 NB,肋间 NB,腰大肌肌沟阻滞 ,股 NB,股外侧皮 NB,髂腹股沟及髂腹下 NB等 18种 NB技术的实施方法.
作者:严相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不同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为此收集了有关资料并作分析.
作者:余红;凌波;凌亚君;钱黎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以暴力为主 ,可伴有侧副韧带等损伤 ,如仅采取手术治疗 ,而忽视关节的功能活动 ,可致膝关节功能恢复缺陷. 材料: 1998-01/2002-05本院收治胫骨髁间隆起骨折患者 15例,男 11例,女 4例,年龄 19~ 52岁,平均年龄 35岁.左膝 10例,右膝 5例.工人 9例,学生 2例.交通事故 4例,陈旧损伤 2例.胫骨内侧髁间结节骨折 9例,胫骨外侧髁间骨折 2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 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2例,伤后 3周以内施行手术者为新鲜损伤,超过 3周者为陈旧损伤. 方法: 15例均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切开整复后钢丝或双 10号丝线内固定.术后患膝关节取屈膝 30°,石膏托外固定. 6周后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锻炼方法主要采用持续被动活动.于解 除石膏托后,将患膝关节缓慢伸直,然后屈曲至 30°左右,速度控制在 3~ 6次 /min. 2次 /d, 1~ 1.5 h/次,如关节内有积液可推迟一两天进行.关节活动逐渐适应约需 3 d, 3 d后开始加大活动度数、次数及延长时间,每天约增加活动度数在 10°~ 15°,时间延长至 2 h, 2次 /d,在活动关节的同时辅以肌力锻炼. 1周左右的目标为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 >90°, 2周时的目标为基本可恢复至 110°~ 130°. 结果:本组 15例患者,随诊时间 1~ 3年,结果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关节稳定程度,关节功能情况分为 4级:( 1)优:无主诉疼痛,关节活动度 >110° ,膝关节活动无不稳定症状 12例( 80%).( 2)良: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关节活动度在 90°~ 110° ,偶有关节不稳 2例 (1.3% ).( 3)可:中度疼痛,关节活动度在 90°以内,伴关节不稳 1例 (0.7% ).( 4)差:疼痛重,关节活动度 < 60° ,影响正常生活者无. 讨论:多数患者胫骨髁间隆起骨折不能闭合复位或单纯保守治疗,因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可使膝关节不稳,手术治疗后,由于膝关节需相对固定,影响日后关节活动功能,如不能及时恰当地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势必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作者认为,术后的关节被动活动是辅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坚强膝关节,防止关节僵硬,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同时利于减少后遗疼痛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且被动活动在使用时相对无痛,患者易于接受,能够较好配合,活动过程不影响由于手术对组织损伤的愈合恢复,还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下肢坏死等不良并发症.这一运动的终目标是恢复患肢关节的活动功能.作者认为早期复位固定胫骨髁间隆起骨折及术后及时适当的运用持续被动运动,可以防止愈后膝关节的不稳及无力,避免产生损伤性关节炎.
作者:李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中多的是尿潴留由此导致尿路感染,而反复的尿路感染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患者后期的主要死因.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重要任务.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工作 ,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黄雪芳;张薇平;戴雨;范丽婵;孔结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眼烧伤新西兰白兔和眼烧伤患者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后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论证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眼烧伤的疗效, 探索出一种理想的眼烧伤治疗方法.方法:将 36只酸、碱眼化学烧伤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伤眼感染、角膜溃疡及角膜穿孔发生率.将 55例( 88眼)眼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含药辐照异种角膜治疗,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伤眼治愈率.结果:动物实验:细菌培养无菌生长,体外抑菌试验显示含药辐照异种角膜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实验组伤眼感染率及角膜溃疡、穿孔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临床研究表明治疗组治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结论:含药辐照异种角膜完全达到无菌和较强抗菌活性的要求,具有促进角膜上皮愈合、防治感染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
作者:肖长辉;易敬林;张红艳;曾元临;吴志宏;李国辉;詹剑华;辛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膝关节创伤后因伤肢需要固定时间长,使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以及关节内粘连等因素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立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材料: 1998- 10/2001- 01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 56例,男 46例,女 10例,年龄 26~ 61岁,平均年龄 42.1岁.均为闭合性新鲜的髌骨骨折.其中横断骨折 37例,粉碎骨折 19例. 方法:克氏针固定髌骨骨折术后无需石膏固定患肢.术后 2 d开始应用持续被动活动 (CPM)机器做患肢等速肌肉训练,调节不同的角度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以循序渐进锻炼原则,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并与主动锻炼膝关节活动相结合.同时术后 2 d开始做患侧膝关节的主动运动,如直腿抬高运动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是,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肢屈膝、屈髋、用力蹬足,持续 10 s后放松,回复原位, 2~ 3次 /d, 20 min/次.从轻度收缩开始,以无明显疼痛为原则,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当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达到 90°,即可停用 CPM(一般在术后 2周).允许患者拄拐杖下地不负重行走.出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院外康复训练计划.要求患者每 2周复查 1次,指导康复训练,逐步过渡至负重活动.训练患者按正常步态行走. 结果:应用结合评分法:( 1)骨折解剖复位为 4分;关节面错位小于 1 mm 或骨折端裂隙小于 2 mm 为 3分;关节面错位 1~ 2 mm 或骨折端裂隙大于 2 mm为 2分;关节面错位大于 2 mm为 1分.( 2)膝关节活动度; 140°~ 150°为 4分; 120°~ 140°为 3分; 90°~ 120°为 2分;小于 90°为 1分.( 3)无痛,劳动功能正常者为 4分;偶痛,能力稍差者为 3分;经常轻痛者为 2分;常痛,失去劳动能力者为 1分.上述 3项得分相加,优: 10.1~ 12分;良: 7.1~ 10分;可: 5.1~ 7分;差: 5分以下.本组 56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3个月,平均 4.6个月.优 48例,良 8例.术后 12 d可下地活动者 49例. 讨论:采用张力带固定术后 ,患者可克服对创伤及手术后疼痛的恐惧,早期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可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避免固定带来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手术并发症,也避免关节僵硬后再锻炼对骨折端产生应力的不利影响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作者: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l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 IDET治疗的 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 11个月( 6 ~ 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 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 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 60%.年龄在 40岁以下者 (n=20)术后 VAS平均减少了 33%,优于 40岁以上者 (P< 0.001);非吸烟者 (n=28)优于吸烟者 (P< 0.0001);病程在 4年以内者 (n=39)优于 4年以上者 (P< 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优于退变重者 (P< 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P< 0.0001).结论 :应用 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1) 年龄小于 40岁; (2)病程在 4年以内; (3)非吸烟者; (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 (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作者:刘保卫;张蒲;Hansen A Yuan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严重地影响着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面临手术,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了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变化,以便采取适当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BACKGROUND: Lumbar disc protrusion was a syndrome dueto degeneration of disc, disruption of fibrous tings and protrusion ofnucleus pulposus and stimulation of cauda equina. It was the mostcommon cause of leg and back pain. it had a high incidence rate andthe patients suffered too greatly to normal work and life. Afternon-operative therapy, symptoms of most patients disappeared orrelieved. Only 10% to 15% of the patients needed operation. Re-cently, combination drug administration in epidural space were usedin lumbar disc protrusion therapy with a highly successful rate andhttle danger.
作者:尹美华;杨德荣;许晶;马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骨欣肽、谷慷泰灵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骨科术后、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治疗.普乐林注射液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血流淤滞状态,从而预防长久无卧床已发生的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1].目前一些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造成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 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 [2].本实验研究以上 3种注射液与 4种不同输液配伍后微粒变化情况.
作者:张靖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选择 109例临床患者,研究臂从神经阻滞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8例采取关节松动术联合应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 51例采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定期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体征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研究提示,关节松动术联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是一种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作者:施宇翔;熊利泽;计根林;易南;黄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INTRODUCTIONSciatica is a kind of syndrome with pain along with sciatic nervepathway and its distribufion are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methods by traditional medicine, we classified the pathway on baseof pain position, take points on the pathway as major and rueridianprinciple as assistance. All the sciatic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acupuncture with physiotherapy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medical drugs and the latter had a very good efiects.
作者:白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临床上常遇到儿童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情况,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程序均根据医生的意见制定,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一般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处理或请专家会诊. 2001年试运用循证方法解决小儿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对患儿有益的治疗、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静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INTRODUCTIONIn order to draft nursing approaches to relieve mental and improvequality of life problems of older men with prostate hyperplaia, duringpreoperative phase, we investigat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af-fecting factors and carry out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作者:刘一梅;曾伟杰;韩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cDNA3/h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脂质体法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转染后对骨髓 MSCs的生长、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骨髓 MSCs,脂质体法转染. 100 g/L胎牛血清 DMEM培养 MSCs,计数法绘制生长曲线,特殊染色观察 MSCs的转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转染后 VEGF的表达.结果:转染了 pcDNA3/hVEGF165的骨髓 MSCs胞浆内出现 VEGF阳性颗粒,而转染了 pcDNA3组及未转染组中未出现阳性颗粒,生长曲线在 3组中无明显差别.特殊染色出现的时间亦无明显差别.而且,注射有转染了 pcDNA3/hVEGF165 的 MSCs的大白兔局部皮下血管数量增加,其他两组未发现.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 pcDNA3/h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并能够在 MSCs细胞内表达 VEGF,其表达产物具有血管内皮增殖刺激活性.
作者:张鹏;马保安;范清宇;范德刚;龙华;杨连甲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快速处于高原环境后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研究该反应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观察了 7名广东省男子柔道运动员在高原(昆明, 1 891 m) 3 d进行训练前后的血红蛋白( Hb)、肌酸激酶( CK)、血尿素( BUN)、血乳酸( BLA)、血清睾酮( T)、皮质醇( C)和 T/C比值的变化,并与平原训练后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高原训练中, Hb变化不大,而血清 CK活性、 BUN和 BLA显著升高,血清睾酮趋于降低,皮质醇及 T/C比值显著升高;在高原进行与平原相同负荷训练时,血清 CK活性、 BUN、 BLA水平明显高于平原;运动员主观感觉高原反应明显,运动能力下降.结论:短期的高原训练未能使机体调节功能产生适应.
作者:龚惠兰;罗兴华;周攀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皮质激素(激素)是疼痛科常用药,现已发现其发挥多种治疗效应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毒副反应.激素在抗炎、镇痛和抗过敏 3方面已有很多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通过总结临床使用激素止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示激素的毒副反应不容忽视;综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 3届疼痛研讨会( 2000年)的讨论意见和作者自身体会,提出临床应用激素治疗疼痛的几点建议,为临床合理应用激素提供参考.
作者:李仲廉;阎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起病危急,一经 CT确诊有手术指征,则手术抢救作为主要问题,虽能幸存但由于神经受损,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此类患者在救治后一旦病情稳定即应及早实施康复计划,进行康复医疗.
作者:杜学菊;朱美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从颈源性头痛 1983年被提出后,对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位于下行三叉神经脊束的传入纤维与高位颈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位于高位颈髓后角的三叉颈神经核发生会聚.目前其诸多诊断标准中以由国际头痛协会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提出的诊断标准有影响力.主张采用包括麻醉药物、阻滞、外科治疗等治疗计划.
作者:张宗峰;姚猛;滕立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记忆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结果:生物力学计算求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受力 P和位移δ之间的关系为: P=13.69 δ ,实验测定发现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相当一致.
作者:苏佳灿;张春才;许硕贵;王家林;纪方;禹宝庆;田甜;薛召军;吴建国;丁祖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