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佳灿;张春才;许硕贵;王家林;纪方;禹宝庆;田甜;薛召军;吴建国;丁祖泉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腰腿痛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经 CT或 MRI或造影确诊的 1 126例患者,于手术后 2个月~ 2年内随访,评定近、远期效果.凡出现与术前相似或与手术有关的腰腿痛,即行 CT或 MRI确诊.结果: 1 126例中有 248例在术后两年内发生腰腿痛,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22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者 223例,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者 3例.发生于 L3~ 4间隙 28例, L4~ 5间隙 (合并椎管狭窄者 )147例, L5~ S1间隙 (合并腰椎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 )73例.术后复发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以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后腰腿痛发生率高.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切除后复发腰腿痛与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有密切关系,所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非常重要.
作者:胡铁山;肖晓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l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 IDET治疗的 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 11个月( 6 ~ 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 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 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 60%.年龄在 40岁以下者 (n=20)术后 VAS平均减少了 33%,优于 40岁以上者 (P< 0.001);非吸烟者 (n=28)优于吸烟者 (P< 0.0001);病程在 4年以内者 (n=39)优于 4年以上者 (P< 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优于退变重者 (P< 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P< 0.0001).结论 :应用 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1) 年龄小于 40岁; (2)病程在 4年以内; (3)非吸烟者; (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 (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作者:刘保卫;张蒲;Hansen A Yuan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临床上常遇到儿童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情况,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程序均根据医生的意见制定,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一般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处理或请专家会诊. 2001年试运用循证方法解决小儿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对患儿有益的治疗、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静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起病危急,一经 CT确诊有手术指征,则手术抢救作为主要问题,虽能幸存但由于神经受损,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此类患者在救治后一旦病情稳定即应及早实施康复计划,进行康复医疗.
作者:杜学菊;朱美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由 Choy等 [1]于 1986年先报道临床应用成功.齐强等 [2]于 1994年报道采用 Nd:YAG激光作 PLDD并获成功.由于其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该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大量病例相继报道,治疗结果有效率为 72.8%~ 76.5%.现就 PLDD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廖顺明;丁仕义;游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培养生长于羊膜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完全性角膜缘缺陷的效果.方法 :建立兔完全性角膜缘缺陷模型, 7 d后分别给予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观察 3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羊膜移植组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和上皮缺损,角膜浑浊.而自体角膜缘移植和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光滑完整,无上皮缺损和新生血管新成.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羊膜移植是治疗完全性角膜缘缺陷的有效方法,可恢复角膜缘屏障功能.
作者:马世红;李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骨质疏松骨痛及所致的功能受限是骨质疏松症临床常见的症状.治疗骨质疏松主要途径是减少骨质丢失,维持或增加骨密度,鲑鱼降钙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本院选择 30例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李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目前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可能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DAI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坏死,细胞膜破坏,神经受损,导致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中心环节是缺血缺氧.本文探讨高压氧( HBO)对其疗效的影响.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王玉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介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颈椎性神经根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痛等 10种周围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NB)技术治疗这些疾病是来源于麻醉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当药物疗法或其他方法不见效时改用这种技术可获显著效果,于是详述眶上 NB,眶下 NB,上颌 NB,下颌 NB,颏 NB,半月神经节乙醇、甘油、热凝 NB,舌咽 NB,枕 NB,肋间 NB,腰大肌肌沟阻滞 ,股 NB,股外侧皮 NB,髂腹股沟及髂腹下 NB等 18种 NB技术的实施方法.
作者:严相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性疼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对其治疗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WHO建议用 3阶梯止痛 [1],但所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应用中药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 ,取得了较好疗效 ,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张盘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腰腿痛治疗方法多样,骶管阻滞术是常用非手术疗法之一.本文根据液体可以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采用大剂量液体注入骶管腔,消除脊神经膜的水肿、粘连,以达到治疗腰腿痛的目的.
作者:董明远;朱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以暴力为主 ,可伴有侧副韧带等损伤 ,如仅采取手术治疗 ,而忽视关节的功能活动 ,可致膝关节功能恢复缺陷. 材料: 1998-01/2002-05本院收治胫骨髁间隆起骨折患者 15例,男 11例,女 4例,年龄 19~ 52岁,平均年龄 35岁.左膝 10例,右膝 5例.工人 9例,学生 2例.交通事故 4例,陈旧损伤 2例.胫骨内侧髁间结节骨折 9例,胫骨外侧髁间骨折 2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 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2例,伤后 3周以内施行手术者为新鲜损伤,超过 3周者为陈旧损伤. 方法: 15例均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切开整复后钢丝或双 10号丝线内固定.术后患膝关节取屈膝 30°,石膏托外固定. 6周后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锻炼方法主要采用持续被动活动.于解 除石膏托后,将患膝关节缓慢伸直,然后屈曲至 30°左右,速度控制在 3~ 6次 /min. 2次 /d, 1~ 1.5 h/次,如关节内有积液可推迟一两天进行.关节活动逐渐适应约需 3 d, 3 d后开始加大活动度数、次数及延长时间,每天约增加活动度数在 10°~ 15°,时间延长至 2 h, 2次 /d,在活动关节的同时辅以肌力锻炼. 1周左右的目标为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 >90°, 2周时的目标为基本可恢复至 110°~ 130°. 结果:本组 15例患者,随诊时间 1~ 3年,结果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关节稳定程度,关节功能情况分为 4级:( 1)优:无主诉疼痛,关节活动度 >110° ,膝关节活动无不稳定症状 12例( 80%).( 2)良: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关节活动度在 90°~ 110° ,偶有关节不稳 2例 (1.3% ).( 3)可:中度疼痛,关节活动度在 90°以内,伴关节不稳 1例 (0.7% ).( 4)差:疼痛重,关节活动度 < 60° ,影响正常生活者无. 讨论:多数患者胫骨髁间隆起骨折不能闭合复位或单纯保守治疗,因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可使膝关节不稳,手术治疗后,由于膝关节需相对固定,影响日后关节活动功能,如不能及时恰当地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势必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作者认为,术后的关节被动活动是辅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坚强膝关节,防止关节僵硬,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同时利于减少后遗疼痛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且被动活动在使用时相对无痛,患者易于接受,能够较好配合,活动过程不影响由于手术对组织损伤的愈合恢复,还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下肢坏死等不良并发症.这一运动的终目标是恢复患肢关节的活动功能.作者认为早期复位固定胫骨髁间隆起骨折及术后及时适当的运用持续被动运动,可以防止愈后膝关节的不稳及无力,避免产生损伤性关节炎.
作者:李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INTRODUCTIONSciatica is a kind of syndrome with pain along with sciatic nervepathway and its distribufion area.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methods by traditional medicine, we classified the pathway on baseof pain position, take points on the pathway as major and rueridianprinciple as assistance. All the sciatic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acupuncture with physiotherapy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tradi-tional medical drugs and the latter had a very good efiects.
作者:白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神经系统内较多的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发挥营养、促进再生等生物学作用.近的研究证明它在调节靶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功能.通过研究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对中小型神经元痛温觉调控作用.方法 :背根节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染色,观测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的分布.结果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均有分布,而且主要分布于中小型神经元.结论 :GDNF对背根节内的中小型神经元有特异性的作用 ,可能参与了痛觉过程的调控.
作者:潘勇;周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近许多文献均记录了综合康复治疗对骨折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有明显的效果,具体康复治疗程序及对老年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治疗特殊性未做深入探讨.为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术后程序化的康复治疗对恢复髋、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本院近年来收治下肢骨折老年患者,进行程序化综合康复治疗和综合康复两组疗效评价.
作者:肖耀华;肖显清;杨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INTRODUCTION Acute stress fracture which is also called as fatigue fracture is different from chronic stress fracture. Fracture and renovation co- exist during its pathologic process.All the patients selected for the study suddenly invasioned during overload locomotion exercise.Substance of bone was normal and had no repair phenomenon in the fractur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mainly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in postoperative fracture patients.
作者:陈庆贺;高吉昌;卢宇;晁民;王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介绍了介入技术的概念,范畴,临床范围和介入治疗学的分类.介入技术分类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两种.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安全性强、并发症低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在介绍椎旁介入技术的解剖学内容中包括了颈椎旁、胸椎旁和腰椎旁的解剖学特点,同时对上述 3种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规范化操作论述 ,并提出椎旁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郑宝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 SD大鼠后肢 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 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无明显改变,实验组 H/M降低( P< 0.05),阳性对照组 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 P< 0.01).结论:提示强力生可能通过调节α神经元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与士的宁的兴奋剂作用有本质区别.
作者:姜文凯;吕荣;倪正;华兴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 aFGF)对地塞米松诱导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取体外细胞培养 PC12细胞的方法,制备地塞米松诱导的细胞凋亡模型,再使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加入培养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地塞米松可以诱导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株发生凋亡,发生的比例是 18.59%± 0.38%,当使用 aFGF处理损伤的细胞后,凋亡的发生比例明显下降,仅为 10.05%± 0.23%.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保护地塞米松诱导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 PC12细胞株,使其避免凋亡. aFGF可能具有保护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吴中亮;王通;程飚;付小兵;李校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BACKGROUND:Fracture of lower part of femur is very common.Anatomic character is spongy bone at condyle with thin cortex and lower part is cortex which axis isn't vertical with axis of knee joint.Due to traction,angulation transposition of condyleis often caused after fracture that will injure popliteal vessels.So,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ideal reposition by closed manipulation rediction.Common steal plate in open reduction can't achieve reliable internal fixation that must be combined with long- term external fixation, often leads to adhesion of knee extension apparatus and needs a secondary relax causing patients' pain.
作者:申永秀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