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梅;曾伟杰;韩霜
介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颈椎性神经根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痛等 10种周围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NB)技术治疗这些疾病是来源于麻醉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当药物疗法或其他方法不见效时改用这种技术可获显著效果,于是详述眶上 NB,眶下 NB,上颌 NB,下颌 NB,颏 NB,半月神经节乙醇、甘油、热凝 NB,舌咽 NB,枕 NB,肋间 NB,腰大肌肌沟阻滞 ,股 NB,股外侧皮 NB,髂腹股沟及髂腹下 NB等 18种 NB技术的实施方法.
作者:严相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AIM:To evaluate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AXIS lateral mass screw- plate system in the treating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METHODS:29 cases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injury were fixed with AXIS system.All of them were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1 year.RESULTS:All cases had a good bone union without malformation.We found no complication of the injury to the vertebral arteries or nerves.There was no loosening of the plate and screw. CONCLUSION:AXIS lateral mass screw- plate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ble,simple and saf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徐国洲;张余;权日;章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各异 ,近年来采用自配复合液硬膜外滴注加牵引等综合治疗方法 ,探讨其治疗作用.
作者:何德礼;李飞;朱涤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AIM: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urgical treatmeut foristhnic spondylolisthesis. METHODS: 42 cases of isthunic spondylolisthesis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mong which 13 cases underwent simple lum-bar interlaminar bone implant and 29 cases underwent transpecdicular fixationcombined with bone implantation. Assessment was made according to JOAstandard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t a 3 years of follow-upassessment, the functional outcome in transpedicular fixation assessed byJOA was excellent and good in 79.3% as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withoutfixation in which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esult was 76. 9%. The level of painand functional disability were similar in the two groups, but fusion rate in thegroup with transpedicular fix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withoutit.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for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 improvesfunction and relieves pain.
作者:袁岱军;靳安民;吴广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对照研究穿着下肢弹力袜,探讨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材料: 1999- 01/2002- 10本院收治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 48例,其中髋关节置换 34例,膝关节置换 14例.年龄 55~ 81岁,平均 64岁,男 18例,女 30例. 方法:在预防性药物应用的同时,术后松止血带前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无条件者由足趾开始至膝上弹力绷带包扎 2周.辅以下肢静脉泵治疗 5~ 10 d.鼓励患者早期作踝、膝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及尽早离床活动. 结果:术后随访 6个月~ 2年. 48例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中 5例术后出现患侧肢体肿胀 ,疼痛,腓肠肌压痛明显,经静脉造影排除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经治疗后症状消失. 讨论: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其中血流滞缓和高凝状态是两个主要原因.人工关节置换的患者术中长时间被动体位和应用止血带,术后活动量减少或卧床,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缓慢,同时此类患者多属高龄,常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或器质性病变等因素 ,可使患侧肢体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此外,术中使用止血带,过度牵拉或旋转下肢使血管壁间接损伤的几率大大增加.目前对 DVT的预防性治疗主要是抗凝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及抬高患肢等,但抗凝药物的应用存在出血倾向、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过敏等问题,尤其对高龄、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慎用.作者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松止血带前为患者穿有弹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由足趾远端至股部近端压力逐渐减小,这样使小腿由远向近顺序受压,使静脉受到适度的压迫,增加静脉回流量,减少血流在小腿中的淤滞.早期使用下肢长腿弹力袜再辅以下肢静脉泵能有效的预防 DVT的发生.下肢静脉泵的原理是:通过可充气的长统靴,间歇性地充气,使下肢由远及近均匀受压.综上所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使用下肢弹力袜,对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重要意义.此方法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无不良并发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佳.
作者:李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记忆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莫尔原理计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在骨折断面及周围所产生的应力并构建应力场;同时应用实验力学方法对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载荷形变进行测定.结果:生物力学计算求得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受力 P和位移δ之间的关系为: P=13.69 δ ,实验测定发现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结论:在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材料的弹性范围内,弓齿形状记忆接骨器的受力与位移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相当一致.
作者:苏佳灿;张春才;许硕贵;王家林;纪方;禹宝庆;田甜;薛召军;吴建国;丁祖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起病危急,一经 CT确诊有手术指征,则手术抢救作为主要问题,虽能幸存但由于神经受损,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此类患者在救治后一旦病情稳定即应及早实施康复计划,进行康复医疗.
作者:杜学菊;朱美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肩关节囊及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退行性变和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1],造成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单纯外敷膏药治疗,更进一步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不利于肩周炎的恢复,局部封闭及小针刀治疗有一定痛苦及禁忌证,且患者有惧怕心理,如不配合系统的康复训练,难以起效.
作者:吕尚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医手法治疗肌肉、关节的无菌性炎症具有止痛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其基本手法以顺肌纤维走行于条索状物处按揉、点压、弹拔为主.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前应排除内脏器质性病变.
作者:范剑非;郭思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腹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特制腹部压迫器,在 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行髓核摘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8例.结果:治愈 78例,显效 22例,好转 8例.无 1例出现腹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髓核摘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庞立波;刘兆石;高楠;费洪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目前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可能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DAI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坏死,细胞膜破坏,神经受损,导致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中心环节是缺血缺氧.本文探讨高压氧( HBO)对其疗效的影响.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王玉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全方位护理对其日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全方位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术前:肌体应激训练,术后机能适应性训练,牵引期训练;术后:术后早期护理,术后功能恢复训练.结果:随访 0.5~ 2.0年,功能恢复优者占 79%.结论:全方位护理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作者:黄芳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脊椎骨折、脊髓损伤可导致截瘫,如何使患者早日进行站立、行走等功能锻炼是康复期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 1984- 12/1995- 12本院收治截瘫患者 14例,男 10例,女 4例,年龄 16~ 37岁,平均 25岁;其中 L1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 10例,肌力 0~ 2级; C7、 T5骨折伴双下肢完全性截瘫各 1例; T12、 L1骨折伴完全性截瘫各 1例.病程 2 h~ 3 d. 方法:( 1)竹片的制作:用苗竹将其削成长 60 cm,宽 2.5 cm,厚 0.5 cm的竹片,周围刨光滑以备用.( 2)裹帘布的制作:用一般的棉布折叠成双层,裁剪成梯形状,根据患肢臀横纹处周径为下底,踝上 2 cm处周径为上底,二者之间长度为梯形的高度,分别在上底和下底分成若干等分(上底 2.5 cm,下底 3 cm),然后从上下底相对应的等分点连线缝合(双层),距上底 0.5 cm处与底线平行将各口缝合成盲口,下底仍保持开口,这样便成子弹袋一样.( 3)竹片裹帘的制作:将削好的竹片,从裹帘布下底处放入,呈间隔排列.再在距下底 0.5 cm处与底线平行将开口缝合,这样竹片便被固定不会脱落.然后在梯形的两腰分别缝上多条布带用于绑扎.( 4)双杠的制作:材料用木质或水管均可,高度以患者腋下至地面为准,宽度以患者双肩的宽度为准,长度为 2 m.在双杠纵向的一面将其横杆做成活动入口,以便出入.( 5)使用方法:患者平卧,用竹片裹帘将患者下肢包绕绑扎固定,扶持站起后,打开双杠的活动横杆进入双杠,将双臂放于杠上,则可进行站立和行走的练习. 结果: 14例患者中, 5例未做手术, 6例作椎板减压加钢板内固定手术, 3例作椎板减压加 U形棒内固定手术.未手术者 2个月后上杠,手术者 1个月后上杠,但腰部均需腰围加固.全部患者以 6个月后回访,上杠练习时间 2周~ 6个月,平均 4个月.除 3例双下肢完全性截瘫患者对其下肢运动的恢复无效外,其余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有 5例上杠 2~ 6个月后恢复完全,生活自理; 3例需拄双拐扶持行走; 3例只需拄手杖行走,均不需再用竹片裹帘护膝. 讨论:竹片裹帘固定下肢结合双杠扶持练习对截瘫患者康复锻炼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早日进行站立行走功能锻炼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条件所限,观察难于细致,回访时间尚短,病例较少,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探讨.
作者:钟延炎;廖小琴;陈婵珠;钟裕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cDNA基因转染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调控作用,为基因转染技术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脂质体 Fugene6将含 TGF-β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及空白载体分别转染至软骨细胞 (基因转染组和对照组 ), RT PCR、 Northern Blots、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 TGF-β1调节体外培养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 TGF-β1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后,其Ⅱ型前胶原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强,且随着 TGF-β1蛋白表达的丧失,其对软骨细胞Ⅱ型前胶原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亦逐渐减弱.结论: TGF-β1可以上调体外培养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的表达.
作者:刘方军;曹谊林;刘伟;崔磊;夏万尧;钟斌;刘德莉;吴娟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l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 IDET治疗的 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 11个月( 6 ~ 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 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 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 60%.年龄在 40岁以下者 (n=20)术后 VAS平均减少了 33%,优于 40岁以上者 (P< 0.001);非吸烟者 (n=28)优于吸烟者 (P< 0.0001);病程在 4年以内者 (n=39)优于 4年以上者 (P< 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优于退变重者 (P< 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P< 0.0001).结论 :应用 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1) 年龄小于 40岁; (2)病程在 4年以内; (3)非吸烟者; (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 (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作者:刘保卫;张蒲;Hansen A Yuan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 SD大鼠后肢 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 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无明显改变,实验组 H/M降低( P< 0.05),阳性对照组 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 P< 0.01).结论:提示强力生可能通过调节α神经元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与士的宁的兴奋剂作用有本质区别.
作者:姜文凯;吕荣;倪正;华兴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严重地影响着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面临手术,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了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变化,以便采取适当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神经系统内较多的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发挥营养、促进再生等生物学作用.近的研究证明它在调节靶细胞功能方面具有更广泛的功能.通过研究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内的分布特点,探讨其对中小型神经元痛温觉调控作用.方法 :背根节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染色,观测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的分布.结果 :GDNF及其受体 GDNFR-α和 Ret在背根节均有分布,而且主要分布于中小型神经元.结论 :GDNF对背根节内的中小型神经元有特异性的作用 ,可能参与了痛觉过程的调控.
作者:潘勇;周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构建组织的方法和环境是组织工程研究所涉及的另一重要环节,对于能否终形成新生组织以及新生组织质量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血管中膜组织的方法.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犬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 PGA)材料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包绕于硅胶管使成管状结构后移植于裸鼠皮下,第 2,6,11周后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裸鼠皮下形成的组织工程化血管中膜组织学结构在不同的时间点具有不同的特征.结论: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形成具有与天然血管中膜组织学结构相似的血管.
作者:刘阳;张燕中;许志成;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从颈源性头痛 1983年被提出后,对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位于下行三叉神经脊束的传入纤维与高位颈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位于高位颈髓后角的三叉颈神经核发生会聚.目前其诸多诊断标准中以由国际头痛协会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提出的诊断标准有影响力.主张采用包括麻醉药物、阻滞、外科治疗等治疗计划.
作者:张宗峰;姚猛;滕立臣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