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芳;张薇平;戴雨;范丽婵;孔结球
BACKGROUND: To patients with burn of face, how to preventand reduce facial deformity in maximal degre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burn iatreusiology.
作者:刘海霞;肖康菊;黄贤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自从颈源性头痛 1983年被提出后,对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位于下行三叉神经脊束的传入纤维与高位颈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位于高位颈髓后角的三叉颈神经核发生会聚.目前其诸多诊断标准中以由国际头痛协会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提出的诊断标准有影响力.主张采用包括麻醉药物、阻滞、外科治疗等治疗计划.
作者:张宗峰;姚猛;滕立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目前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方法较多,有针灸、推拿、封闭、穴位注射、热敷、腊疗、拨火罐、膏药外敷、中西药物内服、小针刀、电疗等.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甚理想,而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尤其是疼痛的缓解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恢复快.本院采用痛点注射并手法松解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刘瑛;肖晓山;邓海洪;周代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nd SMAD7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 ( TGF-β 1) on keloid- derived fibroblast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t 1,2,4,24,48 h)and SMAD7(at 0.5 1,1.5, 2,4,24 h) were detected by using methods of Western blot after 500 pmol/L TGF-β 1 were added to the monolayer culture system.RESULTS: The level of SMAD3 were down regulated at 24 h and the SMAD7 were maximum up regulated at 4 h when TGF-β 1 were used.CONCLUSION: TGF-β 1 may dow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MAD3,but up regulate that of SMAD7 .
作者:杨力;李荟元;郭树忠;韩岩;汤苏阳;张琳西;舒茂国;潘宝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前后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定血流量的变化 ,研究其影响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刀治疗前后测量颈颅血流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颈源性头痛治愈率为 75%,有效率为 95%.由 TCD测定颈、颅动脉血流速度,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5~ 0.01).说明针刀治疗作用讯速,能迅速解除对受压神经的刺激,并能缓解颅内动脉及椎动脉的痉挛,减轻血管的阻力,增加颅内的血流量.结论: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速度快,作用持久.
作者:刘启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术后及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早、中、晚各期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减少关节挛缩、僵硬、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作者:唐梅;敖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INTRODUCTION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 consist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eniletraumatic fracture system and ischemic necrosis of head of femurcaused by 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Toanalyze has an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of necrosis of head of femur.
作者:崔振铎;邹宝林;张艳丽;李文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以暴力为主 ,可伴有侧副韧带等损伤 ,如仅采取手术治疗 ,而忽视关节的功能活动 ,可致膝关节功能恢复缺陷. 材料: 1998-01/2002-05本院收治胫骨髁间隆起骨折患者 15例,男 11例,女 4例,年龄 19~ 52岁,平均年龄 35岁.左膝 10例,右膝 5例.工人 9例,学生 2例.交通事故 4例,陈旧损伤 2例.胫骨内侧髁间结节骨折 9例,胫骨外侧髁间骨折 2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 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2例,伤后 3周以内施行手术者为新鲜损伤,超过 3周者为陈旧损伤. 方法: 15例均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切开整复后钢丝或双 10号丝线内固定.术后患膝关节取屈膝 30°,石膏托外固定. 6周后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锻炼方法主要采用持续被动活动.于解 除石膏托后,将患膝关节缓慢伸直,然后屈曲至 30°左右,速度控制在 3~ 6次 /min. 2次 /d, 1~ 1.5 h/次,如关节内有积液可推迟一两天进行.关节活动逐渐适应约需 3 d, 3 d后开始加大活动度数、次数及延长时间,每天约增加活动度数在 10°~ 15°,时间延长至 2 h, 2次 /d,在活动关节的同时辅以肌力锻炼. 1周左右的目标为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 >90°, 2周时的目标为基本可恢复至 110°~ 130°. 结果:本组 15例患者,随诊时间 1~ 3年,结果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关节稳定程度,关节功能情况分为 4级:( 1)优:无主诉疼痛,关节活动度 >110° ,膝关节活动无不稳定症状 12例( 80%).( 2)良: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关节活动度在 90°~ 110° ,偶有关节不稳 2例 (1.3% ).( 3)可:中度疼痛,关节活动度在 90°以内,伴关节不稳 1例 (0.7% ).( 4)差:疼痛重,关节活动度 < 60° ,影响正常生活者无. 讨论:多数患者胫骨髁间隆起骨折不能闭合复位或单纯保守治疗,因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可使膝关节不稳,手术治疗后,由于膝关节需相对固定,影响日后关节活动功能,如不能及时恰当地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势必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作者认为,术后的关节被动活动是辅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坚强膝关节,防止关节僵硬,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同时利于减少后遗疼痛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且被动活动在使用时相对无痛,患者易于接受,能够较好配合,活动过程不影响由于手术对组织损伤的愈合恢复,还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下肢坏死等不良并发症.这一运动的终目标是恢复患肢关节的活动功能.作者认为早期复位固定胫骨髁间隆起骨折及术后及时适当的运用持续被动运动,可以防止愈后膝关节的不稳及无力,避免产生损伤性关节炎.
作者:李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半导体激光可以穿透皮肤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腱器官以及游离的神经末梢,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镇痛作用.本文探讨半导体激光对各种原因引起疼痛的疗效.
作者:肖良晋;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寻腰椎间盘突出病变过程中腰椎生理弧度僵直的生物力学改变,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 ,通过检测得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弓顶距离与正常值的差异.结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数有腰椎弓顶距离缩短.结论:腰椎弓顶距离缩短(即腰椎生理弧度僵直)是病体做出的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发展过程和减轻临床症状的主动的适应性改变.
作者:熊敏;张建众;徐吉;蔡国平;吴荣博;曾庆敏;王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1 麦肯基 (Mckenzie)力学诊断、治疗技术在颈椎疾患应用中的基本观点 [1] 1.1 易患因素 Mckenzie认为,颈椎疾患的易患因素为过长时间的坐姿和频繁的颈部屈曲.长时间的坐姿:与下腰部相似,这是一个常见的因素.具体来讲,也就是头颈部的前探姿势,尤其是在驾车、电脑操作时更会出现这一姿势.坐位时过长的颈部弯曲可以导致颈痛,而夜间休息后醒来发生的颈痛 (这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情况 )往往是由于不正确坐姿或卧姿时的静态负荷所致.不良坐姿本身不需要附加其它因素,就可使颈椎及其周围发生疼痛或发生头痛.正确的坐姿是保持脊柱曲线处于正常的曲度.频繁的屈曲:日常生活颈部频繁的屈曲是第二个易患因素.每天清晨起床至夜晚入睡,许多活动使头、颈部持续处于前探和屈曲位. 过长时间的坐姿导致在下颈段屈曲活动终点、上颈段伸展活动终点产生姿势性静态负荷.此时,若附加频繁的颈部屈曲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椎间盘蠕变、变形,终造成损伤和移位 .
作者:徐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严重地影响着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面临手术,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了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变化,以便采取适当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hBMSC)在复合材料的表面生长和增殖情况,为成骨细胞载体研究和材料表面改性提供直接依据.方法:进行原代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至第 3代后,将 hBMSC和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 /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 TCP)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 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测定碱性磷酸酶了解分化情况.结果: hBMSC在 HA/TCP复合材料上生长、增殖良好,并可见细胞向材料孔内生长,对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影响.结论: HA/TCP复合材料是良好的骨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作者:胡建中;毛新展;吕红斌;周江南;李康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膝关节创伤后因伤肢需要固定时间长,使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以及关节内粘连等因素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立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材料: 1998- 10/2001- 01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 56例,男 46例,女 10例,年龄 26~ 61岁,平均年龄 42.1岁.均为闭合性新鲜的髌骨骨折.其中横断骨折 37例,粉碎骨折 19例. 方法:克氏针固定髌骨骨折术后无需石膏固定患肢.术后 2 d开始应用持续被动活动 (CPM)机器做患肢等速肌肉训练,调节不同的角度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以循序渐进锻炼原则,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并与主动锻炼膝关节活动相结合.同时术后 2 d开始做患侧膝关节的主动运动,如直腿抬高运动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是,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肢屈膝、屈髋、用力蹬足,持续 10 s后放松,回复原位, 2~ 3次 /d, 20 min/次.从轻度收缩开始,以无明显疼痛为原则,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当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达到 90°,即可停用 CPM(一般在术后 2周).允许患者拄拐杖下地不负重行走.出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院外康复训练计划.要求患者每 2周复查 1次,指导康复训练,逐步过渡至负重活动.训练患者按正常步态行走. 结果:应用结合评分法:( 1)骨折解剖复位为 4分;关节面错位小于 1 mm 或骨折端裂隙小于 2 mm 为 3分;关节面错位 1~ 2 mm 或骨折端裂隙大于 2 mm为 2分;关节面错位大于 2 mm为 1分.( 2)膝关节活动度; 140°~ 150°为 4分; 120°~ 140°为 3分; 90°~ 120°为 2分;小于 90°为 1分.( 3)无痛,劳动功能正常者为 4分;偶痛,能力稍差者为 3分;经常轻痛者为 2分;常痛,失去劳动能力者为 1分.上述 3项得分相加,优: 10.1~ 12分;良: 7.1~ 10分;可: 5.1~ 7分;差: 5分以下.本组 56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3个月,平均 4.6个月.优 48例,良 8例.术后 12 d可下地活动者 49例. 讨论:采用张力带固定术后 ,患者可克服对创伤及手术后疼痛的恐惧,早期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可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避免固定带来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手术并发症,也避免关节僵硬后再锻炼对骨折端产生应力的不利影响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作者: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腰腿痛治疗方法多样,骶管阻滞术是常用非手术疗法之一.本文根据液体可以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力,采用大剂量液体注入骶管腔,消除脊神经膜的水肿、粘连,以达到治疗腰腿痛的目的.
作者:董明远;朱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腹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特制腹部压迫器,在 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行髓核摘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8例.结果:治愈 78例,显效 22例,好转 8例.无 1例出现腹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髓核摘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庞立波;刘兆石;高楠;费洪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方法.方法:应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类型、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以Ⅲ型胶原为主;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均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其含量随病程发展而增加.结论: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理想方法,可以明确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变化规律.
作者:刘剑毅;纪淑兴;李世荣;汪丽萍;胡晓红;易绍萱;陈希伟;吴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由于头颈部肌群对颈椎的保护及稳定作用下降,颈椎小关节不稳,韧带松弛,颈椎活动范围加大等直接因素,导致患者症状复发率较高.本院采用温水游泳增强颈背部肌肉力量配合外用中药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罗龄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0 引言 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各异 ,近年来采用自配复合液硬膜外滴注加牵引等综合治疗方法 ,探讨其治疗作用.
作者:何德礼;李飞;朱涤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INTRODUCTION Genesis and advance of tumor includes excessive multiplication and less apoptosis.Research on apoptosis contributes to revealing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mor and proving data for exploring of genesis mechanism,diagnosis and treatment.Bcl- 2 family is a commonly studied apoptosis- related gene family.Bax is the main gene promoting apoptosis in bcl- 2 family and its expression level is low in most tumor.But some scholars considered that expression level of bax protein is higher in some kinds of tumor.Bcl- w has been considered to have antiapoptosis function,but corresponding reports are very few.In this research,expression levels of bax and bcl- 2 were determined by imumohistochemistry to fi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作者:吴国强;徐宏勇;李开宗;窦科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