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SMAD3,7表达的影响

杨力;李荟元;郭树忠;韩岩;汤苏阳;张琳西;舒茂国;潘宝华

关键词: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ata, keloid, fibroblasts
摘要: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nd SMAD7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 ( TGF-β 1) on keloid- derived fibroblast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t 1,2,4,24,48 h)and SMAD7(at 0.5 1,1.5, 2,4,24 h) were detected by using methods of Western blot after 500 pmol/L TGF-β 1 were added to the monolayer culture system.RESULTS: The level of SMAD3 were down regulated at 24 h and the SMAD7 were maximum up regulated at 4 h when TGF-β 1 were used.CONCLUSION: TGF-β 1 may dow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MAD3,but up regulate that of SMAD7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

    0 引言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严重地影响着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面临手术,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了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变化,以便采取适当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反应性神经干细胞的移植 ,探讨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体外用 bFGF作为丝裂原培养 E16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经 BrdU标记后植入 PD大鼠纹状体,了解 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组 PD大鼠旋转行为改善明显.结论: bFGF反应神经干细胞移植对 P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阴金波;周政;杨辉;张可成;宋业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兔骨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用于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

    目的:以特定的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和诱导,使已经体外分离并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谱系分化,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将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协同刺激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寻找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的证据.结果:已分离并经体外扩增的兔骨髓 MSCs在用 bFGF和 TGF-β1协同刺激后,用 RT-PCR的方法探明有 pC I的编码基因表达,证明其已经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论: bFGF和 TGF-β1能够刺激 MSCs的体外增殖并且使其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了可靠的自体来源种子细胞.

    作者:徐青镭;吴海山;周维江;万年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关节松动术并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58例

    选择 109例临床患者,研究臂从神经阻滞联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8例采取关节松动术联合应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 51例采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定期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体征及肩关节活动度的改善. 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次数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05).研究提示,关节松动术联用臂从神经阻滞治疗肩周炎是一种较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

    作者:施宇翔;熊利泽;计根林;易南;黄卫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持续被动活动增强胫骨骨折固定术后关节的稳定性

    胫骨髁间隆起撕脱骨折以暴力为主 ,可伴有侧副韧带等损伤 ,如仅采取手术治疗 ,而忽视关节的功能活动 ,可致膝关节功能恢复缺陷. 材料: 1998-01/2002-05本院收治胫骨髁间隆起骨折患者 15例,男 11例,女 4例,年龄 19~ 52岁,平均年龄 35岁.左膝 10例,右膝 5例.工人 9例,学生 2例.交通事故 4例,陈旧损伤 2例.胫骨内侧髁间结节骨折 9例,胫骨外侧髁间骨折 2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 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 2例,伤后 3周以内施行手术者为新鲜损伤,超过 3周者为陈旧损伤. 方法: 15例均采用膝关节前内侧切开整复后钢丝或双 10号丝线内固定.术后患膝关节取屈膝 30°,石膏托外固定. 6周后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锻炼方法主要采用持续被动活动.于解 除石膏托后,将患膝关节缓慢伸直,然后屈曲至 30°左右,速度控制在 3~ 6次 /min. 2次 /d, 1~ 1.5 h/次,如关节内有积液可推迟一两天进行.关节活动逐渐适应约需 3 d, 3 d后开始加大活动度数、次数及延长时间,每天约增加活动度数在 10°~ 15°,时间延长至 2 h, 2次 /d,在活动关节的同时辅以肌力锻炼. 1周左右的目标为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 >90°, 2周时的目标为基本可恢复至 110°~ 130°. 结果:本组 15例患者,随诊时间 1~ 3年,结果评价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关节稳定程度,关节功能情况分为 4级:( 1)优:无主诉疼痛,关节活动度 >110° ,膝关节活动无不稳定症状 12例( 80%).( 2)良:轻度疼痛,但不影响工作,关节活动度在 90°~ 110° ,偶有关节不稳 2例 (1.3% ).( 3)可:中度疼痛,关节活动度在 90°以内,伴关节不稳 1例 (0.7% ).( 4)差:疼痛重,关节活动度 < 60° ,影响正常生活者无. 讨论:多数患者胫骨髁间隆起骨折不能闭合复位或单纯保守治疗,因交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可使膝关节不稳,手术治疗后,由于膝关节需相对固定,影响日后关节活动功能,如不能及时恰当地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势必影响手术效果.因此,作者认为,术后的关节被动活动是辅助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在于坚强膝关节,防止关节僵硬,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同时利于减少后遗疼痛症和废用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且被动活动在使用时相对无痛,患者易于接受,能够较好配合,活动过程不影响由于手术对组织损伤的愈合恢复,还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而导致的下肢坏死等不良并发症.这一运动的终目标是恢复患肢关节的活动功能.作者认为早期复位固定胫骨髁间隆起骨折及术后及时适当的运用持续被动运动,可以防止愈后膝关节的不稳及无力,避免产生损伤性关节炎.

    作者:李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痛点 43例

    0 引言 半导体激光可以穿透皮肤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腱器官以及游离的神经末梢,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镇痛作用.本文探讨半导体激光对各种原因引起疼痛的疗效.

    作者:肖良晋;李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阻滞技术与周围神经痛

    介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颈椎性神经根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痛等 10种周围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NB)技术治疗这些疾病是来源于麻醉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当药物疗法或其他方法不见效时改用这种技术可获显著效果,于是详述眶上 NB,眶下 NB,上颌 NB,下颌 NB,颏 NB,半月神经节乙醇、甘油、热凝 NB,舌咽 NB,枕 NB,肋间 NB,腰大肌肌沟阻滞 ,股 NB,股外侧皮 NB,髂腹股沟及髂腹下 NB等 18种 NB技术的实施方法.

    作者:严相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脑部手术后患者 47例偏瘫肢体早期康复干预

    0 引言 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起病危急,一经 CT确诊有手术指征,则手术抢救作为主要问题,虽能幸存但由于神经受损,常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此类患者在救治后一旦病情稳定即应及早实施康复计划,进行康复医疗.

    作者:杜学菊;朱美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在病理性瘢痕纤维化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方法.方法:应用天狼猩红偏振光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的类型、含量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正常皮肤组织中以Ⅲ型胶原为主;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均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其含量随病程发展而增加.结论:天狼猩红偏振光法是检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理想方法,可以明确纤维化过程中Ⅰ、Ⅲ型胶原的变化规律.

    作者:刘剑毅;纪淑兴;李世荣;汪丽萍;胡晓红;易绍萱;陈希伟;吴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 30例

    0 引言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性疼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对其治疗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WHO建议用 3阶梯止痛 [1],但所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应用中药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 ,取得了较好疗效 ,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张盘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用治疗坐骨神经损伤实验研究

    AIM:To explore the co- 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NGF) and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on the sciatic nerve after injury. METHODS: 96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saline group, NGF group, bFGF group and NGF+ bFGF group. Sciatic nerve function index (SFI),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regeneration axon counting were detected in the 3 rd, 6 th, 9 th, 12 th week postinjury. RESULTS:The end of SFI,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regeneration axon counting in NGF+ bFGF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CONCLUSION:The co- effect of NGF and bFGF on sciatic nerve is better than the effect of NGF or bFGF alone.

    作者:梁崇礼;赵稳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CT引导经腹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8例

    目的:探讨经腹穿刺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特制腹部压迫器,在 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行髓核摘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08例.结果:治愈 78例,显效 22例,好转 8例.无 1例出现腹部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CT引导监控下经腹穿刺髓核摘除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庞立波;刘兆石;高楠;费洪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带状疱疹 280例

    0 引言 中波紫外线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不同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效果,为此收集了有关资料并作分析.

    作者:余红;凌波;凌亚君;钱黎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流程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全方位护理对其日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全方位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术前:肌体应激训练,术后机能适应性训练,牵引期训练;术后:术后早期护理,术后功能恢复训练.结果:随访 0.5~ 2.0年,功能恢复优者占 79%.结论:全方位护理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作者:黄芳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配合小牵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0 引言 虽然单纯的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以起消炎、消肿、镇痛、松解肌肉痉挛的作用,但穴位注射加小牵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当于在镇痛状态下进行脊椎推拿,疗效可能更好.对穴位注射配合小牵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单纯应用穴位注射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有助于找出安全且疗效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燕;宋振江;李华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椎动脉型颈椎病康复介入87例

    INTRODUCTIONThe reason for physical rotation compression on vertebral artery atG is that there isn' t intervertebral joints between at-lantoepistrophic transverse processes. At rear of vertebral artery be-tween atlantoepistrophic transverse processes is covered by inferioroblique muscle which originates from spinous process of axis andended at transverse process of atlas. When head rotates towardsright, inferior oblique muscle of left side will rotate towards left andforward which muscle belly enters interspace of first transverse pro-cess and compress vertebral artery. At the same time, right vertebralartery enters rear of atlantoepistrophic spinous process and isn' tcompressed that ensures blood supply of basal artery. When head andneck resume neutral position, inferior obhque muscle is replaced andcompression on left vertebral artery is decompressed, so inferioroblique muscle is the anatomic base of physical compression onvertebral compression.

    作者:郝焕平;卫珍梅;耿建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前后观测经颅多普勒血流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前后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 Doppler,TCD)测定血流量的变化 ,研究其影响和疗效.方法:采用针刀治疗前后测量颈颅血流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颈源性头痛治愈率为 75%,有效率为 95%.由 TCD测定颈、颅动脉血流速度,前后对比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5~ 0.01).说明针刀治疗作用讯速,能迅速解除对受压神经的刺激,并能缓解颅内动脉及椎动脉的痉挛,减轻血管的阻力,增加颅内的血流量.结论:针刀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速度快,作用持久.

    作者:刘启健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康复指导性训练对颅脑损伤 60例运动功能的影响

    0 引言 颅脑损伤后幸存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给今后的日常生活及重返社会造成严重困难.目前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比较重视也取得不少成果.随着各种康复治疗的介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对康复指导性训练却不够注重,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

    作者:王俊;李国荣;朱美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血管壁的实验研究

    目的:构建组织的方法和环境是组织工程研究所涉及的另一重要环节,对于能否终形成新生组织以及新生组织质量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血管中膜组织的方法.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犬平滑肌细胞接种于片状聚羟基乙酸( PGA)材料上,形成细胞-材料复合物,将该复合物包绕于硅胶管使成管状结构后移植于裸鼠皮下,第 2,6,11周后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测.结果:裸鼠皮下形成的组织工程化血管中膜组织学结构在不同的时间点具有不同的特征.结论: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可形成具有与天然血管中膜组织学结构相似的血管.

    作者:刘阳;张燕中;许志成;刘伟;崔磊;曹谊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治疗角膜缘缺陷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培养生长于羊膜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完全性角膜缘缺陷的效果.方法 :建立兔完全性角膜缘缺陷模型, 7 d后分别给予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移植、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观察 3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结果 :羊膜移植组有明显的新生血管和上皮缺损,角膜浑浊.而自体角膜缘移植和体外培养的角膜缘干细胞羊膜移植组术后角膜上皮光滑完整,无上皮缺损和新生血管新成.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体外培养羊膜移植是治疗完全性角膜缘缺陷的有效方法,可恢复角膜缘屏障功能.

    作者:马世红;李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