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兔骨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用于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

徐青镭;吴海山;周维江;万年宇

关键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转化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以特定的细胞因子对其进行刺激和诱导,使已经体外分离并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谱系分化,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将已分离并经体外传代培养扩增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在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β1)协同刺激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 PCR)的方法从分子水平寻找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的证据.结果:已分离并经体外扩增的兔骨髓 MSCs在用 bFGF和 TGF-β1协同刺激后,用 RT-PCR的方法探明有 pC I的编码基因表达,证明其已经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论: bFGF和 TGF-β1能够刺激 MSCs的体外增殖并且使其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为半月板组织工程重建提供了可靠的自体来源种子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痛点注射并手法松解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150例

    0 引言 目前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方法较多,有针灸、推拿、封闭、穴位注射、热敷、腊疗、拨火罐、膏药外敷、中西药物内服、小针刀、电疗等.但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甚理想,而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效果较好,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尤其是疼痛的缓解和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恢复快.本院采用痛点注射并手法松解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刘瑛;肖晓山;邓海洪;周代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 30例

    0 引言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癌性疼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对其治疗对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WHO建议用 3阶梯止痛 [1],但所用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应用中药华蟾素治疗癌性疼痛 ,取得了较好疗效 ,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张盘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周波与低频电并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0例

    0 引言 低周波治疗仪与低频电子治疗仪均可以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但其治疗效果如何需临床实践验证.

    作者:房凌君;胡中;周博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竹片裹帘结合双杠练习治疗截瘫

    脊椎骨折、脊髓损伤可导致截瘫,如何使患者早日进行站立、行走等功能锻炼是康复期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材料: 1984- 12/1995- 12本院收治截瘫患者 14例,男 10例,女 4例,年龄 16~ 37岁,平均 25岁;其中 L1骨折伴不完全性截瘫 10例,肌力 0~ 2级; C7、 T5骨折伴双下肢完全性截瘫各 1例; T12、 L1骨折伴完全性截瘫各 1例.病程 2 h~ 3 d. 方法:( 1)竹片的制作:用苗竹将其削成长 60 cm,宽 2.5 cm,厚 0.5 cm的竹片,周围刨光滑以备用.( 2)裹帘布的制作:用一般的棉布折叠成双层,裁剪成梯形状,根据患肢臀横纹处周径为下底,踝上 2 cm处周径为上底,二者之间长度为梯形的高度,分别在上底和下底分成若干等分(上底 2.5 cm,下底 3 cm),然后从上下底相对应的等分点连线缝合(双层),距上底 0.5 cm处与底线平行将各口缝合成盲口,下底仍保持开口,这样便成子弹袋一样.( 3)竹片裹帘的制作:将削好的竹片,从裹帘布下底处放入,呈间隔排列.再在距下底 0.5 cm处与底线平行将开口缝合,这样竹片便被固定不会脱落.然后在梯形的两腰分别缝上多条布带用于绑扎.( 4)双杠的制作:材料用木质或水管均可,高度以患者腋下至地面为准,宽度以患者双肩的宽度为准,长度为 2 m.在双杠纵向的一面将其横杆做成活动入口,以便出入.( 5)使用方法:患者平卧,用竹片裹帘将患者下肢包绕绑扎固定,扶持站起后,打开双杠的活动横杆进入双杠,将双臂放于杠上,则可进行站立和行走的练习. 结果: 14例患者中, 5例未做手术, 6例作椎板减压加钢板内固定手术, 3例作椎板减压加 U形棒内固定手术.未手术者 2个月后上杠,手术者 1个月后上杠,但腰部均需腰围加固.全部患者以 6个月后回访,上杠练习时间 2周~ 6个月,平均 4个月.除 3例双下肢完全性截瘫患者对其下肢运动的恢复无效外,其余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其中有 5例上杠 2~ 6个月后恢复完全,生活自理; 3例需拄双拐扶持行走; 3例只需拄手杖行走,均不需再用竹片裹帘护膝. 讨论:竹片裹帘固定下肢结合双杠扶持练习对截瘫患者康复锻炼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早日进行站立行走功能锻炼的行之有效的手段.由于条件所限,观察难于细致,回访时间尚短,病例较少,还有不少问题有待探讨.

    作者:钟延炎;廖小琴;陈婵珠;钟裕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0 引言 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中多的是尿潴留由此导致尿路感染,而反复的尿路感染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患者后期的主要死因.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重要任务.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工作 ,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黄雪芳;张薇平;戴雨;范丽婵;孔结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

    膝关节创伤后因伤肢需要固定时间长,使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以及关节内粘连等因素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立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材料: 1998- 10/2001- 01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 56例,男 46例,女 10例,年龄 26~ 61岁,平均年龄 42.1岁.均为闭合性新鲜的髌骨骨折.其中横断骨折 37例,粉碎骨折 19例. 方法:克氏针固定髌骨骨折术后无需石膏固定患肢.术后 2 d开始应用持续被动活动 (CPM)机器做患肢等速肌肉训练,调节不同的角度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以循序渐进锻炼原则,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并与主动锻炼膝关节活动相结合.同时术后 2 d开始做患侧膝关节的主动运动,如直腿抬高运动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是,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肢屈膝、屈髋、用力蹬足,持续 10 s后放松,回复原位, 2~ 3次 /d, 20 min/次.从轻度收缩开始,以无明显疼痛为原则,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当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达到 90°,即可停用 CPM(一般在术后 2周).允许患者拄拐杖下地不负重行走.出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院外康复训练计划.要求患者每 2周复查 1次,指导康复训练,逐步过渡至负重活动.训练患者按正常步态行走. 结果:应用结合评分法:( 1)骨折解剖复位为 4分;关节面错位小于 1 mm 或骨折端裂隙小于 2 mm 为 3分;关节面错位 1~ 2 mm 或骨折端裂隙大于 2 mm为 2分;关节面错位大于 2 mm为 1分.( 2)膝关节活动度; 140°~ 150°为 4分; 120°~ 140°为 3分; 90°~ 120°为 2分;小于 90°为 1分.( 3)无痛,劳动功能正常者为 4分;偶痛,能力稍差者为 3分;经常轻痛者为 2分;常痛,失去劳动能力者为 1分.上述 3项得分相加,优: 10.1~ 12分;良: 7.1~ 10分;可: 5.1~ 7分;差: 5分以下.本组 56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3个月,平均 4.6个月.优 48例,良 8例.术后 12 d可下地活动者 49例. 讨论:采用张力带固定术后 ,患者可克服对创伤及手术后疼痛的恐惧,早期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可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避免固定带来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手术并发症,也避免关节僵硬后再锻炼对骨折端产生应力的不利影响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作者: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股骨颈骨折手术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程序化康复治疗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术后及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早、中、晚各期不同程度的康复训练,减少关节挛缩、僵硬、骨质疏松的发生,从而促进了骨折的愈合.

    作者:唐梅;敖丽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中药强力生对大鼠后肢 H反射的影响

    目的: H反射是脊髓学突触反射,为探讨其影响因素,在 SD大鼠后肢 H反射模型上观察中药强力生注射液对该反射各参数的影响.方法:用电刺激诱发大鼠后肢 H反射,观察生理盐水组、实验组以及阳性对照组注射前后该反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注射前后无明显改变,实验组 H/M降低( P< 0.05),阳性对照组 H波潜伏期明显缩短( P< 0.01).结论:提示强力生可能通过调节α神经元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与士的宁的兴奋剂作用有本质区别.

    作者:姜文凯;吕荣;倪正;华兴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康复指导性训练对颅脑损伤 60例运动功能的影响

    0 引言 颅脑损伤后幸存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给今后的日常生活及重返社会造成严重困难.目前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比较重视也取得不少成果.随着各种康复治疗的介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对康复指导性训练却不够注重,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

    作者:王俊;李国荣;朱美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的全方位护理流程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全方位护理对其日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患者入院时即开始全方位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术前:肌体应激训练,术后机能适应性训练,牵引期训练;术后:术后早期护理,术后功能恢复训练.结果:随访 0.5~ 2.0年,功能恢复优者占 79%.结论:全方位护理使患者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机体条件,防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尽快恢复生理功能.

    作者:黄芳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急性运动与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系统在人体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识别与抵抗,并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运动免疫学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集中探讨了急性运动对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如何进行运动来增强人体免疫机能以及科学地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作者:艾冬生;栗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分析

    INTRODUCTION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 consist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seniletraumatic fracture system and ischemic necrosis of head of femurcaused by fracture of neck of femur had a higher proportion. Toanalyze has an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of necrosis of head of femur.

    作者:崔振铎;邹宝林;张艳丽;李文梓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骨科择期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

    0 引言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严重地影响着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变化.面临手术,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为了探讨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变化,以便采取适当心理干预措施,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在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激素)是疼痛科常用药,现已发现其发挥多种治疗效应的同时也存在许多毒副反应.激素在抗炎、镇痛和抗过敏 3方面已有很多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通过总结临床使用激素止痛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示激素的毒副反应不容忽视;综合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 3届疼痛研讨会( 2000年)的讨论意见和作者自身体会,提出临床应用激素治疗疼痛的几点建议,为临床合理应用激素提供参考.

    作者:李仲廉;阎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SMAD3,7表达的影响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nd SMAD7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 ( TGF-β 1) on keloid- derived fibroblast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MAD3 (at 1,2,4,24,48 h)and SMAD7(at 0.5 1,1.5, 2,4,24 h) were detected by using methods of Western blot after 500 pmol/L TGF-β 1 were added to the monolayer culture system.RESULTS: The level of SMAD3 were down regulated at 24 h and the SMAD7 were maximum up regulated at 4 h when TGF-β 1 were used.CONCLUSION: TGF-β 1 may down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SMAD3,but up regulate that of SMAD7 .

    作者:杨力;李荟元;郭树忠;韩岩;汤苏阳;张琳西;舒茂国;潘宝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椎间盘热疗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选择

    目的:明确影响椎间盘热疗(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moclulation,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应用 IDET治疗的 50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术后平均 11个月( 6 ~ 19个月)的随访,采用对比手术前后的 VAS评分改变的方法进行资料分析,得出影响 IDET治疗效果的因素.结果:总有效率为 60%.年龄在 40岁以下者 (n=20)术后 VAS平均减少了 33%,优于 40岁以上者 (P< 0.001);非吸烟者 (n=28)优于吸烟者 (P< 0.0001);病程在 4年以内者 (n=39)优于 4年以上者 (P< 0.001);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优于退变重者 (P< 0.001),加热导丝在椎间盘内的位置亦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P< 0.0001).结论 :应用 IDET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时,在如下情况下将能获得更好的疗效: (1) 年龄小于 40岁; (2)病程在 4年以内; (3)非吸烟者; (4)椎间盘退变轻者(改良 Dallas分型: I、 II、 III型); (5)撕裂的后部纤维环能够全部被加热导丝加热者.

    作者:刘保卫;张蒲;Hansen A Yuan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五):麦肯基对颈椎疾患及下腰痛的诊断、治疗技术

    1 麦肯基 (Mckenzie)力学诊断、治疗技术在颈椎疾患应用中的基本观点 [1] 1.1 易患因素 Mckenzie认为,颈椎疾患的易患因素为过长时间的坐姿和频繁的颈部屈曲.长时间的坐姿:与下腰部相似,这是一个常见的因素.具体来讲,也就是头颈部的前探姿势,尤其是在驾车、电脑操作时更会出现这一姿势.坐位时过长的颈部弯曲可以导致颈痛,而夜间休息后醒来发生的颈痛 (这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情况 )往往是由于不正确坐姿或卧姿时的静态负荷所致.不良坐姿本身不需要附加其它因素,就可使颈椎及其周围发生疼痛或发生头痛.正确的坐姿是保持脊柱曲线处于正常的曲度.频繁的屈曲:日常生活颈部频繁的屈曲是第二个易患因素.每天清晨起床至夜晚入睡,许多活动使头、颈部持续处于前探和屈曲位. 过长时间的坐姿导致在下颈段屈曲活动终点、上颈段伸展活动终点产生姿势性静态负荷.此时,若附加频繁的颈部屈曲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椎间盘蠕变、变形,终造成损伤和移位 .

    作者:徐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及术后处理

    目的: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往往由于继发畸形较重而治疗效果不佳,探讨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措施,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 9年来收治的获得随访的 96例 7~ 21岁的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部分切除术 91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5例.术后行颈托牵引、手法矫正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 1~ 3年, 96例中优 51例,良 35例,可 10例,优良率 89.6%.结论: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经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相当的矫形效果.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创伤小.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受到限制,仅对部分病例有效.颈托牵引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

    作者:覃佳强;杨斌;张德文;刘正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肩关节周围炎的个体化治疗与康复评估

    0 引言 肩关节周围炎 (肩周炎 )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不同病因所诱发的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因此,所有患者按照一种固定模式治疗,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本院针对肩周炎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实施个体化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黄乐天;戴煜龙;杨丽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面部烧伤患者137例的早期康复护理

    BACKGROUND: To patients with burn of face, how to preventand reduce facial deformity in maximal degree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burn iatreusiology.

    作者:刘海霞;肖康菊;黄贤慧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