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导体激光治疗痛点 43例

肖良晋;李军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 神经末梢, 直接作用, 镇痛作用, 腱器官, 激光对, 感受器, 游离, 疼痛, 皮肤, 疗效
摘要:0 引言 半导体激光可以穿透皮肤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感受器、腱器官以及游离的神经末梢,可以不同程度地起到镇痛作用.本文探讨半导体激光对各种原因引起疼痛的疗效.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术后的早期康复

    膝关节创伤后因伤肢需要固定时间长,使肌肉萎缩,关节囊挛缩以及关节内粘连等因素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 ,其突出的特点在于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立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材料: 1998- 10/2001- 01本院收治髌骨骨折患者 56例,男 46例,女 10例,年龄 26~ 61岁,平均年龄 42.1岁.均为闭合性新鲜的髌骨骨折.其中横断骨折 37例,粉碎骨折 19例. 方法:克氏针固定髌骨骨折术后无需石膏固定患肢.术后 2 d开始应用持续被动活动 (CPM)机器做患肢等速肌肉训练,调节不同的角度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以循序渐进锻炼原则,逐步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并与主动锻炼膝关节活动相结合.同时术后 2 d开始做患侧膝关节的主动运动,如直腿抬高运动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方法是,仰卧位,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肢屈膝、屈髋、用力蹬足,持续 10 s后放松,回复原位, 2~ 3次 /d, 20 min/次.从轻度收缩开始,以无明显疼痛为原则,逐渐增加膝关节活动,当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达到 90°,即可停用 CPM(一般在术后 2周).允许患者拄拐杖下地不负重行走.出院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院外康复训练计划.要求患者每 2周复查 1次,指导康复训练,逐步过渡至负重活动.训练患者按正常步态行走. 结果:应用结合评分法:( 1)骨折解剖复位为 4分;关节面错位小于 1 mm 或骨折端裂隙小于 2 mm 为 3分;关节面错位 1~ 2 mm 或骨折端裂隙大于 2 mm为 2分;关节面错位大于 2 mm为 1分.( 2)膝关节活动度; 140°~ 150°为 4分; 120°~ 140°为 3分; 90°~ 120°为 2分;小于 90°为 1分.( 3)无痛,劳动功能正常者为 4分;偶痛,能力稍差者为 3分;经常轻痛者为 2分;常痛,失去劳动能力者为 1分.上述 3项得分相加,优: 10.1~ 12分;良: 7.1~ 10分;可: 5.1~ 7分;差: 5分以下.本组 56例患者术后随访 3~ 13个月,平均 4.6个月.优 48例,良 8例.术后 12 d可下地活动者 49例. 讨论:采用张力带固定术后 ,患者可克服对创伤及手术后疼痛的恐惧,早期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可对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 ,避免固定带来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手术并发症,也避免关节僵硬后再锻炼对骨折端产生应力的不利影响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骨折愈合.

    作者:王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及术后处理

    目的: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往往由于继发畸形较重而治疗效果不佳,探讨青少年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措施,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 9年来收治的获得随访的 96例 7~ 21岁的先天性肌性斜颈.采用胸锁乳突肌之胸骨头及锁骨头部分切除术 91例、胸锁乳突肌延长术 5例.术后行颈托牵引、手法矫正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 1~ 3年, 96例中优 51例,良 35例,可 10例,优良率 89.6%.结论:大年龄先天性肌性斜颈经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相当的矫形效果.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该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创伤小.胸锁乳突肌延长术受到限制,仅对部分病例有效.颈托牵引及颈托矫形支具综合治疗是一种简便而行之有效的术后处理方法.

    作者:覃佳强;杨斌;张德文;刘正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循证方法解决小儿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中的问题

    0 引言 临床上常遇到儿童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情况,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程序均根据医生的意见制定,对出现的一些问题一般根据以往临床经验处理或请专家会诊. 2001年试运用循证方法解决小儿颅脑损伤高压氧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对患儿有益的治疗、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静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神经干细胞的发现为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通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反应性神经干细胞的移植 ,探讨神经干细胞在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P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体外用 bFGF作为丝裂原培养 E16大鼠中脑神经干细胞,经 BrdU标记后植入 PD大鼠纹状体,了解 PD大鼠旋转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组 PD大鼠旋转行为改善明显.结论: bFGF反应神经干细胞移植对 PD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阴金波;周政;杨辉;张可成;宋业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周波与低频电并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0例

    0 引言 低周波治疗仪与低频电子治疗仪均可以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中,但其治疗效果如何需临床实践验证.

    作者:房凌君;胡中;周博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自从颈源性头痛 1983年被提出后,对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位于下行三叉神经脊束的传入纤维与高位颈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位于高位颈髓后角的三叉颈神经核发生会聚.目前其诸多诊断标准中以由国际头痛协会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提出的诊断标准有影响力.主张采用包括麻醉药物、阻滞、外科治疗等治疗计划.

    作者:张宗峰;姚猛;滕立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疼痛治疗:介绍椎旁神经介入技术

    介绍了介入技术的概念,范畴,临床范围和介入治疗学的分类.介入技术分类包括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和非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两种.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定位准确、安全性强、并发症低和患者容易接受的特点.在介绍椎旁介入技术的解剖学内容中包括了颈椎旁、胸椎旁和腰椎旁的解剖学特点,同时对上述 3种介入治疗技术进行了规范化操作论述 ,并提出椎旁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

    作者:郑宝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AXIS侧板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后颈髓功能恢复作用

    AIM:To evaluate the methods and results of the AXIS lateral mass screw- plate system in the treating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METHODS:29 cases of lower cervical vertebrae injury were fixed with AXIS system.All of them were followed- up for more than 1 year.RESULTS:All cases had a good bone union without malformation.We found no complication of the injury to the vertebral arteries or nerves.There was no loosening of the plate and screw. CONCLUSION:AXIS lateral mass screw- plate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ble,simple and safe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lower cervical spine injury.

    作者:昌耘冰;尹庆水;夏虹;吴增晖;徐国洲;张余;权日;章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INTRODUCTIONSlippage of lumbar vertebrae is a second common disease after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s. Although some patients werecured by conservstive therapy, surgical treatment is needed in somecases[1] . From March 1994 to March 2001, we used steal plateinternal fixation to treat 18 cases of slippage and the effect wasobvious. The following is the report.

    作者:陈建明;肖茂明;王元山;周全;陈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技术(续五):麦肯基对颈椎疾患及下腰痛的诊断、治疗技术

    1 麦肯基 (Mckenzie)力学诊断、治疗技术在颈椎疾患应用中的基本观点 [1] 1.1 易患因素 Mckenzie认为,颈椎疾患的易患因素为过长时间的坐姿和频繁的颈部屈曲.长时间的坐姿:与下腰部相似,这是一个常见的因素.具体来讲,也就是头颈部的前探姿势,尤其是在驾车、电脑操作时更会出现这一姿势.坐位时过长的颈部弯曲可以导致颈痛,而夜间休息后醒来发生的颈痛 (这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情况 )往往是由于不正确坐姿或卧姿时的静态负荷所致.不良坐姿本身不需要附加其它因素,就可使颈椎及其周围发生疼痛或发生头痛.正确的坐姿是保持脊柱曲线处于正常的曲度.频繁的屈曲:日常生活颈部频繁的屈曲是第二个易患因素.每天清晨起床至夜晚入睡,许多活动使头、颈部持续处于前探和屈曲位. 过长时间的坐姿导致在下颈段屈曲活动终点、上颈段伸展活动终点产生姿势性静态负荷.此时,若附加频繁的颈部屈曲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椎间盘蠕变、变形,终造成损伤和移位 .

    作者:徐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康复指导性训练对颅脑损伤 60例运动功能的影响

    0 引言 颅脑损伤后幸存者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认知、语言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功能障碍,给今后的日常生活及重返社会造成严重困难.目前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比较重视也取得不少成果.随着各种康复治疗的介入使相当一部分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但对康复指导性训练却不够注重,因此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有极大的影响.

    作者:王俊;李国荣;朱美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间歇导尿术在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0 引言 脊髓损伤患者的并发症中多的是尿潴留由此导致尿路感染,而反复的尿路感染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患者后期的主要死因.帮助患者恢复膀胱功能一直是临床康复的重要任务.实施无菌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的工作 ,能够较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黄雪芳;张薇平;戴雨;范丽婵;孔结球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高压氧综合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 104例

    0 引言 目前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DAI)可能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DAI后发生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坏死,细胞膜破坏,神经受损,导致脑缺血缺氧,脑水肿,微循环障碍等一系列病理变化,中心环节是缺血缺氧.本文探讨高压氧( HBO)对其疗效的影响.

    作者:廖圣芳;陈汉民;张银清;王玉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神经阻滞技术与周围神经痛

    介绍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颈椎性神经根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股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痛、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痛等 10种周围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神经阻滞( nerve block, NB)技术治疗这些疾病是来源于麻醉学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当药物疗法或其他方法不见效时改用这种技术可获显著效果,于是详述眶上 NB,眶下 NB,上颌 NB,下颌 NB,颏 NB,半月神经节乙醇、甘油、热凝 NB,舌咽 NB,枕 NB,肋间 NB,腰大肌肌沟阻滞 ,股 NB,股外侧皮 NB,髂腹股沟及髂腹下 NB等 18种 NB技术的实施方法.

    作者:严相默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羟基磷灰石 /磷酸三钙复合材料成骨细胞载体的体外实验

    目的:研究人骨髓基质细胞(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hBMSC)在复合材料的表面生长和增殖情况,为成骨细胞载体研究和材料表面改性提供直接依据.方法:进行原代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至第 3代后,将 hBMSC和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 HA) /磷酸三钙( tricalcium phosphate, TCP)进行混合培养,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 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测定碱性磷酸酶了解分化情况.结果: hBMSC在 HA/TCP复合材料上生长、增殖良好,并可见细胞向材料孔内生长,对碱性磷酸酶无明显影响.结论: HA/TCP复合材料是良好的骨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作者:胡建中;毛新展;吕红斌;周江南;李康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原因及康复治疗

    0 引言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及髌骨组成.三者被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外部的肌肉、肌腱紧密连接,构成坚强有力的关节.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屈伸运动,在半屈或屈 90°时有轻微的旋转运动.侧副韧带位于膝关节内外两侧,内侧副韧带呈扇形,上下两端附着于股骨及胫骨的内髁,其中段与内侧半月板相连,且为关节囊的组成部分.外侧副韧带呈条索状,上下两端分别附着于股骨外侧髁及腓骨小头,与半月板不相连.

    作者:刘军峰;葛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骨钙丢失情况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骨钙丢失情况,为预防此类患者继发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同一时期住院,一般情况相近的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 (AKP)、尿钙 (Ca)、尿羟脯氨酸 (Hyp), 尿肌酐 (Cr)等与骨吸收和骨形成有关的生化指标的检测值,并与健康老年人的检测值对比.结果:颅脑损伤老年患者的血清 AKP、尿 Hyp/Cr、尿 Ca/Cr平均值高于健康老年人的检测值.提示颅脑损伤老年患者骨吸收率高于健康老年人.结论:颅脑损伤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较健康老年人更严重的骨钙丢失情况.

    作者:崔军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骨欣肽、谷慷泰灵及普乐林在 4种输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观察

    0 引言 骨欣肽、谷慷泰灵注射液广泛用于临床骨科术后、股骨头坏死等骨科疾病治疗.普乐林注射液可改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血流淤滞状态,从而预防长久无卧床已发生的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等 [1].目前一些注射液与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造成局部血管堵塞供血不足,产生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 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 [2].本实验研究以上 3种注射液与 4种不同输液配伍后微粒变化情况.

    作者:张靖贤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经皮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现状

    0 引言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由 Choy等 [1]于 1986年先报道临床应用成功.齐强等 [2]于 1994年报道采用 Nd:YAG激光作 PLDD并获成功.由于其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该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大量病例相继报道,治疗结果有效率为 72.8%~ 76.5%.现就 PLDD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廖顺明;丁仕义;游箭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疼痛 30例

    0 引言 骨质疏松骨痛及所致的功能受限是骨质疏松症临床常见的症状.治疗骨质疏松主要途径是减少骨质丢失,维持或增加骨密度,鲑鱼降钙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本院选择 30例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

    作者:李晖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