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gfa 5503打印机图像伪影检修三则

孙荣江

关键词:
摘要:故障现象一胶片图像在纵轴方向有条状伪影且位置及大小固定.故障检修 固定的纵向条纹一般为打印头或者3根走片滚轴某个点或某区不干净.做常规清理:关闭打印机,拔除电源线,打开打印机左侧盖,掀开蓝色滚轴的盖板,用沾有酒精(浓度为95%)的纱布来回擦拭滚轴,并连续手动转动滚轴做360°清理,同法清理黑色压片滚轴,后清理激光打印头.清理完毕,合上侧盖,开机,预热,打印胶片正常,故障排除.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的CT资料,分析其CT表现.结果 8例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中,7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性或实性肿块,1例呈多房囊性,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明显强化,余7例实性成分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明显强化4例,中度强化2例,轻度强化1例.其中5例< 30岁,5例睾酮水平持续升高,2例泌乳素水平升高,3例AFP升高,2例CA125升高.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中阳性表达前三位由高到低依次为:Inhibin-α(100%)、Vimentin(75%)、CD56(50%).结论 卵巢支持-间质细胞肿瘤在CT上多呈单侧附件区的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实性部分多强化明显,且呈进行性强化,结合临床发病年龄、激素水平异常,尤其是血清睾酮水平提高,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周永;阿里甫;余莹莹;文智;张忠双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Morel-Lavallée损伤:临床和MRI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Morel-Lavallée损伤(Morel-Lavallée lesions,MLL)的临床和MRI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MLL患者的临床和MRI图像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史、临床症状、病灶部位、病灶内部信号特点和囊壁情况等.结果 17例患者中合并骨折9例,单纯MLL 8例.增强扫描1例,平扫16例.无症状包块12例,有症状包块5例.MLL-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9例,Ⅳ~Ⅵ型0例.病灶分布:大腿中上段或髋部外侧面8例,膝关节2例,小腿前内侧皮下2例,腰背部2例,肱骨上段外侧1例,肘关节1例,胸背部1例.形态和信号特点:梭形或卵圆形12例,条片状5例,病变大小不一,病灶直径1~ 25 cm.信号特点多变,其信号强度与血肿内成分的演变密切相关.T1WI和T2WI均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囊壁:有囊壁12例,无囊壁5例.结论 MLL的临床和MRI图像有一定特征性,外伤病史伴相应部位皮下脂肪层和深筋膜间的囊性病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结合损伤病史、病灶部位、囊液信号特征和囊壁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胡杏珍;王加伟;陈英;徐雷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儿童线粒体脑肌病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表现

    目的 探讨儿童线粒体脑肌病(ME)中枢神经系统CT与MRI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32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ME患儿CT和MRI资料,分析其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表现.结果 32例中,脑内共48个病灶,45个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和脑干,颞、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和小脑半球.病变分布呈多发性和游走性.CT表现为尾状核、豆状核和大脑半球点片状钙化,脑实质呈低密度灶.MRI表现为大片长T1、长T2信号病灶,DWI可以鉴别脑水肿类型.1 H-MRS病变区出现异常乳酸峰.静脉增强扫描脑内病灶均无强化.MRA或MRV可表现为对应病变区域的动脉或静脉的狭窄或消失.脊髓灰质出现对称性片状长T2信号灶或脊髓变细.结论 ME在CT及MRI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脑和脊髓的片状异常密度或信号,结合DWI及MRS表现和相关临床资料,可以对ME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刘玥;王岩;彭芸;温洋;段晓岷;尹光恒;唐晓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后纵隔神经束膜瘤一例

    患者女,55岁.4年前在外院行右肺下叶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神经鞘瘤.1个月前感胸闷、气短,胸背部疼痛,进食哽噎,无咳嗽、咳痰.体检:右胸壁见斜行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右肺呼吸音略减低,未闻及干湿哕音,无胸膜摩擦音.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食管下段受压左移,并见弧形压迹,相应管腔狭窄,管壁黏膜光滑、连续.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下叶支气管各段开口处管腔扭曲、变形,黏膜光滑,基底支远端闭塞;支气管抽吸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ECT骨扫描及肿瘤学指标未见异常.

    作者:刘尼军;李朋;张华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肾嫌色细胞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嫌色细胞癌术前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平扫及动态增强各期CT值,并观察肿瘤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及肿瘤形态学特征.结果 22例均为单侧发病,8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伴有钙化,4例出现囊变,2例出现中央星形瘢痕,4例病灶内出现小片状坏死.CT平扫肿块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轻到中度强化,5例见重度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2例未见明显强化,9例均匀强化,11例欠均匀强化.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CT值分别为(80.3 ±24.7)HU、(69.5±10.4) HU、(57.6±16.7)HU.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CT平扫多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圆形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部分肿块伴有钙化、囊变及小片状坏死,典型中央星形瘢痕较为少见.尽管其有均匀强化倾向,但由于CT征象变化较大,与肾透明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仍有重叠.

    作者:夏加宝;姚东伟;孙志先;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副心支气管一例

    患者 男,8岁.因咳嗽3天,呼吸困难半天就诊.CT平扫:右肺中间段支气管内侧壁见一细小支气管开口,呈圆锥形,其走行向心脏方向,开口直径约5 mm,长度约2.3 cm,显示有通气肺小叶相连,通气肺小叶平均大直径32 mm.CT诊断:副心支气管(图1~3).讨论 副心支气管又称心支气管、肺底心段副支气管等,较为罕见.1946年Brock先描述这一解剖变异,1956年Huzly将其命名为副心支.它是从右支气管中间段内侧壁发出的向心脏方向走行的额外支气管,有时也起源于右主支气管.其发生率在欧美为0.07%~0.65%.它的壁有软骨和正常的支气管黏膜衬贴,大部分副心支气管呈盲端或影像发现其远端周围有未发育的肺组织[1].支气管造影上有短憩室型、副叶型、长憩室型3种表现.

    作者:刘艳芳;王学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能谱CT低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结合ASIR技术对胆囊动脉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价能谱CT低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结合5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P)技术对胆囊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BMI< 22 kg/m2的患者共116例,年龄25 ~ 90岁,BMI 15.79 ~ 21.99 kg/m2,按照扫描电压和对比剂浓度分为低电压低对比剂浓度组(A组)和常规电压高对比剂浓度组(B组).采用GE DiscoveryHD 750能谱CT机.A组为低电压80 kVp,50% ASIR技术,NI为14;B组采用120 kVp,NI为10.采用高压注射器于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A组注射威视派克270 mgI/ml,B组注射欧乃派克350 mgI/ml,剂量均为100 ml,注射流率5 ml/s.对两组数据分别测量胆囊动脉、相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及竖脊肌CT值的标准差.计算胆囊动脉与竖脊肌间的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记录CT剂量指数(CTDI).对胆囊动脉行容积重建、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组.分别由两位工作7年及3年的放射科医师独立对两组重建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采用5分评分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的胆囊动脉CT值、竖脊肌CT值、竖脊肌SD值、胆囊动脉-竖脊肌的CNR、胆囊动脉-竖脊肌的SNR、扫描的CTDI及主观评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位医师对胆囊动脉的评分主观一致性评估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为一致性良好,0.40~0.75为一般,<0.40为一致性差.结果 A组胆囊动脉的CNR(4.22 ±2.16)明显高于B组(3.41±1.63)(P=0.036);A组胆囊动脉的SNR(8.31±2.14)明显高于B组(5.41±1.76) (P =0.000).A组和B组胆囊动脉的评分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809和0.758,一致性良好.A组的CTDI (6.44±1.43) mGy明显低于B组(9.28 ±2.87) mGy(P =0.000).A组胆囊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为(3.46±1.06)分,高于B组[(2.86±1.08)分]图像质量评分(t=2.272,P=0.023).结论 利用低电压80kVp,采用50% ASIR技术,结合低对比剂浓度能够提高胆囊动脉的图像质量.

    作者:刘静红;刘爱连;浦仁旺;吕婷婷;田士峰;李烨;刘晓峰;刘义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柯尼卡873相机读数为零故障检修

    故障现象一 更换新胶片后,读数为零,报E4220错误.分析和维修 E4220指示片盒2故障,错误内容:“The operation was not performed normally”.按操作说明,先按“Reset”键复位.复位无效,检查胶片是否正确安装.由于工作繁忙,操作者会将胶片上下或左右错置.通过检查胶片袋的印记和切口(胶片袋有向上及右对齐标记),可初步判断是否错装胶片.取密封板插入片盒,待片盒弹出,带至暗室,重新摆放胶片,密封后装回相机.再次复位,显示片子数量,可正常工作.

    作者:孙荣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脊髓外硬膜内血管母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36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双下肢麻痹,右下肢疼痛,呈持续性,夜晚加重.体检:双侧腰部叩痛,脐平面以下感觉明显减退.胸椎MRI:T10-11椎体平面椎管右侧髓外硬膜内可见一大小约22 mm×10 mm×8mm椭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晰,脊髓受压向左推移,T1WI呈等信号(图1),T2 WI抑脂序列上呈均匀高信号(图2),Gd-DTPA增强肿瘤明显强化,尾部有稍增粗迂曲强化血管影相连(图3~5).颅脑MR平扫未见异常.

    作者:刘志锋;刘庆余;蔡金辉;吴晓枫;吴共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磁共振检查技术的新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D)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正常肝脏的脂质含量占肝湿重的2%~4%,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有3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时即可诊断为脂肪肝[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在不断攀升,已成为导致各类慢性肝脏疾病的首要病因[2].NAFLD的全球发病率为10% ~ 30%,西方国家平均为17% ~ 33%,亚洲国家平均为l1%~16%[3].由此可以看出,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病,正在威胁人类健康,如不干预可从单纯的脂肪肝转变为脂肪性肝炎,进而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可能进展为肝功能衰竭[4].

    作者:贾天利;孙尧;凌雪英;黄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副肝静脉成形术在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副肝静脉成形术在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BC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BCS患者行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其中3例予以支架置入治疗.术后统计并分析技术成功率,症状缓解情况及随访的相关数据.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未出现严重相关并发症.术中共检出30支代偿性增粗的副肝静脉,主干直径6~11 mm,平均(8.43±1.43)mm,副肝静脉与肝静脉之间均存在数量不等的交通支.副肝静脉压力由术前的平均(46.63±5.44)cmH2O降至术后的(28.00 ±3.54)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97,P<0.01).经随访,25例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5例患者症状复发,其中4例再次接受副肝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结论 对于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BCS的患者,若患者副肝静脉代偿性扩张,开通副肝静脉同样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文亮;魏宁;傅宇飞;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类鼻疽二例CT表现

    病例1男,45岁,农民.右上肢肿痛伴发热1月余,咳嗽咳痰10余天就诊.以“重症肺炎;脓毒血症;2型糖尿病”收入院.既往史:2型糖尿病2年,吸烟、饮酒30余年.体检:体温37.5℃,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两中下肺可闻及中水泡音.右上肢红肿明显,皮温高.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为0.79,血糖16.49 mmol/L.右肘关节X线平片示右侧肱骨干骺端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少,骨皮质变薄,局部见骨膜反应(图1A);右前臂MRI平扫示右侧肱骨干骺端髓腔呈“蜂窝”状改变,T1WI以低信号为主,T2 WI以高信号为主,周围软组织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边界不清,右侧前臂软组织内可见类圆形混杂信号,大小约3.2 cm×4.8 cm×5.9 cm,边界尚清楚,关节腔内积液(图1B~D).MRI诊断:右侧肱骨干骺端骨髓炎并皮下脓肿形成.胸部CT平扫示两肺各叶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影,边界清楚,病灶大部分可见空洞,空洞内壁光滑,伴较深液气平面,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图1E、F).CT诊断:两肺弥漫性病变(真菌感染?结核?肺泡癌?).血培养及药敏实验报告有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生长,对复方新诺明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奥硝唑抗感染,监控血压血糖,右肘部切口换药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体温正常,血糖控制佳,好转出院.

    作者:陈瑾;张少华;蒋盛平;闫红卫;宋英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病理分级肾透明细胞癌与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 MSCT表现特点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0例CCRCC的MSCT表现,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及Ⅲ~Ⅳ级各60例,其中Ⅰ~Ⅱ级作为低级别CCRCC,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MSCT表现包括肿块大小;肿块CT增强均匀性,强化程度和强化形式;肿瘤的肾窦或肾周侵犯情况,是否存在静脉瘤栓,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等,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上述CT表现与病理Fuhrman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级别CCRCC肿块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与低级别CCRC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86、20.95和26.51,P<0.01).结论 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的CT表现多发生于高级别CCRCC;与之相反,低级别CCRCC则较少发生上述CT表现.

    作者:赵金坤;叶兆祥;陈旭升;潘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320排CT诊断左心室巨大憩室一例

    患者男,60岁.以“间断胸闷40余年,再发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伴有喘息、活动耐量明显减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体检:颈静脉充盈,心脏听诊心率不齐,可闻及早搏,余无明显异常.患者行全主动脉CTA检查(检查方法:Toshiba 320排CT,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7 mAs,层厚0.5mm,层间距0.3 mm),提示:主动脉瓣下左室流出道前壁一凸向心外的巨大囊性结构,囊颈部内径约2 cm,囊腔大小约l0.0cm×8.6 cm×7.0 cm,壁伴钙化,右房受压,增强扫描与左室强化一致,升主动脉轻度增宽,影像诊断考虑为左室流出道憩室(图1~3).

    作者:蒋严;李骞;陈艳;张珍;韩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CT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15例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多为厚壁空洞,内壁光滑居多,腔内液平少见,无特定好发部位.8处空洞周围肺野出现“晕征”,空洞内显示“新月征”及“气环征”各2例,空洞内结节增强扫描无强化.所有病例肺内均为多发病灶,除空洞性病变之外,斑片影、结节影、大片状实变也是常见的伴发CT表现.结论 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具有一定的CT特征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对典型的侵袭性肺真菌感染性空洞作出诊断.

    作者:孙献勇;鲁珊珊;时维东;冯月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CT术前诊断Amyand疝一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 男,75岁.因“反复右下腹痛3年,可复性肿块1个月”入院.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无呕吐,经抗炎保守治疗,患者病情好转.以后类似症状反复发作,近1个月发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回纳,无明显疼痛.体检:右侧腹股沟区可及一3 cm×2 cm肿块,质软,坠入阴囊,可回纳入腹腔,表面皮肤无红肿渗出.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

    作者:弋春燕;黄丙仓;李欢欢;许晓岚;周东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56层CT容积扫描对不典型肾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256层CT容积扫描在不典型肾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不典型肾癌的CT资料,并分析其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特征.结果 12例中,10例为单发(囊性肾癌9例,含脂肪肾癌1例),2例为浸润性肾癌.不典型肾癌有其特征性CT表现.结论 256层CT容积扫描可全面显示病变特征,在不典型肾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李春荣;温琳峰;陈思争;郑吟诗;黄文起;李玉舟;李依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MSCT表现(附2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巨大SFTP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PR、MIP、VR及CTA等图像后处理,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巨大SFTP为肺外胸腔内单发肿块,包膜完整,有蒂,可见分叶,于胸腔内铸型生长,密度欠均匀,血供丰富,呈地图状强化及延迟强化,常见肿瘤血管,供血动脉明确.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SFTP的大小、位置、形态、强化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A可清楚显示肿瘤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秀兰;王东;王舒皓;樊红霞;毕永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肺炎型肺癌的CT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型肺癌的CT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 对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的临床、病理、CT资料.结果 27例CT表现均为实变特征,其中多发病灶5例(18.5%);单发病灶22例(81.5%):上叶7例,中叶2例,下叶13例.实变区域内支气管充气征20例(74.1%),伴血管造影征14例(51.8%),不规则小囊腔3例(11.1%).实变周围见磨玻璃征12例(44.4%),多发小结节6例(22.2%),少量胸腔积液2例(7.4%),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14.8%),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18.5%).病理证实原位腺癌1例,微浸润腺癌8例,浸润性腺癌12例,浸润性腺癌变异型6例.结论 肺炎型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这些征象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珣;徐丽莹;夏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扩散张量成像早期诊断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0例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实验组分为A1、A2两组,A1组常规MR-T2 WI显示颈髓内无异常信号者20例,A2组常规MR-T2 WI显示受压部位颈髓出现高信号者20例.选取A1组中非狭窄节段(颈2平面)脊髓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A1、A2及对照组FA值与ADC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1组FA值明显降低,ADC值有所升高,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A1组患者相比,A2组FA值进一步明显降低,ADC值显著升高,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够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不能显示的颈髓异常.

    作者:张超;穆学涛;马巧稚;钟心;董悦;张雨;王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