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亮;魏宁;傅宇飞;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许伟;崔艳峰
目的 分析肾透明细胞癌(CCRCC) MSCT表现特点与病理Fuhrman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0例CCRCC的MSCT表现,Fuhrman分级Ⅰ级、Ⅱ级及Ⅲ~Ⅳ级各60例,其中Ⅰ~Ⅱ级作为低级别CCRCC,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MSCT表现包括肿块大小;肿块CT增强均匀性,强化程度和强化形式;肿瘤的肾窦或肾周侵犯情况,是否存在静脉瘤栓,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和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等,并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将上述CT表现与病理Fuhrman分级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级别CCRCC肿块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发生率与低级别CCRC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86、20.95和26.51,P<0.01).结论 肾周和/或肾窦受累,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肾筋膜外侵犯或远处转移的CT表现多发生于高级别CCRCC;与之相反,低级别CCRCC则较少发生上述CT表现.
作者:赵金坤;叶兆祥;陈旭升;潘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结节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n)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GNBn的CT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10例中9例为单发病灶,其中5例位于肾上腺,2例位于腹膜后,另3例分别位于纵隔、颈部、盆腔.10例中5例可见淋巴结转移,分别转移至腹膜后(2例)、主动脉旁(1例)、肝门部(1例)、两侧颈动脉鞘区(1例).CT平扫肿瘤多为单个巨大分叶状低密度肿块,有完整的包膜或假包膜,内密度不均,可见散在或聚集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瘤体实性成分强化明显,静脉期实性成分持续强化,部分病例瘤周或瘤体内可见呈簇状或线状排列的血管影.10例GNBn的共同组织病理特点为以出血性/坏死性神经母细胞瘤结节为特征,同时可看到周围施万基质组织中的少量混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或节细胞神经瘤成分.免疫表型:S-100蛋白、CgA、Syn、NSE阳性,CD99阴性.结论 GNBn是一种神经嵴来源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发病部位特异.CT平扫多密度不均,伴特征性钙化灶,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强化.确诊有赖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型更有利于鉴别诊断.
作者:闫亮亮;孟庆成;杨慧远;刘予东;陈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67例肺内孤立性肿块(恶性肿瘤48例,良性肿块19例)行DSCT常规增强及双能增强扫描,获得肿块动、静脉期常规增强与虚拟平扫及碘基图CT值、40~190 keV系列单能量图像CT值,并记录各肿块动、静脉期碘含量,计算动、静脉肿块能谱曲线斜率.利用F检验、t检验或ROC曲线对比分析能谱曲线、碘含量及碘基图CT值.结果 动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基图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增强图像与碘基图CT值显示高度一致性,相关系数r=0.89;静脉期肿块增强CT值与碘基图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在40 ~ 100 keV区间下肺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瘤的CT值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在40~ 110 keV下肺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瘤的CT值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CT值18 HU作为肿块良恶性诊断阈值(< 18 HU为良性,≥18 HU为恶性),碘基图CT值诊断孤立性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6.2%,准确性为81.2%.动、静脉期恶性肿瘤、炎性肿块及结核球的碘含量均值分别为(1.00±0.07) mg/ml、(1.92±0.12) mg/ml、(0.46 ±0.05) mg/ml和(1.25±0.14)mg/ml、(2.06±0.18) mg/ml及(0.58±0.06) mg/ml;能谱曲线斜率均值分别为-0.96、-1.38、-1.97和-2.27、-0.45、-0.56,两期恶性肿瘤与炎性肿块、炎性肿块与结核球、恶性肿瘤与结核球间碘含量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对孤立性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作者:彭业胜;邓东;张小波;李凯;黄福灵;李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女,55岁.4年前在外院行右肺下叶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神经鞘瘤.1个月前感胸闷、气短,胸背部疼痛,进食哽噎,无咳嗽、咳痰.体检:右胸壁见斜行手术瘢痕,愈合良好;右肺呼吸音略减低,未闻及干湿哕音,无胸膜摩擦音.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食管下段受压左移,并见弧形压迹,相应管腔狭窄,管壁黏膜光滑、连续.支气管镜检查:右肺下叶支气管各段开口处管腔扭曲、变形,黏膜光滑,基底支远端闭塞;支气管抽吸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ECT骨扫描及肿瘤学指标未见异常.
作者:刘尼军;李朋;张华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涎腺来源的肌上皮瘤(ME)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搜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E患者术前CT(n=11)和MR(n=8)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分别阅片,确定病变范围、密度/信号特征和强化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19例中,良性12例,恶性7例.位于腮腺8例,腭部3例,鼻腔2例,颞下窝2例,咽旁间隙1例,上颌窦腔1例,牙龈1例,鼻咽1例.15例为膨胀性生长,4例为浸润性生长.11例CT图像上肿块为中等软组织密度,其中3例密度均匀,8例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1例可见环形钙化灶.8例MRI图像上肿块实性成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肿块内坏死、囊变区,周围有包膜结构.增强扫描:11例为明显均匀、不均匀性强化,6例为中度强化,2例为明显环形强化.恶性ME包膜不完整或缺如,部分伴周围结构侵犯.结论 涎腺ME的CT与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主要表现为涎腺区边界清楚的囊实性肿块,尤其位于腮腺浅叶,有包膜,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当肿瘤包膜不完整,有周围结构受侵犯时,应考虑恶性ME.
作者:赵海;高明勇;徐志峰;申小明;梁雪梅;张志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DWI对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PNET)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SPNET的完整MRI资料,并绘制ADC图,测量瘤体实质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发生15例,3例发生于儿童,病灶体积大,边界清,瘤周水肿轻或无,囊变多见,可伴出血;MRI上瘤体多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稍高或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DWI呈等高或高信号,肿瘤实质区平均ADC值[(0.662 ±0.131)×10-3mm2/s]较正常脑实质[(0.844 ±0.094)×10-3mm2/s]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7,P<0.05).结论 DWI及ADC值与瘤体内部病理变化相关,是常规MRI的有力补充.
作者:陈兵;李春花;石洋洋;李斌;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的影像表现.方法 搜集经病理确诊的6例GNB患者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5例)、MRI(1例)表现.结果 6例中,肿瘤位于肾上腺区2例,肾上腺外腹膜后3例,盆腔骶前1例.边界清楚4例,不清2例.形态不规则3例,规则3例.瘤体大径平均值(6.6±3.8)cm.CT上密度多表现为不均匀(4例),伴多发钙化(4例),脂肪变(1例),呈明显延迟强化(5例),2例伴坏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4例,明显侵犯周围器官1例,肿块包绕周围大血管2例.MR T1 WI呈等信号,夹杂小斑片脂肪高信号(1例);T2WI以不均匀稍高信号为主,夹杂条索状低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GNB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征,但确诊仍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吴建满;余庆华;马明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故障现象一 更换新胶片后,读数为零,报E4220错误.分析和维修 E4220指示片盒2故障,错误内容:“The operation was not performed normally”.按操作说明,先按“Reset”键复位.复位无效,检查胶片是否正确安装.由于工作繁忙,操作者会将胶片上下或左右错置.通过检查胶片袋的印记和切口(胶片袋有向上及右对齐标记),可初步判断是否错装胶片.取密封板插入片盒,待片盒弹出,带至暗室,重新摆放胶片,密封后装回相机.再次复位,显示片子数量,可正常工作.
作者:孙荣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56层CT容积扫描在不典型肾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不典型肾癌的CT资料,并分析其CT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特征.结果 12例中,10例为单发(囊性肾癌9例,含脂肪肾癌1例),2例为浸润性肾癌.不典型肾癌有其特征性CT表现.结论 256层CT容积扫描可全面显示病变特征,在不典型肾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李春荣;温琳峰;陈思争;郑吟诗;黄文起;李玉舟;李依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肩峰下囊积液、肱骨头囊变及肩锁关节骨赘的形成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109例因肩关节痛来院就诊患者,均行MRI检查并测量MRI中各项指标数值.其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7例,对照组52例.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两个样本K-S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Pearson x2检验.利用SPSS 17.0软件对肩峰角、喙肩韧带及肩肱间距三组数据做ROC曲线获得各组数据的佳临界值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喙肩韧带骨赘形成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均有价值,其中具敏感性及特异性的为肩峰角(敏感性80.7%,特异性92.3%).撞击组肩袖损伤(87.7%),对照组(53.8%).结论 肩峰角、喙肩韧带厚度、肩肱间距、喙肩韧带骨赘形成及肩袖损伤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之间关系密切.
作者:郑园园;杨蕾;戚超;郝大鹏;于腾波;刘吉华;徐文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黏液型脂肪肉瘤是脂肪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常无脂肪成分存在.在CT和MRI表现上没有典型的脂肪密度或信号,易与其他囊性病变混淆,误诊为其他囊性肿瘤,术前常不能正确诊断.笔者收集2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软组织肿瘤,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黏液型脂肪肉瘤,报道如下.
作者:陈芳;赖家佳;杨海涛;王昌盛;邓茗中;刘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肾嫌色细胞癌术前螺旋CT影像资料,测量平扫及动态增强各期CT值,并观察肿瘤强化程度、强化模式及肿瘤形态学特征.结果 22例均为单侧发病,8例肿瘤密度均匀,4例伴有钙化,4例出现囊变,2例出现中央星形瘢痕,4例病灶内出现小片状坏死.CT平扫肿块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15例为轻到中度强化,5例见重度强化,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2例未见明显强化,9例均匀强化,11例欠均匀强化.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CT值分别为(80.3 ±24.7)HU、(69.5±10.4) HU、(57.6±16.7)HU.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CT平扫多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圆形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肿块,部分肿块伴有钙化、囊变及小片状坏死,典型中央星形瘢痕较为少见.尽管其有均匀强化倾向,但由于CT征象变化较大,与肾透明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癌仍有重叠.
作者:夏加宝;姚东伟;孙志先;张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Morel-Lavallée损伤(Morel-Lavallée lesions,MLL)的临床和MRI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MLL患者的临床和MRI图像资料,分析内容包括病史、临床症状、病灶部位、病灶内部信号特点和囊壁情况等.结果 17例患者中合并骨折9例,单纯MLL 8例.增强扫描1例,平扫16例.无症状包块12例,有症状包块5例.MLL-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9例,Ⅳ~Ⅵ型0例.病灶分布:大腿中上段或髋部外侧面8例,膝关节2例,小腿前内侧皮下2例,腰背部2例,肱骨上段外侧1例,肘关节1例,胸背部1例.形态和信号特点:梭形或卵圆形12例,条片状5例,病变大小不一,病灶直径1~ 25 cm.信号特点多变,其信号强度与血肿内成分的演变密切相关.T1WI和T2WI均以高低混杂信号为主.囊壁:有囊壁12例,无囊壁5例.结论 MLL的临床和MRI图像有一定特征性,外伤病史伴相应部位皮下脂肪层和深筋膜间的囊性病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结合损伤病史、病灶部位、囊液信号特征和囊壁表现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胡杏珍;王加伟;陈英;徐雷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伸直状态(0°位)和屈膝30°时髌骨倾斜角的变化大小对髌股关节不稳及其不稳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以膝关节膝前痛为主诉的58例患者为病变组,其中32例经手术证实,26例为影像测量证实,选取15例(30膝)无膝关节症的自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膝关节伸直状态下矢状位、横轴位及膝关节屈膝30°位垂直髌骨长径的横断面成像,在0°位图像上测量股骨外侧滑车的倾斜角、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比值,在30°位图像上测量髌骨倾斜角、髌骨外移比值,并计算髌骨0°与30°髌骨倾斜角变化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计算髌骨倾斜角变化值对髌股关节不稳各分型的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不稳组膝关节0°位时髌骨倾斜角(16.5±4.3)°.膝关节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为(14.4±3.5)°,不稳组髌骨0°位与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变化值为(8.4±3.2)°.正常对照组膝关节伸直位时髌骨倾斜角为(7.2±3.5)°,膝关节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为(3.4±2.6)°,髌骨0°位与屈膝30°位时髌骨倾斜角变化值为(2.2±1.5)°.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0°位时髌骨倾斜角较0°位增大7例,30°位时髌骨倾斜角较0°位减小51例.其中髌骨倾斜角变化值增大(30°位髌骨倾斜角大于0°位髌骨倾斜角)为髌骨外移增加的敏感指标,其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为100%,髌骨倾斜角减小对髌骨倾斜型和髌骨外移减轻型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64%,75%、61%.髌骨外侧倾斜角减小结合髌骨外移比值,对髌骨外移减轻型和单纯髌骨倾斜型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 髌骨倾斜角变化值大小对髌骨关节不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合髌骨外移比值对髌股关节不稳分型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作者:李保灿;殷晓东;郭旗;崔红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 男,20岁.下腹部绞痛3h人院.患者缘于3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为持续性绞痛,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质,疼痛不能忍受,无放射痛,无反酸、嗳气.体检:脐周及右下腹部压痛明显,以脐右侧为著,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未扪及明显包块,听诊肠鸣音8次/min,未闻及气过水声及高亢肠鸣音.急诊腹部X线片:腹部立位平片未见明显异常(图1).腹部B超:下腹部实性占位,考虑来源于肠道可能大.
作者:张海宽;孙胜;李浩;胡生宝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手术治疗.方法 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例巨大SFTP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MPR、MIP、VR及CTA等图像后处理,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巨大SFTP为肺外胸腔内单发肿块,包膜完整,有蒂,可见分叶,于胸腔内铸型生长,密度欠均匀,血供丰富,呈地图状强化及延迟强化,常见肿瘤血管,供血动脉明确.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SFTP的大小、位置、形态、强化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其增强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SCTA可清楚显示肿瘤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秀兰;王东;王舒皓;樊红霞;毕永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鞍区实性颅咽管瘤MR信号特征,以提高对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鞍区实性颅咽管瘤MRI表现,着重观察瘤体在T2WI、T1WI增强序列及DWI序列上信号特征.结果 5例实性颅咽管瘤均位于鞍上区.瘤体T1WI序列表现为均匀低信号,T2WI及T1WI增强序列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瘤体弥漫分布线条状、点状低信号影,即“椒盐征”.瘤体DWI序列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结论 鞍区实性颅咽管瘤瘤体MR信号具有特征性:T2WI与T1WI增强序列均出现“椒盐征”、DWI序列表现均匀低信号.因此,术前MRI可对其定性诊断.
作者:刘年元;韩福刚;张玉忠;何小鹏;陈友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患者女,58岁.体检发现右上肺肿块.既往体健,无咳嗽、发热;否认鸽子等鸟、禽接触史.查体正常.血常规、生化全项正常;HIV、梅毒抗体阴性;C-反应蛋白、癌胚抗原、CA199、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糖类抗原50、糖类抗原242检查正常;免疫球蛋白G、A、M、E正常;痰涂片无抗酸杆菌,PPD试验阴性.半乳甘露聚糖试验(GM试验)阴性;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阳性.CT检查:右肺上叶后段圆形肿块,直径1.9 cm,密度均匀,CT值36 HU,边缘光整,与胸膜宽基底相连,周围稍高密度影围绕呈“晕轮征”(图1~3).
作者:龚波;徐强;高永炳;郑建刚;巢云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儿童青少年手腕骨骨龄与生活年龄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重庆三峡库区1021例4.0~18.0岁正常儿童青少年的左手腕X线片,其中4.0 ~8.0岁、16.0~18.0岁以2岁为年龄段,8.0~16.0岁以1岁为年龄段分组,男女各分11个年龄组,根据TW2CH方法对手腕骨评分计算骨龄,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骨龄与生活年龄的相关性和差异,以及分析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的性别差异.结果 骨龄与生活年龄呈高度正相关(男性r=0.934、女性r=0.945、总体r=0.939,P值均<0.01).男性14.0~18.0岁阶段3个年龄组,女性12.0 ~13.0岁及15.0~16.0岁2个年龄组共5个年龄组骨龄大于生活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 ~ 13.0岁年龄组骨龄与生活年龄差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女性高于男性.结论 重庆三峡库区现代儿童青少年骨龄有其地域性特点,部分年龄段骨龄高于生活年龄,女性生长发育早于男性,12.0~13.0岁年龄段女性出现生长突增.
作者:孔俊沣;周子和;朱世培;杨栋;罗勇;罗佳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3.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40例慢性压迫性颈髓损伤患者行常规MRI及DTI检查.实验组分为A1、A2两组,A1组常规MR-T2 WI显示颈髓内无异常信号者20例,A2组常规MR-T2 WI显示受压部位颈髓出现高信号者20例.选取A1组中非狭窄节段(颈2平面)脊髓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A1、A2及对照组FA值与ADC值,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1组FA值明显降低,ADC值有所升高,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A1组患者相比,A2组FA值进一步明显降低,ADC值显著升高,结果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TI能够早期发现常规MRI检查不能显示的颈髓异常.
作者:张超;穆学涛;马巧稚;钟心;董悦;张雨;王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