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尔茨海默病脑白质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唐俊婷;洪汛宁;程虹;王峥;陈允杰;俞同福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
摘要:目的 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及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分析(TBSS)方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全脑白质改变.方法 选取12例AD患者和22名与AD组年龄匹配的正常老年人进行DTI的数据采集.应用TBSS方法对A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全脑白质纤维的部分各向异性(FA)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比较.结果 与正常老年人相比,AD患者的双侧钩束、下额枕束、下纵束、上纵束,扣带束中部及后部、海马旁回及胼胝体、穹窿、右侧内囊前肢、右侧外囊、脑干、小脑出现FA值降低.结论 AD患者脑内多发纤维束出现损害.除外联络纤维、连合纤维及投射纤维,AD患者小脑白质纤维也出现损害.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肿瘤检出率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对膀胱不同部位肿瘤的检出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膀胱肿瘤患者的MSCT及CDUS资料,分别计算CT平扫、CT双期增强、CT延时扫描及CDUS 4种方法对膀胱不同部位肿瘤检出个数并与手术病理检出肿瘤数量对照.计数资料做x2检验,对预先设定的4组逐一两两比较分析.结果 43例膀胱肿瘤患者手术共检出肿瘤93个(三角区及颈部59个,其他部位34个).术前CDUS、CT平扫、双期增强及延时扫描4种检查方式对膀胱颈部及三角区肿瘤检出率依次为44.04%、35.59%、50.85%、71.19%;其他部位检出率依次为70.59%、64.71%、76.47%、76.47%;不区分肿瘤部位四种检查方式检出率依次为53.76%、46.24%、60.22%、73.12%.对膀胱颈部及三角区病灶检出率比较,CT延时扫描检出率高于其它三种检查方式(P<0.05),其他3种检查方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4种方法对其他部位病灶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区分病灶位置,CT延时扫描对病灶检出率高于CT平扫及CDUS且差异具有显著性(x2=13.96,P=0.0002;x2 =7.510,P=0.006),但与CT增强双期检查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x2=3.484,P=0.062);其他检查方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US与MSCT均是膀胱肿瘤检出的重要手段,肿瘤检出率受诊断医师经验、肿瘤大小、位置及膀胱充盈程度等因素影响,膀胱颈部及三角区的肿瘤易漏诊,CT增强延时扫描及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病灶检出率有效的手段.

    作者:李胜;韩萍;邹文远;石磊;刘玥;徐官珍;石思李;曹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本院行RFA治疗的病例资料.B超组42例(共47个病灶),CT组19例(共23个病灶),比较两组病例病灶中位无活性时间及不同时期的复发率.结果 B超引导下RFA后病灶中位无活性时间为7个月,CT引导下RFA后病灶无活性时间为8个月,6个月时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2.9%和31.4%,但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随访期内2组消融病灶的局部控制率相差不明显.结论 超声引导与CT引导下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相似.

    作者:陈文会;杨朝爱;江旭;刘敬禹;李慧;马青;杨继金;张华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9例肝胆片形吸虫病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肝胆片形吸虫病的MRI表现.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7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例肝片形吸虫病患者行MRI平扫T1WI、T2WI、DWI及增强检查.分析肝内病灶的数量、分布、大小、形态、信号及胆管扩张、脾增大、腹部淋巴结肿大等影像改变,总结其MRI表现.结果 9例肝片形吸虫病均多发、6例累及多叶、分布于肝外围或深部、5例病灶约3 ~4 cm大小、形态为簇状隧道样(5例)或不规则囊腔及蜂窝灶(7例)、平扫增强表现为三种信号类型、DWI以高信号为主(6例)、4例合并胆管轻度扩张、脾大(7例)及淋巴结肿大(3例).平扫T1WI、T2WI均为稍高或高信号的病灶类型(3例)以及DWI病灶多呈高信号的表现.结论 肝外周簇状隧道样结构和增强门脉期不规则蜂窝或囊腔灶为特征性改变.

    作者:文亮;康绍磊;陆琳;韩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苯中毒性脑病磁共振及功能性成像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甲苯中毒性脑病磁共振及其功能性成像表现.方法 对3例甲苯中毒性脑病进行常规磁共振及其功能性成像检查.3例患者和7名健康女性志愿者均在3T GE MR扫描仪进行常规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加权张量成像(DTI)、多体素氢质子波谱成像(3D 1H-MRS)及行3D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检查.图像传送至GE 4.4工作站,使用Functool软件包,分别测量包括皮层下白质、双侧外囊、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及双侧齿状核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平均各向异性分数(FA)值.3D 1H-MRS选定白质内病灶为感兴趣区进行波谱分析.测量双侧白质区、皮层灰质及基底节区平均脑血流量(CBF)值.所有测量值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例在磁共振平扫均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脑白质及基底节区包括外囊、苍白球、丘脑T2WI异常高信号,同时累及小脑齿状核.3例苍白球平均ADC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2、病例3皮层下白质、外囊、丘脑及齿状核平均ADC值较对照组下降,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平均FA值在所有病例均下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2).3例白质内病灶波谱分析发现NAA/Cr比值下降而Cho/Cr值上升,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感兴趣区平均CBF在中毒性脑病组和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甲苯中毒性脑病在磁共振检查上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功能性成像可以显示脑组织细微结构变化和生化信息,有助于了解中毒性脑病病理机制.

    作者:廖海波;肖新兰;戴中强;刘征华;尹建华;王志强;于建华;金文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02例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分析

    目的 通过对102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102例不典型结核患者的胸部CT影像表现、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结果 102例患者中表现为肺炎实变型48例(47.1%)、孤立结节或肿块型17例(16.7%)、多发结节型16例(15.7%)、间质改变型21例(20.6%);经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而诊断79例(77.5%);经支气管镜获得组织病理检查诊断10例(9.8%);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13例(12.7%);经手术取得组织病理诊断14例(13.7%).结论 不典型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多样,需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同时结合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做出诊断.

    作者:凌平;郑静;严冰;徐旋里;万国仕;周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食管原发性NK/T细胞淋巴瘤一例

    患者 男,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咽喉部异物感2年余,进食刺激性食物咽喉部肿胀疼痛,间断性咳嗽,口腔溃疡,吐白色黏液痰伴间断性胃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盗汗等其他症状,经药物治疗后无明显好转.体检:体温36.5℃,脉搏90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50/80 mmHg.

    作者:王倩;杨学华;梁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肝脏原发性高分化平滑肌肉瘤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患者 女,36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腹胀不适,MRI示左上腹腔内较大占位,考虑胃间质瘤合并恶变.胃镜示:胃底、体小弯处见一10 cm×8 cm半球状隆起,表面光滑,考虑间质瘤可能.CEA、CA199、AFP均为正常.PET/CT所见:肝左外叶与胃底、体小弯之间见巨大类椭圆形肿块影,截面约14.7 cm ×9.3 cm,病灶与肝左叶及胃壁分界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部分呈低密度影(CT值-5~35HU),其内见条状、片状及肿块软组织密度影(CT值33~54HU),病灶FDG较均匀,轻度摄取增高,SUVmax=3.0(图1A~E).

    作者:刘莉;张建;杨剑;方艺;余仲飞;左长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MR扩散加权成像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搜集根治术证实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33例,在术前1个月内行常规磁共振扫描(T2WI)和DW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析T2 WI和DWI图像,以十二分区、五分制法分别对前列腺各个分区出现癌的可能性评分,将所得结果与病理对照,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对2名医师诊断一致性做Kappa检验.结果 2名医师单独运用DWI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独运用T2WI(P≤0.049),T2 WI联合DWI诊断敏感度高.2名医师T2 WI联合DWI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z)高于单独运用DWI(P=0.027,P=0.378)和单独运用T2WI(P <0.001),单独运用DWI诊断的Az值较单独运用T2 WI高(P=0.253,P=0.009).DWI较常规T2 WI提高了两位医生诊断一致性,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从0.612提高到了0.729.结论 DWI提高了常规T2WI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T2 WI联合DWI诊断效能更高.

    作者:周婷婷;王建良;沈纪芳;单玉喜;张永胜;杨毅;赵文露;沈钧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ASIR技术对肝脏增强CT检查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技术在降低肝脏增强CT扫描中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42例行肝脏增强CT检查患者,在3~9个月先后行2次CT扫描.分别行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FBP)和ASIR技术重组图像.比较2种重组技术在肝实质和腹主动脉内的噪声以及主观图像质量,测量比较两次检查肝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与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42例受检者FBP重组CTDIvol和ED分别为(16.2 ±9) mGy、(7.9±5.8)mSv;ASIR重组CTDIvol和ED分别为(9.8 ±5.3) mGy、(4.8 2.6)mSv,两次检查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ASIR技术成像噪声要低于常规剂量FBP成像噪声(P<0.05).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CT重组图像的FBP相比,ASIR技术在肝脏增强CT扫描中辐射剂量可显著降低,而图像噪声却显著降低.

    作者:万象新;孙源源;李昊翔;肖喜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纵隔神经母细胞瘤(PMNB) CT、MRI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MNB临床、病理和CT(n=12)、MRI(n =5)资料,将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结果 12例均单发,其中后纵隔10例,年龄1个月~2岁,前纵隔2例,年龄65岁、19岁;CT/MRI平扫肿块以实性为主,间杂小片状囊变/坏死,增强后中度~明显强化,其中5例以实性为主夹杂“类蜂窝”状改变,蜂窝内见低密度/稍长T1、稍长T2信号,组织学检查,镜下为小片状囊变、坏死;间隔呈T1WI、T2 WI低信号,实质部分呈等密度/等T1等T2信号,镜下见肿瘤由巢状排列的小圆细胞构成,并被增生的纤维血管基质分隔成小叶状;9例病灶内见钙化;5例后纵隔病灶内见“血管漂浮征”,并侵犯邻近椎管;3例并双腋下、1例并纵隔、1例并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未见肺内/远处转移,邻近肋骨无破坏;NSE均明显升高(均值88 ng/ml).结论 儿童(特别≤2岁)、后上纵隔肿块,平扫以实性为主,间杂小片状囊变、坏死,增强后呈中度~明显强化,钙化多见,出现“血管漂浮征”、易侵犯邻近椎管,结合NSE明显升高,应考虑PMNB的诊断;“类蜂窝”状改变更能反映PMNB多种成分构成的病理基础,对其诊断可能具有特征性.

    作者:张岳;刘波;梁长虹;刘岘;徐莉;吴政光;张金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轻度认知损害及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海马亚区MRI体积的研究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轻度及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双侧海马头、体、尾各亚区体积的改变,为MCI、AD的临床早期诊疗提供影像学帮助.方法 搜集MCI、轻度及中度AD患者和老年健康志愿者各20例,所有受试者均在1.5T磁共振下行快速场回波(FFE)3D序列检查,测量并分析双侧海马整体体积及头体尾各亚区体积变化.结果 左侧及右侧海马整体体积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F=61.18,P<0.01;右侧:F=42.02,P<0.01),且除MCI与轻度A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亚区体积:左侧海马头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6.07,P<0.01)且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右侧海马头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6.19,P<0.01),但两两比较时MCI与轻度A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海马体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65,P<0.01),但两两比较时仅中度AD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海马体部及双侧海马尾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轻中度AD患者双侧海马整体体积及部分亚区体积存在萎缩,而对左侧海马头部的早期定量测量,将有助于对MCI、AD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刘瑜;金洁;罗一烽;曹志宏;吴立伟;王冬青;李月峰;赵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

    患者 女,37岁.上腹部隐痛不适8个月,以夜间为甚.体检: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肿瘤全套均正常,血、尿葡萄糖正常,血、尿、粪便常规检查正常,β-HC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生长激素(-).胃镜提示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伴糜烂.

    作者:陈贤飞;涂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特发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MRI征象及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特发性急性横贯性脊髓炎(IATM)的磁共振征象及其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IAT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磁共振表现.结果 22例病变脊髓轻度均匀增粗,4例脊髓形态未见异常.病灶在矢状面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10例,条状、斑片状低信号16例,T2WI稍高或高信号26例;横断面T2WI脊髓2/3以上面积呈均匀高信号21例,5例信号不均匀增高,且面积小于脊髓的2/3;增强扫描脊髓12例无强化,10例病变区条状、斑片状强化,4例病灶区见偏心性结节状轻中度均匀/不均匀强化.结论 IATM的MRI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但在面对其MRI征象复杂且不典型时,结合临床并严格执行诊断标准尤其重要.

    作者:胡鹏;欧光乾;丁浩源;杨福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T2增强背景抑制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基于T2对比剂增强背景抑制(3 D-SPACE)采集技术在3.0T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24名志愿者及96例怀疑臂丛神经病变患者行3.0T常规扫描及3D-SPACE神经成像序列扫描.由2名神经放射专家采用5分法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评估,比较常规T2STIR图像与3D-SPACE STIR图像对臂丛神经及病变的显示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各评分及综合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其差异,P≤0.05认为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果 3D-SPACE STIR图像与常规2D T2 STIR图像比较,其对臂丛神经各解剖段显示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O.001),且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志愿者组3D SPACE图像可接受率(100%)明显高于常规T2 STIR(16.7%),患者组中前者的图像可接受率(96%)也明显高于后者(10.4%).结论 相比常规扫描,3.0T磁共振基于对比增强背景抑制的3D-SPACE采集技术能更好地显示臂丛神经及病变,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作者:刘小明;刘定西;孔祥泉;龙茜;柳曦;余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高分辨力MRI特征

    目的 探讨婴幼儿视网膜母细胞瘤(RB)高分辨力MRI表现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在本院行眼球摘除术的42例RB患儿术前MRI资料,对其中符合入组标准的19例(男11例,女8例,发病年龄5~ 36个月,中位年龄12.5个月)MR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例患儿中,双眼发病7例,单眼12例,共26眼受累,多灶5眼,单灶21眼.瘤灶在T1WI呈较稍高或中等信号,T2 WI呈低或中等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轻到中度强化.肿瘤呈内生型生长者6眼,外生型生长者17眼,浸润型生长者3眼.与病理对照MRI对脉络膜受累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5.4%,66.6%,63.6%.MRI对视神经受累者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70.0%,56.3%.结论 MRI对于RB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能显示肿瘤向周围细微结构的浸润,可为临床治疗前的分期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阴捷;于彤;刘志敏;孙国强;彭芸;程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结肠癌与直肠癌DWIBS表现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癌与直肠癌磁共振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表现间的关系.方法 对经肠镜证实的24例结肠癌及25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磁共振DWIBS检查.对比分析结肠癌与直肠癌之间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肿瘤信号强度、肠壁病变厚度、肿瘤侵犯肠周径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否存在差异,并分别采用f和t'检验.结果 2例结肠癌DWIBS漏诊.经统计学分析,DWIBS图像上肿瘤ADC值、信号强度、肠壁病变厚度及肿瘤侵犯肠周径情况在结肠癌与直肠癌间存在差异(t =4.34,P<0.05;t'=2.07,P<0.05;t'=3.77,P<0.05;t'=3.92,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在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结论 结肠癌肿瘤ADC值大于直肠癌,DWIBS信号强度小于直肠癌,即结肠癌肿瘤组织扩散受限程度要低于直肠癌;结肠癌DWIBS图像上肠壁病变厚度及肿瘤侵犯肠周径情况要大于直肠癌.此外,DWIBS对结肠癌的筛查存在假阴性.

    作者:徐芹艳;孙西河;张叶;王涛;董鹏;王锡臻;常光辉;管玥;葛艳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低剂量CT扫描在64层螺旋CT头颈部数字减影CTA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应用不同噪声指数(NI)值的联合调制自动毫安技术(ATCM)进行低剂量扫描,以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部数字减影CTA(DSCTA)中联合调制合理低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90例因临床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行头颈部DSCTA检查的患者,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层螺旋CT联合调制ATCM技术,以不同的NI值(A组:NI =6.0 HU,B组:NI =8.0 HU,C组:NI=10.0 HU)进行扫描,其他参数3组均保持一致.记录每次扫描的平均管电流(mAs)、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分别选择头颅、颈部和肩关节层面作为观察平面,对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mAs、CTDIv.l及DLP和ED的差异采用ANOVA法或Kruskal-Wallis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A组mAs值(123.03±6.17) mAs、CTDIv.l值(46.32 ±3.10) mCy及DLP值(1703.40±176.70) mGy·cm和ED值(3.92 ±0.41) mSv均大;B组mAs值(92.78±5.41) mAs、CTDIvol值(36.13±1.95)mCy及DLP值(1340.09±122.59) mGy·cm和ED值(3.08 ±0.28) mSv均居中;C组mAs值(83.08±9.25) mAs、CTDIvol值(32.56±3.26) mCy及DLP值(1199.86±135.93) mGy·cm和ED值(2.76±0.31)mSv均小(P均=0.000),辐射剂量:C组较A组降低30%、C组较B组降低10%、B组较A组降低21%.3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A组(4.20±0.66)分、B组(4.03 ±0.67)分和C组(3.83 ±0.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头颅层面mAs值分别为A组(104.77±12.96) mAs、B组(83.03±6.86) mAs和C组(70.56±5.72) mAs,A组大,C组小(P均<0.05);图像噪声分别为A组(8.16±1.63)、B组(9.63±1.03)和C组(10.54±1.72),A组小,C组大(P均<0.05).3组颈部层面mAs值分别为A组(99.32±9.80) mAs、B组(62.07±4.46) mAs和C组(58.84±5.47) mAs,A组大,C组小(P均<0.05);图像噪声分别为A组(4.93±0.75)、B组(6.16 ±0.87)和C组(6.43 ±0.84),A组较B、C组小(P均=0.000),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肩关节层面mAs值分别为A组(147.30±1.24) mAs、B组(146.74±1.17) mAs和C组(146.70±1.27) mAs,图像噪声分别为A组(10.97±1.61)、B组(11.49 ±1.28)和C组(11.61 ±1.5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64层螺旋CT头颈部DSCTA中联合调制低剂量成像是可行的,应用NI为10.0 HU的低剂量CT扫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作者:蔡武;龚建平;钱铭辉;乔方;朱江涛;张伟;张博;窦欣;沈钧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艾滋病合并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及与CD4+T细胞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特征及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 将32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结合临床资料以及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为>100/μl、50 ~ 100/μl和≤50/μl三个区间)进行回顾分析,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CT表现有空洞型15例(46.9%),其中多发空洞11例,单发空洞4例,空洞周围有“晕征”者6例,出现“洞中球征”7例.团块型6例(18.8%),其中多发5例,单发1例,团块影内继发空洞3例.腺泡结节型5例(15.6%),其中局限分布2例,弥漫分布3例.浸润实变型3例(9.4%),多发1例,单发2例.弥漫混合型3例(9.4%).合并其他影像学表现有:大片磨玻璃影3例,斑片状影、孤立结节及空洞型结节等散在分布的病灶9例,胸腔积液5例,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各型肺真菌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无显著性差异(F=2.219,P=0.094);随着CD4+T淋巴细胞减少,病变数量趋向于多发,分布范围更加广泛,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的相关性(x2=7.017,P=0.023).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主要表现有空洞型、团块型、腺泡结节型、浸润实变型、弥漫混合型和合并其他影像学表现.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肺真菌感染的病变数量及累及范围有显著的相关性.

    作者:谢正平;朱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一例

    患者 女,59岁.因“乏力、食欲不振3个月余,便血10余天”入院.体检:心肺无异常;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 79 U/ml(正常≤64 U/ml),RBC2.02×1012/L,Hb 63g/L,尿WBC 28.4/ul,粪便隐血试验(-).

    作者:郑蕊;飞勇;丁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在胎盘植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在胎盘植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胎盘植入患者,其中产前3例为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后15例.3例产前患者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行剖宫产及子宫次或全切除;15例产后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记录手术中出血情况及栓塞治疗后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3例行球囊阻断术患者,子宫切除术中出血量为800~1000 ml;15例产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1例于2周后在B超引导下行清宫术清出胎盘,其余均在1个月~1年后自行娩出胎盘.全组患者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不同类型的胎盘植入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袁红;孔健;张彦舫;窦永充;苏放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