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炜东;陈孝平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冲洗清理术在早期化脓性膝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关节镜下行关节冲洗清理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24例,术后直接关闭缝合,置引流24~48 h;同时给予全身抗生素的应用,支具伸直位固定3周,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通过体温、皮温、关节是否肿胀,浮髌征,关节活动度来评价该方法的疗效.结果:术后1~3 d,体温恢复正常.术后8周,关节肿胀消失,浮髌征阴性,无伸膝功能障碍,屈膝活动度超过120°.结论:关节镜下冲洗清现术治疗早期化脓性膝关节炎具有损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满意优点.
作者:马广文;李军;吕欧;周盛智;苗本宽;张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我院于2006年5月收治右上肢车祸伤后右上肢后侧皮肤组织大面积缺失,右肘关节脱位伴骨质外露1例患者,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春;左方;胡永东;张战勇;雷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肱骨近端骨折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类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4%~5%[1],而在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其发生率达到10%,其中15%为不稳定骨折[2].其诊断治疗仍然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挑战.如何选择佳治疗方案,使肩关节功能大限度地恢复,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目前肱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利弊;对疗效判定亦缺乏统一有效的指标,故治疗上一直存在较多争议[3].
作者:张小东;孙天胜;钟桂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取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2005年5月期间采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取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儿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仔细询问病史、体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而操作与麻醉、有效通气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死亡率.
作者:刘红梅;顾庆贵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脊柱T5~12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并测量相关解剖学参数.方法:解剖组共10例正常成人尸体标本,观察节段性血管的解剖走行,测量T5~12各节段左侧或右侧椎间孔出口沿椎体表面至主动脉同侧血管壁的长度,以此代表相应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分别记为SL和SR,并计算SR/SL值.影像组共30例正常脊柱患者T5~12的CT平扫片,测量T5~12各节段左侧或右侧椎间孔出口沿椎体表面至与椎体表面垂线相切的主动脉同侧血管壁的长度,以此代表相应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分别记为SL和SR,并计算SR/SL值.结果:从T5~12,两组的SR/SL比值均有逐渐减小的趋势,解剖组各节段SR/SL平均值与影像组CT片各节段SR/SL平均值相比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片可测两侧节段性血管的长度,并可作为前路手术处理该血管的解剖学依据.
作者:芮碧宇;邱勇;朱亚文;费剑;朱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前外侧切口与后外侧切口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手术入路为前外侧及后外侧的初次全髋置换患者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出血量、手术前后髋关节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作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间比较,在手术出血量、髋关节术后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内在手术前后的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术切口的选择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无影响.
作者:王玥;孔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Nd:YAG激光治疗喉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引导下Nd:YAG激光照射治疗成人喉乳头状瘤62例.其中纤维喉镜引导55例,支撑喉镜引导7例.结果:术后随访3~13 a,58例治愈,4例复发后再次行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Nd:YAG激光能根治喉乳头状瘤.可以多次治疗,大限度维持病人喉部的生理功能.
作者:马纪清;薛迎春;孙增银;陶冬叶;陈兆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采用前哨淋巴结检查技术对喉癌N0期病人颈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行颈清扫术.方法:采用蓝染料及同位素检测二者结合的方法,对32例N0期喉癌患者进行术中前哨淋巴结定位研究,并分别于术中、术后对前哨淋巴结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化病理检查.结果:32例中31例找到前哨淋巴结,病理阳性15例.结论:喉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活检技术切实可行;前哨淋巴结检测能够准确预测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状况.
作者:赵治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肠粘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肠腔内的细菌、有毒物质、食物抗原物质、致癌物质等)侵入的功能,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肠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
作者:牛海静;王邦茂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胸导管结扎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预防术后乳糜胸的作用.方法:将458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病例分为3组.A组153例,术中均不结扎胸导管;B组147例,术中常规预防性结扎胸导管;C组为选择性结扎胸导管组共158例,术中结扎胸导管98例、未结扎60例.结果:术后发生乳糜胸A组8例(5.2%),B组和C组均为0例(0%);B组和C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和C组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规预防性和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均可显著地降低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率;在食管癌切除术中,选择性结扎胸导管可预防术后乳糜胸发生.
作者:张荣新;刘小五;王圣应;张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及测量视神经管区的有关解剖结构,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方法对成人尸体头颅、带硬膜的成人颅底标本各10具、成人颅骨标本10具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1)视神经管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的长度分别为(9.89±1.46)mm、(6.45±1.59)mm、(12.03±1.74)mm、(7.85±1.63)mm;颅口及眶口四壁的厚度不同,视神经管中轴与颅正中矢状面的夹角为(38.06±5.36°),与颅冠状面的夹角为(21.13±4.86°).视神经管上壁后部,由硬脑膜反折形成镰状韧带,其宽度(前后径)为(1.98±0.33)mm.(2)视神经管颅口至眉间的距离为(64.18±4.83)mm;视神经管颅口至翼点距离为(52.32±2.83)mm.(3)ACP为视神经管外侧壁,其根宽(11.96±0.58)mm,ACP全长(9.69±0.46)mm.结论:本文所测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相关参数为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作者:王洪杰;彭波;苏刚;郭军旗;朱庆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Askin瘤是一种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胸肺部神经内分泌源性高度恶性小圆细胞性肿瘤,有别于尤文氏瘤、神经母细胞瘤、神经上皮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小细胞肉瘤,是一种起源未定的独立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本院2002年收治1例较为典型,结合文献复习[1~4]报道如下.
作者:陈凯;李德本;高丛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小腿和踝足部的损伤临床十分多见,尽管目前有多种修复方法,但与传统修复方法相比,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组织瓣能将近侧的供区组织带蒂转移至远侧受区,极大地改变了踝足创伤的修复重建模式[1~3].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转移扩张皮瓣修复面颊部皮肤缺损的设计和转移原则.方法:按照皮肤扩张技术的基本步骤和设计原则,根据皮肤缺损的位置、形状和大小,采用皮肤扩张技术获得扩张皮瓣547个,治疗面颊部皮肤缺损患者308例.结果:547个扩张皮瓣修复308例面颊部皮肤缺损,其中95个(17.4%)扩张器出现并发症.117例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7~45个月,效果满意.晚期并发症可在6个月后二期修复.结论:本文提出的设计和转移扩张皮瓣的基本步骤和设计原则是安全有效的,在治疗面颊部皮肤缺损时具有灵活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冯越蹇;张海明;于浩;韩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良阴囊小切口术式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将手术切口改进移位于阴囊小切口的改良术式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60例.其中左侧23例,右侧37例.结果:60例全部手术成功,切口一期愈合.术后1例阴囊出现小血肿,5例阴囊轻度水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11 a,阴囊切口外观满意,无1例发生腹股沟疝,未见它他远期并发症.结论:改良阴囊小切口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不遗留腹股沟疝形成的隐患;手术切口隐蔽,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的术式.
作者:彭光平;栾杰;宋兆录;胡克清;綦德柱;刘增义;王培耕;赵忠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十九世纪末,许多外科医师对壶腹癌的治疗已不满足于姑息性的胆囊空肠吻合术,开始尝试一些根治性的手术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就是从这时起逐步发展起来.
作者:金炜东;陈孝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为临床经乳突入路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10%甲醛固定国人成年头颅标本上,逐层解剖,磨除乙状窦表面骨质,暴露乙状窦,统计高位颈静脉球、乳突导血管的出现率.测量乙状窦三处不同位置的宽度、深度以及与外耳道后上棘和后骨半规管的距离.结果:33.3%的标本存在高位颈静脉球,乳突导静脉的出现率为93.3%.乙状窦在横窦-乙状窦交点,乙状窦膝部及颈静脉球上部的左侧宽度分别为(10.37±2.04)mm、(10.64±2.02)mm及(9.67±2.03)mm,右侧宽度为(12.06±1.94)mm、(12.18±2.18)mm、(10.27±1.94)mm;左侧的深度为(6.30±1.84)mm、(5.52±1.55)mm、(5.59±2.65)mm,右侧的深度为(8.56±1.56)mm、(7.81±1.48)mm、(6.81±1.88)mm.乙状窦与外耳道后上棘的近距离为(13.84±2.74)mm,与后骨半规管的近距离(13.84±2.75)mm.结论:乙状窦解剖学变异较大,影响乙状窦前入路的应用,但对乙状窦后入路的影响相对较小.
作者:王君玉;廖建春;胡国汉;施小恬;党瑞山;刘环海;姚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鼠副神经及其分支与膈神经主干相邻关系,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双侧副神经及其分支.用精确度为0.001 mm游标卡尺测量副神经各段的直径、长度以及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结果:副神经出颈静脉孔后(4.191±0.135)mm即分出胸锁乳突肌支,该支长(5.657±0.283)mm,直径(0.221±0.039)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0.041±3.181)mm;副神经锁骨上段两斜方肌支之间主干直径为(0.274±0.032)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5.154±0.782)mm;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的直径为(0.216±0.027)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416±0.216)mm.另外测量大鼠膈神经主干起始段直径为(0.208±0.016)mm.结论: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的直径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直径较接近,且可直接缝接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的呼吸功能.
作者:周许辉;张咏;严望军;袁文;贾连顺;陈雄生;史建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切除术的安全检测指标,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生命安全.方法:19例行颈动脉切除的肿瘤患者采用术前体外或体内颈动脉压迫训练法,阻断颈动脉血流,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和数字减影(DSA)检测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及交通动脉开放情况.术中夹闭颈总动脉,TCD检测患侧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中动脉(MCA)代偿情况.结果:体外压迫训练18~45 d,体内压迫训练7~9 d达到合格标准.18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包绕椎动脉入颅处行部分切除.无死亡病例和术后脑缺血及偏瘫等严重并发症.16例随访1~5 a无复发.结论:缓慢渐进的颈动脉压迫训练是促进脑侧支循环建立和患侧脑血流代偿的有效方法.TCD和DSA检测对手术成功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起决定性作用.
作者:张学辉;黄健男;傅向军;彭树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单吻合器吻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单吻合器吻合术40例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骶前出血及吻合口瘘病例,术后排尿困难2例(5%),经留置导尿,术后2周左右自行恢复,吻合口狭窄3例(7.5%),经扩肛3月左右治愈.术后随诊1年至5年,无吻合口复发,盆腔局部复发2例(5%),肝转移1例(2.5%),复发病人均已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单吻合器吻合术,遵循TME原则,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降低了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
作者:胡立平;苏健;刘智华;刘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