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对泌尿系统结石成分分析的研究进展

江杰

关键词:泌尿系统结石, 治疗效果, 草酸钙结石, 结石病, 治疗方式,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磷酸镁铵, 患者, 复发率, 尿酸结石, 胱氨酸, 治疗及预防, 抗感染治疗, 住院治疗, 治疗方案, 一般人群, 盲目选择, 外科疾病, 统计, 临床价值
摘要:泌尿系结石病(Urinary stones disease)简称尿石病,是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据统计一般人群发病率达10% ~ 14%,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其中约25%的患者需住院治疗,治疗后易复发,10年复发率高达50%[1].根据其化学成分是否含有无机盐可分为: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磷酸镁铵结石(又叫鸟粪石)、胱氨酸结石、尿酸结石、混合性结石和其他一些比较罕见的结石,其中尿酸和含钙结石约占90%[2].不同成分的结石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尿酸和胱氨酸结石首先碱化尿液;含钙结石因其硬度较大,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效果差,常采用经皮肾镜技术(PC-NL);而磷酸镁铵结石需抗感染治疗后,采用ESWL治疗效果较好.目前临床上尚无法在治疗前获取结石的成分资料,90%以上的结石患者首选ESWL治疗,这不仅为患者带来有创痛苦,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有调查统计治疗方法的进步并没有降低结石的复发率[3],说明盲目选择治疗方式对结石病的治疗及预防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治疗前分析结石成分不仅能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而且也可以为预防结石复发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及多平面重组在婴儿声门下血管瘤的应用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三维(3D)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显示婴儿声门下血管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行MSCTA增强扫描的10例声门下血管瘤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瘤体外形、大小、交通血管及与气道的关系.结果 3D MPR清晰显示了10例声门下血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以及与气道、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A 3D MPR技术对声门下血管瘤的定位,显示其大小、范围、与气道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是声门下血管瘤急症发作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选择替代方法.

    作者:胡迪;孙记航;路春兰;蒋玲;段晓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肺水肿的胸部X线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并发肺水肿的胸部X线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14例临床确诊为重症HFMD并发肺水肿患儿的胸部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HFMD患儿并发肺水肿的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广泛分布的实变影,病变密度多样,可分布于肺野的内、中、外带,肺尖和/或肋膈角区域较少累及或累及程度较轻;随着病情的变化,肺水肿易反复,表现为加重与消散交替变化.结论 重症HFMD患儿并发肺水肿的胸部X线表现能够反映病情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程军林;刘凯;汪欢;徐子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对其CT图像以及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灶均靠近手术切口处.6例完全位于脂肪层中,4例深达腹直肌,3例达腹膜.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灶,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在显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王正磊;吴昊;毛定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经大隐静脉插管栓塞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

    目的 评价X线监视下经导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对69例(78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穿刺或切开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插入导管,在X线及对比剂监视下注入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结果 75条(96.%)患肢均一次性栓塞成功;75条患肢于术后7天~3个月多普勒超声显示栓塞的大隐静脉未探及血流信号.随访3 ~55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3~7天曲张的静脉均塌陷,2~3周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条小腿溃疡于术后4~6周愈合.13例(18.8%)术后出现咳嗽、胸闷,5~10 min内消失;7条患肢(9.0%)术后肢体出现迟发性感觉异常,2~3周内恢复正常;31条(39.7%)患肢术后第2天出现轻度肿胀,1~2周内均消失;3条(3.8%)患肢于术后12个月内出现小腿浅静脉局限性轻度曲张,无1例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大隐静脉插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肯定;有望成为下肢静脉曲张新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君辉;朱培菊;任毅;贺平;熊洪莉;周显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MSCT多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四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9个)RO和15例CCRC患者的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采用SPSS 16.0软件对两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变平扫时密度值、钙化、强化的均匀性及中央星状瘢痕在RO组和CCRC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的大小、增强扫描各期的强化程度以及病变出现包膜、出血、坏死囊变、“辐轮”状强化及节段性增强反转等征象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术前RO和CCR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平扫密度值、钙化、强化的均匀性及中央星状瘢痕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史玉振;童明敏;田迎;王中秋;吴越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64排CT仿真支气管镜诊断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64排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对于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临床初诊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CT常规横断面扫描,使用随机软件将原始图像数据重组为三维支气管立体图像,分析CTVB对病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30例中,肺癌16例,CTVB表现为:支气管管腔内不规则狭窄,管壁不光整;炎症6例,CTVB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似水肿样改变;多软骨炎5例,CTVB表现为:支气管管腔狭窄无隆起,管壁尚光滑;气管内异物2例,CTVB表现为:支气管腔内呈完全隆起样阻塞,管壁光滑;正常1例,CTVB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管腔通畅,管壁光滑.与纤维支气管镜结果相比,CTVB在气道广泛狭窄、气道异物、腔外病灶所致的气管形态改变的诊断上与纤维支气管镜高度一致.结论 64排CTVB可以反映气管支气管腔内病变的形态特征及腔外病变所致管腔形态改变,结合横断面CT扫描对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吕方方;卢刚;张泉;顾欣;张玉华;贾策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比较SWI及常规MRI序列在检测DAI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的差别,探讨SWI显示DAI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36例临床确诊为DAI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SWI扫描;常规MRI与SWI在显示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分别采用U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 SWI显示DAI病灶分布于皮髓质交界以及白质区域,呈“斑点”状、“串珠”状、“线条”状明显低信号病灶;常规MRI序列检出96个病灶,SWI检出511个病灶,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01,P=0.000).常规序列检测病灶总体积约29.09 cm3,SWI显示病灶总体积约为66.95 cm3,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总体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00).SWI显示病灶数目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96,P=0.000);SWI显示病灶体积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52,P=0.000).结论 SWI在显示DAI病灶及评价患者病情方面优于常规MRI序列.

    作者:侯刚强;张雪林;张小静;沈比先;高德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DR胸部立位摄影出现滤线栅状伪影的分析与处理

    故障现象 New Medical(新医)公司750型平板探测器在胸部立位摄影时图像出现“滤线栅”状伪影.“滤线栅”状伪影在成人胸部立位摄影图像中会偶尔出现,而儿童胸部立位摄影图像中全部出现.故障分析与检修New Medical公司750型平板探测器使用的是活动式滤线栅.根据滤线栅原理,在发出曝光信号后,滤线栅应先运动直至X射线曝光结束后再停止,并在运动过程中吸收散射线,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本则胸部立位摄影时图像出现“滤线栅”状伪影,考虑是在发出曝光信号的同时,发给滤线栅的运动信号没有同步响应,致使滤线栅未运动或运动延时启动造成的.笔者由这个思路本着先机械后电路的原则检测滤线栅各组成部分.

    作者:郭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容积CT主动脉根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影像学研究

    目的 应用容积CT全心动周期成像技术探讨正常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至8月间共50名来本院体检的正常成人,行单容积全心动周期CT心脏成像,所得影像资料经多期重组及相应后处理心功能分析软件处理,测量主动脉窦管交界以远2 cm、1 cm处主动脉内径(A2、A1),窦管交界部内径(B),主动脉窦内径(S),主动脉瓣环内径(0),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至同侧窦底垂直距离(L、R),并分析其在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之间、同期轴位前后径与左右径之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 mass)及主动脉瓣开放面积、主动脉瓣环面积等参数.结果 (1)两名测量者对主动脉根部各径线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r =0.765 ~0.803,P>0.05);(2)主动脉窦管交界以远2 cm处内径(A2)在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2.622,P<0.05);轴位测量窦管交界水平(S)同期相主动脉前后径(a-p)与左右径(r-l)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0.030,P>0.05);正常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至同侧窦底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距离分别为(15.36±2.13) mm、(15.46±2.29)mm和(13.31±3.01) mm、(13.64±2.59) mm,且在全心动周期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4、-1.169,P>0.05);高度差均数为1.827 mm; (3)左室平均射血分数(67.00±4.40)%,平均左心室心肌质量(129.01±28.90)g,平均主动脉瓣口开放面积(323.64±78.94) mm2,平均主动脉瓣环面积(462.09±76.23) mm2,平均主动脉窦面积(916.36±209.93) mm2.结论 应用容积CT全心动周期采集模式可以分析主动脉根部细微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测量左心室功能,在主动脉根部病变诊治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小勇;黄连军;薛玉国;濮欣;郭曦;李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新西兰兔下腔静脉内置入125I粒子条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估兔下腔静脉腔内置入125I粒子条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2枚粒子)和B组(4枚粒子),各12只.将6711型125I粒子制成粒子条.备好的粒子条经下腔静脉前壁荷包中央置入并悬挂固定在下腔静脉内壁.比较125I粒子条置入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的变化;分别饲养1周、2周、4周、2个月、4个月后称体重,行实验室、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组间做比较.结果 两组均未发现与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腹泻及死亡.各组12I粒子条置入前后及两组间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T增强及DSA显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但CT显示粒子金属伪影严重、计数困难.大体标本示下腔静脉无穿孔、血栓形成.两组光镜下均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明显改变.两组邻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B组较A组严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修复;远处肝脏及其他组织无异常.结论 兔下腔静脉管腔内置入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是安全、可行的.影像学尤其DSA是粒子置入术对血管影响较好的评价手段.

    作者:张雯;颜志平;罗剑钧;吴林霖;方主亭;刘清欣;瞿旭东;王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均有高血压和肾功能不良.均采用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球囊扩张(PrA)和/或置入支架.结果 15例中,6例行PTA治疗,9例行支架置入,操作全部成功.6例PTA治疗者中2例术后1个月出现再狭窄,行支架置入;9例支架置入者1年内有1例出现再狭窄.15例肾移植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后均有血压下降和肾功能改善.结论 肾移植动脉狭窄分为受体动脉狭窄、供体肾动脉狭窄和吻合口狭窄.血管造影是诊断肾移植动脉狭窄的金指标.介入治疗应作为肾移植急性动脉狭窄的首选疗法.

    作者:贺祥;张和平;靳海英;张杰;杜信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低剂量对比剂CTU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显示尿路结构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将6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病变患者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然后行64排螺旋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组(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图像尿路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排泄期输尿管测量的大管径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U显示尿路结构具有可行性.

    作者:舒小钢;查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扩散加权成像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49例TIA患者在发病3天内行DWI检查,发病7天内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根据是否存在DWI异常,将49例TIA患者分为DWI异常组和DWI正常组,同时选取25名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TIA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记忆评分及MoCA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DWI阳性的TIA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DWI阴性患者;DWI阳性及DWI阴性组的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及定向力评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DWI阳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较DWI阴性者更显著.

    作者:倪建明;张追阳;张威江;施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原发性卵巢卵黄囊瘤一例

    患者 女,25岁.体检发现盆腔肿块入院.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 5000 ng/ml,余无特殊.CT:平扫示子宫左后方盆腔内一较大囊实性肿块,大小约8.7 cm ×7 cm,边界清晰,实性成分呈较高密度,CT值约34 HU,其边缘低密度环绕,CT值约23 HU,邻近子宫、附件受压推移(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内实性成分明显“花斑”样强化,CT值约85~124 HU,偏左侧见粗大血管,周围液性区无强化(图2),实质期肿块实性成分显示清晰,呈渐进性强化趋势,CT值约87~120 HU(图3),延迟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基本均匀强化,CT值约100 HU,其内见低密度强化区,实性肿块周围低密度区无强化(图4).

    作者:朱玉春;周伟;张怀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前列腺癌及直肠癌对盆腔筋膜侵犯的MRI表现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及直肠癌对盆腔主要筋膜侵犯的MRI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前列腺肿瘤侵犯尿生殖膈及Denonvilliers筋膜患者、4例直肠肿瘤侵犯直肠系膜或直肠系膜筋膜患者的MRI表现特点.结果 肿瘤对筋膜侵犯的MRI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为筋膜连续性中断,局限结节样侵犯;间接征象为脂肪间隙消失,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盆腔筋膜受累情况,对确定肿瘤分期有意义.

    作者:赵博;韩悦;杨连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子宫及附件占位性病变CT扫描前针对性准备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附件占位性病变CT扫描前有针对性盆腔准备方法及其选用原则.资料与方法 将113例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子宫附件占位病变分别采用有针对性“小肠准备法”、“小肠、结直肠准备法”或“阴道栓放置准备法”进行CT扫描前准备,并分别对其病变显示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中,小肠准备法37例,其附件、子宫体局限性占位病变显示满意34例(91.9%);小肠、结直肠准备法30例,其子宫体、附件区弥漫性占位病变显示满意28例(93.3%);阴道栓放置准备法46例,其宫颈及宫颈口区占位病变显示满意43例(93.5%).结论 根据子宫附件占位性病变不同部位、性质及检查目的,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扫描前准备方法能有效避免因“准备不足”或“准备过度”所导致的弊端.

    作者:王春香;刘三军;董榕波;吕娟;熊华林;钱新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内侧颞叶癫痫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中特定的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mTL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单侧mTLE患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及21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在1.5 TMR扫描仪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采集.采用Trackvis软件对受检者颞叶相关的5对白质纤维束进行追踪显示,测量其整体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将两组mTLE患者的左、右侧纤维束FA值分别与对照组相应侧纤维束FA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后将病例组纤维束FA值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左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扣带束(t=2.458,P<0.05)、上纵束(t =2.112,P<0.05)、下纵束(t=2.093,P<0.05)的FA值减低;右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下纵束FA值减低(t=2.384,P<0.05).左侧mTLE组左侧钩束FA值与始发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764,P<0.01),与发病时长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678,P<0.05).结论 DTT可用于颞叶癫痫相关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检测,并有助于mTLE定侧研究,加深对mTLE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作者:白卓杰;张志强;王正阁;谭启富;陈至立;朱建国;卢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腔内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长段闭塞腔内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使用腔内介入治疗方法治疗61例共75段长段动脉闭塞性病变.病变长度为10.7~40.5 cm,平均(24.7±7.8)cm.其中13例共13段闭塞动脉采用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rA),48例共62段闭塞动脉采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ngioplasty,SIA).结果 两种方法结合共有55例69段闭塞动脉再通成功,其中47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8例无明显改善.共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2例因并发症较严重放弃介入手术,余7例经处理后均得以妥善治疗,未影响临床疗效.术后1年随访一期通畅率为75.5%.结论 腔内介入治疗安全性高、可行性强,近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其可部分取代传统外科手术,可作为治疗下肢动脉长段闭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袁锋;梁惠民;韩萍;熊斌;郑传胜;冯敢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TA对星形细胞肿瘤血管定量评价的初步研究

    目的 评价CT血管成像(CTA)星形细胞肿瘤血管指数(tumor vessel index,TVI)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星形细胞肿瘤分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53例脑肿瘤患者行CTA检查,经手术病理学证实为星形细胞肿瘤者3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进行CTA,在ADW 4.2后处理工作站重组肿瘤血管,并测定血管密集区和对侧正常组织的血管指数.手术获取脑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和MVD测定.结果 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TVI均显著高于对应正常侧脑组织(P<0.01),高级别组TVI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0.01),TVI与MVD具有显著等级相关(rs =0.805,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表明,TVI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P <0.01),采用TVI=48.295%作为分界点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2%和91.9%.结论 CTA可用于评价星形细胞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态特征,CTATVI对鉴别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毅;王舒楠;肖华亮;陈金华;张乐天;张伟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P型多系统萎缩的MRI表现

    目的 分析P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的MRI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MSA-P型9例患者的常规MRI资料.结果 9例中,6例壳核有异常发现,其中壳核萎缩4例,壳核边缘长T2信号(裂隙征)2例,壳核弥漫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3例,壳核后外侧极长T1、极短T2信号4例.6例中,单纯表现为壳核萎缩及壳核后外侧极长T1、极短T2信号各1例,余4例为多种壳核异常改变重叠出现.5例脑干有异常发现,其中“十字征”1例,全脑干萎缩4例;大脑半球异常5例,其中双额颞顶枕叶均萎缩3例,双额叶萎缩2例.小脑异常改变4例,其中2例小脑半球萎缩,2例小脑中脚对称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MSA-P型后期出现“十字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有利于发现异常信号.结论 MRI对于MSA-P型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邝岚琼;王小宜;邢妩;廖伟华;谢芳芳;那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