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辉;朱培菊;任毅;贺平;熊洪莉;周显波
患者 男,74岁.上腹部隐痛不适3个月余、黑便伴乏力2天入院.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上腹略饱满,左上腹可触及“鸡蛋”大小包块,轮廓不清,轻压痛,质软,略有活动,肝脾未触及.余无特殊.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09×1012/L、血红蛋白76 g/L、白细胞5.0×109/L、中性粒细胞0.851、C-反应蛋白6 mg/L、血沉38 mm/h.血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指标正常.胃镜检查:胃体中上段前壁见一直径约6 cm半球形黏膜下隆起,表面黏膜局部见溃疡、凹陷,伴出血,质地偏软,胃腔内残留大量咖啡色液体.考虑为胃体黏膜下肿瘤(图1、2).超声内镜示病灶来源于黏膜下层,内部呈中等偏高回声,不均匀,见多发局灶液化暗区,包膜较完整,大小约6.2 cm ×3.0 cm(图3、4).
作者:杨嘉;徐楠弋;夏进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四期扫描对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嫌色细胞癌(chromophobe cell renal carcinoma,CCR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9个)RO和15例CCRC患者的资料,术前全部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采用SPSS 16.0软件对两种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变平扫时密度值、钙化、强化的均匀性及中央星状瘢痕在RO组和CCRC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的大小、增强扫描各期的强化程度以及病变出现包膜、出血、坏死囊变、“辐轮”状强化及节段性增强反转等征象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术前RO和CCRC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平扫密度值、钙化、强化的均匀性及中央星状瘢痕有助于两者的鉴别.
作者:史玉振;童明敏;田迎;王中秋;吴越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显示尿路结构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将6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病变患者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然后行64排螺旋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组(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图像尿路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排泄期输尿管测量的大管径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U显示尿路结构具有可行性.
作者:舒小钢;查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三维(3D)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显示婴儿声门下血管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行MSCTA增强扫描的10例声门下血管瘤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瘤体外形、大小、交通血管及与气道的关系.结果 3D MPR清晰显示了10例声门下血管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范围以及与气道、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 MSCTA 3D MPR技术对声门下血管瘤的定位,显示其大小、范围、与气道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是声门下血管瘤急症发作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选择替代方法.
作者:胡迪;孙记航;路春兰;蒋玲;段晓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患者男,22岁.因阵发性全腹疼痛3天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腹部B超探及上段腹主动脉周围13.5 cm×12.8 cm大小肿块,盆腔积液.实验室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109/L,中性粒细胞0.88,C反应蛋白(CRP):7.18 mg/L.转入我院体检:T:38.0℃,P:83次/min,R:18次/min,Bp:101/55 mmHg(1 mmHg=0.133kPa).一般状态尚可,全身未触及肿大浅表淋巴结,腹部稍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脐周及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深触诊扪及固定包块,大小约为10.0 cm× 12.0 cm,边界不清,有压痛.腹部叩诊鼓音,无移动性浊音,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6~8次/min.无神经纤维瘤病家族史.胸片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
作者:孙琪;谢道海;黄仁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认知功能损伤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49例TIA患者在发病3天内行DWI检查,发病7天内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根据是否存在DWI异常,将49例TIA患者分为DWI异常组和DWI正常组,同时选取25名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性.结果 TIA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记忆评分及MoCA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且DWI阳性的TIA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DWI阴性患者;DWI阳性及DWI阴性组的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及定向力评分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DWI阳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较DWI阴性者更显著.
作者:倪建明;张追阳;张威江;施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评价兔肝癌化疗栓塞疗效.材料与方法 首先建立兔VX2肝癌模型,采用Seldinger's法经股动脉插管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成功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行MR DWI,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 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加而明显下降.整个肿瘤ADC值TACE术前为(1.48±0.36) ×10 s/mm2,TACE术后为(1.78±0.15)×10 s/mm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5).结论 MR DW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用于评价肝癌化疗栓塞疗效.
作者:魏君臣;李献祖;胡喜斌;白雪琴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对内侧颞叶癫痫(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mTLE)中特定的脑白质纤维完整性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其在mTLE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单侧mTLE患者(左侧13例,右侧12例)及21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在1.5 TMR扫描仪下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数据采集.采用Trackvis软件对受检者颞叶相关的5对白质纤维束进行追踪显示,测量其整体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A)值.将两组mTLE患者的左、右侧纤维束FA值分别与对照组相应侧纤维束FA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后将病例组纤维束FA值与临床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左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扣带束(t=2.458,P<0.05)、上纵束(t =2.112,P<0.05)、下纵束(t=2.093,P<0.05)的FA值减低;右侧mTLE组5个患侧纤维束FA值均减低(P<0.05),而对侧仅下纵束FA值减低(t=2.384,P<0.05).左侧mTLE组左侧钩束FA值与始发年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764,P<0.01),与发病时长呈线性负相关关系(r=-0.678,P<0.05).结论 DTT可用于颞叶癫痫相关白质纤维束完整性的检测,并有助于mTLE定侧研究,加深对mTLE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作者:白卓杰;张志强;王正阁;谭启富;陈至立;朱建国;卢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患者 女,25岁.体检发现盆腔肿块入院.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 5000 ng/ml,余无特殊.CT:平扫示子宫左后方盆腔内一较大囊实性肿块,大小约8.7 cm ×7 cm,边界清晰,实性成分呈较高密度,CT值约34 HU,其边缘低密度环绕,CT值约23 HU,邻近子宫、附件受压推移(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内实性成分明显“花斑”样强化,CT值约85~124 HU,偏左侧见粗大血管,周围液性区无强化(图2),实质期肿块实性成分显示清晰,呈渐进性强化趋势,CT值约87~120 HU(图3),延迟扫描肿块实性部分基本均匀强化,CT值约100 HU,其内见低密度强化区,实性肿块周围低密度区无强化(图4).
作者:朱玉春;周伟;张怀信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PMD)的骨骼肌MRI表现与临床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2例经临床表现、血清肌酸激酶(CPK)、肌电图检查及开放式骨骼肌活检、组织及免疫病理学证实的PM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型肌病MRI受累肌肉分布特征为:杜兴型和贝克型为大腿前部肌群;肢带型2B型为大腿后部肌群;远端型中Welander型为大腿后部肌群及小腿前群、外侧群肌肉;Nonaka型为小腿前群、外侧群肌肉;Miyoshi型为小腿后部肌群;先天性为大、小腿后部肌群;强直性为大、小腿前、后肌群.MRI上的病变程度与病程无一致性关系.除假肥大型无肌肉水肿表现外,其余类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肌肉水肿.结论 MRI表现提示不同的肌病类型有特定的分布,有助于临床鉴别某些类型的肌病.利用对脂肪沉积和水肿敏感的MRI序列,有助于理解肌病的病理过程,协助临床检查监测对治疗的反应.
作者:何杰;袁军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故障现象 New Medical(新医)公司750型平板探测器在胸部立位摄影时图像出现“滤线栅”状伪影.“滤线栅”状伪影在成人胸部立位摄影图像中会偶尔出现,而儿童胸部立位摄影图像中全部出现.故障分析与检修New Medical公司750型平板探测器使用的是活动式滤线栅.根据滤线栅原理,在发出曝光信号后,滤线栅应先运动直至X射线曝光结束后再停止,并在运动过程中吸收散射线,达到提高图像质量的目的.本则胸部立位摄影时图像出现“滤线栅”状伪影,考虑是在发出曝光信号的同时,发给滤线栅的运动信号没有同步响应,致使滤线栅未运动或运动延时启动造成的.笔者由这个思路本着先机械后电路的原则检测滤线栅各组成部分.
作者:郭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的皮髓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变化规律及其与肾脏功能及病理改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临床诊断并接受肾脏穿刺活检的21例CKD患者(CKD组)和2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行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b值取0、500 s/mm2和0、1000 s/mm2两组,测量健康志愿者与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ADC值,并分析皮髓质ADC值与肾脏功能指标及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KD患者的肾脏皮髓质ADC500、ADC1000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CKD患者的皮髓质ADC1000值与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均呈正相关(P<0.01),皮质ADC500、ADC1000值与CKD分期呈负相关(P<0.05).CKD患者的皮髓质ADC500、ADC1000值与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以皮质ADC1000值为著(P<0.01).结论 肾脏皮髓质ADC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KD患者的肾脏功能及小管间质损伤程度,以皮质ADC1000值敏感.
作者:李琼;张泉;孙浩然;韦丽;白人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和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头颅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中肿瘤位于颅底者4例,大脑镰区者1例.CT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5例伴明显钙化,瘤周无水肿,4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MRI上肿块信号不均,实质部分T1Wl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或高低混杂信号,钙化部分T1 W1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石榴籽征”.结论 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作者:段芙红;邱士军;姜建威;刘珍银;冯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比较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与常规MR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病灶的显示情况,探讨SWI对DAI的诊断价值;比较SWI及常规MRI序列在检测DAI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的差别,探讨SWI显示DAI病灶数目、体积与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之间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对36例临床确诊为DAI的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及SWI扫描;常规MRI与SWI在显示病灶数目及体积方面分别采用U检验及配对t检验.结果 SWI显示DAI病灶分布于皮髓质交界以及白质区域,呈“斑点”状、“串珠”状、“线条”状明显低信号病灶;常规MRI序列检出96个病灶,SWI检出511个病灶,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数目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01,P=0.000).常规序列检测病灶总体积约29.09 cm3,SWI显示病灶总体积约为66.95 cm3,两种方法在检测病灶总体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16,P=0.000).SWI显示病灶数目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796,P=0.000);SWI显示病灶体积与患者GCS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652,P=0.000).结论 SWI在显示DAI病灶及评价患者病情方面优于常规MRI序列.
作者:侯刚强;张雪林;张小静;沈比先;高德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部隐睾合并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腹部隐睾肿瘤患者的MSCT表现及血供特征.结果 7例中5例肿块位于右侧腹膜后,2例位于盆腔腹膜外.CT示肿瘤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密度多不均匀,1例内部较多“条网”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4例瘤体内可见“索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多平面重组(MPR)或容积再现(VR)重组示肿块长轴多与睾丸下行途径一致,1例毗邻腹股沟管内口肿块可见“指”状突起;血管成像可显示肿瘤供血动脉为同侧睾丸动脉,2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精索结构均未见显示.结论 腹部隐睾肿瘤有一定影像学特征,MSCT与后处理技术联合使用是术前定位定性诊断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李良才;唐秉航;张晓东;李芳云;何亚奇;吴任国;黄晖;黄德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容积CT全心动周期成像技术探讨正常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 2011年3月至8月间共50名来本院体检的正常成人,行单容积全心动周期CT心脏成像,所得影像资料经多期重组及相应后处理心功能分析软件处理,测量主动脉窦管交界以远2 cm、1 cm处主动脉内径(A2、A1),窦管交界部内径(B),主动脉窦内径(S),主动脉瓣环内径(0),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至同侧窦底垂直距离(L、R),并分析其在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之间、同期轴位前后径与左右径之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肌质量(LV mass)及主动脉瓣开放面积、主动脉瓣环面积等参数.结果 (1)两名测量者对主动脉根部各径线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r =0.765 ~0.803,P>0.05);(2)主动脉窦管交界以远2 cm处内径(A2)在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0、2.622,P<0.05);轴位测量窦管交界水平(S)同期相主动脉前后径(a-p)与左右径(r-l)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0.030,P>0.05);正常左右冠状动脉开口至同侧窦底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距离分别为(15.36±2.13) mm、(15.46±2.29)mm和(13.31±3.01) mm、(13.64±2.59) mm,且在全心动周期内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4、-1.169,P>0.05);高度差均数为1.827 mm; (3)左室平均射血分数(67.00±4.40)%,平均左心室心肌质量(129.01±28.90)g,平均主动脉瓣口开放面积(323.64±78.94) mm2,平均主动脉瓣环面积(462.09±76.23) mm2,平均主动脉窦面积(916.36±209.93) mm2.结论 应用容积CT全心动周期采集模式可以分析主动脉根部细微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并测量左心室功能,在主动脉根部病变诊治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黄小勇;黄连军;薛玉国;濮欣;郭曦;李勐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P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的MRI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MSA-P型9例患者的常规MRI资料.结果 9例中,6例壳核有异常发现,其中壳核萎缩4例,壳核边缘长T2信号(裂隙征)2例,壳核弥漫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3例,壳核后外侧极长T1、极短T2信号4例.6例中,单纯表现为壳核萎缩及壳核后外侧极长T1、极短T2信号各1例,余4例为多种壳核异常改变重叠出现.5例脑干有异常发现,其中“十字征”1例,全脑干萎缩4例;大脑半球异常5例,其中双额颞顶枕叶均萎缩3例,双额叶萎缩2例.小脑异常改变4例,其中2例小脑半球萎缩,2例小脑中脚对称性稍长T1、稍长T2信号.MSA-P型后期出现“十字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有利于发现异常信号.结论 MRI对于MSA-P型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邝岚琼;王小宜;邢妩;廖伟华;谢芳芳;那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患者 女,43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呈持续性,偶有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近来体重无明显下降.患者9年前曾行剖宫产手术.专科检查: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5 cm×5 cm肿物,压痛(+),质硬,活动度良好.超声:腹内见不均质低回声,其内见少许血供.腹部MRI示:中腹部近前腹壁处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晰,边缘光滑,病灶内见液化坏死,囊壁较厚,囊壁T1 WI、T2WI均呈等低信号,其中心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图1、2),增强扫描囊壁强化明显,囊壁内侧呈“锯齿”样强化,其中心区域未强化(图3、4).MRI拟诊:胃肠道外间质瘤.
作者:郝丽;刘爱连;郎志谨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X线监视下经导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对69例(78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穿刺或切开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插入导管,在X线及对比剂监视下注入无水乙醇栓塞治疗.结果 75条(96.%)患肢均一次性栓塞成功;75条患肢于术后7天~3个月多普勒超声显示栓塞的大隐静脉未探及血流信号.随访3 ~55个月(平均31.2个月),术后3~7天曲张的静脉均塌陷,2~3周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7条小腿溃疡于术后4~6周愈合.13例(18.8%)术后出现咳嗽、胸闷,5~10 min内消失;7条患肢(9.0%)术后肢体出现迟发性感觉异常,2~3周内恢复正常;31条(39.7%)患肢术后第2天出现轻度肿胀,1~2周内均消失;3条(3.8%)患肢于术后12个月内出现小腿浅静脉局限性轻度曲张,无1例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大隐静脉插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并发症少,远期疗效肯定;有望成为下肢静脉曲张新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君辉;朱培菊;任毅;贺平;熊洪莉;周显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T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3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对其CT图像以及临床表现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灶均靠近手术切口处.6例完全位于脂肪层中,4例深达腹直肌,3例达腹膜.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灶,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CT在显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准确位置以及对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王正磊;吴昊;毛定飚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