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春;朱继业;彭吉润;冷希圣;杜如昱
随着交通事故的日益增加,胫骨的多段骨折亦为临床所常见,多为严重的直接暴力所致.我院自l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特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以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均行AF系统内固定,其中2例行椎板减压椎管内游离骨块取出.结果:所有病例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骨折椎体的平均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之比:术前54.37%,术后94.28%;内固定物无误植,无断钉、折弯等.结论: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是方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为维持脊柱的相对稳定,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除椎管内有游离骨折块或破裂的纤维环外,可不行椎板减压.
作者:于庆星;曹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年至2003年收治股骨髁间骨折15例,应用动力髁螺钉内固定,辅以CPM机功能锻炼.经过1a以上的随访,效果满意.
作者:朱成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外科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在体外循环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54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术后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和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李建安;严中亚;雷虹;吴一军;卢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伤性睾丸脱位临床少见,易漏诊,误诊.我院自1998年8月~2003年4月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立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收肌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游标卡尺,对60侧福尔马林固定下肢标本的收肌管及其血管鞘的相关形态结构进行观测.结果:收肌管长为(67.29±9.33)mm,收肌管大收肌腱板厚、长和上口处宽径分别为(1.23±0.45)mm、(57.61±7.01)mm、(13.11±2.66)mm,血管鞘在收肌管上口处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分别为(13.55±3.45)mm、(9.阱±2.70)mm,下口处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分别为(8.46±2.36)mm、(18.17±5.40)mm;收肌管上口的横断面为三角形,可分为前壁、后壁和外侧壁,三者宽度分别为(16.15±2.49)mm、(17.11±3.16)mm、(17.33±3.59)mm;下口(收肌腱裂孔)的横断面为近椭圆形,左右径和前后径分别为(30.10±5.77)mm、(11.73±2.19)mm.结论:收肌管相关结构测量结果可为收肌管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单云官;王辉;张玉和;魏焕萍;陈明禄;唐存贵;贝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收肌管压迫综合征(Adductor canal compression syndrom),是一种多发生在年轻人中的由于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受周围肌肉及肌腱异常收缩压迫终造成急性动脉闭塞所致的一组症候群.自从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可导致截肢以来,人们便认识到此综合征的重要性.此综合征多发生于年轻人在运动后,尤其是在军事训练活动中,出现下肢痉挛明显局部缺血时[1].现就对此综合征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辉;单云官;张玉和;魏焕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比较猪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后第1、4、7天内皮细胞表达IL-1、TNF-α、P-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取仔猪30头,15头进腹结扎肾下段IVC制成血栓模型为实验组,5头开腹不结扎IVC为对照组.待形成血栓模型后第1天(A组)、第4天(B组)和第7天(C组)取出结扎段静脉标本,以酶解法收集内皮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内IL-1,TNF-α及P-selecti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酶解法收集的内皮细胞纯度达99.42%±0.07%.TNF-α在A组即有表达,B组达高峰(P<0.05),C组则降低;P-selectin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IL-1只在A组表达;上述三种炎症因子在对照组均不表达.结论:(1)内皮细胞不仅是炎症介质的靶细胞,也能自主表达多种活性因子促进静脉血栓形成.(2)IL-1 mRNA仅在血栓形成早期短暂表达;TNF-αmRNA表达在血栓形成早期逐渐增强;P-selectin mRNA表达在血栓形成急性期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作者:段鹏飞;李晓强;周为民;桑宏飞;高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应用小切口单侧关节突问开窗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至2002年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结果:本组50例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这种手术方法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松;吕霞;田慧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sis,VT)在发达国家年发病率1‰[1].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现象,儿童的发病率1/10万,老年人接近1%[2].VT多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与其相关的主要并发症是血栓后遗综合征及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分别是20%[3]及1%~2%[1].我国尚缺乏大规模血栓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从近些年我科收治的病人来看,VT是我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桑宏飞;李晓强;余朝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4年~2003年发生的2例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资料.结果:1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死亡.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嵇成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内耳疾病的定位诊断和显微手术提供正常人内耳的MRI图像及解剖学数据.方法:选择33例无任何耳部疾病的正常志愿者,采用MRI技术对两侧内耳同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其形态结构,3个半规管和内听道进行测量.结果:(1)33例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的解剖结构,前庭、耳蜗、半规管、内听道显示清晰.(2)3个半规管内周长、外周长、管腔面积均以后半规管长,上半规管次之,外半规管短.(3)3个半规管脚间距以上半规管大,外半规管次之,后半规管小.(4)3个半规管壶腹端直径均大于2mm,外半规管单脚端直径为(1.37±0.34)mm,上、后半规管总脚端直径为(1.73±0.15)mm.(5)内听道四壁中以前壁长,后壁短.内耳门处上下径小于前后径;内听道面积为35.45mm2.结论:利用MRI技术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内耳的细微结构.
作者:于海玲;刘清明;董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应用组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手部毁损伤及重建部分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手部毁损伤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皮瓣、(足母)甲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创面及拇、手指再造重建部分手功能.结果: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手指功能优良率82.60%.结论:一期组合组织移植具有疗程短、手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手部毁损伤的较好方法.
作者:赵风林;李宗宝;王文德;李强;王业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尸体解剖,观察副神经的行程及其分支支配,为更合理的利用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解剖30侧颈肩部人体标本,观测副神经在颈后三角区以及斜方肌深面的主干行程、分支部位及其毗邻和肌支支配情况.结果:副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乳突下方(5.2±1.8)cm处穿出,向后、外、下斜行跨过颈后三角区,在锁骨中点后方(5.0±1.6)cm处进入斜方肌深面筋膜内,在斜方肌的深面副神经仍呈单干向下走行,沿途发出3~6个分支支配斜方肌,在肩胛冈下方(5.0±1.5)cm副神经不同平面分出的终支水平进入斜方肌.结论:在肩胛冈下方不同平面选择性的切断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损伤而保留斜方肌上部的神经支配和部分功能是可行的.
作者:官士兵;陈德松;方有生;蔡佩琴;顾玉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19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和尿激酶脑室灌注法治疗.结果:92例存活,27例死亡.随访6个月,47例恢复良好,45例偏瘫.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脑室灌注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胜;戴学元;裴永恩;吴星;方胜;吕华荣;周滨音;王峻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使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性骨折26例.结果:随访4~22月,平均10个月.26例均为骨性愈合,按Johner-wruh评定标准,优15例,良8例,差3例.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并发伤口感染2例,内固定螺钉松动2例.结论: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复位好,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汤瑞新;刘长征;程银树;张力人;凌嵘;时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尿路梗阻的患者,进行MRU检查,结合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及手术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狭窄7例,肾和输尿管重复畸形5例,肾盏憩室1例,梗阻型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手术后输尿管扭曲成角或狭窄3例,MRU均诊断明确;输尿管结石6例,MRU可明确梗阻部位,其中4例显示出无信号的结石影;输尿管癌1例,肾盂癌1例,MRU未能做出诊断.结论:MR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尿路形态显示满意;对梗阻原因的定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耿和;孙静;常睿;李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髋关节前外侧入路及易损伤结构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60侧成尸下肢标本,参照手术进路的层次对相关结构和神经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1)股外侧皮神经干80%斜跨切口线下部;第一分支阔筋膜浅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6.2±2.5)cm,主干阔筋膜深层穿出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6±1.2)cm,此段主干位于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周围充满脂肪组织.(2)股直肌直头呈圆柱形,其前内侧是股三角,后外侧是髋关节囊,仅遮挡髋关节囊前内侧1/6部分.(3)股神经股外侧肌支从前内上行向下外斜跨切口延长线,分数支人股外侧肌,其上支与切口延长线交点位于髂前上棘下方(12.4±2.6)cm,结论:(1)此入路浅层分离时应先在髂前上棘下5.0cm以内的阔筋膜浅深两层之间脂肪组织中寻找并保护股外侧皮神经,然后再分离切口下部浅筋膜.(2)在深层分离时应沿股直肌直头外侧深入至髋关节囊,切匆误人其前内侧的股三角.股直肌直头如果没有挛缩,可不必切断,以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3)切口如需向下延长时,不宜超过髂前上棘下9.0cm;如果必须再延长应向外侧偏斜,以免伤及股神经股外侧肌支.
作者:叶斌;苗华;于光生;薛惠祥;周建生;张长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肝短静脉(Short hepatic vein,SHV)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肝尾状叶肿瘤切除的大风险在于癌灶紧贴下腔静脉,SHV直接汇入下腔静脉,术中稍有不慎即可撕破SHV;肝移植中正确处理SHV可缩短无肝期和手术时间;非规则性肝叶或肝段切除、活体肝移植的供肝切取术中注意保留SHV有助于剩余肝脏功能的顺利恢复;通过扩张SHV可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治疗简化.现就SHV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董磊;张传森;纪荣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用红色乳胶液加压灌注,在5倍手术放大镜下观测隐动脉及其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供血范围及其与缝匠肌的关系,设计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结果:隐动脉于收肌结节上方(2.69±1.09)cm处发出恒定的膝上皮支,外径(1.10±0.18)mm,有两条伴行静脉,外径(1.12±0.10)mm.该支于收肌结节上方(1.48±0.53)cm处穿深筋膜后分为上行支及下行支.下行支长度为(2.91±1.01)cm;上行支直接行经(4.39±1.09)cm,末端与隐动脉近侧穿支、肌皮支形成网状联系.结论:隐动脉膝上皮支起始位置恒定,口径较粗,以收肌结节上1.5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股内侧中下段为供区,可设计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用于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
作者:丰波;路来金;刘志刚;张志新;庄玉君;宫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