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强;娄万爽;张亚君;朱凤娇;陈延波
[目的]探讨分阶段教学模式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的影响.[方法]初期阶段,主要选用系统讲授法;中期阶段,主要选用启发式教学法;后期阶段,主要选用学导式教学法;并通过教学质量评定、学生问卷调查和学习成绩考查等对《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分阶段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学生上课状态和课堂纪律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大多数学生具有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讨论,能较好地理解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并学以致用(进行病案分析,阐述相关问题);学生普遍认为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维能力.[结论]分阶段教学法有利于改进《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
作者: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野菊花有效组分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SHR大鼠连续给药60d,末次给药后2h,毛细玻璃管眼眦取血4mL,肝素钠抗凝,采用FASCO-3010D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6个不同切变率(200s-1、150s-1、50s-1、30s-1、3s-1、1s-1)下的全血粘度(ηb)、血浆粘度(ηp).采用EHK血沉压积仪测红细胞压积(HCT);计算全血还原粘度(BRV)、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刚性指数(RI)、红细胞电泳时间(EI).[结果]野菊花有效组分能降低6个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P<0.05),其中在3s-1,1s-1切变率时的下降效果尤为明显(P<001);全血还原粘度下降明显(P<0.05);红细胞压积不变,血浆粘度呈下降趋势,其中90mg· kg-1剂量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 05);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P<0.05),改善红细胞聚集.[结论]野菊花有效组分能使高血压大鼠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能较好的改善的血液粘度,为心血管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张燕坪;陈素红;吕圭源;唐夏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后中药干预的临床显效性.[方法]取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间我院和湖州中心医院行阑尾切除术患者162例为观察病例并将其分为术后中药干预治疗组52例(行常规输液,服用维生素和抗生素基础上于术后12~24 h开始服用中药干预,1剂/d,早晚2次分服,共服3~4剂);对照组110例(行常规输液,服用维生素和抗生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比例均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术后感染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比较,该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阑尾LA、OA术后中药干预显效明确,值得医、患者重视.
作者:浦长青;许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五积散的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经验.[方法]对于古今有关本方的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并结合个人体会,对本方的功效、主治、证候分析、方解及临床应用作出总结.[结果]五积散以苍术为君药,功能温中解表,除湿祛痰,消痞调经,善治表、里、气、血、经络的寒湿之邪.历代医家善运用本方于内、外、妇和骨伤诸科病症之中.[结论]五积散的功效并不单一,它开创了散解表里气血寒湿的先例,在方剂学上有着重要地位.
作者:郑浩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总结陈宝义教授治疗小儿荨麻疹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对3则验案的分析,阐述陈教授治疗小儿荨麻疹的辩证思想和临床用药经验.[结果]经治疗,3例患儿均皮疹消退,诸症平和.[结论]陈宝义教授辩证治疗小儿荨麻疹,疗效显著,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杨蒴;刘虹;付美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对中极、关元、石门、气海穴进行温灸和按摩治疗骨科术后急性尿潴留(urinary retention,UR)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骨科急性UR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诱导排尿方法无效后给予留置导尿,实验组采用对中极、关元、石门、气海穴进行艾条温灸同时进行穴位点压按摩治疗,干预两次无效者给予留置导尿.统计两组治愈、有效、无效的例数、干预后患者自主排尿显效时间、患者的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效果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Z=-2.799,P=0.004<0.05);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中极、关元、石门、气海穴位温灸按摩治疗骨科急性UR疗效显著.
作者:黄双英;童培建;吴蔚;刘福存;吴翔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类证治裁》麻木的论述,笔者以期通过阐述使得临床对麻木的辨证与治疗更加明晰,以及对现代相关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作用.[方法]对清代林珮琴的《类证治裁》的麻木症状进行了三方面详细的分析阐述:一者从病情的深浅即“麻”与“木”分别进行论治;二者对正虚与邪实引起的麻木分别进行论治;三者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麻木如腿足、手臂、十指、指尖、面、口舌等多个部位分别阐述了相应的病因病机和治法.[结果]发现麻木产生的病因病机以及对机体的影响广泛.[结论]通过三方面的论述并总结了麻木的相关治病因素包括暑湿寒等外感病邪、内在不良情志的影响、痰饮或瘀血等病理产物的侵淫,终导致机体气血失常、皮肉经脉失养,在体表现为不同部位症状差异的“麻木”.
作者:季丹丹;吴承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配合点刺四缝穴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儿60例,采用单盲方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穴位贴敷配合点刺四缝穴,对照组直接穴位贴敷,治疗3个月后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疗组治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9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70.0%.经Ridit 分析,P<0.05,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及点刺四缝穴法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优于直接穴位贴敷.
作者:姜伟强;娄万爽;张亚君;朱凤娇;陈延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余土根教授治疗白癜风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用药和对白癜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三部分来分别进行论证.1、中医辨证论治:通过分析白癜风病因病机,将其分成五型,并分别对各型进行辨证分析;2、临床研究: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及紫外线联合疗法分析;3、日常调护:分析白癜风发病与日常生活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余老师以中医辨证论治白癜风,临床疗效较好.[结论]本课题较为全面的总结了名老中医药专家余土根治疗白癜风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使之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对于白癜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较为完整的治疗思路,以藉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沈利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1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VS)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探讨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的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105例持续植物状态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1例,占置管总数的20%,原因分析依次为导管感染和疑似导管感染9例(42.9%)、导管脱出5例(23.8%)、导管堵塞4例(19%)、皮肤过敏2例(9.5%)、静脉炎1例(4 8%).[结论]了解PVS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掌握正确的日常维护方法,及时、有效的采取各种护理干预,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作者:金瑛;陈建英;章国英;俞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当前H7N9流感疫情的五运六气.[方法]从中医五运六气的角度通过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发展预测等方面分析新近发生的H7N9流感疫情.[结果]当前H7N9流感疫情为由运气失常引起;此次疫情不致发展成大疫情,但四之气后需警惕其他疫病发生;初起症轻者可用小柴胡汤治疗,高热无汗头痛身痛者可用大青龙汤,恶寒明显且脉偏沉细者可加附子,但热不寒者可按春温论治.[结论]运气失常是发生H7N9流感疫情的原因,加强中医运气学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应尽快让中医加入到对H7N9流感的防治中去.
作者:顾植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女性月经不调与皮质醇激素之间的关系,为治疗提供方向与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补肾养精益气之法(加味育阴汤加减)治疗的月经不调典型病例资料及诊疗进程.[结果]该患者口服加味育阴汤后,症状逐渐改善,皮质醇含量升高,恢复正常值范围,肾气虚症状明显改善,服35剂月经2次如期而至,经量正常,余症系除.[结论]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导致月经疾病.补肾养精益气之法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及提高、调节机体内分泌的功能从而改善月经情况.
作者:李喆;魏满霞;王明明;韩延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综述蛋白表达检测技术在中药肝损伤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以期加强对药物性肝损伤机制进一步认识.[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免疫组化技术在肝损伤机制的研究中作为定性指标;蛋白印迹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蛋白组学技术通过比较药物作用前后蛋白表达谱的变化,为阐明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更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还需进一步探寻,以更加深入了解肝损伤机制,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作者:刘娇;华碧春;黄智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痛苦,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留置针的推广应用[1],因此如何有效治疗留置针导致的静脉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临床上治疗静脉炎有许多方法,如硫酸镁、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药物湿敷,近几年来也有使用海带、土豆片治疗静脉炎的报道,但尚无大规模的临床验证,为进一步了解海带、土豆泥治疗静脉炎的效果及其差别,作者设计本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刘琼花;陈春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药物对亚油酸的自动抗氧化的抑制作用和体内对小鼠血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体外九节菖蒲抗氧化的IR与维生素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石菖蒲有一定的抗氧化性.体内随着给药天数与剂量的增加,石菖蒲、九节菖蒲作用的小鼠血GSH-PX活性与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九节菖蒲高剂量组在给药4天、14天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石菖蒲高剂量组在给药14天GSH-PX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九节菖蒲剂量组GSH-PX活性与CAT活性值明显高于石菖蒲剂量组(P<0.05).[结论]九节菖蒲抗氧化作用明显优于石菖蒲,为临床合理鉴别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郑英;邹晓华;陈素红;吕圭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颗粒对肾虚型E抗原阳性Hepatitis B e-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携带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eoryiboncleicacid,HBV-DNA)、HBeAg及对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筛选肾虚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患者给予补肾健脾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共48周.用药前及治疗结束时测定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DNA、肝脏组织病理等.[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5 00%)及血清HBV-DNA阴转率(7.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炎症活动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相比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临床观察显示补肾健脾颗粒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补肾健脾颗粒有利于肾虚型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HBeAg阴转和HBV-DNA阴转,对肝脏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分期有改善作用,安全性较好.
作者:唐翠兰;袁菁菁;毛桂红;施维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开窍学说是中医脏腑学说从属于脏的一个重要分支,专论脏腑与窍的特殊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意义一它肇始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发挥,已成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一门重要学说,受到古今医家的高度重视.为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理论,对目窍学说的起源、形成和新认识进行阐述,以求斧正.
作者:丁小龙;孙振;李红;马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和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在预测流产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09例孕前或早孕期患者,对其进行常规甲状腺自身抗体和TSH筛查,并持续进行跟踪回访,对流产患者和继续妊娠的患者做好分别记录统计,从而对甲状腺自身抗体和TSH引起流产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流产的概率为64.71%,TSH≥ 2.5mIU·L-1的亚型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发生流产的概率为4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SH水平≥2.5mIU· L-1并伴有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流产的概率为100%;TSH水平<2.5mIU·L-1并伴有自身抗体阴性的患者,发生流产的概率约为4.86%;单纯血清TSH水平≥2.5mIU·L-1的患者,发生流产的概率为22.22%;单纯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患者,发生流产的概率为5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自身抗体及TSH在预测流产方面均具有着较高的价值,而相比较而言,甲状腺自身抗体具有着更多的预测价值,但二者联合预测,会具有更大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经验.
作者:高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范永升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论述了范永升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经验.[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基本病机是肝郁血瘀.本病痛变的性质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肝脾肾阴阳亏虚,标实主要为气滞、血瘀、水停.治疗原则早期疏肝理气健脾,进展期清热祛湿退黄或疏肝理气祛瘀,晚期活血化瘀利水.活血祛瘀应贯穿治疗始终.临床主要分肝郁脾虚夹瘀、肝胆湿热夹瘀、肝阴亏虚夹瘀和脾肾阳虚夹瘀四个证型.用药特点为活动期注重清热利湿和始终强调活血祛瘀.[结论]范永升教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经验值得推广.
作者:李正富;王新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田晋蕃为清末越中著名医家,著有《田晋藩医书七种》,关于田晋蕃的生平,学术界知之甚少.笔者爬梳相关资料,对田晋蕃生平进行考证.[方法]通过文献学研究方法对田晋藩生平进行认真考证.[结果]田晋蕃卒年、籍贯、功名、学术特色及与蔡元培的交游等均能考证出来.但其生年,限于资料,无法断定.[结论]田晋蕃为举人出身,官为内阁中书;可能出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1903年;祖籍四川,二十二世祖在宋代靖康之难时迁入浙江杭州,四世祖迁入绍兴.田晋蕃是著名医家,擅理论也懂临床,钦服晚清温病大家王孟英,大力搜集王氏书籍,对王孟英医籍的流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田晋蕃也是越中名儒,以清代汉学家法研究医学,呈现出儒者本色.蔡元培先生早期曾向田晋蕃及他的儿子田春农求学,感情颇深,多有交往,在日记里,时常有关于田氏父子的记载.可以说,田晋蕃父子是蔡元培先生早期极其重要的学术引导人之一.
作者:杨东方;张戬;周明鉴;黄作阵 刊期: 2013年第04期